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美的入主,发力储能.pdf

2023-12-11
2页
1MB

1. 科陆电子:聚焦主业,困境反转

1.1 发展历程:领先的能源综合服务商,发力储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起家于智能电网,后经历多元化扩张,目前聚焦主业,集中资源发力储能。公司成立于1996年,以智能电网业务作为起点并迅速成长,2005 年推出国内第一台创新智能用电终端。自公司2007 年上市以来,公司逐步拓展业务版图,涉足储能、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先后收购百年金海、芯珑电子、卡耐新能源等股权,并投资多个光伏电站,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公司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导致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2018 年开始公司对业务板块进行重整优化,剥离非主业资产,现聚焦智能电网、储能两大业务,2023 年 6 月,美的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何享健先生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公司注入新发展动力。


公司是领先的能源综合服务商,业务布局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在智能电网、储能领域提供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基础板块,公司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主流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标准仪器仪表、智能电表和智能配电网一二次产品和设备。 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广泛,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覆盖独立储能电站、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侧调峰、用户侧填谷套利、无电地区微电网等应用场景。


公司各主营业务间协同效应强,覆盖电力能源的“发-配-用-储”各个环节。公司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发挥各产品线的协同效应,各业务板块互相借力,成为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凭借自身的产品优势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覆盖电力能源的发、配、用、储各个环节,可为电力客户实现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提供全方位产品与服务,提供完整的AMI 和智能配电网系统解决方案。


1.2 股权结构:权益变动落地,美的顺利入主


美的集团收购事项完成,持有公司 22.79%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公司创始人为饶陆华先生,2018年由于前期过度扩张,市场环境变化及投资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面临流动性危机,因此引入深圳国资委下深圳资本运营集团。根据公司 2023 年 5 月 31 日发布的《关于股东权益变动进展暨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的公告》及公司 2022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上市公告书,美的集团以3.28 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发行的 2.52 亿股,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美的集团持有公司22.79%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何享健先生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3 财务分析:聚焦智能电网+储能,业绩拐点将至


公司 2017-2021 年总体业绩承压,2022 年起业绩开始减亏。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步持续下滑,主要系金融融资环境收紧、市场环境变化,公司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陆续出售百年金海、卡耐新能源等非主业资产,导致公司营收规模收缩。2020 年营收略有恢复,利润扭亏为盈,主要系公司处置非主业资产后获得收益,缓解流动性压力;2021 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营收及利润端再度承压。2022 年公司业绩止跌企稳,实现营收 35.4 亿元,同比增加 10.7%,利润端亏损幅度收窄;2023 年 Q1-Q3 实现营收 33.5 亿元,同比高增 59.7%,实现归母净利润-0.78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业绩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毛利率水平稳定,净利率降幅收窄,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毛利率方面:2018-2022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26.4%/29.5%/31.1%/29.0%/26.4%,2022 年受储能业务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同比小幅下降,但公司总体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主要系公司毛利绝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稳定的智能电网业务。2023年前Q1-Q3,随智能电网业务中标订单高增,公司毛利率提升至 29.7%。净利率方面:2017-2018 年公司由于过度扩张,大规模收并购资产造成现金流紧缺,负债率提升,财务费用率逐年上升导致净利率逐年下滑。2018年起公司开始剥离非主业资产,进行重整瘦身,2020 年期间费用率下降至 33.78%,同比-11.47pcts,2021年受原材料上涨及规模收缩管理费用率提升影响,净利率下滑至-20.81%。另外,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 6.5%以上。 2023 年前三季度费用控制能力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3 年 6 月美的控股以来,公司加速优化整合 进 度 , 提 升 费 控 水 平 , 2023 年 前 三 季 度 销 售 / 管 理 / 财 务 / 研发/ 期间费用率分别实现7.59%/5.38%/7.41%/5.49%/25.87%,相比 2022 年分别下降 1.84pct/1.79pct/1.47pct/1.12pct/6.22pct。


