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概况:可视化智能运维领导者
1.1. 简介与主营分析
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早期业务聚焦于直流电源。2016-2017 年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发展 元年的机遇,公司开始发展电力运维人工智能识别服务,成为输电系统智能可视化运维 行业领军者。2021 年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后,开始积极推动产品的横向延伸,持续将人 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无人机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目前已可提供 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刘国永、聂树刚、赵砚青三人为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 12.9%股 份,并通过智洋控股持有公司 34.14%股份,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其中刘国永先生担任 公司董事长;聂树刚先生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赵砚青先生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三人深耕电力系统运维管理领域多年,经验丰富。
电力行业为当前核心主业,水利、轨交业务加速开拓。从行业结构来看,公司 2022 年 营收中 99%来自电力行业,具体包括输电线路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变电智能运维解 决方案等,水利、轨交、应急管理等领域业务占比较低。但公司当前积极横向开拓行业 布局,根据公司 2023 年财务预算,2023 年公司计划实现营收 8.7 亿元,其中电力/水利 /轨交分别实现营收 8.0/0.45/0.25 亿元,占比分别为 92%/5%/3%。
具体产品模式上看,公司以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为 核心,为电力、水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 机”多源感知、边云协同的立体巡检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是赋 能“感知”、承接“交互”的关键组成部分,融合智能数据接入、管理、分析和人性化呈 现等功能;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于一体,并针对不同 行业的定制化需求和高频使用场景实现了深层行业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由无人机、 无人机自动机场和智能管控平台组成,可实现多种无人机的全自动巡检;智能终端产品 集成了边缘计算单元和自研 AI 算法,实践人工智能定义硬件。
当前核心产品:输电线路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由于输电线路分布范围广、跨度大、 运行环境复杂、隐患种类多,随着电网复杂程度提升,传统线路运检模式难以适应输电 运维行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行业趋势。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主要 由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输电智慧物联平台、智能监拍装置等核心 产品构成。该方案基于感知层智能监拍装置、本体监测装置等智能感知单元对输电线路 通道及本体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基于公司的电力巡检图像隐患检测算法平台和大数据挖 掘分析平台,对通道隐患和本体缺陷进行分析,实现通道隐患和本体缺陷识别告警,故 障智能研判和运维辅助决策,达到减少线路人工运维工作量、提升运维效率、提高隐患 处置及时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积极开拓省外业务,全国业务版图已打开。从区域构成上看,公司全国化业务已成功打 开,2022 年公司华东大区业务占比最高,占比约 48%;其次为华北大区,占比约 26%。 其 余 华 中 大 区 / 东北大区 / 西 南 大 区 / 华南大区 / 西 北 大 区 收 入 占 比 分 别 为 7%/6%/5%/5%/3%。
1.2. 财务分析:营收稳步扩张,研发等前置投入制约短期业绩释放
营收保持稳步扩张态势。受益于两大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及公司长期技 术储备,近年来公司收入规模快速增长,2016-2022 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速 39%。2022 年受宏观特定因素影响,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公司预算 2023 年实现营收 8.7 亿元,同 增 30%,收入增速有望快速恢复。 业绩受研发投入增多扰动,后续有望逐步恢复。业绩方面,2021-2022 年公司加大对水 利、轨交等领域研发投入,叠加股权激励费用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 2023 年以来业 绩明显恢复,2023Q1-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3 亿元,同增 29%。
扩张期成本前置致盈利指标有所下行,2023 年边际回升。近年来宏观特定因素冲击下, 公司毛利率有所下行,2023Q1-3 公司毛利率 34%,YoY+0.7pct,毛利率边际回升。净 利率方面,基本与毛利率走势相似,2023Q1-3 公司净利率 5.8%,YoY+0.24pct。
研发及管理投入增多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近年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提升趋势, 其中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提升较多:1)研发费用率方面,公司为抢占新业务 行业先机,积极布局水利、轨交业务,相关费用、人员投入持续增多,目前已成为公司 期间费用率中最大占比,2022 年研发费用率 13.0%,相关研发成果有望在后续持续落地商用,为公司中长期成长持续赋能;2)管理费用率方面,整体水平不高,2022 年约 6.6%,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在 2021 年 8 月、10 月新购置办公楼,导致近 年来房屋折旧费大幅增加,同时公司持续进行信息化升级,相关投入增多。
