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证券】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先立后破,返璞归真.pdf

2023-12-15
24页
2MB

1 市场回顾:基金持仓及估值均处低位

1.1 2023 年房地产板块市场表现较弱

2023年以来尽管房地产行业政策端维持相对宽松状态,但行业信用风险超预期蔓延, 行业下行趋势未得到明显改善,市场整体表现偏弱。2023年(截至2023年12月6日), 房地产行业(申万一级行业)下跌22.65%,沪深300下跌12.19%,明显跑输大盘。

1.2 公募基金重仓配置比例持续下降

我们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了内地公募基金重仓股情况,2023年Q3末公募基金重 仓SW房地产行业的总市值为429.48亿元,环比2023H1末下降5.66%,占基金重仓A股市 值规模1.46%,较标配比例低0.42pct,环比2023H1末下降0.03pct,自2022年四季度 持续下降。

1.3 板块主要个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我们可以看到行业 内主要个股的估值水平集中在历史分位数20%以下,尤其是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大部分 核心个股均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如华润万象生活、保利物业、中海物业、绿城服务等。

2 政策:供需两端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本轮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始于2021年下半年,至今历时约两年半,政策转向宽松始 于2021年四季度,并持续保持政策宽松状态,大约两年的政策宽松期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以中低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放松为主;第 二个阶段,始于2022年四季度,供给端优化政策加码推出;第三个阶段,以2023年7 月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积极表态开始,需求端政策重心转向高能级城市,供给 端政策“三大工程”关注度上升。

2.1 政策宽松的城市主体转向高能级城市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的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政策发布次数情况来看,2022年二季 度至三季度期间是政策发布频次处于高位,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政策发布 频次保持相对稳定,进入2023年三季度,随着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房地产 行业政策发布频次明显提升,2023年9月达到92次,创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月度 政策发布频次。 从政策发布的城市主体来看,高能级城市发布政策频次占比持续抬升,一线城市政 策发布次数占比由2022年Q2的8.9%抬升至2023Q3的15.5%。高能级和超高能级城市的 政策走向成为当前行业核心关注方向之一。

2.2 政策工具综合运用持续积累积极因素

自2021年四季度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以来,在“因城施策”的政策框架下,多项政 策工具不断叠加实施,由中低能级城市的购房补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放松四 限、调降首付比例、税费减免等政策,至高能级城市逐步落地“认房不认贷”、调降 房贷利率等政策,需求端政策循序渐进,随市场表现逐步出台。 ① 第一阶段:政策重心聚焦于中低能级城市需求端,整体收效甚微。2021年下半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快速降温,行业销售端下滑,2021年9月末央行提出“两维 护”,政策转向宽松,推出优化放松政策的城市主体不断增多,但是整体收效甚 微,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4.9%和 16.6%。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下滑23.1%,竣工面积增速由上半 年的增长25.7%降至下半年的4.4%。 ② 第二阶段:需求端优化政策推进的同时2022年11月“金融十六条”出台,以 “三支箭”为核心的供给端优化政策持续推进,但是由于覆盖面较窄以及政策 落地进展缓慢等因素影响,对民营房企融资的实际支持效果有限,市场对行业 信用风险持续蔓延的担忧并未消退,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 别同比下滑24.3%和26.7%,新开工面积下滑39.4%,竣工面积下滑15%。 ③ 第三阶段:需求端,以高能级城市为政策宽松实施主体,持续优化房地产相关 政策;供给端,长期维度有望持续推进“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住房供给体 系,短期持续优化土拍制度,房企融资端有望再获支持。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 明确“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房地产行业供给端持续 去化以及需求端慢复苏的背景下,行业过热发展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式,“适时 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成为必要手段,过去在行业供需两旺时期出台的限制性 政策或已不再适宜,为行业政策端进一步放松打开了空间。

一线城市落地执行“认房不认贷”:8月30日,广州、深圳两地率先落地执 行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政策,9月1日,北京、上海全面跟进执行。一线 城市带动下,其他城市也持续跟进落地“认房不认贷”政策。10月18日, 上海落地执行公积金“认房不认贷”政策,10月31日北京公积金贷款将执 行“认房不认商贷”,11月14日广州公积金贷款跟进执行“认房不认贷”。

优化“四限”政策扩围至一线城市:9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关于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限购 区域调整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 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 禺、南沙、增城等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限购 区非本地户籍家庭个税/社保年限调整为2年。”另外,上海降低了临港新片 区人才购房门槛,深圳优化再婚或复婚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放开港澳居民 及华侨非住宅限购政策。调整限价尺度:北京海淀区调整29个小区的二手 房交易指导参考价。

