【天风证券】移动通信设备稳健增长,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pdf

2023-12-22
28页
3MB

公司是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高新 技术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服务,面向 5G 新生态、面向数 字化转型,公司致力于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产品与 解决方案,是央企实践“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典范,同时围绕运营商基站建设与无线网 络覆盖的业务主线,以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为基础,以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 备等硬件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组网和优化服务在内的移动通信网 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

1.1. 二十余载深耕移动通信,重组上市全新启航

肩负使命(1998-2008):1998 年,正式成立虹信通信,研制移动通信直放站及室内覆盖 系统。信科移动成功开通国内第一个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成功开通国内第一条多信号地 铁覆盖工程上海地铁;首次提出室内外分开覆盖。1998 年,代表中国提交 TD-SCDMA 标 准提案,并推动成为三大主流标准之一。2002 年,大唐移动正式宣告挂牌成立,TDSCDMA 迎来产业化阶段。信科移动作为首批主流系统设备商,承建上海、青岛、保定等 地的 TD-SCDMA 试验网,与韩国 SK 电讯携手共建第一个 TD-SCDMA 海外试验网。

蓬勃发展(2009-2014):推动 TD-SCDMA 成功商用,服务于全球最大 TD-SCDMA 网络; 成功推出全球首台 TD-SCDMA 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仪表;率先发布 TD-LTE 重要增强型 技术——8 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承建 TD-LTE 示范网和扩大规模试验网;TD-SCDMA 在煤矿领域首次应用;TD-LTE 在石油领域首次应用;打造无线网络优化完整产业链,提 供丰富的产品;建设遍布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无线网优覆盖精品工程;实现首次在无源器 件国际市场取得突破。

跨越升级(2015-2020):携手中国三大运营商实现 TD-LTE 规模商用;发布业内首家 5G 安全白皮书;发布 5G 大规模天线;全面参与运营商 5G 大规模试验网及商用网络建设; 实现 5G 在能源、交通等行业陆续开花;建成规模领先,技术先进的天线测试场,并投入 使用;完成了专网终端开发,进入轨交、机场、矿山和公安等领域;入选 Gartner 全球十 大 LTE 著名厂商;实现通信工程施工、电子与建筑智能化施工专业等全业务范围的全系 列资质覆盖。 全新起航(2021-至今):大唐移动和虹信通信,联合重组成立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2022 年 9 月中信科移动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1.2. 实控人为国资委,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国资委。公司 2022 年 9 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控股股东为中 国信科,持有 41.01%的股份。中国信科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是信息通信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信科移动作为中国信科旗下移动通信 业务的承载主体,始终专注于历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是集团旗下唯一从事 4/5G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及室分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企业。

公司高管行业经验丰富,管理层稳定。信科移动管理层从业经验丰富,具有多年行业工 作经验,熟知行业发展的脉络和前景,有助于公司制定长期战略规划。董事长罗昆初历 任邮科院及烽火通信国内市场总部总经理、总裁助理、烽火通信副总裁、大唐移动董事 长等职务,总经理孙晓南历任大唐移动的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董事 兼总经理等职务,核心管理层在公司任职多年,管理层稳定。

1.3. 聚焦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技术服务

主营业务为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产品一体化布局。公司是从事移 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围 绕运营商基站建设与无线网络覆盖的业务主线,以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为基础, 以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组网和优 化服务在内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

以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为主,其中系统设备收入占比回升较快。2022 年,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占比 54.60%,其中包括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室分设备、 行业专网设备;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占比 45.20%,主要为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和网络运维 服务。营收水平变化较大的为系统设备,2019 年收入占比触底后近三年实现较大幅度提 升,从 2019 年的 5.82%提升至 2022 年的 26.58%。