ROE 有所承压,有息负债率低。2021-2022 年公司 ROE 较往年有所下滑,主要受公司 销售净利率下降拖累,同时营收增速阶段放缓拖累总资产周转率,后续随着公司净利率 恢复,公司 ROE 水平有望向上回升。负债率方面,公司 2022 年资产负债率 31.7%,保 持较低水平,同时公司有息资产负债率仅 2.6%,常年基本无财务费用,利息负担较低, 财务报表健康。
经营性现金流稳步恢复,且净现比保持较高水平。公司 2019-2020 年现金流持续好转。 2021 年净流出较多,主要系公司为应对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积极备货,采购支出增 多。2022 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解除,同时公司积极加强回款,现金流有所好转。2023 年以来现金流延续好转趋势,Q1-3 现金流基本与 2022 年全年相当,且净现比保持较高 水平。
2. 行业分析:电力/水利/轨交可视化智能运维空间广阔
2.1. 电力:AI+电力方兴未艾,电网智能风险识别需求持续释放
传统电力检修方式存诸多痛点,“状态检修”策略是未来趋势。传统电力运维方式主要 通过人工及简单的监控设备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性判断为主的检查,包括“被动运 维”和“主动运维”,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巡检工作量大、监测结果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 难以解决电网规模持续扩张趋势下输电、变电、配电环节的运维痛点。而“状态检修” 策略则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诊断技术,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时反馈, 相较传统运维模式人力管理成本更低、故障发现更及时、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AI 智能运维是“状态检修”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伴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我国电 力系统持续推动通信、计算机、AI、大数据等技术相互结合在电网中应用,以实现在线 监测、状态诊断、智能巡检等目标。在此背景下电力系统 AI 智能运维应运而生,智能运 维在“状态检修”策略的理念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网 运行的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警、智能处置,克服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劳动强度大、 主观因素多等问题,有助于降低运维人员需求并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为输电线路、变 电站、配电网提供了崭新的监测运维手段和安全保障,帮助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和电力物 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全面提升。
输电线路的智能可视化运维需求与输电线路里程紧密相关。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建设及 跨区输送电量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输电线路里程呈持续增长态势。根据 国家电网历年社会责任报告,2020 年国家电网 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长度 为 114.2 万千米,加上 2021/2022 年分别投产的 4.7/4.8 万千米,截止 2022 年末 110 (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 124 万千米;根据南方电网社会责任报告,2022 年 末 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 25.8 万千米。两网合计 149.5 万千米。 “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高压特高压持续大力建设,电力可视化运维需求有望保 持景气。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随着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速, 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突出,跨地域电力输送需求增大,在此背景下,高压特高压成为电 网投资的重点方向。“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 24 交 14 直,涉及线 路 3 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 3.4 亿千伏安,总投资 3800 亿元。输电线路持续建设有 望驱动智能可视化运维需求保持景气态势。
存量输电线路智能可视化运维市场规模约 320 亿元。对于 11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假 定相邻 2 个电网塔架间距约 250-500 米,我们取中间值 375 米,每个塔架安装 1 台可视 化智能运维设备,全国长达 149.5 万千米的 110KV 以上输电线路需安装约 400 万套智能 巡检设备,对应市场规模总量约 320 亿元(假设单套设备售价约为 0.8 万元)。
行业龙头公司主要包括智洋创新、信通电子。根据信通电子 2023 年 9 月披露的招股说 明书,估计目前我国输电线路可视化设备累计部署数量为 80-100 万套,其中信通电子 销售 23.2 万套(截至 2022 年);而智洋创新前端智能终端累计出货量近 40 万台(截至 2023 中报数据),由此可大致估算智洋创新与信通电子市占率分别约 40%/23%(注: 按行业累计部署设备 100 万套计算,其中截止时间点有差异,智洋创新市占率可能略高 估),两个公司保持行业头部市占率。