聚焦主业,智能电网+储能营收占比提升。2022 年公司智能电网/储能业务/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5.23/6.94/2.7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197%/-13%,毛利率分别为30.98%/14.05%/5.64%。2018 年以来,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聚焦智能电网和储能两大主业,2022 年智能电网+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91%。2023 年 H1 受美储项目排队延期影响,公司储能订单交付承压,营收及盈利端走弱,2023年10 月公司获美洲客户 437MWh 储能系统大单,我们预计公司 Q4 储能业务有望重拾增长势头。


2. 储能业务:美的赋能,蓄势待发

2.1 海内外大储需求共振,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气候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尽早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已成为全球共识,能源供给结构将逐步实现以化石能源为主到以新能源为主的系统性变革。我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比例逐年提高,从2009年的不足 2%提升至 2022 年的接近 30%,其输出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造成出力时间及载量与用电时间及负荷的错配,对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储能可实现能量的“蓄水池”功能,即进行削峰填谷,在低需求时段将多余电能储存,在高峰时段释放以平滑电网波动,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


从应用场景看,储能贯穿电力系统全链条。1)发电侧:通过在火电或大型风光发电站配套储能设施,实现削峰填谷、减少弃风弃光率,同时平抑电力波动。2)电网侧:需要接入输配电网,由电网公司统一调度,能够独立参与电网的调节,主要应用于电力辅助服务,即调频(AGC)、调峰与备用容量。3)用电侧:一般与分布式光伏配套使用,包括户用储能及工商业储能,其收益模式包括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削减等功能。4)5G 基站及数据中心:在电力故障时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全球储能装机高增,电化学储能大势所趋。据 CNESA,2022 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237.2GW,同比增长 13.3%。当前全球储能方式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熔融盐储热、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但近年来由于新能源发电对储能系统装置响应要求提高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锂电产业链不断完善,电化学储能占比从2017年不到2%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18.8%,已成为新型储能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2022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44GW,同比增速达83%。




中国、美国、欧洲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CR3 达 86%。根据 CNESA 数据,2022 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30.7GW,同比增长 98%。从市场分布看,近三年中国、欧洲和美国稳居全球储能市场前三,2022 年中美欧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 86%,比2021 年同期上升6pcts。中国储能市场首次超越美国跻身首位,占比提升至 36%。


2.1.1 中国:配储政策驱动发电侧需求,电网侧探索独立储能模式


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快速提升,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根据CNESA 数据,截至2022年底已国内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 59.8GW,同比增长 30%,占全球总规模的 25%。2022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快速提升,累计装机规模达 12.9GW,同比增长 131%;新增装机规模达 7.3GW,同比增长218%,在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规模中占比 36%,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从应用结构来看,发电侧及电网侧储能为主要落地场景。在中国储能装机结构中,发电侧及电网侧大型储能占据主要部分,2022 年两者占比之和高达 93%。具体来看:1)发电侧以新能源配储和火电联储为主要表现形式;2)电网侧储能落地形式主要为独立储能电站;3)用户侧储能以工商业储能及产业园应用为主,由于国内电价较低且峰谷电价差较小,户储经济性较差并未大规模推广。发电侧需求主要由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驱动,各省发布配储标准。当前时点下,发电侧储能还不具备经济性,作为新能源集中式电站投资的成本项,其需求主要依靠强制配置政策推动。浙江、江苏、河南、甘肃等 32 个省发布新能源强配标准,普遍要求风光配储比例达到 10-20%,最高达25%,配储时长2-4个小时。


各地明确辅助服务补偿标准,独立储能商业模式雏形初现。2021 年 12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版《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确认储能在电力市场中的独立主体身份。2022 年 11 月25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层面围绕容量补偿、现货市场交易、辅助服务市场提出指引,加速促进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理顺。地方层面,山东、甘肃、新疆等多个省份(自治区)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标准,独立储能收益来源日渐清晰,其中,调频方面,目前补偿模式以里程补偿为主,多数省份调节里程申报价格上限在 15 元/MW 以内,部分地区辅以容量补偿;调峰方面,多数省份对达到准入门槛的储能设施参与调峰给与 0.3-0.8 元/kWh 的价格补偿。