1.4. 营收稳步上升,盈利能力强劲恢复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亏损持续收窄。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19 亿元,同比增长 22.13%,其中系统设备收入同比增长超 30%;实现归母净利润-6.74 亿元,同比减亏 5.10 亿元。随着我国 5G 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全球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之一,公司 2022 年运营商无线主设备中标份额持续上升,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3 年前 3 季度公司 营业持续增长,同时亏损幅度也较同期缩小。

盈利逐年好转,系统设备毛利大幅回升。系统设备盈利水平变化较大,受 2020 年公司对 5G 系统设备采取市场份额优先的战略性定价策略影响,系统设备整体毛利率较 2019 年 下降 41.41 个百分点,随着公司优化产品设计,5G 系统设备单位成本下降,2021 年系统 设备整体毛利率由负转正,2022 年涨幅仍较大,达到 33.57%,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 受行业竞争加剧、人工等经营成本上涨、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公司移动通信技术 服务毛利率总体略有下降。

2.1. 专注移动通信设备,产品品类齐全

专注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是移动通信 核心关键技术与基站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服务提供,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移动通 信网络设备,包括各类基站内的 BBU、RRU/AAU 等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以基站天线为主 的天馈设备、用于室内场景低成本覆盖的室分设备,以及为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打造的 定制化行业专网设备等。此外,在移动通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下,公司还提供 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和网络运维服务。

2.2. 5G 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场景前景广阔

受益于政策推动,5G 投资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3 中国 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 5G 市场,5G 连接数在 2022 年底已超过 全球总量的 60%,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将成为首个 5G 连接数达到 10 亿的市场。根据工 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到 2025 年,5G 用户普及率将提升到 56%,预计用户数将超过 7.8 亿,通信网络终端连接数超过 45 亿个。

5G 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场景蓬勃发展。根据运营商公开披露的信息,2019 年末,中 国移动、中国电信 5G 套餐用户数分别仅为 300 万户和 461 万户;截至 2022 年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 5G 套餐用户数已分别达到 6.14 亿户、2.68 亿户、2.13 亿 户,国内 5G 套餐用户数已达 10.95 亿。在未来的 5G 时代,随着车联网、工业互联网, 尤其是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海量连接应用场景的蓬勃发展,“物物相连”使得 终端数量有望达到新的台阶。

5G 面向各行业场景的应用与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等各行各业 的深度融合,5G 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将形成深度融合交叉、紧密耦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5G 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产业互联网。2021 年 7 月 5 日,工信部、网信办、发改委等十部 门联合印发《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提出中国 5G 物联网终 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 200%;在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 5G 应用渗透率超过 35%, 电力、采矿等领域 5G 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 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运营商资本支出平稳,5G 基站部署稳步推进。我国的 2/3/4G 网络建设周期较短,经历 了“2G 跟随、3G 突破”到“4G 同行”后,我国的 5G 已经全球领先。2020 年,我国 5G 已开始规模化商用,5G 网络建设开始进入上升趋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 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规模开始增长。根据三大通信运营商 2023 年资本开支指引,预计总体 投资规模稳中有升,重点投向以 5G 为主的基础网络、算力网络及产业数字化领域。根据 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1083 万个,全年净增 87 万 个,其中 5G 基站为 231.2 万个,全年新建 88.7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1.3%,占比同 比提升 7 个百分点。截止 2023 年上半年末,中国 5G 基站累计建成开通 293.7 万个,年 度累计新增 62.5 万个,占比全球 5G 基站部署量的 65.5%。

5G-A 时代将至,全产业链迎新机遇。5G-A 全称 5G-Advanced,也被称为 5.5G,是 5G 向 6G 演进的关键阶段。按照国际标准组织 3GPP 定义,5G 到 6G 间共存在 R15 到 R20 六 个技术标准,其中 R15 到 R17 作为 5G 标准的第一阶段,R18 到 R20 作为 5G 标准的第二 阶段。2021 年 4 月,3GPP 已正式将 R18 协议版本定义为 5.5G,标志着 5G 演进的需求 已经成为业界共识。5.5G 是在 5G 业务规模不断增长,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速的趋势下, 面向 2025 年到 2030 年规划的通信技术,是对 5G 应用场景的增强和扩展,或将带来十倍 于 5G 的网络能力,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和内生智能。随着 5.5G 产业链加速成熟、 商业场景逐步清晰,产商加速融合将 5.5G 带入现实,整个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3. 引领 5G 标准制定,新建份额持续提升