调降首付比例以及普宅认定标准:11月22日,深圳发布通知,从11月23日 起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 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11月22日,深圳市 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调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通告,现将 我市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调整为: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 (含1.0),且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 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土拍政策持续优化,多城取消土地限价:9月底,自然资源部已给各省市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下发文件,其中包含建议取消土地拍卖中的地价限制、建议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等内容。2021年22城执行“两集中”土拍政 策,限定土地溢价上限15%,多地土地竞拍达到上限后,通过竞自持、竞品 质、竞配建或摇号等方式确定最终竞得人,整体市场降温较为明显,近期 成都、济南、合肥和厦门等地落地取消土地限价政策,但是目前看整体效 果并不明显。

“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住房体系: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要加大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 见》(国发【2023】14号文)已于2023年8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 过。我国住房体系有望走向“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住房体系。

2.3 展望:构建新发展模式,实现先立后破

① 房贷利率调降或是下一阶段推动需求信心修复的核心政策之一

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明年或将启动降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国 内降息空间或将打开。2023年下半年以来5年期LPR稳定在4.2%,房贷利率根据因城施 策原则持续下降,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2023年11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 3.87%,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43%,11月首二套主流房贷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回 落22BP和48BP,11月银行平均放款周期为19天,再创2019年以来最快单月放款速度。

② 高能级以及超高能级城市政策宽松力度或是需求修复主要驱动因素

当前政策推出的节奏有赖于市场修复情况,在8月底九月初高能级城市宽松政策 的带动下,房地产行业销售端出现脉冲式修复。当前一线城市以及核心二线城市需求 端政策仍有调整优化空间,如果后续销售端修复持续不及预期有望迎来进一步的放 松。

③ 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以搭建行业新发展模式

“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住房供给体系的搭建为行业新发展模式确立了雏形, 预计后续关于城中村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将加快推进,为行业的新发展 模式奠定基础。

④ 疏通房企融资渠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 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 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明确“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 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 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 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当前市场分化较为严重,民营房企融资仍较难,预计后续在政策端有望进一步给 予民营房企融资支持,推动行业信用修复。

3 需求:房地产行业回归居住属性,寻找新均衡

3.1 长期视角:长期性因素有压制,亦有支撑

房地产兼具投资与居住属性,在过去人口红利持续释放、城镇化率保持较快增长、居 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实现了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投资性需求,房 价相应快速上涨。当前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逐渐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房 地产行业发展预期。 投资性需求对刚改需求的挤出效应已明显改善。房地产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人口是影响需求端的核心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减退,2022年人口总量出现 拐点,需求下降预期进一步加强。根据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01-2010 年我国年均新增城镇家庭户数为759万户,期间(2005-2010年)年均住宅销售套数为 632万套,住宅销售套数明显低于新增城镇家庭户数,假定户均住房需求为一户一套, 在2001-2010年期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住房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11- 2020年期间年均新增城镇家庭户数为1032万户,期间住宅年均销售套数为1134万套, 假定一户一套住宅需求,住宅销售成交量已经超过新增城镇家庭户数,我们认为超出 的部分主要来自于投资性需求。我们进一步通过估算历年家庭户规模并结合城镇人 口规模,测算历年我国城镇家庭户数,我们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开始住宅销售套数 已经超过新增城镇家庭户数,同时这一差额在其后几年出现明显扩大。2020年我国城 镇家庭户数新增约934万户(以城镇总人口与七普中家庭户规模进行估算),2020年房 地产行业住宅销售套数为1304万套,假设户均一套住房,2020年住宅销售套数高于新 增城镇家庭户数370万套。但受行业持续下行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测算2022年开始住 宅销售套数与新增城镇家庭户数的差额已经明显收窄,2023年住宅销售套数已经与 新增城镇家庭户数水平相当。

