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2024年利率债年度投资策略:波澜不惊,更加极致.pdf

2023-12-13
61页
8MB

一、2023 年债券市场回顾:窄幅震荡,“V”型反转

2023 年利率债市场窄幅震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全年“V”型反转。上半年经 济修复从“强预期”转向“弱现实”,“宽货币”先行带动债牛趋势逐渐明朗;8 月末以 来,“宽信用”政策由观望等待进入加速推进期,政府债券发行放量使得资金持续收紧, 银行负债压力有所显现,债市跟随调整。具体看,1 月,防疫政策优化初期,经济快速反 弹,基本面复苏预期升温;2 月至 3 月,两会设定经济目标偏谨慎,政策预期有所缓和, 3 月下旬降准落地,“宽货币”率先发力,配置盘持续进场,债市小幅走强;4 月至 6 月, 经济修复进程明显放缓,“钱多”的逻辑继续演绎,年内第一次降息落地,收益率进入加 速下行阶段;7 月至 8 月中上旬,新出台政策以存量为主,“宽信用”政策预期逐渐降温, 7 月末政治局会议政策定调明显超预期,债市进入政策酝酿期;与此同时,央行年内第 二次降息落地,“宽货币”加码推动债市下行至年内低点;8 月下旬至 10 月末,“宽信用” 政策开始加速推进,逐渐成为扰动债市的主线,期间理财赎回压力再度显现,资金价格 逐步抬升,债市进入震荡调整阶段。11 月以来,资金紧平衡、经济修复动能偏弱、地产 利好政策频出,债市窄幅震荡。


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划分 2023 年债市行情,基本可分为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3 年 1 月):防疫政策优化初期,经济复苏预期偏强,叠加资金边际 收敛,债市收益率由年初 2.81%震荡上行至 2.93%附近。1 月初至月中,疫情形势明显 好转,春节效应加持下高频数据快速回暖,12 月金融数据表现好于预期,稳地产政策发 力强化市场对经济修复的判断,收益率由年初 2.81%的低点快速上行至 2.92%附近;月中 至月末,经济修复预期继续升温,加之临近春节资金扰动增加,央行并未动用特殊跨节 安排,跨节资金边际收敛,机构持券过节意愿不强,收益率震荡上行至 2.93%附近的年内 高点。


第二阶段(2023 年 2 月至 2023 年 8 月中旬):经济修复从“强预期”转向“弱现实”, 两次降息落地带动收益率中枢下移,资金面维持宽松,机构“钱多”逻辑持续演绎,债 牛趋势明朗,收益率震荡下行至 2.54%的年内低点。2 月至 3 月,尽管 2 月资金波动较 大,但配置盘加速进场使得收益率维持震荡态势;进入 3 月经济修复节奏放缓,两会 5% 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偏谨慎,临近月末年内第一次降准落地,叠加季末财政支出的助益,资金面从波动回归平稳,硅谷银行破产、瑞士信贷 AT1 债券减记等海外风险事件引发避 险情绪升温,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至 2.85%附近。4 月至 6 月,基本面修复斜率明显放 缓,银行存款利率集中调降引发降息预期,叠加“钱多”逻辑继续演绎,共同支持债市走 强;6 月中旬政策利率降息落地,时点早于市场预期,收益率触及 2.62%的低点,其后受 “宽信用”预期反复的扰动,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 2.65%-2.7%附近震荡。7 月至 8 月 中旬,新出台政策仍以中长期产业布局以及延续优化为主,政策预期逐渐降温,叠加经 济金融数据弱于预期,收益率由横盘转为短暂下行;7 月末,政治局会议定调明显超预 期,收益率小幅向上反弹,至 8 月中旬,央行首次政策利率不对称降息落地,叠加 5 年 期 LPR 报价持稳,“宽货币”加码同时“宽信用”担忧降温,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 2.54%附近的年内低点。


第三阶段(2023 年 8 月下旬至 2023 年 10 月末):政策由观望等待阶段进入加速推 进期,前期货币宽松的利好兑现后,“宽信用”政策密集落地,市场对于宽信用及机构止 盈的担忧加强,债市收益率由横盘进入“V”型反转。8 月下旬,系列“宽信用”政策密 集出台,涉及地产、财政、权益市场等多个方面,债市预期转向,债市收益率小幅回调至 2.56%附近;9 月上旬,稳地产政策继续加码,“宽信用”预期扰动下,银行理财抛售基金 回笼流动性,赎回摩擦放大债市调整,收益率加速上行至 2.64%附近;9 月中下旬,年内 二次降准落地,但受缴款、季末、汇率等因素扰动,利好较为有限,资金面持续偏紧,债 市收益率进一步上行至 2.70%左右;进入 10 月,双节后央行 OMO 持续大幅净回笼叠加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较快,资金宽松幅度不及预期,与此同时,地方债一级中标利率抬升、 9 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加之特殊再融资债券对供给预期形成扰动,债市表现偏弱,收益率 上行至 2.71%附近。


第四阶段(2023 年 11 月至今):资金面前松后紧,经济数据表现不及预期,新一轮 稳地产政策预期升温,债市收益率围绕 2.67%窄幅震荡。11 月中上旬,债市进入无主线 的波动阶段,资金面维持平稳宽松,但资金分层较为明显,叠加央行 OMO 积极投放、 MLF 超额续作,短端收益率先上后下;中上旬公布的 10 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但国债供 给、“宽财政”发力等对债市情绪仍有扰动,长端整体围绕 2.66%窄幅震荡;下旬以来, 资金面边际收敛叠加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债市上行调整至月内高点;临近跨月,非银资 金价格走高,加之工业企业利润、制造业 PMI 数据均显示基本面内生动能偏弱,短端弱 势震荡,长端收益率下行至 2.6750%。进入 12 月,资金延续偏紧,资金分层明显,中央 政治局会议召开,货币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多空因素影响下,债市总体在 2.65%-2.7% 的区间窄幅震荡。


二、基本面:“疤痕”淡褪,回归常态

2023 年经济开始向上修复,全年走势呈现“N 型”。(1)一季度,线下活动回归正 常,经济快速反弹,前期受抑的需求集中释放,呈现“回补效应”。(2)二季度,回补效 应基本结束,疫情三年对企业、居民部门造成的“损伤”影响不容忽视,需求不足的矛盾 开始浮现,经济内生性增长动能偏弱,高频、经济数据环比“回踩”。(3)三季度,经济 走出底部区间、进入“弱修复”的状态,同时低基数效应减退,8 月新一轮“宽货币-宽 信用”政策脉冲再度发力,“认房不认贷”等系列利好落地,市场高度关注房地产的修复, 但实际效果验证不及预期。(4)四季度,经济“弱修复”的趋势延续,10 月经济数据亮 点依然偏少,市场等待重要会议和政策提供新的指引。10 月下旬万亿增发国债消息落地, 中央加杠杆、“宽财政”思路明朗,不过淡季、发行进度客观约束下,市场对年内“宽信 用”效果的担忧趋于缓和,债市博弈的主线回归供给压力与货币应对。