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领军企业。公司自 2011 年起开 展 5G 标准及基础技术研究,作为我国 IMT-2020(5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服务国家 “5G 引领”的战略目标,是国家 5G 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公司自 2019 年起开 展 6G 的研究工作,作为国内 IMT-2030(6G)推进组的核心力量,已牵头或独立承担了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专项中的 5 项 6G 课题。公司参与 3GPP 对 于多天线技术、TDD 空口设计、节能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等的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球 5G 标准及其演进做出重要贡献。根据信通院报告,截至 2022 年底,公司 5G 提案贡献占 比 3.89%,3GPP 提案通过数量占总通过提案数 2.6%,位列参会主体第 7。

作为全球主要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之一,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提升。在无线网络领 域,公司目前已拥有功能完备、序列齐全、形态丰富的 4/5G 商用产品,2020 年我国 5G 全面商用以来,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公司已中标我国通信运营商的历次无线主设 备招标,且份额持续上升。以中国移动无线主设备招标为例,2020 年 5G 无线主设备集 中采购,公司份额仅占 2.62%,而在 2023 年至 2024 年 5G 700M 宏基站和 5G 2.6G/4.9G 基站集采招标的综合中标份额超过 7%,实现份额较快增长。

公司在国内天馈和室分市场处于行业前列。天馈业务,中标中国移动 2023 至 2024 年城 区及农村基站天线集采,中标份额排名第二;室分业务,省采新增中标份额行业领先; 服务业务,项目拓展进一步加快,室分集成、主设备安装等优势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4. 借助集团海外平台,海外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各国加快 5G 部署和商用,5G 规模持续提升。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统计, 截至 2023 年 9 月底,GSA 已确定全球 173 个国家和地区的 578 家电信运营商正在投资 5G 网络,全球 114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一项或多项符合 3GPP 的 5G 服务;11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0 家电信运营商已推出或试商用 5G 网络服务。GSMA 智库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为 54 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 44 亿。到 2030 年,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将增至 63 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55 亿,届时 全球 4G 连接数将从 2022 年的占比 60%降至 36%,5G 连接数则将从 2022 年的占比 12%增 至 54%。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根据 Dell’ Oro 数据,2018-2021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规模从 848 亿美元增长至 962 亿美元,其中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设备在 2021 年都实现了两 位数的增长。预计 2022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接近 1000 亿美元。其中,到 2024 年, 海外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833 亿美元和 136 亿美元。

国际市场布局向纵深推进。分地区来看,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发展,近几年得益于 “一带一路”政策,公司加快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建设,2022 年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100%。产品端,公司的产品更完备,4G/5G 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在国际市场批量供货; 市场端,国际市场区域布局更广,在稳固印尼基地的基础上,市场区域新增中东、南美、 欧洲市场。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主设备业务首个 5G FWA 端到端商用网络在中东落地, 天馈业务在欧美高端市场实现突破。未来公司有望借助集团海外业务平台烽火国际力量, 并依托“有线+无线”进一步发力海外市场,为自身后续业务发展打造更多增量空间。

3.1. 与移动通信设备相辅相成,提供一体化服务

以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为主。从产业链关系和业务协同的角度, 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是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重要的服务环节,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高度协同的关系。公司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包括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和移动通信网络 运维服务两类,其中,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围绕运营商 4/5G 移动通信基站及室分场景相 关的组网部署需求,提供从建网规划到工程施工,网络新建或试运行阶段的网络性能测 试评估改进,以及建成后的运行阶段对网络性能优化提升等一系列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 务。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业务是在网络建成运行阶段,为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机房环境、 基站设备、传输线路及附属设施提供监控、巡检以及故障处理、应急保障等维护工作。

