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房地产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基本面延续筑底,两大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pdf

2023-12-12
55页
3MB

2023年行业回顾

2023年截至12月1日申万房地产指数下跌20.9%,跑输沪深300指数约10.8个百分点。 板块内涨幅最大的为张江高科(+104%)、长春经开(+60%);跌幅最大的为宋都股份 (-85%)、阳光城(-80%)。

横向看:房地产行业PE(TTM)为11.6倍,在申万行业中处于倒数第5位。 纵向看:房地产行业PE较2022年末上升0.8,处于过去2年73%分位;PB较2022年末下降0.1,处 于过去2年3%分位。

基本面:供需双弱,筑底延续

需求:短期修复有阻力,中长期需求仍有支撑

销售筑底格局延续,低于历史年份。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7161亿 元,累计同比分别下降7.8%和4.9%,均较1-9月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7773万 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金额80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和8.1%,面积降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 金额降幅较上月收窄5.5个百分点。自3-4月小阳春以来,下半年销售增速重回负区间,目前销售复苏动 能仍较弱。

短期来看销售修复仍有阻力:1)居民购买力尚未修复。根据央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 调查报告》,二季度就业感受指数为37.6%,环比下降 2.3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为48.7%,环比下 降3.6个百分点,其中44.5%的居民认为“一般”,43.7%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二季度,收入感受 指数为49.7%,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为4.7%,仍处在较 低水平。居民就业及收入尚未修复,制约购房能力。2)居民倾向储蓄,购房意愿下降。近年来疫情冲 击下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避险情绪下居民加杠杆意愿下降,自2020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突破62%后, 提升明显放缓,截至2023年9月为63.8%。根据《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 的居民占 58.0%,近两年占比明显提升,而未来3个月预计增加购房支出占比的居民呈现持续性下降。

短期来看销售修复仍有阻力:3)房价下跌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10月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 指数环比下跌0.4%,连续5个月下跌,跌幅再次扩大,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6%,连续6个月 下跌。10月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6个和67个,均比上月增加2个,其中二手房价格下 跌城市个数创新高。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房价下跌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4)二手房分流需求。 受新房交付问题影响,二手房表现强于新房,16个重点城市1-10月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长40%, 10月单月同比增长36%。从重点城市一二手房合计销售面积来看,1-10月同比普遍增长,恢复情况好 于新房市场,大连、青岛、重庆、苏州等城市跌幅也均在-10%以内,这表明重点城市购房需求并未消 失,而是部分分流至二手房市场。

中长期需求见顶,但仍有一定支撑。1)人口:我国人口出生率自2012年高点持续走低,2022年降至 6.8‰,自然增长率也于2022年转为负值,同时我国15-59岁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69.8%降至63.2%,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由13.7%提升至19.8%,适购房人口占比下降。2)城市化率:2022年我国城镇 化率已达65.2%,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城市化率达到70%后进程将放缓。近年来我国新增城镇人口数量 呈现下滑,城镇化率提升速度呈现放缓。

一线和强二线有购房需求,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上海、深圳3个一线城市由于土地稀缺,新增供应 有限,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广州房价收入比低于其他三城,主要由于广州土地供应充足,且地价相对北 上深较低。对比江浙沪和东三省可以看出,江浙沪主要城市多数处在全国房价收入比前列,而东三省仅 大连、哈尔滨、沈阳3个城市在9以上,这反映出有购房需求的热点城市泡沫化程度较高,购房难度较 大,抑制了需求释放。

供给:拿地开工下滑,约束销售修复

供给约束销售修复。1)新增供给:土地成交及新开工面积同步下滑。1-10月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24%,2021年及2022年分别下降11%和40%,全国300城住宅类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累计同比下降 31.2%,2021年及2022年分别下降24%和31%,连续3年大幅下降。新开工及土地成交增速下滑影响 新增市场供应,1-10月百强房企新增货值同比下降15%。2)存量供给:库存下滑。2022年以来商品 房新开工面积降幅持续高于销售降幅,带动已开工未售库存持续下降。以住宅累计已开工未售面积来衡 量广义库存(累计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0.95-累计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以1999年施工面积为基数), 库存面积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受新开工大幅下降影响,截止2023年10月为12.0亿平,较2020年 末下降37.7%,但由于销售面积也呈现下滑,去化周期维持在1.2年附近水平。

3)产能:短期过度出清。2021年以来房企违约事件频发,目前已有数十家房企发生违约,根据2021 年克而瑞数据排名的民营房企销售30强中,目前还没出现债务违约的仅有龙湖集团、新城控股、滨江 集团、美的置业、雅居乐、卓越集团、金辉集团等7家,且信用风险已蔓延至混合所有制企业,远洋集 团于3月发生违约,金地、万科等债市出现负面舆论。多数房企违约后新增土储停滞,销售骤降,2020 年百强房企中已暴雷房企销售面积占比59%,2023年1-10月占比降至27%。

