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复盘:内销、出海均表现优异
乘用车:整体表现超预期,淡季不淡
2023年乘用车销量表现超预期,淡季不淡。 2023年Q1,受春节淡季、补贴退坡以及价格战观望情绪的影响,乘用车需求释放受到抑制;Q2价格战影响逐步减弱、各地补贴陆续推出;Q3在成都车展催化、优质供给迭出、促销政策推动下,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进入“金九银十”,车企新品迭出、终端优惠延续,但乘用车销售整体表现温和,我们认为主要系地补逐步退出所致。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2026万辆,同比增长8.9%。 根据交强险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1657万辆,同比增长5.5%。
新能源乘用车:总量增长稳健,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增长稳健,渗透率持续提升。2023 年 1-3 月,在新能源退补需求透支以及价格战扰动的影响下,新能源车销量仍保持稳健增长;4-5月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同比高增;7月起销量环比稳步增长、同比增速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680万辆,同比增长44.0%,渗透率达到33.6%,同比+7.1pcts。 根据交强险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561万辆,渗透率达到33.8%,同比+8.5pcts。
出口:产品力提升叠加竞争格局优化,出口表现亮眼
2023年乘用车出口保持高增长趋势。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乘用车出口保持高增长趋势,乘用车整车累计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65.6%。从出口地区来看,主要为欧洲、南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其中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英国等市场的出口销量表现较优。从车企来看,2023年乘用车出口销量贡献较大的车企主要有上汽、奇瑞、特斯拉、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等。 内因: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供应链韧性凸显、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自主车企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表现优异、成为支撑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点。 外因:俄乌冲突下,欧美、日本等汽车厂商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竞争格局优化下中国车企抓住机遇加速进军,实现市占率快速提升(例如根据AEB,奇瑞、哈弗在俄罗斯市场2023年前9个月较2022年市占率分别提升9.4pcts、7.6pcts)。
2.2024年展望: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步入快车道
智能化:智驾开启无图落地元年,智舱进入交互升级新阶段
国内政策法规陆续出台,L3+自动驾驶试点通知正式发布。2022年11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该试点文件是针对L3和L4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与上路而发布的指导性文件。2023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与2022年征求意见稿相比,对试点申报主体做出调整,加强了对主机厂及使用主体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保证能力的要求、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对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管理等,明确了事故责任归属。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准入、销售以及合法上路的法规路径即将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L3+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无图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技术路线明确,硬件端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算法端使用BEV+Transformer、Occupancy的感知算法并逐步在规控算法中引入神经网络。 1)硬件端:激光雷达+摄像头可实现更优感知。国内车企在跟随特斯拉的基础上,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硬件感知解决方案。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组合在理论层面可实现更优的感知结果,且激光雷达可为摄像头提供安全冗余。芯片层面,主流解决方案为英伟达双Orin-X平台或华为自研芯片,均可提供充足车端算力。 2)算法端:BEV+Transformer、Occupancy为主流感知解决方案,规控端逐步引入神经网络。2021年AI Day特斯拉发布BEV+Transformer的感知算法解决方案,可输出BEV视角下的静态、动态信息并结合时序帧对周围物体做轨迹预测。2022年AI Day特斯拉发布了Occupancy Networks(占用网络),解决纯视觉方案对于未知障碍物的识别能力的局限性。目前国内主机厂和智能驾驶供应商大多追随特斯拉感知算法解决方案,部署算法模型。在规控端,小鹏、理想、蔚来等车企均开始逐步引入神经网络。
高通8295的应用推动智能座舱走向高算力。芯片算力为智能座舱的多维度功能开发提供支撑,作为高通第四代座舱芯片,高通8295采用5nm工艺,算力达到了30TOPS。其高算力能力可支持视觉感知、声纹识别、唇语捕捉等多模态融合的“类人”交互落地,以及支持低阶辅助驾驶比如舱泊一体功能。
从分布式架构走向域控架构集中化。域集中式的设计一方面可提高控制芯片及外围电路复用效率,降低整体座舱芯片成本,另一方面可增强不同功能配置之间的通信效率,实现中控对座舱的集中控制,为跨屏互动提供硬件基础,并可实现 OTA 在线升级功能。例如,2023年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首个驾舱融合车载计算中心,以XEEA 3.5电子电气架构为核心,集成智能驾驶、座舱、仪表、网关、IMU、功放等功能,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和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布局,比上一代中央计算架构性能提升50%的同时可节约40%成本。
全球化:性价比供给加速输出,有望延续出口优异表现
西欧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新能源总量有望持续增长。西欧乘用车市场缺乏优质新能源车型,整体新能源渗透率水平偏低;据Marklines数据,2023年前十月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为21.8%、22.8%、8.2%、9.5%。随着新能源优质车型导入西欧,新能源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欧洲市场优质新能源供给偏少,自主品牌加速导入优质纯电车型。西欧市场热销新能源车型为ModelY、Model 3、大众ID.4等车型。比亚迪2023年起在西欧重点国家导入元PLUS EV、汉、唐等车型,后续将继续导入海豹、海狮等车型;吉利极氪也将在欧洲市场导入极氪001等车型;长城欧拉、魏牌也将在欧洲加快布局。
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市场总量处于上行通道。巴西、墨西哥为拉美前两大汽车市场,两者总量超拉美市场总量的六成。巴西乘用车总量在150-300万辆,墨西哥乘用车总量在100-150万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巴西、墨西哥乘用车销量下滑,2022年起开启修复。