覆盖全国的三级服务体系和跨区域、具备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公司的移动通信一体 化服务主要由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优化等三部分组成。无线网络规 划是重要的前置服务环节,无线网络建设业务主要包括传输管线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工 程、基站设备安装等,无线网络优化服务是对通信网络设备与网络各项指标进行测试、 分析、评估,以应对网络和环境变化、改善信号质量。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是对已建 成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综合维护,主要着眼于预防和处理故障,保障移动通信网络运行 稳定。

3.2. 多元化竞争格局,通信技术服务市场广阔

面向市场自主经营,下游集中度较高。通信技术服务行业最终为通信运营商提供服务, 诞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欧美地区,从承接通信运营商日常设备维护工作起步,逐渐发展成 熟。各企业由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管,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上游 主要是劳务、租赁服务商和物资、设备供应商,行业发展成熟、竞争充分,下游是通信 行业中的运营商、铁塔公司或者设备商等,行业集中度较高。

受下游运营商持续支出影响,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步伐较快, 3G、4G 建设期叠加,5G 建设方兴未艾,通信网络维护难度陡升,为通信技术服务行业 带来广阔市场空间。从国内市场来看,截至 2022 年 9 月,5G 基站建设数量仅为 5G 基站 建设预计总数量的约十分之一,未来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技术服务市场空间广阔。根据 工信部数据,2022 年,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4193 亿元,同比增长 3.3%。2022 年三大运营商固定资产达到 1.43 万亿,同比增长 0.4%。

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竞争格局。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大,但参与的竞争者众多, 主要有三类主体参与竞争:一是以中通服、中移建设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下属的通信技 术服务企业,此类企业在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行业领先,根据行业权威媒体“U 学 在线”对 2018-2021 年上半年,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企业面向通信运营商与中国铁塔提 供无线通信工程建设的业绩统计,中通服、中移建设及其关联方合计综合市场占有率约 33.23%;二是以华为、爱立信、中兴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此类企业一般针对自有品 牌设备提供维护、网络优化和技术支持服务;三是第三方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以民营企 业为主,既包括服务于特定区域、专注于某项特定业务的区域性企业,也包括服务于全 国、专注于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的全国性综合型行业龙头,以中贝通信、润建股份、武汉 虹信(信科移动子公司)等为代表。

3.3. 采用驻地化服务模式,打造移动通信产业链一体化

国内较早从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主设备厂商之一。公司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 备移动通信网络全系列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且在上述两个领域均保持较大经 营规模的企业,能够提供完整且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在移动 通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下,公司围绕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系列专业移动通信服务 类核心技术,服务于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具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和定 制化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助力全球通信运营商在 4/5G 时代实现智敏建网、智慧运 营和智能运维。

具备相关业务资质,驻地化服务模式全天候响应。公司拥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颁发的信 息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企业服务能力甲级、通信网络代维等级证书甲级(包括基站、线路、 装维一体化、综合代维等四项专业甲级资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通信工程施 工总承包一级、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一级等业务资质。截至 2022 年 9 月,公司已 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公司、代表处和技术支持中心,初步建立了覆盖重点 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全国服务网络和“客服中心—代表处—服务团队”三级服 务管理体系,具备 7×24 小时全天候快速服务响应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务稳居国内前列。根据对 2018-2021 年上半年,各移动通信技术服 务企业面向通信运营商与中国铁塔提供无线通信工程建设的业绩统计,在综合市场占有 率前 20 名企业中,非通信运营商系的企业有 7 家,公司排名第三,综合市场占有率约 2.31%,仅次于中贝通信的 2.44%和润建股份的 2.40%。在 2021 年底中国移动传输管线建 设项目和基站设备安装项目集采招标中,公司在传输管线建设项目市场份额达到 6.65%, 排名第二,仅次于中移建设的 20.16%;公司在基站设备安装项目市场份额达到 3.65%,除 中通服、中移建设及其关联方外,仅次于中贝通信的 6.29%、润建股份的 5.26%和嘉环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4.40%。