展望 2024 年,伴随数据基数完成“填坑”,以及疫情政策优化的影响进一步减弱,经济读数的波动或将明显减小。就增长强度而言,(1)短期视角下,财政取向相比 2023 年或更加积极,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外生”助力,且前置发力下,上半年经济增长斜率 或高于下半年。除了直接提振基建外,“宽财政”本身对企业、居民部门消费、投资等环 节也有积极意义,叠加库存周期、出口周期、通胀底部将现,预计 2024 年经济面临的积 极因素边际增多。(2)但中长期视角下,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目前仍处于 “阵痛期”,2024 年经济增长斜率或依然“平坦化”。房地产下探过程尚未结束,也将制 约新一轮经济短周期的弹性(库存、通胀),意味着经济大概率还是“弱修复”。边际上的 不确定性,源于“宽财政”的力度以及“三大工程”建设投资对地产下行的对冲程度。


(一)出口:“弱周期”拐点,磨底还是上行?


回顾 2023 年,出口大致经历“先下后平”,三季度出口增速见底、四季度降幅逐步 收敛。从历史出口周期的规律来看,“出口底”之间的跨度大约 3-3.5 年左右,其中包含 平均 14 个月左右的增速上行、28 个月左右的下行。本轮周期出口增速顶在 2021 年 4 月 出现,而后趋于回落,三季度处于周期的尾声:2023 年 7 月出口增速触底,8-11 月读数 趋于回升,但很大程度上受到低基数支撑,剔除影响之后的出口增速仍在低位,出口动 能向上弹性仍显不足。


展望 2024 年,新一轮出口周期能否顺利开启? 不确定性在于,一是外需因素,2024 年海外经济增长或相比 2023 年放缓,带来的 贸易增量可能有限。根据 2023 年 10 月 IMF 对全球经济的预测,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或 由 3.0%放缓至 2.9%,其中,美国经济增速或由 2.1%降至 1.5%,欧元区增速或从 0.7%上 升至 1.2%,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经济增速将持平 2023 年。整体看,2024 年 外需相较于 2023 年可能难有显著改善,带来出口增长斜率的不确定性。 二是,从份额的角度看,2021 年以来我国出口份额缓慢下移。根据 WTO 披露的季 度出口情况,按照我国出口金额占全球出口金额的比重,可大致匡算我国出口份额,主 要参考该指标的趋势变动。2021 年以来,我国出口份额从 15.7%缓慢下降至 14.2%(截 至 2023 年二季度),但仍高于疫情前。展望 2024 年,份额的回落趋势可能延续。




利好因素在于,一是,2024 年通胀中枢有望上移,或缓和价格对出口的拖累。拆分 来看,价格对 2023 年出口拖累较深,尤其是下半年拖累加剧;而数量因素在 8 月开始稳 定支撑出口增速修复。展望 2024 年,国内 PPI 同比或回升至正区间,全年中枢或回到 0% 附近,PPI 同比领先出口价格指数增速约 3-6 个月,2023 年 7 月 PPI 见底,因此 2023 年 末至 2024 年一季度,或可看到价格拖累开始收窄。


二是,海外库存周期有望开启,或贡献出口增量。库销比是美国制造商库存的领先 指标,反映销售动能与库存的相对强弱,与库存反向变动,经过倒数处理后对制造商库 存增速存在同向领先性,历史上平均领先 10 个月左右。2023 年 4 月,库销比倒数指标触 底,据此推算 2024 年一季度或能看到海外制造商结束去库,二季度或将开启补库周期, 历史补库阶段一般持续 1.5-2 年,在这一过程的前半段,通常对应着我国出口的趋势上行。 综上,我们认为伴随低基数、海外补库带来的需求增量、PPI 周期上行提振出口价格 修复,预计 2024 年出口增速中枢或较 2023 年上移,全年或是小幅正增长。


(二)投资:“先立后破”,投资仍是“稳增长”抓手


2023 年初,经济开局良好,上半年政策休养生息,尤其是 2022 年作为“稳增长”抓 手的基建投资,2023 年上半年在项目端与资金端均未现政策发力。直至四季度万亿增发 国债落地,预计赤字率由 3%提升至 3.8%,财政后置的特征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在这一 环境中表现偏平,基建对冲地产投资下行的力度减弱,投资增速中枢有所下移。 2024 年,财政回归前置发力的节奏,与此同时“扩投资”的思路或较此前拓宽。2023 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宽财政”提前布局 2024 年初经济“开门红”,传统水利基建项 目投资仍是主要着力点。但另一方面,传统领域优质项目空间趋于下降,扩大固定资产 投资需要新的思路和方向。就 2024 年而言,“三大工程”建设可能成为投资的重要增量。


1、基建:“稳增长”主线,基建或再靠前发力


2023 年政策逆周期调节诉求不高,基建投资力度相对下降。伴随经济内生动能的自 然修复,在相对稳健的经济增长目标之下,作为“稳增长”抓手的基建发力的必要性相 应下降。相对于 2022 年的“高强度”发力,2023 年基建投资的项目审批节奏明显放缓, 同时前三季度在资金端也未再追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以存量额度投放运用为 主,基建投资斜率转向温和。 展望 2024 年,年初经济读数下行压力抬升,基建对冲的必要性再次凸显,1 万亿增 发国债开始提前布局,后续财政强度有望维持,全年基建可能前高后低。2023 年四季度 1 万亿国债增发落地,拟安排 2023 年使用 5000 亿,结转 2024 年使用 5000 亿;投向上 主要用于支持防灾减灾,侧重投向水利等基建项目;节奏上要求国债资金支持项目要在2024 年 6 月底之前开工建设,急需项目在 2024 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因此上半年项目投 资发力的斜率可能偏高。 从资金的角度看,1 万亿国债资金暂不考虑杠杆效应,大致对应广义基建投资规模的 4-5%左右,但考虑到划拨流程、施工条件等因素,2023 年划拨使用的 5000 亿对应的投 资增量或更多在 2024 年释放。从项目的角度看,10 月下旬财政部在发布会上称“抓紧组 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后续项目储备空间 是否充足也可能影响万亿国债实际提振基建投资的幅度。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广义基建 投资增速有望从 2023 年的 7.8%左右上升至 2024 年的 9.5%左右,其中上半年的投资增 速中枢高于下半年,基建前置的影响或将再度回归。