拉美市场较为开放,中国品牌加速车型导入。拉美国家较为开放,汽车品牌较多,目前热销品牌以日产、大众、雪佛兰、丰田等日系、美系、欧系品牌为主。墨西哥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持续攀升,据Marklines数据,2023年前十月中国品牌份额为10.9%;其中上汽MG、奇瑞(包含奇瑞、Omoda)市占率较高,分别为5.2%、3.9%。未来,中国车企将加速拉美新车型投放,2023年4月比亚迪开始进入墨西哥乘用车市场,后续将投放唐、汉等新能源车型;上汽将继续导入MG车型;长城将导入插混、纯电车型。
2024年乘用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44%
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优质供给频出,基于对各车企主要车型产品力分析,结合新车型上市放量节奏以及在售车型的销售周期规律,我们对各车企细分车型的销量进行预测,最后汇总得出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179万辆,同比增长 33%,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43.7%。分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车销量有望达745万辆,同比增长 22%;插电混动车销量有望达434万辆,同比增长 58%。
3.行业进一步高端化、专业化,自主品牌有望加速崛起
新能源车行业结构展望:进一步高端化、专业化
新能源车高端化仍有较大的空间。目前40万以上的市场中新能源渗透率仍然相对较低,2023M1-M10仅为17.5%,与40万以下市场相比,新能源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以“BBA”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豪华燃油车的销量仍然比较坚挺,2023M1-M10三者合计占据了40万以上价格带77.5%的市场份额;奔驰E级L、奥迪A6L、奥迪Q5L、宝马5系L等热销车型的稳态月销量均能稳定维持在一万辆以上,说明40万以上价格带仍有较大的空间。
竞争格局: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从各价格带新能源销量规模与2024年新车规划来看,20-3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且供给密集推出,将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带;10-20万元价格带市场空间大、渗透率偏低、新供给不如2023年;40万元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偏低,随着优质新能源供给的加速上市,有望进一步冲击合资份额,提升新能源渗透率。
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趋于宽松, 一线龙头逐步浮现
一、自主新能源车型创新提速。i)硬件层面,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可以基于成熟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提升产品的完善度;ii)软件层面,理想、蔚来和小鹏等新势力车企持续的通过OTA升级来解决用户痛点、保持产品强竞争力;iii)技术层面:高智能化、超快充、极致驾控等先进技术持续被自主品牌推出,2024年有大量的优质新能源车型。
合资车企转型较慢。合资品牌电动平台推出缓慢,整体平台化能力弱于自主品牌,且智能化技术布局滞缓;2024年合资新能源车型整体上市数量较少,且车型质量较低:1)电动化方面:i)缺少成熟插混供给;ii)纯电车型电压平台仍以400V为主;2)智能化方面:i)智能座舱功能创新程度落后国内品牌车型;ii)智能驾驶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功能落地规划较为落后。
二、自主新能源车型仍在持续降本,合资燃油车型降本空间小。自主品牌凭借着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在产业链中较强的话语权,可以通过自研拆解零部件成本黑盒、引入优秀的国内新供应商、对现有供应商年降等多种方式实现降本,能够持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型。而合资燃油车型目前的技术相对成熟、供应链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相对较弱,因此未来整体降本空间较小,提升产品性价比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三、合资车型后续降价空间较小。受到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本田思域、奔驰E级、宝马五系、奥迪A6L等热销车型均大幅下调了终端售价,部分地区售价降幅达20%以上。整体来看目前合资燃油车的终端优惠力度已经较大,未来继续大幅降价的空间已经相对较小,2023M4-M11热销车型的终端成交价也均呈现了相对稳定的态势。而自主品牌未来则可以依靠持续的降本增效,通过推出改款车型或全新车型的方式,实现车价的进一步下探、产品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
4. 2023年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有望持续上行
整车企业业绩复盘:量价齐升带动收入上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SW乘用车板块(剔除长安B,下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19.1%,其中单Q3实现营业收入4968.8亿元,同比/环比分别+13.0%/+13.5%,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市场尤其是新能源产品销量提升,二是自主品牌加速出海、出口销量大幅提升。
前三季度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64.7亿元,同比+20.0%,其中单Q3实现归母净利润198.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32.2%/+57.4%,我们认为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系:一是经历了年初价格战后,终端价格趋于稳定、价格战影响有所减弱,二是碳酸锂价格下行降低电池采购成本、拉动单车成本降低,三是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
2024年展望:整车企业的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上行
2024年全新车型的数量相对较少。从供给角度看,2024年全新的新能源车数量较2023年相对较少:预计2024年将有78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上市,少于2023年的110款全新车型。因此,我们预计明年的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将会趋于温和。
合资品牌终端成交价逐渐趋稳。在经历了2023年初的价格战过后,合资品牌车型已经有了较大的优惠幅度,后续则普遍选择了保价策略。我们选取了部分主销的合资燃油车型,观察到其终端成交价在2023M4-M11中已经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合资车企采用了保价的策略,预计会给自主品牌让渡出部分市场份额,因此我们预计2024年乘用车市场的竞争会相对宽松。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4年汽车行业策略:变革加速,格局向好.pdf
麦肯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pdf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汽车央企转型新生,产品向上开启新周期.pdf
小米汽车专题报告:驶向未来小米汽车产业链从0到1,挖掘赛道瑰宝.pdf
双林股份研究报告:二十载耕耘汽车零部件,轻装再启航续写新辉煌.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什么是下一阶段乘用车总量成长的新动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