2.2. 水利:投资景气趋势明确,AI 风险识别大有可为
特别国债聚焦水利方向,2024 年水利投资有望加速增长,“十四五”水利投资规划保持 高增趋势。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 2023 年国债 10000 亿元,全部 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资金将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其 他重点防洪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 田建设等八大方面,投向聚焦水利相关领域。2023 年 1-11 月水利投资完成额 10938 亿 元,同比增长 8.5%,在去年高基数上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后续水利投资有望保持强度。
“十四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领域开发建设,积极推动水利项目开发,全国 计划完成水利投资额 5.2 万亿元,较“十三五”实际投资额增长 57%。2022 年全国完 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 1 万亿元,达 10893 亿元,同比增长 44%;重大水利工程开 工数量和投资规模均为历史最多,全年开工 47 项、投资规模 4577 亿元,其中 13 个项 目投资额超 100 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 源配置、太湖吴淞江治理等一批论证多年、具有战略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鄂北 水资源配置等 34 项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效益,观景口水利枢纽等 20 项工程竣工验收。
政策持续重视,智慧水利建设有望提速。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智慧 水利市场分析与领导者实践,2023》,自上世纪 70 年代,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过“信 息化起步”、“金水工程”、“数字水利”等阶段,现已迈入“智慧水利”的全新发展阶段。 “十四五”以来,国家多次在政策层面上推动智慧水利体系的构建。“十四五”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 其中,2023 年入汛以来,北方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影响范围大、致损较为严重, 暴露出我国目前对于洪水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仍有待强化,能 24 小时监控水利情况、 提前预警水利风险、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利风险智能识别系统需求有望提升。
2025 年水利数字化投资有望超 200 亿元。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水利行业的数字化 投资占比 1.4%,在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将进入信息化投资加速周期, 预计 2025 年投资占比达到 2.2%,若水利投资保持每年万亿的投资体量,届时数字化投 资比重上升会带来每年超 200 亿元规模的智慧水利市场空间。
2.3. 轨交:可靠性要求高,运维模式亟待数字化升级
当前我国铁路建设仍保持强度,铁路网络复杂度持续提升。过去 5 年(2018-2022 年) 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 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从 2017 年底的 12.7 万公里增长 到 2022 年底的 15.5 万公里,增幅 22%(其中同期高速铁路里程由 2.5 万公里增长到 4.2 万公里,增幅 67%)。根据我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我国 目标 2025 年铁路营业里程到 16.5 万公里(其中高铁 5 万公里)。
铁路运维可靠性要求高,数字化是未来发展必由之路。铁路运行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因此一直采用较为可控的方式,依靠大量人力进行维护与巡查工作。但随着铁路 网络运营里程持续增加、路网复杂度持续提升,当前的运维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铁路经济、高效发展的要求,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结 合铁路成熟的系统架构,打造标准化、普适性强的智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是铁路行业 数字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陆续发布了《“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四 五”铁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智能铁路 2.0 技术发展目标,着重 围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大 5G、大数 据、物联网、AI 等现代技术与铁路融合赋能攻关,深入开展赋能技术和智能系统的研发 应用。在国铁大力推动下,铁路可视化智能运维发展有望提速。 1%数字化投入即可带来每年约 70 亿元市场增量。2022 年我国铁路投资 7109 亿元, 若增加 1%的数字化投入,即可带来每年约 70 亿元的铁路数字化市场空间,蓝海市场亟 待开拓,其中与国铁早期开展相关数字化合作、积极开展示范项目建设、及掌握行业标 准制定权的企业有望占据先发优势。
3. 竞争优势:技术+数据优势构筑竞争壁垒,华为赋能强化 产品实力
3.1. 算法优势:AI 算法可靠性优异,两网客户粘性强
自研高效电力智能巡检 AI 算法,解决行业痛点。目前电力智能巡检领域中基于深度学 习的常用目标检测算法包括 Faster R-CNN、YOLO 等,但这些算法在场景复杂、隐患目 标尺度变化大、隐患物体被遮挡等情况时,往往存在误报、漏报隐患等问题,识别效果 不理想,不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而公司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自主研发与 优化形成了“智洋电力巡检图像隐患监测”人工智能深度算法,能够学习到遮挡情况下 的隐患特征,运检效率更高,并增加图像场景和预警等级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加良好的 体验。