2、房地产:下行惯性仍在,“新模式”更进一步


2023 年下半年“稳地产”再次发力。2023 年一季度,前期受抑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 带动房地产销售、房价表现全面回暖,但二季度起,新房、二手房成交快速回落,回归地 产销售动能偏弱的事实。三季度,政治局会议首次定调 “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 变化”、未提“房住不炒”,8-9 月全国层面“认房不认贷”等一系列需求宽松政策跟进 发力、一二线城市“一城一策”继续配合,“金九”行情短暂回暖,但 9 月下旬至今销 售再度回到同期低位区间,10 月房价环比跌势再度走扩,均指向购房需求的内生性动能 依然偏弱。究其原因,房价信心不足以及收入前景的不确定性对居民部门杠杆意愿的抑 制仍然是主因,而在 2023 年上述两点并未看到趋势性改善。 展望 2024 年,需求方面,房价企稳难度依然偏大,销售动能或延续偏弱。历史规律 上,房价环比走势与销售同比基本一致,月度层面房价是销售的领先指标,房价信心企 稳是销售企稳的必要条件。而当前,房价环比下行惯性仍在,第二、三季度 70 城新建住 宅价格环比增速连续回落,房价下跌与销售缩量之间的负反馈可能还在继续。除房价预 期外,人口因素、交付预期、收入预期等共振,也使得购房信心继续处于筑底阶段。预计 2024 年销售或维持同比负增长,但同时“稳地产”或继续发力,包括一线城市继续放松、 房企信用支持政策加力、“保交楼”预期维稳等,销售同比下行斜率可能缓和,全年销售 面积增速或在-5%左右。。


投资方面,房企经营流动性困境还在演绎,“防风险”思路下,2024 年针对重点房 企的信用支持可能继续发力。另一方面,传统框架下由房企主导的房地产投资模式亟需 转变,以减缓地产下行对实体经济的拖累。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宏观背景下, “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逐步推进,11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等 “三大工程”建设、加大金融支持,或成为 2024 年房地产市场转型阶段对冲房地产投资 下行的重要抓手。


(1)趋势上,房地产传统开发投资的下行仍有惯性,但对经济的拖累幅度或在基数 效应下小幅收窄。2023 年房企资产负债表继续收缩:2023 年房企拿地与新开工偏弱,信 贷等外部融资依然不畅、信用风险加快释放,居民对行业的弱预期尚未扭转。三季度“认 房不认贷”、一线放松限购政策发力,但效果持续性未及预期。参考历史情况看,房地产 开发资金来源增速的上升,多与内源性资金(即个人按揭、定金及预收款等与销售相关 的资金流)占比上行同步发生,即相较于外部融资支持,销售回款是推动开发资金改善 更核心的动力。与此同时,开发资金来源增速往往领先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拐点出现,资 金改善是投资改善的必要条件。但当前地产销售动能偏弱,资金来源增速低位徘徊,叠 加房企偿债压力偏高,由资金好转向投资改善的传导时滞或偏长,预计 2024 年地产投资 的下行惯性仍在。


从政策层面看,2023 年房地产调控的着力点在于继续扩大需求放松,2024 年预计供 给侧的“稳地产”举措可能加快发力。重点房企的流动性支持和“稳信用”政策可能继 续推出:一方面配合“保交楼”推进,另一方面,“稳信用”有利于疏通需求调控政策的 传导路径回归正常化。但从 2022 年以来刺激销售的政策效果看,持续性偏短,居民预期 恢复难以一蹴而就,销售资金对房企流动性的补充可能有限。这一环境下,以房企主导 的地产投资意愿和能力预计偏弱,加之 2021 年以来拿地偏弱、土储相对收缩,客观上约 束房地产投资前端发力空间。


(2)边际上,“三大工程”可能为投资带来增量,但这部分弹性较大,落地规模取 决于政策推进情况。2023 年“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政治局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被多次强调,但 2023 年“化债” 主线下,投资发力的空间相对有限。预计 2024 年加速推进的可能性较高,资金端的支持 可能先行,11 月央行曾明确表态将为“三大工程”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PSL 等 工具或将重启,靠前发力的可能性较高。就规模而言,我们预计中性情形下“三大工程” 可能带来约 2 万亿左右的投资增量。对于 2024 年房地产投资而言,“三大工程”可能缓 和其下行斜率,但或难以改变下行方向。 综合而言,我们预计 2024 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或在-7.5%左右,其中拿地和新开工可 能依然偏弱,而“保交楼”继续推进,预计施工和竣工或有支撑;2024 年商品房销售面 积同比或在-5%左右。




3、制造业:“主动补库”开启,中枢或上移


2023 年制造业投资延续强韧。前三季度海外需求韧性略超预期,消费品及生产用中 间品出口持续偏强,对应电气设备、计算机(电子制造)、通用设备、汽车等出口优势行 业投资增速靠前,且超过制造业投资整体增速,支撑制造业投资表现。 2024 年,制造业“主动补库”有望在上半年开启,叠加出口周期底部将近,或支撑 制造业投资中枢小幅抬升。截至 2023 年四季度,工业库存处于“磨底”状态,分行业看, 中游设备制造业多已进入主动补库,下游、上游均处于“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过渡 的阶段,造成当前库存上行弹性暂时偏弱。如我们在《不一样的库存周期,债市怎么看?》 中判断,以 PPI、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等领先指标看,预计 2023 年底至 2024 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工业库存开启趋势上行。


此外,从制造业投资的领先指标看:(1)工业产能利用率通常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 约 3 个季度左右,2022 年四季度至 2023 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逐渐下移,2023 年三季 度反弹,或对应 2023 年四季度投资中枢继续向下,但 2024 年二季度制造业投资中枢或 明显改善;(2)工业企业盈利周期在 2023 年二季度见底,盈利改善对制造业投资领先 6-12 个月,反映 2023 年四季度投资中枢或下移,2024 年上半年或逐步向上,与产能利 用率指标的指向一致。


综合判断,预计 2024 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或较 2023 年小幅上移,全年中枢或在 6.5%左右。


(三)消费:达到“新平衡”,韧性延续、弹性收敛


回顾 2023 年,居民消费潜力快速释放,出行、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内生动能修复的最 大亮点。2023 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前三季度 GDP 增长贡献率上升至 83.2%,很 大程度上对冲 2023 年出口回落的压力。城镇居民消费意愿逐季修复:截至 9 月末城镇居 民消费意愿已回升至 65.1%、基本持平 2019 年同期,但背后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慢于消费支出增速所带动,与疫情之前的特征有所不同。 展望 2024 年,社零可能维持在疫情之后的“新中枢”,服务消费将会保持当前韧性, 但另一方面,收入修复增速暂时偏慢、储蓄意愿刚性,决定了消费“更进一步”的空间 可能有限,基数回归下,弹性或难再超预期:


(1)居民储蓄意愿刚性,可能约束 2024 年消费进一步反弹的空间。央行调查显示, 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末“更多储蓄占比”维持在 58%,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占比持 续上行至历史高位,个人、企业定存占比分别达到 39%、15%,分别较上年末提高 3pct、 2pct,储蓄意愿继续增强,且相比于 2022 年,居民、企业部门定存比重的提升均有加速。


(2)居民收入增速慢于疫前,基数回归下,消费支出可能维持在低于疫前的“新中 枢”。2023 年三季度,以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计算的居民消费意愿回升至疫前同期 水平,但从名义增速看,截至三季度末,2023 年全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 出累计同比分别在 5.2%、8.6%,收入恢复相对更慢。以 2019 年为基数,计算二者的四 年复合增速分别在 5.4%、4.5%,而 2019 年分别在 7.9%、7.5%,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速距 离疫前仍有差距。 从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看,历史上消费支出增速中枢多低于收入增速,收入修复 斜率可能成为消费弹性的“隐形上限”。事实上,2020 年以来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 5%-6% 区间,消费支出增速则逐步回到 5%附近,预计 2024 年或延续缓慢修复趋势,回到疫前 水平的可能性较小。从另一角度而言,我们观察到 2023 年下半年代表服务消费热度的出 行指数开始转平,稳定在略高于 2019 年同期的水平上,这或代表出行消费已恢复至平衡 状态,这一增速也代表服务消费的内生性增长水平,我们预计 2024 年这一增速可能维持。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 2024 年社零增速中枢或在 5.3%左右,以 2021 年为基数的三 年复合增速约为 4.2%,高于 2023 年两年复合增速 3.7%。节奏上主要受基数影响,二季 度增速或是年内高位。


(四)通胀:中枢有望抬升,但整体压力或有限


2024 年低基数效应下 CPI 同比或有望抬升,中枢或在 1%附近。中性情境下,以春 节时点相近的年份作为季节性均值预测食品项,全年核心 CPI 环比累计上涨 1%来预测 非食品项,则 2024 年 CPI 全年中枢或在 1%附近,2024 年 2 月或在春节错位的影响下读 数迎来大幅增长,四季度中枢或上行至 1.4%附近。 (1)食品项:2023 年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供给端修复的弹性大于需求端,推动 2023 年 1-11 月 CPI 食品项(剔除猪肉)累计环比大幅下行至-1.8%;预计 2024 年供需格 局或向均衡水平修复,以 2013 年、2016 年、2018 年(春节均在 2 月 10 日附近,猪价相 对较为平稳)均值进行预测。 (2)非食品项:2023 年居民在服务消费潜力有所释放,1-11 月核心 CPI 累计环比 为 0.5%,小幅高于 2022 年;2024 年服务消费韧性或将延续,但在居民收入的“疤痕效 应”下弹性可能有限,假设全年修复至 1%附近,要高于 2020 年以来水平,但较 2019 年 的 1.4%仍有一定差距。


2024 年 PPI 同比中枢或修复至 0%附近,读数或于 2024 年年中转正。考虑春节假 期对开工的影响,类似 CPI 的季节性假设,作为中性情境来对 PPI 环比变动进行估计, 模型显示 PPI 同比增速有望在 2024 年 6 月转正,2024 年中枢或在 0%附近。 进一步考虑油价变动的影响,乐观情境下,若油价上涨至 100 美元/桶,或带动 2024 年 PPI 中枢上行至 0.7%;悲观情境下,若油价下跌至 60 美元/桶,或导致 2024 年 PPI 中 枢下行至-1%。值得注意的是,若后续地方债提前批、两会预算安排等政策再加码,可能 会使修复斜率加快,需要重点关注后续宽信用政策发力情况。


(五)信用周期:化债主线下,融资需求或延续弱修复


1、信贷形势:债务置换加速推进,实体融资需求温和修复


预计 2024 年新增贷款额度或在 25 万亿,较 2023 年同比多增接近 2 万亿左右。2023 年在“扩信用”政策支持下,全年信贷增长在 2022 年的基础上继续抬升,信贷新增规模 或在 23 万亿附近;2024 年考虑财政发力,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温和修复、居民提前还贷 行为有所缓解以及大行债务置换提速等因素影响,全年信贷新增规模或继续抬升;不过 盘活存量信贷使用效率的总体要求之下,信贷结构将“有增有减”,预计全年信贷规模较 难实现显著增长,2024 年新增信贷或在 25 万亿附近,信贷增速在 10.5%附近。 节奏上看,“开门红”平滑,全年信贷增速或呈现“V”型。2023 年信贷“开门红” 冲刺后,对后续信贷投放形成一定透支,新增信贷“大小月”效应依旧较为明显,年末政 策层要求平滑年末及 2024 年年初信贷投放,若大行新增规模按照过去 5 年均值,小行维 持偏积极投放的情景进行预测,2024 年 Q1 至 Q4 新增信贷规模分别在 8.4 万亿、6.7 万 亿、5.6 万亿、4.2 万亿,全年信贷增速或呈现“V”型,其中 4 月之后,信贷同比增速或 将逐渐抬升,但具体节奏仍需根据政策约束条件灵活跟踪调整。




2、债务增速:基数效应下,社融增速或为倒“N”型


预计 2024 年新增社融额度在 35.5 万亿附近,社融同比增速或在 9.4%附近。分部门 看,企业部门债券融资或相对偏弱,政府部门债券净融资规模在 8 万亿附近(不考虑特 殊再融资债券),股权融资及表外投资与 2023 年大体相似,延续偏弱状态,2024 年全年 新增社融规模或在 35.5 万亿附近。月度表现上,开年基数效应偏高,全年信贷增速或呈 现倒“N”型,预计 2024 年 7 月社融同比增速或现高点,全年增速或在 9.4%附近。


(六)GDP:“稳增长”加力之下,全年目标增速或在 5%左右


2023 年三季度“宽信用”政策发力,提振 9 月经济数据短暂上冲,但 10 月、11 月 制造业 PMI 再度回到荣枯线以下,经济数据转弱,反映当前阶段需求修复的内生动力仍 有不足。10 月 24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批准增发万亿国债,其中 5000 亿资金在年内拨付使用,并结转 5000 亿至 2024 年,主要用于水利项目建设投资。考虑 到年内淡季因素客观约束政策效果,预计万亿国债对应的实物工作量或将在 2024 年释 放。对于 2023 年四季度,参考 10 月对应的经济增长强度,判断 GDP 当季增速或在 5.2% 附近,全年增速 5.2%左右。 展望 2024 年,我们认为经济增速或继续向潜在水平回归,与此同时,兼顾“2035 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长期目标,我们认为 2024 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在 4.8%以上的概率较 高,可能在 5%,但为实现这一目标“稳增长”政策大概率需要继续发力。