各省 “十四五”期间储能装机目标明确,提高储能增长确定性。截至2023 年9 月,青海、广东、宁夏、山东、山西等 24 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2023 年以来,河南、天津、广西等地区上调装机目标。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达到 69.15GW,若按 2 小时配储时长估计,则装机容量将有望达到 138GWh。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预计 5 年复合增速超 50%。我们认为中国新型储能市场降维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随国家和地方层面新型储能发展的激励政策密集出台,国内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另一方面,随储能技术持续进步及产业链不断完善,储能成本下降经济性提升,打开国内储能市场空间。据CNESA预测,理想/保守场景下,预计 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138.4/97.0GW,2023-2027 年CAGR为60.3%/49.3%,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为 25.1/16.8GW。


2.1.2 美国:IRA 法案提升储能经济性,表前市场持续高景气


美国储能装机量稳定快速增长。美国的储能装机量不断快速增长,据 Wood Mackenzie 数据,新增装机功率从 2017 年的 0.29GW 增长到 2022 年的 4.8GW,配储时长从 2.2 小时增加至2.5 小时,新增装机容量从2017 年的 0.65GWh 增长到 2022 年的 12.18GWh,5 年复合增速 CAGR 高达 80%。从细分市场来看,表前储能为美国储能新增装机主要来源。储能可根据应用场景划分为表前、表后两大类。表前储能市场主要包括电源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一般单个项目的装机容量较大,也称为大储;表后储能市场主要是指用户侧储能,包括家庭户用和工商业储能,一般装机容量比较小。根据Wood Mackenzie数据,美国 2022 年表前储能装机功率为 4GW,同比增长 35%,市场份额最高为84%。表后市场中,工商业储能装机功率为 0.2GW,同比增长 43%;户储装机功率为 0.59GW,同比增长 47%。


IRA 法案加强 ITC 政策力度,提升表前储能经济性,带动大储需求放量。2006 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投资税收抵免政策(ITC),鼓励用户安装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后推广至新能源配储混合项目,推动储能增长。2022 年 8 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已于2023 年1 月1日正式实施。IRA 法案从补贴力度和生效时间上加强了 ITC 政策力度,具体来看:


1)免除储能需与太阳能匹配的限制,首次将独立储能纳入 ITC 补贴范围。IRA 发布前,储能项目获取ITC 补贴的前提是储能系统必须与太阳能充电匹配,且补贴比例与经由太阳能充电比例成正比,独立储能无法获得补贴;IRA 发布后免除这一限制,独立储能(包括 5kWh 以上的大型独立储能电站)亦可获得ITC补贴。


2)将 ITC 退坡时间延后 10 年,且提升基础补贴额度。时间节点上,原补贴将分别于2035 年及2022年结束,法案发布后,ITC 以 30%费率延长十年,至 2033 年后逐渐退坡。补贴额度上,将基础补贴额度由26%提升至 30%。


3)增设有条件额外补贴,大幅提升补贴总额。除 30%基础补贴外,IRA 增设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获得的额外补贴项,包括劳工条件(仅针对 1MW 以上项目)、指定美国制造比例、项目位置等,补贴范围最大可上浮至 70%。


美国储能产业机制成熟,预计装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WoodMackenzie 数据预测,2023-2027年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达 74.2GW/241GWh,其中大储为装机的主要增量市场装机,约占总装机容量的 81%。预计美国储能装机功率和装机容量 5 年复合增速 CAGR 分别达 75.1%和83.4%。


2.2 产业链全方位布局,储能技术实力深厚


公司产品品类丰富,应用场景全覆盖。公司储能业务布局涵盖 PCS、BMS、EMS、储能系统集成以及EPC服务。产品方面主要包括储能双向变流器、光储一体变流器、中压变流系统、电池舱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全生命周期高级管理系统,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及新能源配套四大板块,涉足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侧调峰、用户侧填谷套利、无电地区微电网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综合布局,公司实现 PCS+BMS+EMS+PACK 全自研。储能集成是系统工程,需要对各关键设备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对集成商的整合能力要求高,能实现核心部件自研的企业可更灵活合理地配合各部件,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参数,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是除 PCS 龙头阳光电源、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外的少数几家能够实现 PCS+BMS+EMS+PACK 全自研的集成商之一。