公司的 AI 风险识别产品具备三大特征:1)端侧 AI 识别:通过前端可视化装置集成 AI 算法,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进行前端采集、存储、处理,多种模型识别大型机械、人 员行为、设备状态等各类对象,端云协同实施更新模型算法,实现端侧智能化;2)全场 景可视覆盖:枪机、球机、云台等多种机型,配合超星光夜视、七镜广目天王、双光谱 可视、360 度全景巡视等多样功能,满足各种场景可视化需求;3)模块化灵活搭配:电 源、夜视摄像头、告警装置、各类传感器等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搭配拓展, 支持定制化需求,应对行业各类复杂场景。
“数据+经验”积累有效赋能 AI 技术,构筑核心竞争壁垒。公司在电力智能运维先发 优势显著,积累了海量应用场景数据图片,为算法模型提供丰富训练集,模型可根据实 际应用场景快速改进算法,实现连续迭代优化,细化应用场景。而市场新入者在短时间 内无法获取如此大量的历史数据,因此很难达到同等的技术水平。
产品品质可靠,大客户粘性持续增强。公司从资源管理、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生产到产 品检测建立了完善的质控体系,内控制度严格,相关产品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严格检测,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与国网、南网客户粘性持续增强。 在变电领域,公司产品也已成功运用于国网首批智能变电站。 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保电项目,持续打造品牌优势。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已应 用于“锡盟—山东 1000kV 特高压线路”、“向家坝—上海±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等重大项目区段,以及连续五届“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青岛上合峰会”、“北京 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的保电工作,客户评价较高。截止目前, 公司智能终端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线路,前端智能终端累计出货量近 40 万台(含未确认收入部分),市场占有率、装置在线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 地位,品牌优势较强。
3.2. 华为赋能:与华为深度合作,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
搭载华为 Atlas 芯片,推出电力 AI 行业领先解决方案。2019 年,公司与华为推出了电 力场景 AI 应用联合解决方案,公司部分产品搭载了华为 Atlas200 AI 加速模块,实现了 该加速模块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同年,公司获得“2019 华为开发者大赛 Atlas 赛道 (商业组)”一等奖。2020 年 7 月,公司大型机械算法曾在华为商城上线发布。 华为 Atlas 200 AI 加速模块集成了昇腾处理器,可以在端侧实现图像识别、图像分类等, 广泛用于智能摄像机、机器人、无人机等端侧 AI 场景。其核心特征在于:1)半张信用 卡大小,支持 20 路高清视频实时分析(1080P 25FPS);2)支持毫瓦级休眠、毫秒级唤 醒,典型功耗仅 5.5 W,使能边缘 AI 应用。
加入华为昇腾万里合作伙伴计划,AI 产品持续丰富。2021 年 7 月,作为华为昇腾生态 体系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公司受邀参加了 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昇腾人工 智能高峰论坛。2022 年 6 月,智洋创新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加入昇腾万里合作伙 伴计划。2023 年,公司成为华为昇腾万里伙伴计划优选级应用软件伙伴,同年 9 月,公 司参加了华为全联接大会。公司基于昇腾芯片推出了输电智能可视化终端及边缘智能计 算终端,智能终端内置公司自研行业巡检算法和软件平台,为输电、变电和轨道交通行 业客户提供智能巡视解决方案并已实现行业落地应用。 昇腾 AI 软硬件平台基于 Atlas 系列硬件、CANN 易构计算架构、昇思 AI 框架及第三方框 架、Mind X 等应用使能、以及 MindStudio 全流程开发工具链,实现对能源、金融、交 通、电新、制造、医疗等行业 AI 技术应用,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极大降低 AI+行业应用 门槛,加速推动 AI 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公司所加入的昇腾万里伙伴计划,是基于昇腾 AI 基础软硬件平台推出的一项合作伙伴计划,华为向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技术、营销和 市场的全面支持,持续为公司打造 AI+行业产品赋能。
3.3. 研发优势:研发力量雄厚,成果引领行业发展
自主研发能力突出,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2021 年上市之后,公司开始加大研 发创新投入,研发费用率持续保持 10%以上。其中重点以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机理仿 真、无人机巡检技术为突破,通过不断优化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和中台的 AI 分析服务 对边缘和前端的 AIoT 设备进行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特定场 景的深度应用。2023Q1-3 公司研发投入 0.72 亿元,研发费用率 12.8%。 截至 2023H1,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350 名,占公司总人数的 45%;公司拥有知识产权 561 项,其中发明专利 69 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 49 项,占比 71.01%),实用新型专利 161 项,外观设计专利 82 项,著作权 203 项,商标 46 项。