重视家庭户规模变化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的提升。当前市场更多关注于人口总量的 变化,而忽略了家庭户规模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从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 我国家庭户规模分别为3.44、3.1和2.62人/户,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家庭规模小型 化对人口总量下降带来的住房需求下降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冲作用,同时在城镇化率 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家庭规模小型化带来的家庭户数增量贡献度在持续提升。参考海外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均经历了家庭户规模持续下降至 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我国的家庭户规模下降速度较快,2020年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 随着婚育观念等社会性因素、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等人口因素影响,预计家庭户规模 仍呈下降趋势。参考贝壳研究院的研究预测2030-2035年我国家庭户规模将降至2.45 人/户附近。2010-2020年我国城镇家庭户数由2.1亿户增至3.1亿户,如果按照家庭规 模小型化以及城镇化率提升两大因素进行拆分,其中来自于家庭小型化的贡献率为 46.57%,较2000-2010年间提高了19.6pct。 我国城镇化率增速或放缓,但是提升空间仍较大。城镇化率角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 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但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韩国80年代的 城市化水平,与目前美国83%、日本92%的城市化水平相差甚远,预计我国城镇化率仍 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后续提升速率将明显放缓。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显示,我国城 市化率至2030年将达到70.63%,2021-2030年年均增幅为0.92pct,过去十年为1.22pct。

3.2 短期视角:居民风偏下降,信心不足压制需求

房价承压下收入与房价的不平衡进一步压制需求释放。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步回归居 住属性,随着投资性需求逐渐被挤出,房价出现回调,我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房价 格指数自2022年2月开始出现同比下跌,已经持续了21个月,历史上最长的下跌期间 仅13个月。但是相对于居民收入水平来说,核心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仍处于全球较高 位。经历三年抗疫后,居民疫后对于未来收入信心尚未完全修复,风险偏好趋于谨慎。 从我国居民部门杠杆水平来看,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水平为62%,与 国际清算银行所有报告国平均水平相当,高于新兴市场,但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73.4% 的水平。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部门尚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但是由于疫后 风险偏好下降、未来收入信心不足、房价上涨预期减弱等多重因素导致居民不愿进一 步加杠杆,进而导致目前房地产行业持续承压的局面。从资金流量表来看,2021年住 户部门存款出现下降,或是由于疫情期间居民收入下降对储蓄消耗所致,此外,我们 从居民新增存款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来看,两者呈现明显此消彼长的负相关 关系,我们推测当前由于处于疫后居民财富修复期,由于疫情影响居民风险偏好下降, 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或有所提升,新增人民币存款增加,随着经济持续修复,居民疫 后疤痕效应有望得到逐步修复,居民存款有望向房产转化。

3.3 均衡展望:有望在刚性需求层面实现均衡

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以及销售金额自2021年7月开始下滑,至今已经持续近两年半的 时间,创历史最长调整期间。在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下滑24.3%和 26.7%的基础上,2023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分别下滑7.80%和 4.90%。2023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26亿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7.94亿 平,预计2023年全年住宅销售面积约为9.8亿平,较2022年下降约14.5%,较2021年峰 值下降37.4%。从各线级城市角度来看,根据wind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 高能级城市表现更为坚挺,在高能级城市房地产行业政策有望持续优化的背景下,高 能级城市有望率先实现供求均衡。

基于前文的分析,并结合IMF对我国总人口的预测、联合国对我国城市化率的预测、 2021-2025年家庭户规模以1.01%的年均降幅下降等假设,对2023-2024年城镇家庭户 数进行估算,预估2023-2024年新增家庭户数量约为829、817万户。同时假设2023-2024 年住宅销售套均面积约为115平方米(过去三年住宅销售面积与销售套数比值稳定在 119平/套),以一户一套住房需求估算,预计2023-2024年新增城镇家庭户对应的住宅 需求为9.5/9.4亿平,由于这里未考虑就地城镇化、存量住房拆除带来的住房需求的 变化等,综合考虑来说我们认为2023年住宅销售规模或已经低于或接近刚性需求的 均衡水平,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商品房销售端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

4 供给:短期政策持续优化,长期“双轨制”逐步确立

4.1 长期视角:构建双轨制供给体系,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2023年8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 针对大城市住房结构性供给不足,大量“夹心层”难以负担商品房,加大保障性住房 建设和供给,帮助“夹心层”群体解决住房问题、缓解新市民及青年人等工薪收入群 体的焦虑。从《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的目标来看,未来保障性住房 的地位有望明显提升,或逐步与商品房并驾齐驱,由我国原有的单一的商品房住房机 制,逐步转变形成“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住房机制。未来住房体系有望实现低 收入群体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中低收入群体购买保障房、中高收入群体购买商品的 多层次住房供求格局,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同时,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工作预计首先从超大、特大城市试点和重点推进。继政 治局会议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 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预计将与 城中村改造结合实施。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目前有21个超大特大城市,其 中,超大城市7个,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14个特大城 市有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 州、昆明和大连。21城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中的占比相对较高,预计随着城中村改 造的持续推进,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亦对投资端具有积极效应。