公司电芯环节主要依靠外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障供应,同时可通过灵活更换电芯供应商的方式规避 FEOC 细则限制。在电芯保供方面,公司已与瑞浦兰钧、厦门海辰、上海兰钧、江苏海基等供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电芯型号均为 280Ah,意向采购 16GWh,为后续的顺利生产供货提供保障。2023年12 月,美国能源部(DOE)发布 FEOC(敏感外国实体)解释文件,文件指出使用FEOC 的电池组件的电动车无法享受 IRA 税收抵免,计划于 2024 年生效。目前,该限制仅限于电动车领域,并未对储能电池造成影响,若后续政策力度趋严,覆盖范围波及储能电池,公司可通过灵活更换非 FEOC 电芯供应商的手段规避限制。


公司产品在性能优异,在容量覆盖范围、工作温度及海拔方面均有一定优势。1)储能系统:储备风冷和液冷系统两种技术路线,可根据下游需求匹配具有差异化的储能系统。公司储能系统可供选择的额定容量范围在 2.2-5.5MWh,适用温度在-20℃~+50℃、适用海拔范围在5000m以内,以上参数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PCS:公司储能变流器性能参数达到业内领先水平,NEPCSH 美标大储PCS 系列按UL 标准设计,最大功率可达 3.2MW,支持 1500Vdc 接入,工作范围最高至 4000m,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广(-30℃~+60℃),多机并联功率均分度可达 99%,且具备一次调频和黑启动功能。


3)全生命周期高级管理系统:基于产品应用和技术突破,公司完成“设备+平台+服务”的生态化整合,为储能行业提供全生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公司背靠国家级储能实验室开发了白泽智慧储能云(全生命周期的储能精益维护服务体系)和白泽电池云图谱(基于数据科学驱动的系统状态评估),可实现对储能电站设备的精益管理。白泽平台已经过海丰电厂储能电站数据的长期验证,采用多状态联合估计的方式对电池状态,电池模型内部参数进行预估,SOC 的估算精度可以保证在5%以内,并具有长期抑制漂移的能力。2023 年 4 月公司对原平台迭代升级,可实现实时对在线的电池系统SOX 进行综合状态估计,及时掌握电池当前运行健康度情况,全面监测电芯的基础情况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高级管理系统与储能系统搭配销售,可显著提升系统集成环节附加值及竞争力,深度绑定下游客户。


公司技术积累深厚,研发实力强劲。公司自 2009 年起涉足储能领域,深耕十余载,技术经验积累丰富。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沉淀了大量专利和技术成果,承接了多个国家863 项目和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实验室,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位于行业头部水平。同时,截至2022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获得专利 1261 项。 近年来,公司深挖储能核心价值,完成了针对储能系统的多项核心应用功能专项研发,如储能离网系统中的无限制、无主从的并联技术;提高电网新能源占比的构网型 PCS 技术,并率先在北美市场实现多项技术的商业应用。储能系统方面,公司依托 2012 年获批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积累了 10 年的储能电芯测试和研究经验,现已拥有较完善的储能系统集成能力。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充分保障下游供应。2017 年公司于江西宜春建设储能生产基地,目前已于2022年7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 3GWh。2023 年 3 月 28 日,公司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该项目《投资合同书》,投资总额为 1 亿元人民币,拟用地约 43 亩。2023 年 8 月 4 日,公司发布《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建生产基地的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省科陆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在珠三角地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不超过 9.5 亿元,项目周期约 15 个月,项目达产后,BESS产能预计可达到 14GWh,PCS 产能预计可达到 5GW。


