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IPE中国光伏再构想.pdf

2023-12-21
44页
6MB

由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光伏+”再构想》这篇报告。以下是对该报告的部分摘录,完整内容请获取原文查看。中国已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清洁、绿色、低碳是现阶段能源转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1.重构叙事:通过行星边界的视角

人类在避免全球升温超过 1.5℃后的灾难性未来方面接二连三地失败,这给 COP28 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全球仅剩的 2500 亿吨 二氧化碳当量的碳预算将支撑不了多久。按照目前的速度,它将在六到七年内耗尽。 不幸的是,第一份《全球盘点》证实,即使所有的国家发展计划都得到实施, 世界仍将处于升温 3℃ 的轨道上。以目前每年 500 亿吨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计算, 我们每年的排放量与目标相差 200 亿吨。 但问题远比碳排放复杂得多。大气中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安全地容纳更多温室气 体,同时,最新的 "行星边界 "健康检查显示,世界不能再失去更多原生态和野生 物种,海洋则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大自然吸收了大约一半由人类产生 的大气碳排放,例如海洋吸收了 90% 的热量和 25% 的碳排放,森林每年储存 156 亿吨二氧化碳,土壤含有 25000 亿吨碳,真菌每年捕获并储存超过三分之一的全 球碳排放。


我们的危机在于,人类正在触及地球的天花板,面临破坏整个地球稳定的风险, 从而影响地球上所有人类的宜居性。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知名地球系统科学家约 翰·罗克斯特伦表示,进一步加剧危机的是,在调节地球状态的九个生物物理系统 和过程中,有六个已经超越了边界水平,超出了对人类安全的运转空间。 在地球上的 16 个大型气候临界点中,有 4 个可能会在全球变暖 1.5 °C 时越 过临界点,这可能会引发加速变暖,使地球进一步远离我们的文明和现代世界所依 赖的稳定状态。 2015 年各国通过的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人类和地球现在与未来 的和平与繁荣描绘了一幅共同蓝图。然而,2023 年的中期报告却发出了严重预警。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道:"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承诺岌岌可危。"


从科学角度而言,我们现在对土地、大气、海洋和所有生命如何相互作用的生 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有了更多了解。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对食物、水、能源和健 康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和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行动方面,我们已经很好地掌 握了应对紧迫问题所需的速度和规模。世界各国政府已承诺到 2030 年将全球二氧 化碳排放量减少近一半,到 2050 年实现整个世界经济的净零排放;对于大自然而 言,我们必须在 2030 年之前阻止物种进一步减少,让世界回到 "大自然+"的轨道 上来;到 2030 年,我们需要实现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需要弥合的差距得到明确界定和阐述,世界已不再是渐进和线性变化的世 界。正如罗克斯特伦博士经常说的,我们需要将线条向积极变化的方向弯曲,并在 各个部门和地区带来显著变化。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只有两个指导原 则需要遵循——加速和扩大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而我们实现气候安全着陆的唯一 机会就是采取统一的方法,同时回到所有行星边界——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土地 和水的生物圈边界——的安全空间内。


2.重新设计变革:中国的气候再思考

放弃循序渐进的线性变革之路是一项艰巨而勇敢的任务。这种转折可能会带来 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必须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这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将创 新、新技术、产业价值链、新商业模式、城市和乡村、交通和建筑、能源和食品以 及整个社会的设计、管理和运营方式的结构性变革整合起来,并与可持续性、循环 性、公平性和复原力等原则保持一致。创新、解决方案和投资必须与法规、政策和 定价激励措施相结合,使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可行、可及、易于采用并惠及所有 人。 在这个充满不信任、地缘政治动荡、经济动荡,维护透明度、真相和民主原则 面临巨大挑战的世界中,中国已将能源转型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这吸引了全球的 关注与合作。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 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当今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 一。尽管中国已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在 2030 年前碳达峰,但何时达峰以及达到 何种水平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另一方面,中国在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迈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步伐,不仅 引领而且支持全球部署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电池技术和电动 汽车。到 2023 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的快速部署已达到 1.5℃ 情景下的预测规模。 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和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预测,如果每年新增的清 洁发电能力保持在 2023 年的水平或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二氧化 碳排放量峰值并且开始下降。 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中国的气候再思考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首先,中国采 取了 "1+N "的战略路径,加速推动能源转型,以实现 2030·2060 双碳目标。 "1+N "战略路径将脱碳目标作为核心主线,拉动经济跨地区、跨部门、跨价值链 进行系统性变革。从中国 "十四五 "规划(2021-2025 年)及其实施情况的中期评 估来看,中国正在超额完成清洁能源部署的目标和指标,但同时在逐步减少煤炭使 用的步伐上也面临着障碍。