一是,按照“2035 年经济总量较 2020 年翻一番”的目标,则 2021-2035 年经济增速 均值应达到 4.73%左右,2024 年经济增速目标大概率超过这一水平。考虑到后期增长斜 率放缓,因此在区间较早的年份,经济增速理应高于这一水平,从这一角度看,2024 年 增速目标设定至少在 4.8%以上,以为后续年份留出增速放缓的空间。 二是,万亿增发国债对投资的拉动或受“化债”约束,若要实现 4.8%以上的增速, 2024 年“稳增长”政策仍需继续加码。在理想状态下,万亿增发国债若全部对应固定资 本形成,暂不考虑资本金撬动效应,则可直接提振 GDP 增速约 0.8pct。基准情形下,以 2023 年二季度这一偏低的经济增长强度外推(即假设 2024 年、2023 年二季度均以 2019 年为基数计算的复合增速相等,为 4.5%),对应 2024 年同比增速在 4%,再加上万亿资 金拉动,则 2024 年可以达到 4.8%的增速水平。但另一方面,“化债”对部分重点区域城 投平台融资将形成一定约束,或导致万亿国债资金对应的实际投资拉动低于预期。因此 若 2024 年要实现至少 4.8%以上的增长水平,在万亿国债之外,或仍需要“稳增长”发力 配合。 三是,12 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增长的定调较积极,2024 年增速目标可能设在 5%的 偏高水平。10 月万亿增发国债落地,2024 年“扩财政”取向已经明确;12 月政治局会议 延续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定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整体 表述偏积极,预计“稳增长”或是 2024 年重要主线之一,可能匹配 5%左右的较高增速 目标,在 2024 年经济内生增长强度延续偏低的背景下,预计“宽信用”政策或将保持“脉 冲式”发力。 综合判断,在“稳增长”政策加力的背景下,2024 年全年 GDP 增速有望实现 5.0 % 左右,预计 Q1 至 Q4 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 4.5%、5.5%、4.8%、4.9%。


三、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广义宽松,狭义中性

(一)基调:宽松周期中后程,总量工具使用或相对克制


1、政策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相结合,管好货币总闸门


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性,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 央行多次着重强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以及“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 调节”,未来财政政策发力过程中,货币政策或依旧维持稳健宽松区间予以配合,降准、 降息总量操作仍有机会。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充实货币 政策工具箱”,后续关注结构性政策工具创设以及其他工具的创新情况,或将主要侧重科 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领域。


流动性方面,强调“管好货币总闸门”。央行在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行解读时,指 出“要准确把握货币总闸门的新规律、新特点,管好货币总闸门”;其后,央行有关领导 在新华社专访中再度强调“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回顾货政报告中提及“总 闸门”的历史阶段:2020 年 Q3 至 2021 年 Q2、2019 年 Q1 至 Q2、2016 年 Q4 至 2018年 Q3,资金价格多以围绕或偏高于政策利率位置运行。


2、政策目标:配合“稳增长”主线,金融稳定仍有侧重,外部约束减弱


展望 2024 年,“稳增长”诉求依旧偏高,从政策定调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多 次强调保持货币稳健性,兼顾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离主动收紧或仍有距离, 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仍是主线;与此同时,金融稳定方面,央行对于防止资金空转套 利及非银杠杆仍有约束;外部制约方面,中美经济、货币周期背离或逐渐缩小,进而为 “以内为主”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1)增长: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尚不诉求收紧


稳增长诉求下,其一,宽财政发力过程中,货币政策大概率加以配合。过往政府集 中加杠杆阶段,对应资金价格多处在偏平稳区间,货币与财政基本保持配合发力。参考 历史情况,2016 年二季度,2019 至 2020 年以及 2022 年上半年政府部门杠杆率明显抬升 阶段,对应资金价格维持平稳或小幅放松,即财政积极发力阶段,货币政策多会主动配 合,营造较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帮助降低政府负债成本。


其二,“弱修复”环境中,货币政策仍将助力“降成本”。目前政策层依旧强调发挥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存量 房贷利率下调与政府债务化解加快实体降成本的步伐。不过,当前银行息差空间逼仄(截 至 9 月末,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为 1.73%,较 6 月末小幅下降),实体降成本需要银行降 成本先行,货币政策配合降成本,资金价格难以大幅抬升。


(2)金融稳定:央行对于空转套利较为关注


金融稳定方面,当前资金活化程度偏低,央行对于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增强货币政 策有效性仍有诉求。资金活化程度较低以及偏低的资金利率环境下,可能存在的资金空 转以及套利问题,不利于“宽信用”政策的推进,监管对此依旧较为重视。2023 年 8 月, 央行在金融数据发布会中提及“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10 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 三季度货政报告中,着重强调“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12 月,政治局会议中强调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空转套利的核心在于信贷资金投放或有不畅,表现为货币在 金融体系内的淤积或在银行与大企业之间轮转。 指标上来看,资金淤积银行间市场,狭义流动性宽松会强化债券投资者的加杠杆行 为,因此,可以将债市杠杆水平作为反映银行间资金水平的参考指标。当质押式回购成 交规模(15DMA,下同)快速上行超过 2 万亿,或“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债券存量规模” 短期明显上行超过 2 个百分点后,需要关注政策态度边际收紧及杠杆拆解的风险。


(3)内外均衡:海外货币政策或转向,对于国内掣肘减弱


内外均衡方面,中美经济、政策周期背离缓和,掣肘或逐渐减小。2023 年 8 月央行 降息落地后,中美利差倒挂幅度不断加深,结售汇差额连续为负,汇率压力明显加大,出 于缓和汇率及资本外流的压力,资金价格相对偏紧,叠加财政摩擦影响放大,DR007 价 格由稳定低偏政策利率的状态上行至政策利率之上的位置运行,宽松空间相对受限。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是央行内外均衡的支点,其走势主要由中美利差决定,后 续国内宽信用政策发力,经济修复状态或将延续,而美联储加息尾声,美债收益率或在 高位震荡,上行动力不足,中美利差倒挂程度难再加深,由此汇率进一步走弱的风险较 小。此外,模型倒算的逆周期因子显示对于中间价的负向调整有所增大,近期调整幅度 由 1000bp 以上缩小至 400bp 附近(或有误差),汇率压力较此前有明显缓解。


