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汽车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入局、破局,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竞争格局.pdf

2023-11-22
42页
3MB

1 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行业格局

回顾2023年,新能源车成为乘用车市场的主导力量,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和新势 力品牌推出多款产品力较强、性价比较高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蚕食合资及外资品牌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较 2022 年放缓,各大整车厂商围绕新能源市场展开较 为激进的定价及促销竞争,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已进入红海阶段。展望 2024年,华为、小米等消费 电子企业将大举入局汽车领域:华为鸿蒙智行正式发布,问界 M9、智界 S7 预计将于 2023 年底 上市,华为与奇瑞、江淮、北汽等车企合作打造的一系列智选车型预计将于 2024年上市;小米汽 车首款车型已通过工信部申报,即将于2024年上半年上市。预计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入局 或将推动 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竞争格局再度生变:(1)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在智能手机、 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力多年,有望凭借高品牌知名度、智能终端生态赋能、成熟的销售渠道等优势 在汽车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据一定份额;(2)比亚迪、理想等新 能源领域领先车企已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及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未来将有望继续推出性价比较高、 产品力较强、用户定位精准的明星车型,维持较高的市场份额;(3)华为、小米等入局后新能 源乘用车市场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部分竞争力较弱的新能源车企在愈发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竞 争中或将面临销量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入局、破局成为新趋势,新能源车竞争进入新迭代阶段。2021-2022 年系新能源乘用车高速发展 期,各大整车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上半场;2023 年起新能源车开始主导市场,新能源车竞争也将进入围绕生态化、智能化竞争的新阶段:(1) 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开始进入汽车领域,而部分车企选择跨界布局手机业务:蔚来于 2023 年 9 月发布 NIO Phone;吉利正式收购魅族,领克 08 搭载吉利与魅族融合打造的车机系统 LYNK Flyme Auto,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相互跨界布局逐步成为重要趋势。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持续提 升,智能汽车逐步从代步工具进化为由软件定义的智能终端,汽车与消费电子的跨界融合将有助 于实现汽车与手机、智能家居等的紧密互联,打造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互动的完整生态圈, 从而构筑新的护城河,在智能电动汽车下半场竞争中抢夺先机。(2)智能化配置仍然是体现新 能源车型产品力的重要领域,各大新能源车企继续围绕智能化领域展开白热化竞争:智能座舱领 域,多屏化、大屏化成为主流,AR-HUD、光场屏等配置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驾驶领域,高速 NOA 成为中高端车型主流配置,多家车企持续推动城市 NOA 加速落地。


零部件方面,部分竞争力较强的零部件厂商围绕增量领域展开布局,有望迎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1)进入华为、小米等企业配套体系的零部件公司有望持续获取新订单,迎来新增长曲线:一 方面,预计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在汽车领域亦将具备较强竞争力,有望持续推出畅销车型; 另一方面,华为鸿蒙智行有望形成汽车领域合作生态圈,持续拓展合作伙伴及合作车型,提供更 多配套机会。(2)特斯拉将在 2024-2025 年进入新车周期,Cybertruck、改款 Model 3、改款 Model Y、下一代新车型等有望促进特斯拉销量持续增长,进入特斯拉配套体系的零部件公司有 望迎来更多配套机会。(3)部分零部件公司凭借自身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积极布局 人形机器人、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加速落地,预计具 备相关布局的零部件公司将打开新增长空间。(4)预计出海零部件公司海外业务将成为重要盈 利增长点:一方面部分出海零部件公司已完成海外工厂建设,随着海外工厂产能开始释放、运营 管理逐步成熟,预计海外工厂将逐步转亏为盈;另一方面,欧洲议会通过2035禁燃法案,欧洲各 国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发展,欧洲市场将有望成为北美市场外的新发力点,出海零部件公 司海外布局有望从北美迈向欧洲,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整车:乘用车整体增速放缓,重卡维持平稳增长

2.1 预计整体销量增速放缓,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23 年 1-10 月,国内乘用车行业价格竞争贯穿始终,叠加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促汽车消费、 稳行业增长政策,消费者需求被压制后稳步释放,销量逐季度呈现温和修复趋势。


2023 年 1 月,春节假期及消费者观望导致乘用车市场表现承压,1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仅 145.72 万辆,同比下降 32.4%;2 月销量回升至 162.57 万辆,同比增长 10.4%,环比增长 11.6%。 3 月新能源车价格战扩散至燃油车领域,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降价对短期销量的拉动 效果较为一般,3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 199.64 万辆,同比增长 9.7%。4-5 月价格战趋稳带动 市场观望情绪有所下降,同时上海车展的恢复举办一定程度上提振汽车消费信心,带动行业销量 回暖,4 月狭义乘用车销量 178.73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88.7%,环比下降 10.5%,5 月狭义乘用 车销量 202.96 万辆,同比增长 26.6%,环比增长 13.6%;6 月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销量回暖至 224.71 万辆,同比增长 2.3%;进入 7 月汽车市场的传统淡季,需求相对减弱,产销节奏有所放 缓,加之去年同期购置税减免政策实施带来的高销量基数,单月狭义乘用车销量 208.02 万辆,同 比下降 3.0%;8 月促销仍处高位,成都车展前后大量新品和低价新款车型推出,且暑期出游带动 车市消费,单月乘用车销售 225.34 万辆,同比增长 7.1%;9 月各车企持续推出新品并加大优惠 力度,叠加上半年政策效果逐步凸显,汽车市场消费活力被进一步释放,“金九银十”期间实现 “旺季更旺”表现,9 月、10 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246.32、246.1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7.1%、11.7%。