公司研发主要通过技术研究院、终端研发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协作完成,其中技术研究 院主要承担核心战略技术及算法的开发,终端研发部承担智能感知终端产品的研发,软 件研发中心承担主站类软件的研发工作。公司研发按内容主要分为战略性技术研发、算 法类研发、主站平台研发、智能感知终端研发等,其中: 1)战略性技术研发主要是针对前沿技术的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探索新技术在行业发展中 的应用趋势,保持公司技术的前瞻性,提升产品价值,主要由技术研究院牵头负责。 2)算法类研发主要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由技术研究院负责。该类研发着眼于 对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和跟踪,结合公司业务领域实际需求,持 续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高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业务结合应用范围。 3)主站平台研发由软件研发中心负责,基于公司系统构架平台与客户需求建立链接,及 时响应需求,开发功能应用模块,满足应用场景;同时针对于新的行业应用构建应用端 的系统级平台。 4)智能感知终端由终端研发部负责,基于平台研发和算法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研发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满足电力(输电、变电、配电)、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需求的 前端感知设备。
技术储备引领同行,持续承接国家重大课题、参与标准制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 司核心技术储备较多,除“交流窜入直流检测技术”、“变电站辅助主动巡视方法”、“变 电站消防隐患多维感知及告警技术”为合作研发外,其余技术成果均为自主研发,技术 储备及创新能力业内领先。同时公司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火 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
4. 成长驱动力:紧跟 AI 技术迭代,横向开拓水利/轨交
4.1. 技术迭代:AI 技术发展提速,产品迭代更新有望加快
AI 技术持续革新,电力运维领域 AI 大有可为。随着 OpenAI 推出 ChatGPT,2023 年以 来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明显提速,AI 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有望持续丰富。如华为开发 的盘古大模型,主要用于解决 AI 在行业内的应用问题,其包括 L0 中 5 类基础大模型、 L1 行业大模型及 L2 场景模型三层架构,目前已在煤矿、铁路、气象、金融、代码开发、 数字内容生成等领域发挥作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研发成本。随着 AI 技术持续成熟, 电力运维领域 AI 大有可为。
公司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储备丰富,未来商业落地潜力突出。截止 2023H1,公司知识产 权拥有量 561 项,其中发明专利 69 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 49 项,占比 71%)。2023 年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IPRdaily 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发明专利 排行榜(数据统计 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3 月 17 日在中国申请并公开的人工智能 大模型专利,同申请号合并),公司以 16 项相关专利排名第 32 位。
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满足存量市场的迭代需求。根据电网公司招标技术规范,输电 可视化相关产品的使用寿命一般在 5-10 年,到达使用期限时客户通常会选择更新产品来 实现运维系统的迭代升级。同时,技术的发展、新行业痛点的出现等因素将带来市场需 求的转变,驱使市场参与者通过产品创新及系统升级来更好地契合下游需求。公司基于 产品创新及技术研发的优势可以在市场产生新需求时快速响应,发力增量市场的同时, 存量市场每 5-10 年的刚需迭代也为公司业务提供中长期持续增长动力。
4.2. 横向延伸:开拓水利、轨交新业务,打造成长新动能
1)水利方面: 技术及产品:水利智能运维技术持续落地,产品及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公司以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无人机等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 的数字孪生智慧水利四预系统产品体系,涵盖“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实现人 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等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融合。相关产品包括智慧防汛管理 解决方案、智慧水库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城市内涝预警与排水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地 下水监测解决方案、水资源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解决方案、智 慧河湖管理解决方案、灌区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水行政执法信息化解决方案、水文信 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智慧水务全景管控解决方案等。应用场景包括水土保持、农村水利 水电、节水管理与服务、水行政执法、水文管理、水厂升级改造、流域防洪应用、水资 源管理与调配应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等。