从节奏来看,美联储或在 2024 年下半年开启降息,届时国内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打开。2023 年在财政扩张支撑下,美国经济表现出超强韧性,2024 年或逐步放缓。 其一,美国两党尚未就 2024 财年支出法案达成一致意见,叠加国债发行放量带来的政府 利息支出压力可能制约 2024 年财政赤字扩张的力度,进而对消费和经济的支撑作用边际 减弱;其二,2024 年开始,美国企业债到期兑付压力明显加大,企业将面临高成本的再 融资压力,加之薪资压力,企业盈利空间或受到压缩;此外,2024 年上半年高基数效应 下,美联储关注的通胀水平大概率出现回落。往后看,美国多项数据先后验证经济活动 开始放缓,2024 年年中前后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宽松周期。


(二)操作:结构性工具地位或有提升,总量宽松政策相机抉择


1、数量型工具:降准空间逼仄,MLF 操作仍有空间,结构性工具或发力


降准操作方面,当前所处的降准周期已超 9 个季度,且可能继续延长。以降准周期 是否持续作为货币宽松的信号进行观察,2021 年 7 月以来,随着基本面弱化信号逐渐显 现,降准落地再度开启新一轮的货币宽松。从持续时间来看,本轮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 已超 9 个季度,为国内历史最长,但由于 2022 年以来主要采取 0.25 个百分点的半步降 准形式,整体加权法准率的下行幅度仅为 2%,低于历史两轮的降准周期。


MLF 操作方面,不对称降息后,MLF 超额续作的空间打开,存单定价高企的情况下,MLF“量价矛盾”不构成制约。从长维度来看,MLF 操作或存在“量价矛盾”问题, 即 MLF 作为价格偏高的货币投放工具,与降准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MLF 大量续作 阶段反而会抬升资金价格。不过当前存单定价突破 MLF,在存单定价高企的情况下,“量 价矛盾”或不构成制约,且当前降准空间较逼仄,未来 MLF 投放补充作用或将被进一步 发挥。


结构性工具方面,在总量工具相对受限的基础上,结构性工具对基础货币的补充作 用或有加强。(1)当前,再贷款再贴现为央行扩表宽松的主要工具之一,基础货币投放 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来看,已知的 MLF、SLF、 逆回购操作之外,其余大部分或通过再贷款再贴现、PSL 形成,占比接近一半左右,加 大了对于超储跟踪的难度。(2)2023 年以来结构性工具余额增长明显放缓,后续结构性 货币政策工具或继续发力。2023 年二季度货政报告专栏提及将在必要时创设新的结构性 工具;三季度货政会议公告要求“落实好调增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好存续结构性 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预计后续结构性 货币政策支持或有所加码,重点关注再贷款以及 PSL 等工具的使用情况。


2、价格型工具:降息依然是降成本的重要选项


当前央行工作重点或在于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外部制约缓和后,为降低银 行负债成本,2024 年或有 1-2 次降息机会。2023 年在居民理财回表、定期存款占比提高 以及存款期限拉长的综合影响下,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大幅上行。考虑到银行存款降息后 有重定价周期的影响,2022 年以来三次存款市场化利率报价下调并未带动当期负债成本 的下行。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报价或仍有下调的诉求,降成本效果或将在 2024 年迎来验证。


另一方面,降低负债成本的关键在于促进资金活化,引导存款结构调整,银行长端 存款利率或有更大幅度的下调。当前银行定期存款占存款余额比重持续上升,截至 2023 年 9 月末,四大行存款占比小幅上行至 51%附近,中小行定期存款占比上行至 57%附近, 合计定期存款占比维持在 54%附近;分部门来看,与往年相比,企业存款定期化特征更 加明显。近期多家中小银行跟进存款利率下调,后续为维护息差水平,银行或诉求长端存款利率更大幅度的调降。


(三)流动性:偏高政策利率中枢与资金分层或成为常态


1、资金缺口:关注缴准、缴款及季节性缺口压力


(1)一般存款增长带来的刚性缴准缺口或在 1.79 万亿附近,降准仍是可选择的政 策工具。若 2024 年一般存款维持 9.5%左右的增速,一般存款增长规模或在 24 万亿,不 考虑降准的情况下,按照 7.4%的加权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计算,缴准缺口或在 1.79 万亿附 近。当前加权法准率距离 5%的“红线”水平不远,预计 2024 年或仍有降准操作,但政 策层在使用上或更加谨慎,如 11 月以超额 MLF 投放释放流动性,从而尽可能延长降准 工具后续使用时间。从作用效果来看,预计仍是延续“半步降准”(0.25 个百分点)的形 式,单次降准补充的中长期流动性规模或在 6000 亿元附近,降准主要作为货币政策是否 处于宽松周期的观察信号。


(2)季节性缺口方面,主要关注跨年跨节、税期、季末等时点压力。1)跨年跨节 时点的流动性表现需要重点关注央行安排。若操作不积极(2021 年春节小钱荒)或仅以 14D 逆回购进行支持(2023 年年初仅依靠 14D 逆回购),资金预期不稳或导致资金价格 上行压力增大。2)季末主要取决于大行的资负压力和融出意愿。受限于监管考核指标以 及信贷冲刺等压力,季末股份行、中小银行融出规模多会季节性下滑,资金平稳与否更多取决于大行的融出意愿,后续大行助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过程中,若资负压力较大, 资金价格或会出现季节性走高。3)税期扰动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主要考虑有无其 他因素的叠加影响。每年的季初月份多为税期的大月,对于流动性的吸收增加,若税期 走款伴随着缴款、缴准等因素的摩擦,资金价格多会承压出现季节性上行,从统计结果 来看,1、4、7、10 月税期后三个交易日,较上半月资金均价分别抬升 35bp、30bp、15bp、 45bp(2018 年以来的季节性均值)。


此外,MLF 方面,年初及下半年依旧是 MLF 到期的高峰,关注央行续作情况。年 初 MLF 净投放小幅加码,2023 年 8 月不对称降息后,为 MLF 操作打开空间,9 至 10 月 MLF 投放维持偏积极的状态,11 月净投放 6000 亿元创历史新高。目前 MLF 操作余额接 近 6.28 万亿的高位,关注年初及年末到期高峰时央行的续作情况。


(3)缴款方面,2024 年 5 至 6 月或是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对资金面的结构性摩擦 或有放大。考虑经济基数的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或继续发力,中性情境下赤字率或在 3.5%附近,对应赤字规模在 4.7 万亿左右;依据中央政府加杠杆的债务结构调整思路,若 中央赤字占比仍为 85%的偏高比例(参考 2023 年),则 2024 年国债净融资额或在 4 万亿 左右,新增地方一般债规模或在 7200 亿元左右。此外,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延续“弱修复”, 新增专项债发行按照 3.8 万亿估计,与 2023 年规模 3.85 万亿的规模大致持平。综合来看,2024 年国债、地方债净融资规模或分别在 4 万亿、4.1 万亿左右,靠前发力的基调下 5 至 6 月或是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月度净融资规模或超 1 万亿,与 2023 年 8 至 9 月接近。