从季度销量看,1 季度乘用车市场在消费不旺和市场价格混乱带来的观望气氛加重等综合因素影 响下整体承压较大,单季度狭义乘用车销量 507.94 万辆,同比下降 6.8%,环比下降 21.7%;2 季度在促消费政策、车企优惠活动、多款新车型上市的合力作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 4、5 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乘用车市场显著反弹,2 季度狭义乘用车销量 606.40 万辆,同比增长 27.8%,环比增长19.4%;3季度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特点,同时上半年政策实施效 果逐渐显现,市场表现好于预期,3 季度狭义乘用车销量 679.68 万辆,同比增长 3.8%,环比增 长 12.1%。


2023 年 1-10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 2040.17 万辆,同比增长 7.7%,预计主要系汽车促消费政策 支持、重点新能源车型拉高新能源市场热度及出口高增带动:(1)各部委印发实施《关于促进 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组织开展“百城联动” 汽车消费节、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刺激乘用车消费;各地方政府亦积极响应,出台购车补贴、 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汽车促消费政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完善,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车条件, 拉动乘用车消费需求提升。(2)2023 年多款性价比较高、智能化实力较强的新能源车型陆续上 市,持续拉升新能源车市场热度、刺激消费者换车需求,带动前 3 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维 持较高同比增速。(3)2023 年各自主品牌大力推动汽车出海,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逐步取得海 外市场认可,叠加俄乌冲突为俄罗斯出口市场提供发展机遇,2023 年前 3 季度国内狭义乘用车出 口销量同比实现近 70%增长,对行业批发销量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随着各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智界 S7、阿维塔 12、问界 M9 等重点新能源车 新品上市,叠加年末各大车企或将维持促销力度以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多重有利因素有望对 4 季 度行业销量形成较强支撑,预计 2023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在 250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7.6% 左右;预计 2024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在 255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2%左右。


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呈现飞速发展状态。造车新势力先发制人,精准制定消费 者画像切实针对购车痛点对症下药,同时前瞻性聚焦智能化率先抢占市场份额;传统自主品牌随 后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及品牌向上战略,部分车企凭借集团优秀造车基因逐渐实现弯道超车,得 到市场消费者认可,品牌力、产品竞争力靠前。2021-2022 年,自主品牌全年销量分别为 955.3 万辆、1176.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3.4%、23.1%。


2023年自主品牌销量维持较高同比增速。2023年1月春节假期及补贴政策切换致行业销量承压,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 75.8 万辆,同比下降 24.5%;2-3 月自主品牌整体恢复较快,单月销量分别 为 87.3 万辆、105.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7%、16.4%,环比分别增长 15.2%、20.5%;4 月自 主品牌销量小幅回落至 99.9 万辆,同比因去年低基数大幅增长 81.3%,环比下降 5.0%;5 月自 主品牌销量回升至 109.9 万辆,同比增长 37.5%,环比增长 10.0%;6 月自主品牌借成都车展契 机推出新车,销量继续增长至 120.5 万辆,同比增长 21.2%,环比增长 9.6%;进入下半年,自主 品牌积极推出新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整体销量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态势,7 月、8 月销量分别为 120.1 万辆、129.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4%、25.6%,环比分别增长 -0.3%、 7.6%;9-10 月则借力促销和旺季因素积极出货,9 月、10 月销量分别为 140.2、148.5 万辆,同 比分别增长 20.2%、25.1%,环比分别增长 8.5%、5.9%;2023 年 1-10 月自主品牌销量 1136.6 万辆,同比增长 21.6%。


合资及外资品牌乘用车销量整体走势与自主品牌基本一致,但合资及外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 展布局整体弱于自主品牌,2023 年整体走势偏弱。2023 年 1-2 月,合资及外资品牌销量分别为 71.1 万辆、78.0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39.9%、8.6%,3 月多家合资及外资品牌推出促销政策,单 月销量达 96.5 万辆,同比增长 0.5%,环比增长 23.8%;4 月促销补贴政策陆续退出,合资及外 资品牌销量回落至 81.2 万辆,环比下降 15.8%;5 月合资及外资品牌销量回暖,单月销量 95.2 万 辆,同比增长 15.6%,环比增长 17.2%;6 月合资及外资半年度冲量,销量回到百万量级至 106.3万辆,同比下降 13.4%,环比增长 11.6%;进入下半年,合资及外资品牌销量同比减速呈现收窄 趋势,7-10 月销量分别为 89.9 万辆、98.1 万辆、108.5 万辆、100.3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18.0%、 10.5%、6.9%、4.3%。整体而言,2023 年 1-10 月合资及外资品牌销量 925.0 万辆,同比下降 6.2%。