2.3 深耕海外大储市场,盈利空间广阔


海外储能市场进入壁垒高,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壁垒方面:1)海外储能认证难度大、周期长。以北美市场为例,储能设备进入需通过 UL、ETL、TUV 等认证,对储能设备性能要求极高,且认证过程普遍长达半年以上。2)海外客户与储能系统供应商关系稳定。以美国为例,储能行业高度市场化,客户对储能系统性能及售后服务要求高,海外客户往往不轻易改变供应商。 公司产品已通过 UL9540 和 ETL 认证,海外出货规模可观。公司 2MW PCS 已通过中国CGC、北美ETL、欧盟 TUV NORD 等 3 家权威机构认证。2023 年 5 月,科陆 Aero 系列产品获得UL 9540 认证,NEPCS系列及NEPCSH 系列 PCS 产品获得 ETL 认证,公司在储能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国际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储能系统海外出货量已达一定规模,据 CNESA 数据,2021 年度位列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外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第 8 位,预计随公司海外订单落地,公司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持续获得大额订单,海外订单占比较高。根据公司 2022 年储能订单计算,国内外市场共签署订单超过2GWh,以海外市场为主。从应用场景看,公司电网侧订单较多,产品端主要以表前及工商业储能系统为主。2022 年 3 月公司签订的合计 485MWh 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地点位于南美洲,项目由168 套20尺箱式储能系统配套而成,采用新一代 1500V 预装式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具有高循环、高稳定性、高能效、快速部署等特点。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南美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侧光储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域性示范意义。2023 年 10 月,公司再获北美 437MW 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大单。


受益于海外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储能系统售价高于国内,增厚盈利空间。国内储能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强制配储政策的硬性要求,当前时点还未实现经济性,储能往往作为纯成本项而不投入使用,因此电站投资商偏好价格低廉、安全达标、高性价比的储能系统,而海外地区电力市场化程度极高,电价完全由市场决定,配储主要出自于自发使用需求,对储能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要求高,而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因此海外储能存在一定溢价,以科陆为代表的以海外为主要销售地区的系统集成商盈利能力较强。


打造本土化团队,持续开拓海外市场。2023 年 9 月 12 日,科陆亮相美国光伏储能展(RE+),科陆美国储能公司揭牌,并在美国设立储能全球产品中心,组建本土化研发及销售团队,提升产品、能力、渠道和团队国际化水平,夯实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行业地位。


2.4 美的助力储能业务发展,资金、供应链、品牌、渠道全面赋能


科陆作为美的能源管理平台之一,扮演美的绿色战略中重要一环。为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深化可持续发展,2021 年 10 月,美的集团发布“绿色战略”,以“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为愿景,以构建绿色技术标准与运营管理为基础,以“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服务”为六大支柱协同行业共筑全流程绿色产业链。在此背景下,美的收购变频器龙头合康新能布局光伏储能业务。科陆电子在储能赛道中兼具自研技术、项目经验、海外认证、渠道资源等方面能力,未来有望成为美的绿色战略中的新发力点。 2023 年 10 月 26 日,美的系总裁姜华方先生上任。姜华方先生部供应链管理部总监、营运与人力资源部总监,美的国际计划物流部总监等职务,我们预计新总裁上任后公司将优化管理体系,加速降本增效进程。


我们认为,美的将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研发制造网络与销售渠道网络、高效卓越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在资金、供应链、渠道方面深度赋能科陆: 资金:提升偿债能力,助力公司实现困境反转。由于公司所处智能电表及储能行业项目的生产设施初期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大且回收周期较长,公司存在一定数额的银行贷款,使得公司2017 年以来财务费用均超过 3 亿元,财务费用保持高位。参考 2020 年美的集团收购合康新能后为其提供借款担保、保险代理等业务,助其缓解现金流压力并逐步走出财务困境,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复刻合康的转变之路,从美的集团获取借款担保,置换高息负债,大幅削减财务费用,缓解现金流压力。




供应链:美的强大供应链体系背书,保障 IGBT、电芯等关键原材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美的集团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及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美的集团采购规模巨大,紧握供应链话语权,具备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美的集团建立了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供应链系统,拉通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信息,促进价值链协同一致,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公司与美的在 IGBT、电芯及用大宗商品等原材料需求方面存在重合,公司可凭借美的集团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以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获得优先保供,有望在众多储能集成商中脱颖而出。