4.2 短期视角:打通房企融资渠道,恢复产业良性循环

4.2.1 资金面:现金流持续承压,不同性质房企表现分化

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受阻的同时融资性现金流亦承压,加剧行业运行压力。从房地产行 业到位资金规模角度来看,2021年房地产行业到位资金达到历史峰值20.1万亿元,其 后2022年下滑了25.9%,2023年1-10月同比下滑了13.8%,按照年化处理,2023年行业 到位资金规模大约相当于2015年的水平。从各类到位资金情况来看,与房企融资相关 的资金下滑的幅度更大,国内贷款以及自筹资金绝对规模已经回落至2012-2013年水 平,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绝对规模回落至大致相当于2016年的水平。在行业 自身造血能力承压但是亦有支撑的背景下,融资端的政策性托底支持或是短期更为 重要的方面之一。

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央企背景房企更具信用优势,以至于在融资、销售方面均较民营 房企更具优势。我们根据中指研究院2023年1-6月百强销售排行榜TOP30房企按照不 同企业属性统计计算其历年销售金额增速,2023年H1央国企背景房企的销售金额增 速达到31.3%显著优于非国央企背景房企(下滑13.1%)的表现。行业下行叠加信用风 险等因素影响下,央国企背景房企在销售中更易获得购房者信任。根据亿翰智库关于 房企信用债统计数据显示,国央企(含地方国资)背景房企的信用债融资规模占绝对 优势。

4.2.2土地:资金面承压,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持续收缩

在行业资金面下滑的背景下,房企拿地投资变得愈发谨慎,土地成交规模持续收缩。 2021年以来我国土地供应建面、成交建面以及成交总价持续下降,2023年1-10月我国 住宅用地类土地供应建面、成交建面以及成交总价分别为8.59亿平、4.83亿平和2.12 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8%、30.7%和24.6%,较2020年分别下降69.3%、72.4%和62.7%。 从不同企业性质角度来看,国央企背景房企受益于更佳的资金流表现在当前市场阶 段拿地占比更高,这种趋势在今年以来持续抬升。根据亿翰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1-11月国央企(含地方国资)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占比达到82.3%,较2022年有所下 降,但是较2021年和2020年分别提升了18.9pct和39.05pct。 预计在房企资金面未有明显改善前,房企拿地态度仍趋于谨慎,当前土地市场成交规 模已处于历史低位,明年土地市场下行空间有限,预计在低位波动。

4.2.3 开竣工:土地市场拖累新开工表现,竣工端或将下滑

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持续收缩,预计明年新开工表现仍较弱。按照历史土地成交面积与 新开工面积之间的关系来看,土地成交面积领先于新开工面积指标变动,百城土地成 交规划建面同比增速一般领先于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半年左右,2023年以来土 地市场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新开工面积仍将有所下滑,但是考虑到行业刚需支 撑,预计整体的下滑幅度会较2023年收窄。

2024年竣工端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或有所下滑。2023年以来竣工端在“保交楼” 政策持续推进以及竣工周期等因素影响下维持较高增速,2024年随着竣工周期效应 的逐渐减弱,保交楼项目的持续消化,竣工端增速或将回落。根据历史数据显示,房 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一般领先于竣工面积2.5年左右,而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自2021年 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预计将拖累竣工端2024年的表现,预计2024年竣工端或有所下 降。

4.2.4 投资:土地以及施工端修复高度均受限,投资端仍承压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主要由土地购置费以及建安投资构成,一般土地购置费占比 达到30%+,建安投资占比在60%+,2023年1-10月土地购置费同比下降4.8%,2023年以 来土地市场持续降温,预计2024年土地购置费依然承压,在新开工以及竣工端预期未 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工程施工端预计对投资端难以形成较强支撑,当前核心变量主 要在于“三大工程”持续推进落地进度,如果其落地速度较快,预计对投资端将形成 一定支撑,但是预计较难扭转土地市场以及施工端的压力,预计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 资完成额仍表现为下滑,但是预计下滑幅度将有所收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先立后破,返璞归真.pdf

房地产事务报建流程详解.docx

房地产售楼部案场管理与制度.docx

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三井不动产篇,跨越危机,日本房企做对了什么?.pdf

房地产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第三阶段的金融周期.pdf

未来中国房地产和经济向何处去:日本化还是韩国化.pdf

【万联证券】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先立后破,返璞归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