2023 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及出口领域持续发力,逐渐拉大与合资及外资品牌市占率差距。1- 3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分别为 51.6%、52.8%、52.2%,4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 55.2%, 5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略回落至 53.6%,合资及外资品牌市占率为 46.4%,6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继续 略降至 53.1%;进入下半年,自主品牌表现持续强势,7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 57.2%,创历史新高; 随后 8、9 月各自环比微降 0.4 个百分点,但仍有 56.8%、56.4%高市占率水平;10 月自主品牌市 占率上升至 59.7%的历史高点。整体而言,2023 年 1-10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达 55.1%,较 2022 年 提升 5.2 个百分点。


2023 年 1-10 月,国内乘用车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欧美市场不断取得突破,叠加俄乌冲突后俄 罗斯乘用车供给不足,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取得突破,1-10 月国内乘用车出口销量表现强势。 2023 年 1 月,奇瑞、长城等车企在俄罗斯销量大涨,带动 1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 24.57 万 辆,同比增长 39.0%;2 月销量升至 26.58 万辆,同比增长 87.1%,环比增长 8.2%;3 月出口继 续实现创历史新高的走势,出口销量为 30.18 万辆,同比增长 162.7%,环比增长 13.6%;4-5 月 国内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出口走强,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强势表现,销量分别增长至 31.11、32.31 万辆,同比增长 235.2%、70.8%;6 月出口涨势略有减弱,单月出口销量 30.72 万 辆,同比增长 57.7%,环比下降 4.9%;进入下半年,国内复苏带动车企海外销售,多款新能源品 牌新车型陆续向海外交付,7 月起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连续 4 个月实现环比增长,7-10 月分别出 口 32.26 万辆、34.58 万辆、37.75 万辆、41.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8.4%、34.5%、53.1%、 51.2%,环比分别增长 5.0%、7.2%、9.2%、10.6%,连续刷新狭义乘用车单月出口量新高。


近五年来看,乘用车出口借助新能源行业东风而快速增长。2017-2020 年期间,中国品牌在海外 市场综合竞争力一般,主要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一定海外市场份额,出口销量维持较低增速。 2021 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较强的优势得到体现,国内车企稳扎稳打提高汽 车质量,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自主新势力品牌逐步得到海外市场认可,2021 年国内狭义乘用 车出口销量 156.05 万辆,同比增长 112.7%;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厂商纷纷 关闭在俄罗斯的生产线并宣布退市,叠加欧盟国家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单价 5 万欧元以上的整车, 中国品牌抓住机遇加速进军俄罗斯市场,全年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 246.61 万辆,同比增长 58.0%; 2023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叠加中国汽车品牌力上升,1-10 月实现狭义乘用车出口 280.06 万辆,同比增速 45.6%。




从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来看,2022 年出口销量月度占比整体呈现稳 步向上趋势,2022 年 1 月出口销量占比仅 8.2%,5 月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 11.8%,8 月占比提升 至 12.2%,11 月提升至 13.3%的 2022 全年高位。2023 年 1-4 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略有承压,出口 市场为行业销量形成有力支撑,1 月、2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 16.9%、16.3%, 较 2022 年单月水平明显提升,4 月出口销量占比达 17.4%的高位;5 月起国内乘用车市场景气度 恢复,出口销量占比整体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5-9 月除 6 月外单月出口销量占比均在 15%-16%之间,10 月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 17.0%。


近 5 年来看,2017-2020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从 2.5%缓慢提升至 3.7%,占比较低。2021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同比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出口销量占比亦提 升至 7.4%;2022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出口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10.6%;2023 年 1-9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维持强势向上趋势,出口销量占比达 15.6%。整 体而言,近 3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出口销量占比迅速提升,出口市场已成为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的 重要组成部分。


2.2 重卡:预计明年平稳增长,燃气重卡比重提升


从季度销量看,2022 年重卡行业行至低谷,1、2 季度行业销量因 2021 年行业销量高基数影响同 比分别下滑 56.5%、71.1%,3、4 季度同比下滑幅度收窄至 23.3%、8.2%。2023 年 1 季度重卡 行业迎来复苏,单季度销量 24.13 万辆,同比增长 4.3%,连续 7 个季度的同比下降趋势被打破; 2 季度行业景气度继续上行,单季度销量 24.70 万辆,同比增长 66.7%;3 季度行业增长势头放 缓,但仍旧较去年同期有较强修复,3 季度销量 21.82 万辆,同比增长 52.4%。