品牌及渠道:发挥全球渠道优势,提升公司服务水平,看好公司未来海外储能业务发展。1)渠道方面,美的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家电龙头企业之一,集团具有丰富的海外渠道资源。在海外拥有20 个研发中心和18 个主要生产基地及 24 个销售运营机构,截至 2021 年,美的新增海外自有品牌销售网点43000家,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 40%以上,产品已出口至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及地区。在新能源领域,美的打造家居场景一体化的高效安全户用储能系统,同时布局新能源和家电双渠道,建立海外渠道网络,充分发挥美的家电优势,与集团相关事业部形成家庭综合能源管理方案。2)技术方面,相较于户用储能,公司在工况更复杂、技术难度更大的大储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经验积累深厚,具备研发、设计及生产户用储能系统的技术基础。我们认为,公司自身技术优势,叠加美的强大海外渠道及品牌效应加持,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3. 智能电网业务:根基牢固,稳中向好

电网投资进入上升周期,智能电网需求逐步复苏。2009 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自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电网投资额从 2010 年的 2644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5843 亿元,年复合增速 12%。2018 年开始,我国电网投资开始管控,政府部门强制要求电网降低电价且电网项目审批速度放缓,电网投额资下滑。“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南方电网计划投资 6700 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我国电网投资重新进入上行周期,2022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达 5012 亿元和 895 亿元,分别同比+4.34%和-10%。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其概念涵盖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最终实现电网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IR46 标准出台加速电表智能化升级,带动电表替换需求。2020 年 8 月,国家电网发布《单、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基于 IR46 标准设计的智能物联表的全面推行和替换已成为必然趋势,有望推动现有电表的升级改造和存量大规模轮换。IR46 标准下要求电能表的计量功能与其他功能相互独立,因此新一代智能电表采用“双芯”结构,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包含计量与管理、时钟、存储等多个芯片,有效提升单位价值量,智能电表市场进一步扩容。招标端看,近三年智能电表招标数额逐年提升,2022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 7736 万只,同比+15.9%;南网智能电表招标额 31.76 亿元,同比+22.2%。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研发产品覆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部分需求,同时海外电表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主流认证,包括 MID、KEMA、STS、DLMS、STS6、IDIS、G3-PLC 和 SABS 认证。公司研发的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和一二次融合环网柜设备,多种型号产品通过了中国电科院专项检测、协议一致性检测和加密认证检测。公司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研发及技术储备,在电能表“多芯模组化”技术、蓝牙脉冲电能表检定技术、电能表端子座测温检测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开发的多款产品获得中国电科院等相关权威部门的认证,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两网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固,海内外电表订单高增。包公司持续推动高分送检、品质改善、及时交付,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响应速度,保持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核心供应商地位。公司2022 年智能电网业务中标总额超过 12.74 亿元,相比 2021 年同期增加 14.5%。其中,计量产品(仪表及智能电表)端,公司在国家电网 2022 年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南方电网 2022 年计量产品框架招标活动中分别中标6.94 亿元(同比+16.4%)、2.75 亿元(同比+25.6%),占据总招标份额分别为2.71%、7.12%,中标数量及金额排名靠前;公司控股孙公司在南方电网 2022 年主网一次设备框架招标及2022 年配网设备活动中合计中标约 3 亿元(同比高增 136.4%)。同时,公司持续拓展海外电网市场,在非洲、美洲、欧洲多个国家实现业务突破,全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 30%以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科陆电子研究报告:美的入主,发力储能.pdf

科陆电子研究报告:储能为茅、电表为盾,美的入股成长可期.pdf

科陆电子(002121)研究报告:美的赋能,储能业务高景气.pdf

科陆电子(002121)研究报告:美的赋能,储能扬帆.pdf

科陆电子(002121)研究报告: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旧时储能龙头涅槃重生.pdf

科陆电子(002121)研究报告:储能高景气,美的入主助力发展新阶.pdf

储能行业专题分析:大储,大储往何处去.pdf

艾罗能源研究报告:逆变器弯道超车,储能蓄力成长.pdf

杭州柯林研究报告:变电智能监控龙头,“储能+钙钛矿” 双轮驱动发展.pdf

美国储能行业投资策略:并网有望改善,出海持续加速.pdf

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分析.pdf

【山西证券】美的入主,发力储能.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