4.1. 卫星种类众多,低轨卫星性能良好

卫星一般分为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卫星平台是支持和保障有效载荷正常工作的 所有服务系统构成的组合体,可以由卫星服务(保障)系统组合成一个或几个舱段,例 如服务舱、推进舱和返回舱;有效载荷是直接执行特定卫星任务的仪器、设备或分系统, 有效载荷的种类很多,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有通信转发器和天线。

按不同分类方式,卫星种类众多。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 卫星,其中应用卫星按服务对象又可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商用卫星以及军民两用 卫星。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类,可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等。按照轨 道高度,卫星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不同轨道高度直接影响卫星的覆盖范围 和绕地球行进的速度。中国在轨卫星数量稳居全球第二,通信卫星中商用占比最大。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在轨 航天器数量达到 7218 个,其中美国 4731 个,占比 65.5%;中国 704 个,占比 9.7%,稳居 世界第二。中国通信卫星用途中,商用通信卫星占比最大,为 55%,其次是政府通信卫星 占比为 31%。民用通信卫星占比为 9%,军用通信卫星占比 5%。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多个地球站、航 天器、空间站之间的单向或双向通信。典型的通信形式为音视频广播、数据广播(导航、 定位等)、音视频通话、数据传输(遥感、遥测等)、互联网连接等。 卫星通信产业链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与服务等环节。其中, 卫星制造环节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荷载;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务;地面 设备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和用户终端;卫星运营及服务环节包括卫星移动通 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定服务等。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站、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卫星, 每个卫星由卫星母体和星载设备组成。地面站由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监控管理站以及通 信关口站(包含控制中心和地球站)组成。地面站可以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其他通信网的 关口,也可以是用户端与卫星的地面通信枢纽。用户端则是接受服务的各种用户终端设 备。

卫星互联网低轨化方向发展。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 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 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 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 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4.2. 全域联网需求紧迫,卫星联网应运发展

全球数字鸿沟大,未联网人口提供广阔发展空间。5G 网络已经进入成熟的商用阶段,覆 盖且满足了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但在偏远地区、远洋海域、孤岛沙漠等区域,由于地 面网络难以部署或建设成本高昂等原因,还无法实现全域覆盖。根据 GSMA 智库数据 《2023 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截至 2022 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 44 亿,移 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鸿沟下降到 41%,但差距仍很大。2022 年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仍有近 30 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约 4.5 亿人居住在移动网络尚未覆盖的地区。卫星 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大与广播多播等优势,通过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 5G 网络的融合,可以 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能力,连通空、天、地、海多维空间,是目 前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可为偏远地区和应急通信场景提供无线通信 保障,解决各个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无线通信需求。

低轨资源稀缺,各国争相抢占。根据赛迪数据,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 6 万颗卫星,而 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频段资源逐渐趋于饱和状态。目前,全球各国加速 低轨卫星网络建设,预计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 57000 颗低轨卫星,轨 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 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

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通信由竞争转为互补。在 20 世纪 90 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 (GSM 和 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 信从 2G 到 3G、4G 和 5G 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 20%的陆地面积和 6% 的地球表面积。随着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和行业及军事应用,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 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有着强烈需求,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 5G/6G 走 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从 2017 年到 2022 年,ITU、3GPP 和 ETSI 大力开展并推动基于 5G 体制的卫星通信探索。3GPP 开始将卫星网络划入非地面 网络(NTN)开展研究与标准化,拉开卫星通信体制与地面蜂窝通信体制走向融合的序幕。