公司水利产品核心优势包括:1)全场景智能化:通过自研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多种智 能识别功能,如汛限水位监测、漂浮物识别、坝体缺陷识别等。同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 研发水动力模型,进行洪水预演。赋能流域防洪应用、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应用等,为新 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软硬件协同化:自研感知设备体系与软件平台体系, 打破数据孤岛,软硬件系统高效交互,系统部署迅速且易维护。打造智慧防汛管理解决 方案、智慧水库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城市内涝预警与排水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众多解决方 案,实现“一张网、一基础、N 应用”的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3)应用层一体化:融合 现有水利业务系统,统一各类水利监测平台,聚焦 2+N 水利智能业务应用场景,根据资 源整合、融合共享的思想,夯实基础支撑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共享和服务,搭建智慧 水利总体框架,实现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提高水利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公司水利技术持续获核心客户认可。2022 年 9 月公司亮相山东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场 推进会,公司解决方案获得了出席领导的高度认可。2022 年 11 月公司作为中国水利学 会的协办单位,受邀参加水利部线下会议。公司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河海大学签 订战略合作协议。
渠道与拿单:持续设立孙公司完善渠道,2023 年水利收入有望显著增长。2022 年 2 月 公司公告设立全资子公司智洋上水,作为公司开拓水利业务的平台。2022 年 5 月智洋上 水与南京英利特斯设立孙公司智善利源;2022 年 8 月,智洋上水与临沂瑞盟设立孙公司 智洋启创;2022 年 12 月,智洋上水与济南鸿智设立孙公司智洋共创,公司持续通过设 立各地孙公司方式开拓区域水利市场。2022 年,公司水利业务实现订单 2800 万元,实 现收入 463 万元;2023 年公司预算实现水利收入 4500 万元,有望明显放量。
2)轨交方面: 技术及产品:积极研发试点,占据先发优势。公司研发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可 应用于铁路线路安全环境管控、配电所智能运维、货运列车装载状态监控等场景,通过 对上述场景的多维数据采集和 AI 智能分析,保障铁路系统安全运行并提高运维效率。目 前该业务领域仍处于前期试点阶段。 2022 年公司参与的贵南高铁“基于多维度和 AI 可视化的智能安防系统”课题,整体通 过课题评审验收,占据市场先发优势。2023 年公司参与的国铁集团“线路巡防生产管理 系统”课题,正处于试点应用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行业的落地应用得到逐步推进。
渠道与拿单:业务平台已设立并初步打开渠道,收入有望快速放量。2022 年 11 月公司 公告设立全资子公司智洋慧通,作为公司开拓轨交业务的平台。2023 年 5 月智洋慧通与 贵州智通汇达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孙公司智洋新汇,轨交业务渠道初步打开。2022 年,公 司轨交业务实现收入 14 万元,2023 年公司预算实现轨交收入 2500 万元,有望明显放 量。
4.3. 股权激励:两次实施股权激励,划定 20%增长底线
公司上市以来,分别于 2021/2023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中: 1)2021 年股权激励计划占公司总股本的 1.20%,授予价 8.40 元/股(最新调整为 8.13 元/股),授予对象包括公司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合计 119 名,划定 2021-2023 年每年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 20%。 2)2023 年股权激励计划占公司总股本的 2.59%,授予价 8.30 元/股,授予对象包括公 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 励的其他人员合计 19 名,划定 2023-2025 年每年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 20%。 2021-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增长 31%/2%,归母净利润变化-24%/-60%,2021 年如期实现股权激励目标,2022 年在宏观特定因素冲击下未实现股权激励目标; 2023Q1-3 公司实现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长 22%/29%,预计全年有望实现股权激励 目标,重拾增长趋势。预计后续公司有望沿着 2023 年股权激励计划所制定底线增长目 标,持续稳健成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智洋创新研究报告:被低估的AI+行业可视化运维龙头.pdf
智洋创新(688191)研究报告:电力IT持续高景气,可视化运维龙头乘风而起.pdf
智洋创新专题研究报告:电网可视化智能运维专家,引领行业成长.pdf
AI人脸识别诈骗敲响金融安全警钟.pdf
AI搜索专题报告:怎么看Kimi的空间?.pdf
边缘AI行业研究报告:边缘AI硬件,引领硬件创新时代.pdf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AI驱动,未来已来.pdf
建筑行业2024年春季投资策略:新国九条催化央企市值国改,低空经济AI与铜矿有色弹性大.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