其次,中国在引领供应链转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 世界领先。根据国际能源署《2023 年能源技术展望》,中国目前在大多数清洁能 源技术装备的制造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对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投资有助于降 低全球关键技术的成本,从而为清洁能源转型带来多重益处。而当去碳化成为投资 战略的核心时,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机遇之一。 材料生产和技术制造通常占碳排放量的 90% 以上。但中国已经回收了 95% 以上的镍和锂。一些大型清洁能源技术设备制造企业已开始采取措施,投资新技术 和价值链开发,以消除障碍,开创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以实现闭环,通过循环 再生创造价值,并加强以可追溯性为基础的企业责任。


三是把加快标准全球接轨作为推进清洁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2022 年 10 月, 中国确定了建设 "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 "的标准体系的目标——到 2035 年,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 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 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中期目标是,到 2025 年,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 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 85%以上。这为弥合市场 差异、促进贸易流动和合作提供了一个载体,从而加快可持续解决方案、产品和投 资的推广。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信息公开和问责已成为推动转型的有力工 具。对中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长达十年的跟踪可以见证这一进步——供应链污染 减轻和排放降低与中国加强环境治理的历程相得益彰。有充分的理由表明,绿化供 应链可以为能源转型和减排创造共同利益。


作为向净零排放和良性经济转型努力的一部分,中国监管机构正在酝酿要求国 内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制定的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于 2022 年 2 月 8 日生效,代表了中国在努 力实现气候排放和其他环境保护目标的过程中,推动企业规范和强制报告环境、社 会和公司治理的行动。


3.重塑加速基础: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三年前,当中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四五”计划(2021-2025 年)的 目标时,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已成规模,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了成本的 大幅降低,在中国和其他地方实现了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平价上网。 虽然到 2023 年光伏装机量再增加 100 吉瓦的预期在当时看起来太过“雄心 勃勃”,但在 2023 年头 10 个月,光伏装机量已累计新增 142.5 吉瓦,到 2023 年 10 月底,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接近 540 吉瓦,人均约为 0.4 千瓦。


将这一大幅增长与现有的到 2030 年达到 12 亿千瓦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的承 诺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中国肯定会提前至少五年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如果保持这个势头,碳达峰指日可待,然后开始迅速下降;2)加速和扩大光伏装 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而加速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成功需要全球产业价值链本 着团结、统一和普遍性的精神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合作。


如今,中国是少数几个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国家之 一。国际能源署指出,要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2022-2030 年期间年均光伏发 电量必须增长 25%。如前所述,中国目前光伏发电的迅猛增长与这一情景十分吻 合。


4.重新想象价值创造:释放 "光伏+"的力量

2022 年 6 月 1 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五年规划》, 该规划并非按传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及国家能源局(NEA)发布, 而是由 9 个部委和机构联合发布,其目的是共同行动,共享资源,推进可再生能 源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使其成为国家能源结构中的主要 “燃料”。




另一个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强调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 型市场主体,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 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投资新能源项目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5.重塑雄心:到 2030 年人均光伏装机量达到 1 千瓦

最近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呼吁到 2030 年将能源效 率提高一倍,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这一呼吁是一个进步,得到了全球商界和许 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响应和支持。我们为这样的共识和统一行动取得的进展而欢呼, 但我们认为,目标还可以更高。我们不仅要在中国证明更高的目标是可行的,而且, 如果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协同效应和共同利益,就能 更有力地证明向可持续发展的加速转型即将到来。 如今,光伏发电已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成本最低的发电选择。全球光伏装机总 量刚刚超过 1 太瓦,但增长速度很快。按全球 80 亿人口平均计算,人均安装量约 为 0.125 千瓦。中国开展的到 2030 年人均 1 千瓦光伏的活动,证明到 2030 年实 现全球人均 1 千瓦光伏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同时还能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生协同效应。




正如《联合国 2019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未来即现在》指出:要在某一可 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进展,最有效的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是利用与其 他目标的积极协同作用,同时解决或改善与其他目标的消极权衡。 就中国而言,要实现人均 1 千瓦光伏装机容量,意味着到 2030 年光伏总装机 容量将达到 14 亿千瓦。上述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尤其是在系统 转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效益的前提下。我们现在为中国行动添加了一个 "至少 "的框架。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中国“光伏+”再构想.pdf

光伏焊带行业专题:产品迭代提速,驱动行业集中度及龙头盈利能力提升.pdf

聚和材料研究报告:光伏银浆量利提升,正银龙头加速成长.pdf

光伏银浆行业研究报告:N型迭代驱动量利齐升,技术革新助力格局优化.pdf

天准科技研究报告:机器视觉平台化龙头,汽车、光伏、半导体多点开花.pdf

德业股份研究报告:光伏储能双轮驱动促发展,成本产品双端优势迎增长.pdf

【清华大学】IPE中国光伏再构想.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