4.3. 各级政策密集出台,低轨星座蓬勃发展

卫星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助力卫星互联网落地。2020 年 4 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 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2020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并扩展通信卫星应用领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 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相关企业在多 个省市均有布局,尤其是北京聚集了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通信运 营等全产业链企业。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 间,我国将推动航空航天等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纷纷 出台卫星通信相关政策,多为鼓励、指导行业发展,主旨聚焦在统筹卫星产业、量子通 信、移动通信网络等网路基础设施的发展。

海外低轨卫星互联网应用已初具规模,运营商和地面终端产业链积极推动卫星应用。 当 前以 SpaceX、AST SpaceMobile 和 Lynk 为代表的卫星公司,纷纷部署低轨卫星互联网建 设,并积极探索手机直连,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SpaceX 与美国的 T-Mobile、澳大利亚 Optus 等运营商合作,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AST SpaceMobile 公司与美国 AT&T 运营商合作,通过使用 BlueWalker 卫星, 实现双向语音 通话;Lynk 已与全球 30 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了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商业协议。苹果公 司与 GlobalStar 合作,为 iPhone 14 系列、15 系列提供紧急 SOS 技术。

国内政策、技术和市场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中国版“星链”加速崛起。2021 年 4 月,中 国卫星网络集团成立,并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布局 12992 颗低轨卫星的申请。截 至目前,我国在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方面由“国家队”推出了“鸿雁星座”、“虹云 工程”、“星网工程”等计划并相继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建 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将进一步带动低轨卫星通信产业的增长。2023 年 7 月,银河航天灵 犀 03 星发射升空,该星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制,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主要 功能为低轨道宽带通信,将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4.4. 深度战略布局,推动 5G NTN 标准落地

丰富卫星互联网产品序列,深度参与卫星互联网建设。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主要围绕低 轨通信卫星,公司深度参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具备提供通信载荷、信关站、核 心网、网管,以及测试仪表等等全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力,并积极拓展民用卫星互联 网市场。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尚未实现星地一体的资源协同调度和协同接入与传输, 5G 兼容、6G 融合是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方向,预计卫星互联网在 5G 阶段实现非地面网络 (NTN)技术及产业发展,并将在 6G 阶段实现真正的星地融合。公司在提前布局、深度 参与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卫星互联网标准体制制定、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落地工作。

建立星地融合实验室,发布白皮书。公司建立了星地融合开放实验室,提出业界首个基 于 5G 的高低轨一体化网络架构和空口设计方案,完成业界领先的弹性可扩展 5G 星地融 合网络方案设计。2023 年 6 月公司联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发布 了《全域覆盖场景智联-星地融合白皮书》,提出了星地融合网络架构和一系列关键技术, 并发布星地融合“九万里计划”,与运营商、商业航天、通信产业、高校院所等合作伙伴 共同推动全球全域无缝覆盖的星地融合网络的构建。

大力推动 5G NTN 的国内外标准制定。公司目前已成为 ITU(国际电信联盟)、3GPP(第 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等国际组织成员,同时也是 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IMT2020(5G)推进组,IMT-2030(6G)推进组等国内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等组织成员。 2023 年 3 月,在国际电信联盟(ITU-T)SG13 全体会议上,公司牵头和主导制定的 2 项 星地融合国际标准获批结项。公司在 3GPP 牵头完成了 5G 卫星回传、UPF 上星标准化项 目,在 ITU-T 牵头完成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标准化项目,在 CCSA 牵头完成了面向 5G 增强和 6G 的星地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ITU-R 首个面向 6G 卫星的研究项目立项。2023 年 6 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 信科移动等单位深度参与的《卫星国际移动电信(IMT)未来技术趋势》项目正式 ITU-R SG4 WP4B 会议上获得立项,标志着我国在 6G 卫星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 新的突破。该项目内容涉及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星上处理、星间链路、高低轨卫星协同、 星地频谱共享技术等重点技术方向,并计划于 2026 年上半年完成编制。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天风证券】移动通信设备稳健增长,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