月度销量而言,受春节长假影响,2023 年 1 月呈现“淡季更淡”趋势,重卡销量仅 4.87 万辆, 同比下滑 48.9%;2 月国内重卡销量触底回升,结束了连续 21 个月的同比下滑,单月销量达 7.72 万辆,同比增长 30.2%,环比增长 58.4%;3 月国内重卡市场信心得到提振,销量继续同环比增 长,单月销量 11.54 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50.4%、49.6%;4-5 月国内重卡销量因季节性影响环 比回落;6 月重卡行业基本盘继续改善,单月销量 8.65 万辆,同比增长 56.9%,环比增长 11.7%; 进入下半年,7 月汽车传统淡季,重卡销量小幅下降至 6.13 万辆,但较去年同期仍有 35.6%增长; 8 月暑期运输业恢复,叠加对“金九银十”的强预期,销量恢复至 7.12 万辆,同比增长 54.0%; 9-10 月销售旺季重卡行业取得强预期得到兑现,单月分别实现 8.57、8.11 万辆出售,同比增长 65.5%、68.4%,增速进一步扩大。从月度销量看,国内重卡销量低点已过,行业景气度重回上 行通道,重卡月度销量将有望持续实现同比增长。


受益于物流重卡销量回暖、燃气重卡市场持续火热、出口销量增速亮眼等利好因素,2023年1-10 月重卡行业销量实现较高同比增速,预计 2023 全年重卡销量将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物流重卡方面,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公路货运需求稳步修复,2023 年 1-10 月物流重卡 销量同比实现近翻倍增长;工程重卡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工仍处低迷,基建投资拉动力度略 显不足,2023 年 1-10 月工程重卡销量仍处承压。


燃气重卡方面,今年以来柴油价格处于高位,而 1-9 月燃气价格处于下行通道,油气价差持续扩 大使得燃气重卡经济性优势凸显;此外,国六 b 环保标准于今年 7 月 1 日全面实施,更严格的排 放标准使得燃油重卡价格进一步提升,燃气重卡在运营成本及环保方面的优势带动燃气重卡替代 燃油重卡的需求持续旺盛,今年以来燃气重卡销量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国内重卡市场的重要增量。 出口方面,国内重卡车企近年来推出多款产品力较强、适应出口国特色的重卡产品,加之国产重 卡产品性价比较欧洲重卡优势明显,国产重卡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俄乌冲突爆发后欧 洲重卡企业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为国内重卡进入并占领俄罗斯市场提供机遇,拉美市场对国内 重卡需求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产品竞争力提升及俄罗斯、拉美市场高速增长带动下,2023 年 1-10 月国内重卡出口销量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对行业重卡销量增长形成强劲助力。


2023 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低迷,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月度降幅收窄向工程重卡销量释放利好信号。工 程重卡销量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相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加能够促进重卡的需求提升。2023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低迷,新开工积极性仍显不足,各月新开工面积均较2022年出现同比下滑,但 同比降幅呈现收窄趋势,2023 年 9 月同比降幅下降至 15.2%。预计随着房企风险陆续释放,同时 在保交楼等利好政策驱动下,房地产开工将有望逐步修复,或将对工程重卡销量形成积极影响。 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稳中小幅下降,略微拖累工程重卡销量增速。除房地产之外,基建投资是工程 重卡销量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22 年四季度单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 11%以上,2023 年以来,增速稳中略有下降,至 9 月降为 8.6%水平,基建投资对工程重卡销量带动力度略有减 弱。


综合来看,2023 年房地产及基建投资的弱势表现对工程重卡销量复苏形成一定拖累,2023 年 1- 10 月工程重卡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9.2%、-28.8%、5.3%、27.2%、5.9%、18.8%、-22.8%、- 18.3%、-8.5%、13.5%,1-10 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 14.7%,销量增速低于物流重卡。


2023 年重卡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助力国内重卡行业销量向上。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0 年重卡出口销量 6.3 万辆,2021 年国内车企率先从疫情影响中恢复,重卡出口销量大幅提升至 12.4 万辆,同比增长 96.8%;2022 年重卡出口销量 16.4 万辆,同比增长 32.3%。2023 年国内重 卡企业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积极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份额,1-9 月重卡出口销量达 21.0 万辆,同 比增长 80.9%。从 9 月出口销量看,俄罗斯提高进口车辆报废处理费政策对国内重卡出口影响有 限,预计 11-12 月国内重卡出口销量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我们预计 2023 年国内重卡出口销量约 为 26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58.5%。2024 年预计国内重卡出口仍将继续受益于国产重卡产品竞 争力提升及国内需求持续释放,预计 2024 年国内重卡出口销量将实现稳中有升,我们预计 2024 年国内重卡出口销量约为 29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11.5%. 从销量占比看,2017 年重卡出口销量占行业销量比例仅为 5.6%,2022 年出口销量占比已增至 24.4%,2023 年 1-9 月进一步提升至 29.7%。根据我们对出口销量的预测,预计 2023 全年重卡 出口销量占比将达到 28.0%左右,2024 年出口销量占比预计将在 27.6%左右。