2、结构性扰动:大行信贷投放及非银杠杆或有不确定性


一是,地方城投企业存量债务的置换逐步推进,若大型银行信贷投放加码,或阶段 性放大负债压力。2024 年需重点关注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开展情况,“化债”或使得大行信 贷投放加码,加剧负债缺口及资金调整压力。从广义负债缺口与资金价格走势来看,若 后续银行助力城投企业债务化解,则资负压力或进一步放大,可能增加对长期流动性的 需求,从而制约其融出意愿以及资金宽松的空间。


二是,非银杠杆水平过高时,需关注资金分层压力及资金预期变化。2023 年以来, 银行杠杆率整体处于季节性水平,但非银杠杆持续偏高,造成税期、缴款等资金压力时 点分层压力明显增大。当前央行对于“控杠杆”或仍有一定诉求,若后续再度看到非银杠 杆的大幅抬升,央行或在资金缺口较大时点主动引导流动性回收。


3、资金定价:略偏高于政策中枢,分层修复难度偏大


资金中枢略偏高于政策利率位置运行或是较合意水平,后续 DR007 或高于逆回购利 率 5-10bp 运行。8 月中旬以来,资金价格震荡上行;9 至 11 月 DR007 月度中枢与政策 利率偏离水平已接近 18bp,为 2019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财政发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 仍有配合的必要,预计后续资金价格或有改善空间,DR007 中枢或向政策利率偏高水平 5-10bp 附近的位置靠拢。 就资金分层的情况而言,若银行资负压力依旧偏大,不排除 R007-DR007 资金分层 偏高的特征延续。若 2024 年大行集中进行债务置换,资负缺口加大,大行融出预期不稳 定,特殊时点资金分层或面临较大压力。参考资金价格小幅高偏政策利率,贷款-M2 增 速上行的阶段,如 2020 年下半年以及当前情形,则 R007-DR007 资金价差(月度均值) 的偏高位置可能在 30-40bp 附近。


四、机构行为:2024 年“结构性资产荒”或延续,关注化债及资本新规影响

(一)化债主线对债市供需的影响:2024 年中小银行和非银“资产荒”可能加剧


1、背景:2024 年关注化债主线


2024 年在化债主线下,政策思路或将体现为城投去杠杆,地方政府稳杠杆,中央政 府加杠杆。在 2023 年 7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 揽子化债方案”的大方向下,2024 年化债工作将有序推进,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城 投企业高息债务,以展期降息等方式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城投企业和地方政府或难以继续加杠杆:经过多年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积极财 政政策持续推进基建发展,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统计的宏观杠杆率(债 务余额/名义 GDP)数据,近年来公共部门中城投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快速上升,截 至 2022 年末城投企业杠杆率在 73%附近,地方政府杠杆率在 32%附近,均达到有统计以 来最高值。在“减少地方存量债务规模,严控新增债务融资”的政策基调下,2024 年城 投企业或将面临去杠杆,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受到约束,或处于稳杠杆状态。 (2)中央政府存在一定加杠杆空间。2022 年末中央政府杠杆率在 21%附近,相较 地方政府 32%的杠杆率仍有一定上升空间,未来或成为接替地方政府的加杠杆主体,2023 年 10 月财政部增发 1 万亿国债并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支持项目体现了这一特征。


2、供给端:化债工作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受化债工作影响,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城投主体的高息债券、贷款、非标资产规模 可能下降,国债、特殊再融资地方债券、大行贷款、银行资本债券供给可能增加。 (1)城投去杠杆:城投主体的高息债务规模或有所压降,包括城投债、贷款、非标 等资产类型。 (2)财政化债思路: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方向下,政府债券中的国债规模占比或继续 提高,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地方政府稳杠杆的方向下,地方债或结构性放量,即地方发行特殊再融资地方债置 换高票息城投债务,再融资债券整体占比或处于高位,新增债券规模或基本维持。



(2)中小行:持有的高息城投债权被大行置换,“缺资产”或较为显著。近年相较 于大行放贷为主(信贷增速多高于债券投资增速)的特征而言,中小行信贷投放偏弱、 “买债”的特征(债券投资增速多高于信贷增速)更为显著。2021 年 2 月末农商行的托 管量数据显示,农商行主要配置利率债(60.1%)和同业存单(27%),信用债配置不多 (12.9%)。2024 年若中小行持有的高息城投债权被大行置换,“缺资产”情况或更为显 著,预计中小行对利率债和存单仍有较强的配置需求,信用下沉有限的情况下,拉久期、 凸点配置可能是未来投资策略思路。


(3)非银:缺高息资产的情况下,或继续积极实施票息挖掘策略。2023 年“一揽子 化债”政策的推出为城投债带来利差压缩行情,满足非银追求高息资产的诉求;2024 年 在政策利好下非银机构或继续挖掘城投票息,但利差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且部分区域 严控城投新增债券规模,“缺资产”或导致非银机构积极把握银行二永债、政策行次级 债等其他安全性较好品种的利差挖掘机会。


(二)供需模型:2024 年“结构性资产荒”或延续,信用表现或好于利率


1、供给:预计 2024 年利率债净融资或在 10.3 万亿附近,信用债净融资或在 3.8 万亿


利率债方面,参考报告《2024 年利率债供给前瞻》,预计 2024 年利率债净融资或较 2023 年小幅回落至 10.3 万亿,但仍处于历史高位,结构上国债的占比或将继续提高。在 赤字率按 3.5%安排、地方债不运用结存限额的中性情境下,预计 2024 年利率债净融资= 国债(4 万亿)+地方债(4.1 万亿)+政金债(2.2 万亿)=10.3 万亿,略小于 2023 年, 主要差距或体现在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安排上,国债占比或在39%附近,较2022年的28%、 2023 年 35%进一步上升。若财政发力意愿超预期,赤字率按 3.8%安排,地方债运用 9000 亿结存限额(假设剩余空间按 2023 年底结存空间 1.5 万亿+2024 年普通再融资债券小于 地方债到期规模释放 0.42 万亿-使用 9000 亿结存限额≈1 万亿安排),则利率债净融资有 望达到 11.6 万亿。


信用债方面,参考报告《2024 年信用债供给前瞻》,预计 2024 年全年净融资为 3.79 万亿,较 2021-2023 年有所增加。其中银行二永债、一般商金债、非银金融债或为信用债 市场净融资的主要板块。具体来看,银行二永债或受五大行补充 TLAC 缺口影响供给大 幅放量,2024 年净融资预测为 2 万亿元;城投债由于监管严控融资平台增量债务,其发 债审核难度加大,预计 2024 年净融资明显下降,全年净融资为 0.41 万亿元。