政策:需求端应出尽出,供给端仍在发力

下半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继7月、8月中央密集发声并出台多项重磅稳楼市政策后,重点城市掀起取 消限购限售浪潮,“认房不认贷”、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等重要举措在各地加快落实,9月、10月 地方分别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128条和78条。

1)需求端:房贷利率继续小幅下探,政策基本应出尽出,一线城市有调整空间。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 2023年11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87%,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43%,均较上月微降 1BP,较2021年10月高点分别下降186和156BP,同期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45BP。目前重点城市在 放松限购、降首付、降利率等方面政策基本应出尽出,仅一线城市非核心区限购、二套房首付比等方面 存在一定调整空间。

2)供给端:“三个不低于”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初见成效。自三支箭政策出台以来,行业流动 性压力未有效缓解 , 10月房企债券融资276.4亿元,同比下降46.2%,环比下降19.5%,1-10 月融资总额 5875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扩大3.2pp,行业融资转弱。从债券到期情况来看,2024年1月、3月及4 月为行业偿债高峰。11月金融监管部门提出房地产贷款的“三个不低于”,并起草50家房企白名单,同时 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随着中央、地方政策举措不断出台和 实施,带动竣工保持高增长,1-10月竣工面积增速19.0%。8月住建部表示,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 率接近100%,累计已完成住房交付超过165万套,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超过60%。

城中村:改造提速,助力需求修复

政策加大力度支持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7月21日,国常会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 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7月28日《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召开,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同时地方层面极表态,郑州、南京、南昌等城市接连表态鼓励推 行货币化安置,以房票安置为主。根据七普数据,全国有共21个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 市。与棚改相比,城中村改造拆建比例受约束,投资周期更长,在改造对象、改造方式、城市范围、补 偿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城中村改造可分为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模式。城中村改造主要针对农村户口、城中村的自 建房、宅基地等集体性质土地,1)拆除新建:按照土地模式可分为土地一二级联动及做地收储模式。2) 整治提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改变功能、整饰修缮、完善公共设施等方式对用地综 合整治;3)拆整结合:拆除新建和整治提升相结合。 按照引导主体划分,城中村改造可分为政府主导、市场化主导、混合主导。1)政府主导模式由区域政府发 挥引导作用,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2)市场化主导模式通过市场化引入综合开发能力较强的房地产开 发企业,由市场化房企主导开发、改造及后续运营。3)混合主导模式下市场化房企与村集体或地方政府进 行合作,市场化主体可采用轻资产模式作为项目的总承包方或代建代运营方,或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此 轮城中村改造采用一二级分离的“净地出让”模式,预计城投和建筑与开发国企主导一级开发,市场化开发 商更多参与二级拿地与开发。

保障房:探索住房双轨,完善保障体系

保障房战略定位提升,探索住房双轨制。1994年《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建立以中低收入家 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此后廉租房、限价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先后出 现。保障房体系从早期以配售型保障房为主导、逐步转变为中期兼顾配售型和租赁型保障房的租售并举模式、 又过渡成“租售并举、以租为主”。2023年8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14 号文),战略高度定位配售性保障房。本次14号文推出的保障性住房面向“工薪阶层和城市需要的人才”,按 “保基本”模式确定面积标准,按“保本微利”原则公平公正配售,并严格封闭、防止保障房流入商品房市场。 保障性住房将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从实际产权和租赁角度,同商品房一起构建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

保障性住房存量以公租房(包括廉租房)和经适房/两限房(限价商品房)为主,2020年后保障性租赁 住房成为建设重点。据七普数据,截至 2020 年我国家庭户住房来源中,2.3%为租赁公租房/廉租房, 2.6%为购买经济适用房/两限房。人民政府网站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 工程合计开工约7000万套,其中公租房(含廉租住房)161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573万套、限价商品 住房282万套、棚改安置住房4522万套。2020年后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建设重点,“十四五”时期, 全国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租房) 近900万套(间),预计可解决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 房困难,可完成投资3万亿元左右。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房地产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基本面延续筑底,两大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pdf

房地产事务报建流程详解.docx

房地产售楼部案场管理与制度.docx

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三井不动产篇,跨越危机,日本房企做对了什么?.pdf

房地产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第三阶段的金融周期.pdf

未来中国房地产和经济向何处去:日本化还是韩国化.pdf

【西南证券】房地产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基本面延续筑底,两大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