2019 年之前,燃气重卡年销量维持 10 万辆不到水平。2019-2020 年燃气重卡行业迎来一波热销 潮,年度销量分别为 11.60、14.20 万辆,同比增长 72.1%、22.4%,主要系 2019 年下半年行业 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各车企拼抢燃气重卡国六实施前的提前购买潮大力促销进而斩获大量订单, 随后2020年作为重卡大年,利好政策相继出台,重卡行业景气上行带动燃气重卡基本面改善,叠 加 2019-2020年期间稳定的油气价差为燃气重卡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所致。2021年公路运价持 续低位,加之 LNG 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最终全年燃气重卡销量仅 5.93 万辆,同比下降 58.3%。 2022 年天然气价格全年高位运行进一步抑制终端市场需求,全年燃气重卡销量降至 3.73 万辆, 同比下降 37.0%。进入 2023 年,厄尔尼诺带动气温升高,叠加全球高储气比例,同时拖累天然 气需求,天然气价格弱势运行,燃气重卡性价比凸显,2023 年 1-10 月累计销量 13.06 万辆,同 比增长 312.0%。现阶段油气价差仍处高位,燃气重卡仍然具备较强经济性,预计 11-12 月燃气重 卡仍有望维持热销,我们预计 2023 年国内燃气重卡销量将达到 17.5 万辆,同比增长 369.1%。


2023 年燃气重卡销量增长势头强劲,单月销量创历史新高。2023 年 1 月,油气价差自去年 12 月 份有所回落,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1 月燃气重卡销量 0.33 万辆,同比增长 30.1%;2-5 月 LNG 价格逐月持续下探,自 2 月 6500 元/吨均价降至 6 月 4100 元/吨,低气价带动燃气重卡 2-6 月分别出货 0.65、0.95、1.01、1.13、1.26 万辆,同比增长 129.1%、146.8%、279.0%、 205.7%、166.6%;进入下半年,7 月是汽车销售传统淡季,且天然气价格下降趋缓,燃气重卡销 量逐月增长终止,单月销量 1.06 万辆,但同比仍大涨 153.5%;8 月油气价差继续扩大,同时车 企推出的燃气重卡新品陆续交付,带动销量回升至 1.89 万辆,同比增长 560.1%;9 月在销售旺 季带动下,单月实销 2.46 万辆,同比增长 743.9%,创下燃气重卡单月销量记录;10 月“金九银 十”余温尚在,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但仍有 2.33 万辆,同比增长 1478.6%。




2023 年燃气重卡销量占比大幅提升,有望成为重卡行业增长新动能。2023 年之前,相较于柴油 重卡更高的售价和不稳定的气价导致燃气重卡的市场认可度较低,燃气重卡的年度行业市场份额 不到 10%,仅在 2019、2020 年来到 9.9%、8.8%的相对高位的市场份额,但对重卡行业整体影 响依旧有限。2023 年以来,燃气重卡销量不断突破,单月销量占行业比重自 1 月 6.7%,提升至 10 月 28.7%,除 3 月环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月份均实现环比持平或增长。2023 年 1- 10 月燃气重卡销量占行业比重达 16.6%,较 2022 年大幅提高 11.0 个百分点;从增量来看,2023 年 1-10 月燃气重卡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9.89 万辆,重卡行业整体增长 21.67 万辆,燃气重卡贡 献 45.7%增长份额。根据我们对燃气重卡销量的预测,预计 2023 年燃气重卡销量占行业销量比 重将达到 18.8%,较 2022 年提升 13.3 个百分点,燃气重卡将有望成为国内重卡行业销量增长的 新动能。


2023 年,在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公路货运需求稳步恢复、燃气重卡需求火热、重卡出口大幅 增长等因素带动下,预计 2023 年国内重卡行业销量将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 2023 年重卡行业销 量为 93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38.5%左右。预计燃气重卡市场及出口市场仍将有望维持较高景气 度,带动国内重卡行业销量继续实现增长,预计 2024 年重卡行业销量为 105 万辆左右,同比增 长约 12.9%左右。


国内重卡行业 CR5 持续提升,中国重汽增长势头显著。2023 年 1-10 月国内重卡行业 CR5 为 88.8%,较 2022 年提升 1.5 个百分点;中国重汽在 CR5 中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自 2019 年以来市 场份额逐年提升,从 2019 年的 16.3%稳步提升至 2022 年的 23.6%,2023 年 1-10 月中国重汽市 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 26.6%,较 2022 年提升 3.0 个百分点,较第二名一汽解放领先优势进一步扩 大至 6.3 个百分点。