2、需求:大行配债增量可能下降,保险、理财分别按 5%、20%增速测算


中性情景下,结合机构配债的季节性和当前市场环境对 2024 年银行自营、保险机 构、银行理财、基金及其他资管产品几大主要需求主体的配债行为进行展望。 银行自营:(1)2023 年:1-10 月银行配债增量规模达到 8.6 万亿,在银行配债季节 性的基础上考虑 11 月、12 月利率债的超额供给压力(假设 80%由银行被动持有),则 2023 年银行配债增量有望达到 10.7 万亿,按 1-10 月大行和小行增持债券规模 41:59 的 比例分配,则 2023 年大行配债增量或在 4.4 万亿,小行配债增量或在 6.3 万亿。(2) 2024 年化债工作推进可能影响大行配债力量。2019 年 6 月 40 号文发布后大行化债压力 上升,表内承接债务挤占债券配置,而小行债券配置规模相对稳定。大行债券增持月规 模(12MMA)从 2400 亿下降至 1600 亿附近,期间增量较历史同期下降 17%,按此降幅 推测 2024 年大行配债增量或下降至 3.7 万亿。(3)小行表内高息资产被置换,2024 年 可能维持偏高的配债需求。化债工作下,大行会置换小行的高息贷款、债券、非标等资 产,小行的“资产荒”现象或更加显著,假设 2024 年同 2023 年一致维持 6.3 万亿附近偏 高的债券配置需求。


保险机构:(1)2024 年保险投资的非标资产到期规模较大,资金仍存在配置压力。 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披露情况,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一般在 7 年附近,以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投向其他投资的增量规模向后推 7 年来预测非标到期规模,2024 年保 险非标资产集中到期规模仍较大,或在 1.2 万亿附近,项目多于 2017 年成立。保险资产 管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 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 5.78%,处于偏高水平。在广谱 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前期高收益的非标资产集中到期或为保险资金带来较大配置压 力。(2)保费重回增长势头,预计配债增速或维持高位。随着疫情和车险综改对保费收 入造成的冲击逐渐消退,2023 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速重回增长势头,2023 年 1-10 月保险资金配债增量规模为 1.8 万亿,存量同比增速为 19.6%,假设 11-12 月增量为 2020 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则 2023 年保险资金配债增量规模或在 2 万亿附近;假设 2024 年保险配债增速维持 20%附近的高位,则 2024 年保险配债增量或在 2.45 万亿。


银行理财:2023 年全口径减持债券规模较大,但在二级市场上仍积极买入。若 2023 年下半年银行理财的杠杆率和配债比例维持年中水平,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按历史同期 均值假设 2023 年 12 月银行理财规模变化,则 2023 年银行理财整体减持债券规模或在 1.9 万亿(理财规模小幅下降 0.7 万亿,配债比例下降 5.4 个百分点)。但在二级市场上, 2023 年 1-11 月银行理财净买入债券规模达 2.58 万亿,近年中枢在不断提高。针对二者 的不同,考虑到银行理财二级买卖的行为对债券市场定价影响更为显著,例如 2023 年 2月(理财净买入转正)、4 月(理财大幅净买入)、7 月(理财大幅净买入)时点理财二 级买入的行为对其重仓券种估值产生较大影响,以及避免采用全口径指标会带来理财委 外投资基金配债与基金配债存在需求重复计算的问题,我们将银行理财的二级净买入量 作为需求量测算的指标。


展望 2024 年,(1)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或在 5%附近。2018 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 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季节性和增长趋势。但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理财“破净” 成为常态,因此其规模增速可能边际放缓,甚至出现阶段性波动。假设 2024Q1 规模变动 为 2018-2022 年均值-0.56 万亿,Q2-Q4 按 2023 年增量 2.02 万亿(一方面可能会有赎回 反复影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带动部分利好),则 2024 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量 为 1.46 万亿,规模同比增速回升至 5%附近,较前期 10%-15%的高位仍有一定差距。(2) 以同样增速测算银行二级净买入债券规模:2022 年 11 月赎回潮对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偏 好的影响已逐步减弱,假设 2024 年理财二级买债规模增速同样为 5%,则全年二级净买 入债券规模为 2.7 万亿。


基金等资管产品:与银行理财类似,同样采取二级买债口径测算需求量。若 2023 年 12 月基金等资管产品的二级债券净买入量按历史均值测算,则全年净买入量在 4.4 万亿 附近。2024 年上半年经济在高基数作用下读数存在下行压力,预计财政发力较为靠前,“宽信用”政策对市场情绪的扰动持续。参考历史经验,2021 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下经 济同比读数较好,财政发力意愿不强,市场出现“欠配”格局,基金二级净买入债券规模 较大,超过 7 万亿水平;但在 2020 年、2023 年受宽信用扰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出现均 衡偏紧的年份,基金二级净买入债券规模偏低,小幅超过 4 万亿水平。2024 年在大行冲 信贷、市场风险情绪有望回暖的背景下,预计机构委外配债增量规模相对有限,以 2020 年、2023 年基金二级净买入量均值预测 2024 年情况,2024 年基金等资管产品的二级净 买入债券规模或在 4.3 万亿附近。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资本新规对委外“穿透”的规定可 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基金配债增量不及预期。





期限方面,二永债与相应期限利率品种走势密切相关,短端预期修复之下,2-3y 二 永债收益率或打开下行空间。当前收益率曲线偏平,利率短端或有超调,后续伴随资金 预期缓和,二永债短久期品种或有修复空间。国股行(AAA-、AA+)方面,当前 2-1y 期 限利差相对偏高、3-2y 利差次之,2y、3y 凸性相对较好,可布局博弈后续利率短端修复 行情。城商行(AA+)方面,二级资本债 2y 左右凸性最佳,银行永续债 4-3y 期限利差较 高,负债稳定的机构可适当拉长久期参与。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4年利率债年度策略报告:波澜不惊,更加极致.pdf

固收专题报告:2024利率债存在供给压力吗?.pdf

2024年利率债年度策略:低利率,新常态.pdf

2024年利率债和二永债展望:博弈“先立后破”下债市的确定性.pdf

中国经济与利率债2024年投资策略:收益率呈现“V”型趋势,经济反转仍需等待.pdf

2024年利率债投资策略:三次危机比较研究下的债市展望.pdf

2024年石油化工行业春季投资策略:拥抱高股息以及景气上行带来的投资机会.pdf

2024Q2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优选商用车+华为小米链.pdf

2024春季政策研究投资策略:新质生产力持续大力推进,证监会“两严两强”重建市场信心.pdf

2024年基础化工行业春季投资策略:周期登山则山,成长观海则海.pdf

电新行业2024年春季投资策略:关注行业量增弹性和头部盈利韧性.pdf

【华创证券】2024年利率债年度投资策略:波澜不惊,更加极致.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