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次方研究院】2024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pdf

——2023年,全球5G产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中国市场更是“遥遥领先”。截至2023年9月,我国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67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9.4万个,较2022年大幅增加约7.4万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7000个,应用项目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实现全国所有地市覆盖,在全国2149家医疗机构、6948家工厂企业、691家采矿企业、547家电力企业中得到应用。

——与此同时,我们距离R-18标准冻结已近在眼前,5G-A商用在即。从5G到5G-A,不仅将带来更大的带宽,实现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还将引入RedCap、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技术,支撑起更大的千亿级规模的连接和更广泛适用、更智能的应用,从而将在多个方面助力业界开辟更广阔的机遇。

| 核心环节“网端用”全球蓬勃发展,中国市场更是“遥遥领先”

网络方面,全球5G网络建设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建成300张5G网络,其中SA网络达到47张,分别较2022增加57张和5张。预计至年底,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将达到45%,5G网络用户数超16亿户;5GDOU同比增长130%,达32EB/月;5G分流比达25%。

在国内,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建成5G基站321.5万座,较2022年底增幅高达39.1%。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22.6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网络正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行业虚拟专网已超2.6万个,为行业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设施。

| 5G生态持续演进,各方通过借鉴和创新,探索出一批新型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5G的发展非常重要。过去几十年,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创新使得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变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要有效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会,除了需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对技术和产品进行革新外,还需要思考如何重构和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充分释放新技术的商业潜能,以实现最有效的价值创造。

目前,各方正通过挖掘新型应用场景、提升技术和行业服务能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体系、探索新型盈利模式等方式,推动商业模式的演进革新。

| 5G-A商用在即,RedCap、无源物联、通感一体将带来新机遇

一是RedCap拓展了5G能力边界,补齐了5G中高速大连接能力。RedCap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降低调制阶数,有效降低了终端成本和功耗,能更好地满足工业无线传感、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等中高速规模应用需求。

传感、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等中高速规模应用需求。二是无源物联开启千亿连接时代,蜂窝网络将覆盖全场景。以工业为例,基于5G-A基站来连接价格低至几毛钱的无源物联标签,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支持仓储物品的自动化盘点、农业养殖数据采集、物品定位等,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产的实时跟踪、巡检、防丢防盗等,更为符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无源标签每年消耗超300亿个,未来有望达千亿个。

| 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广度深度有待加强,成本高、融合难度大等不足需要正视

在需求侧,目前5G应用集中于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受投入资金、数字化水平等影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其参与度普遍不高。而且,部分行业企业对于规模化应用5G所带来的企业数据安全、运维掌控权、网络稳定可靠性、全生命周期成本等问题仍存在顾虑。

在供给侧,由于行业碎片化,难于形成规模,造成芯片、模组、终端、行业网络设备定制化等仍面临高成本的困扰;5G技术产业与行业信息化设施融合存在障碍,例如5G与现场工业网络的融合互通、IT/OT/CT融合进程慢,缺乏有实力的解决方案商实现整合;5G融合创新机制、标准与政策有待完善,目前,缺乏融合性的标准体系,共性技术仍待加强,适应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政策环境需完善。

【智次方研究院】2024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