3 新能源车:新的格局有望重塑

3.1 渗透率持续提升


政策引领逐步转向市场驱动,2020-2022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逐年大幅增长。2021 年及之前,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主要由政策主导,各种补贴优惠带动销量上升,2021 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 不断完善,市场销量随之大幅增长。2020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 120.37 万辆;2021 年大幅 增长至 332.27 万辆,同比增长 176.0%;2022 全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435.6 万辆,同比增 长 96.7%。


2023 年逐月来看,上半年销量逐月温和增长,下半年开始单月销量提升明显。2023 年 1 月销量 39.26 万辆,同比下降 6.3%,主要受春节假期提前,叠加新能源车型降价引发部分消费者持币观 望,1 月新能源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2-5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迅速恢复增长,单月销量同比增速 分别为 56.0%、34.0%、117.4%、61.4%;6 月开始销量突破 70 万辆大关,“金九”期间销量高 达 85.83 万辆。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598.94 万辆,同比增长 37.5%,考 虑到四季度是汽车消费传统旺季,单月销量有望维持高位,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销量850万辆, 同比增长 30.1%。


新能源车渗透率方面,2023 年表现逐月好转,已恢复至去年高位水平。2021 年之前,新能源乘 用车渗透率维持 10%以下水平,2021 年开始强势崛起,12 月渗透率首度突破 20%,较 1 月增长 12.2 个百分点;2022 年继续加速渗透,12 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33.4%,较年初 1 月水平增长 14.23%。2023 年 1 月受宏观因素影响渗透率下滑至 26.7%,之后逐月恢复至 9 月 34.5%。2023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33.0%,四季度若销量持续向好将有望进一步拉高渗透率水平。


2023 年腾势、仰望、吉利银河、昊铂、智界等多个全新新能源品牌车型上市,各大自主品牌及新 势力车企推出多款较强竞争力车型,预计 2023 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将较 2022 年实现提升;预计 2024 年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头部企业以及华为、小米等新进入者将持续开启新品周期, 有望推动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继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 850 万 辆、100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30%、18%左右,在我们对狭义乘用车销量的预测下,2023、 2024 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提升至 36%、42%左右。


2022 年以来,插电混动和纯电增长趋势表现分化明显,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增速高于纯电车型, 2023年前三季度占比近30%。整体来看,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月度销量增速呈现波动下行趋 势,二者走势基本一致,2021 年四季度起同期插电混动车型增速普遍高于纯电车型,我们认为插 电混动拥有三大核心优势有望驱动其增速持续高于纯电车型:一是续航充电方面,纯电车型使用 场景受限于续航里程和充电不便,插电混动车型同样享受补贴并上绿牌照,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的 同时又能消除里程焦虑,解决高速和长途出行问题;二是价格方面,纯电车型价格因动力电池原 材料供应紧张而持续提升,插电混动车型价格较纯电车型具备一定优势;三是车型方面,近年来 自主品牌积极推出多款插电混动车型,比亚迪 DMi 系列、吉利雷神混动、广汽钜浪混动、长安智 电 iDD 等系列丰富插混产品矩阵,理想 One、问界 M5/M7 等增程车型亦上市大卖。2021 年 10 月 以来,插电混动乘用车月度销量同比增速均高于纯电动车型,2022 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502.31 万辆,同比增长 84.6%;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 151.22 万辆,同比增长 151.3%。2023 年县乡消费 群体购车需求下降,部分微型纯电车型销量表现低迷,拉低整体纯电车型销量增速,一季度纯电 车型销量 108.01 万辆,同比增速仅 13.2%;二季度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单月同比增速 108.9%、 51.5%、19.3%;三季度增长延续相对乏力状态,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 17.4%、13.5%、15.3%;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 420.51 万辆,同比增长 24.6%,增速较 2022 年 84.6%水平大幅收窄。2023 年 插电混动车型则维持亮眼表现,2023 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 178.39 万辆,同比增长 81.6%,大幅 领先行业增速。


从新能源销量结构看,纯电车型中短期仍将主导新能源市场,但其占比有所下降。2021 年之前, 纯电动乘用车引领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较为明确,销量占比自 2018 年的 75.2%逐步提升至 2021 年的 81.9%,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占比逐年下降。2022 年开始,市场对插电混动车型接受 度显著提升,插电混动车型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且产品矩阵逐渐丰富,销量迎来快速增长,2022 年 各月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 90%,全年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提升 23.1%,较 2021 年提升 5.0 个 百分点;2023 年前三季度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走势继续强于纯电车型,前三季度插电混动车型销量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29.8%,较 2022 年提升 6.7 个百分点。


2023 年新车持续推出,问界新款 M7、深蓝 S7、银河 L7、哈弗枭龙/枭龙 MAX 等多款重点插混/ 增程车型陆续上市交付,预计插电混动市场将持续向好,2023 年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有望维持较高 增长,预计全年混动乘用车销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1%左右。


3.2 自主新能源车快速发展,预计明年格局有望重塑


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实现较快增长。2021 年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自主品牌乘新能源行业发展东风积极布局,蔚小理等新势力持续推出新品、销量稳步增长,传统 自主品牌加速新能源转型,发布腾势、仰望、埃安、极氪、银河、深蓝等新能源品牌,带动自主 品牌新能源销量向上。2020 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83 万辆, 2021、2022 年快速提升 至 253、52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07%、124%,2023 年 1-9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481 万辆,较 2022 年同期增长 62%。 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已占据半壁江山。2020 年受国内新能源车补贴退 坡影响,自主品牌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约 29.0%,同比下降 15.8 个百分点,此后国内自 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2021、2022 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份额分别提升至 39.9%、50.4%,同比分别增长 10.9、10.5 个百分点。2023 年 1-9 月自主品牌新 能源乘用车所占份额略下降至 48.9%,但仍占据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近一半份额。


国内市场蓬勃发展孕育出全球领先的头部品牌,比亚迪强势崛起带领自主品牌出海亮相全球舞台。 2023 年 1-9 月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份额达 19.7%,领先第二名特斯拉 7.8 个百分 点,较 2022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2023 年以来,比亚迪单月销量自 1 月 14.0 万台逐月增至 9 月 份 26.2 万台,大幅领先全球其他新能源品牌。国内方面,比亚迪坚持“混动+纯电”双驱动发展 战略,相应搭建比亚迪王朝网、比亚迪海洋网、腾势、仰望、方程豹等多品牌矩阵,秦、宋、元 PLUS、海豚、腾势 D9 等多款车型在各细分赛道均有亮眼表现;海外方面,比亚迪出海业务发展 迅速,1-10 月各月出口销量均突破万辆,下半年来单月出口屡创新高,2023 年前 10 个月累计出 口销量 17.60 万辆,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攀升有望助力比亚迪巩固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特斯 拉全球 2023 年 1-9 月新能源销量份额为 11.8%,领先第三名大众汽车 6.5 个百分点,较去年下降 0.7 百分点,2023 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 116.6 万辆,月销量保持在 10-20 万水平,随着后续新产 能、新车型投放,特斯拉市场份额有望稳定在较高水平;吉利汽车、广汽集团 2023年前三季度市 场份额分别为 4.7%、3.7%,位列第四、五位。整体来看,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仍 有不俗表现,期待出海站稳脚跟后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的持续突破。


2023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由自主品牌主导,头部品牌份额领先优势扩大。2023 年 1-10 月国 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前三的头部企业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和广汽埃安,份额分别为 34.9%、 11.3%、5.8%,前三车企销量份额总计达 52.0%,较 2022 年提升 3.0 个百分点。前十企业合计占 比 78.8%,其中仅特斯拉为非自主新能源品牌。与 2022 年相比,2023 年 1-10 月长城汽车取代奇 瑞汽车进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前十,广汽埃安、理想汽车份额提升较为明显,上汽通用 五菱份额下降较大,预计主要系2023年微型车市场不振所致。整体来看,自主品牌引领国内新能 源汽车市场发展,外资/合资品牌中仅特斯拉占据一定份额。




在我们跟踪的部分自主新能源品牌及新势力品牌中,2022 年埃安以 27.12 万辆的全年销量处于大 幅领先,哪吒 2022 年累计销量 15.21 万辆位居第二,理想、蔚来、小鹏、零跑 2022 年累计销量 均超过 10 万辆,问界、极氪、深蓝等品牌均处于交付首年的爬坡阶段,2022 年累计销量相对较 低。 2023 年 1-10 月埃安累计销量达 39.25 万辆继续处于领先,月均销量近 4 万辆;理想在 L7/L8/L9 等系列车型相继推出后销量持续走高,2023 年 1-10 月累计销量达 28.47 万辆,大幅领先于埃安 外的其他品牌;2023 年 1-10 月蔚来以 12.61 万辆的累计销量处于第三,哪吒、零跑、深蓝、小 鹏累计销量均已超过 10 万辆,极氪累计销量接近 10 万辆;2023 年前 3 季度由于市场竞争加剧、 车型产品力相对不足等,问界车型销量下滑较大,随着问界新 M7 开启交付,问界 10 月销量大幅 提升至 1.27 万辆,1-10 月累计销量达 5.67 万辆,预计 11-12 月单月销量仍有望继续突破万辆。




小米作为知名科技企业,预计其造车将具备多个优势:(1)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海量的用 户群体基础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用户认可度及忠诚度较高,小米造车能够借助小米品牌的知名 度和口碑吸引更多关注,具备流量优势;(2)小米生态圈已覆盖手机、平板、电视、智能家居 设备等领域,2023 年 10 月小米澎湃 OS 发布,实现 MIUI、Vela、Mina、车机 OS 四个系统的软 件架构统一;预计小米汽车将进一步丰富小米生态系统,让用户体验万物互联的智能科技生活, 实现“人车家全生态”;(3)小米在多年智能手机+IoT 业务发展中积累了强大的销售渠道基础, 2021 年小米之家数量突破 1 万家,有望为小米汽车线下宣传及销售提供助力。小米汽车有望凭借 品牌流量优势、智能生态优势、销售渠道优势等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有力竞争者,销量值 得期待。


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积极寻求与小米汽车展开合作,截至 2023 年 11 月 8 日,已有部分零部件公 司宣布获得小米汽车项目定点,如拓普集团将为小米汽车配套空气悬架系统,华域三电成为小米 汽车空调压缩机定点供应商;银轮股份、保隆科技等公司已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博俊科技、圣 龙股份等公司正在与小米汽车跟踪对接,后续或将有望取得订单。随着小米汽车 2024年上半年正 式量产,预计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4.5 机器人产业链:从 0 到 1,布局执行器供应商将受益


特斯拉在 2022 年 9 月的第二届 AI DAY 上正式发布了 Optimus 原型机,2023 年 5 月,特斯拉在 股东大会上展示了 Optimus 的最新进展,与此前发布的版本相比,新展示的 Optimus 具有更精确 的电机转矩控制能力,能够完成抓取鸡蛋、物品分类等复杂动作,并具备环境探索、记忆以及动 作识别、学习能力。2023 年 7 月,Optimus 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最新版本的 Optimus 能够自主对物体分类,可实现单腿站立,同时双臂和另一条腿完成相应的动作,视觉感 知和运动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特斯拉在不足 2 年的时间内持续实现对人形机器人的快速迭代, 彰显其在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业界领先的实力;特斯拉多次强调机器人业务的广阔市 场空间以及其对特斯拉的重要意义,凭借在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算法及规模化制造经验积 累,预计特斯拉将快速推动 Optimus 量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趋势确定性较强。


据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已生产 10 台 Optimus 机器人,其产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关节执行器 供应。机器人关节是联结机器人各运动部分的机构,而关节执行器是驱动关节运动的核心。机器 人旋转关节对应的旋转执行器通常由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构成,编码器将 位置信息传输至驱动器,驱动器根据电机所在位置控制电机,减速器负责降低电机转速、放大输出力矩,传感器为力矩控制提供直接反馈;线性关节对应的线性执行器与旋转执行器的主要区别 在于使用电机+丝杠的系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通过电机驱动丝杠轴旋转,丝杠上的螺 母将沿丝杠轴线方向线性运动。 根据特斯拉 AI DAY 发布会展示视频,预计 Optimus 的旋转关节执行器主要由无框力矩电机、谐 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双编码器(输入/输出位置传感器)、驱动器、轴承等构成,主要分布于 肩部、髋部、腕部等需要大幅度旋转运动的关节位置。Optimus 的线性关节执行器预计主要由无 框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力传感器、编码器(位置传感器)、驱动器、轴承等构成。综合以 上,Optimus 关节部位的关键零部件包括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轴承、传感器/ 编码器等,具备相关布局的零部件公司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期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快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相关布局,三花智控对机器人 机电执行器展开持续研究和产品开发并最终实现产品量产落地,后续将配合客户量产目标筹划海 外生产布局;据三花智控公告,公司与绿的谐波形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三花墨西哥产业园设立 谐波减速器相关合资企业,共同拓展全球市场。据拓普集团2023年中报,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 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执行器项目将于 2024年 1季度进 入量产爬坡阶段,初始订单为每周 100 台;公司今年将形成年产 10 万台的一期产能,后续年产能 将提升至百万台。 除关节执行器外,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关节执行器核心零部件。双环传动是 RV 减 速器领军企业,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列,新业务谐波减速器形成多个型号产品的批量供货,产品 性能获得客户认可。精锻科技积极研究机器人关节行星减速器,正在进行样品开发和内部试验验 证,初期目标配套减速器模块。贝斯特设立全资子公司全面布局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 滚动导轨副等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已成功下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汽车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入局、破局,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竞争格局.pdf

医院智能化项目-智慧医院集成设计方案.pptx

商业等综合体智能化设计方案.pptx

智能汽车产业深度报告:算力与智能化融合,技术与价值量共进.pdf

中熔电气研究报告:EV高压化、智能化打开公司成长空间.pdf

2023AIGC应用app智能化评测报告.pdf

沪光股份研究报告:汽车线束龙头,行业升级+客户拓展双轮驱动.pdf

2024Q2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优选商用车+华为小米链.pdf

2024年小米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新品上市全景洞察报告.pdf

松原股份研究报告:深耕汽车安全,新品类带动新成长.pdf

毕马威-汽车行业智慧之眼:开启汽车感知新时代.pdf

【东方证券】汽车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入局、破局,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竞争格局.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