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智能汽车|智能化系列一:智能驾驶:新技术,新认知,新机会.pdf

2023-11-15
52页
4MB

多方共振,汽车智能化进入 高速增长期


政策端:国外法规政策出台,L3量产方案加速落地


L3 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被认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水岭,L3 级别之后,驾驶的主导权逐渐从驾驶员转移至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化 趋势下,国内外纷纷支持L3及更高阶智驾商业化,多家车企已做好量产L3级车辆的准备。目前,国外部分国家 L3 级智能驾驶相关政策 已经出台。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政策推进、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建设,采取了地方试验立法在先,中央总结立法在后的模式。2023 年全国+地方智能驾驶政策陆续出台,从上层政策框架、道路测试、数据管理、示范应用等多方面入手,逐渐完善政策体系,L3级别智 能驾驶落地有望取得突破。


技术端: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提升智能驾驶感知能力


特斯拉引领下,智能驾驶算法实现突破,技术路线已暂时收敛,各厂商皆以“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为最新一代量产系统的核 心架构,实现对环境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升级,城市领航功能逐渐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并有望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 国内头部主机厂及智能驾驶供应商已布局BEV+Transformer,数据闭环架构也已基本建立,随着消费者智驾接受度提升,有望形成销量 -数据-算法升级的螺旋上升趋势。


商业端:NOA场景泛化至城区,标配车型价格逐渐向下渗透


2023年,NOA由高速向城区迈进,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自主车企(理想、小鹏、蔚来、华为)年内均有城市辅助驾驶落地规划(从小鹏 用户的总用车里程上看,城市道路占到71%,用车时长更是达到90%)。部分厂商的“无图”版本也将于年内上车,泛化能力大幅增强。 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实际标配NOA车型交付量11.2万辆,同比增长85.3%,新增交付NOA配置车型数量增长约 20%。同时标配NOA功能车型均价持续下降,交付车型均价为35.3万元,同比下降9.4%。


智驾时代:新技术,新认知,新机会


智驾赛道处于高速成长期,由场景拓展转为里程迭代


根据电子行业经验和创新扩散理论,新兴技术通常遵循S型曲线,即渗透率的提升经历“慢-快-慢”三个过程。 对比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提升过程,智能驾驶赛道刚刚进入高速成长期。 从辅助驾驶到NOA,智能驾驶开启了全场景驾驶元年。从现在开始,整个行业将进入智驾接管里程数迭代期。目前整体接管里程数还较 低,地平线认为5年内有望提升1000倍,为用户带来全新驾乘体验。


从高性价比,到回归用户价值


以油电同价为标志,高性价比为过去三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行的主要逻辑。 2023年上半年价格战成为车市关键,特斯拉、小鹏、零跑等多家新能源品牌提升降价力度,整车性价比不断提升。价格战更多是动力电池产能快速扩张、技术迭代、成本降低为前提的性价比抬升。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稳定,规模效应降本的边际减少, 预计价格战的烈度将趋缓。


问界新M7重塑认知,安全成首要关注点


品牌赋予价值与塑造消费者认知的能力,将会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在华为Mate60 手机空前的热度下,华为发布会上问界新M7受益。自2023年9月12日问界新M7发布,问界新M7上市50天大定已经超过8 万台。 问界M7重塑认知:舒适性与便利性是厂商以往宣传重点,华为敏锐抓住客户实际体验的关注重点在于安全性。


软件:方案参与者多样化,软件价值持续上升


据亿欧智库,除了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长城旗下的毫末以及上汽飞凡等部分主机厂采用全栈自研方案,其余的大部分主机厂都 选择采用第三方供应商方案,或者与供应商深度合作进行开发。 典型的是华为智选朋友圈:华为和赛力斯、奇瑞等合作的问界和智界品牌。由于整车制造产能的过剩和重资产,从制造方和品牌方看, 均有合作诉求。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根据罗兰贝格,预计单车软件价值从2022年至2030年将实现翻倍。综合考虑不同品牌类型的典型车型,单车 软件价值将从当前的8,000~16,000元增长至2030年的16,000~32,000元,其价值占整车硬软件物料清单(BOM)的比例预计将从当前 的4~9%增加至2030年的8~12%。


硬件:中央域控制器是未来主流趋势


每个功能对应一个控制模块在汽车智能化时代日益复杂,汽车 ECU 数量都在逐年递增,一些高端车型的ECU 数量已经破百。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始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用一个或几个“大脑”来操控全车的 ECU 与传感器正逐渐成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 方向共识。 以域为单位的域控制器(DCU)集中式架构是下一步发展阶段。而未来 DCU 成熟后,我们预计还将向域控制器整合方向发展,最终将部 分功能移至云端。


硬件:线控制动one-box为主流, 空气悬架国产突围


空气悬架优势明显:1)保护作用:对于新能源车,空气悬架能保持离地间隙、消除振动,更好保护电池。2)提升续航:相比传统悬架, 空悬整体重量有所减轻,有助于提升续航里程。3)智能舒适:比起传统悬架的金属件的“硬连接”,路面振动经过空气弹簧的传递能 有明显的过滤削弱效果。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以今年1-5月上车数据为统计口径,国产供应商已经在空气弹簧赛道率先突围,供气单元仍处于外资供应商垄 断格局,控制系统部分则开始出现硬件委外代工,系统自研的趋势。


重点赛道产业链及公司梳理


车载摄像头产业链


车载摄像头是ADAS系统的主要视觉传感器,主要由镜头组、图像传感器(CIS)、数字图像信号处理(DSP)组成。其中图像传感器是 是车载摄像头核心技术。镜头组、胶合材料、图像传感器经封装构成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将光电信号传递至DSP进行图像信号处理; DSP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与镜头模组封装集成,形成终端系统。 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迭代,整车摄像头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L2级别车型摄像头平均超7个,聆英咨询预计L3级别达到10个以上智能 驾驶持续升级。同时,车载摄像头像素逐渐从200万向800万升级,行业将迎来量价齐升。


舜宇光学


公司主要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光学相关产品,包括光学零件、光电产品及光学仪器,应用领域覆盖汽车(车载镜头、车载激光 雷达光学部件、车载摄像头模组)、VR/AR、机器人及手机。 舜宇光学已经完成1700万像素前视和周视全套车载镜头的研发,该产品应用于L4级自动驾驶,并已获知名全自动驾驶厂商测评认可。同 时,300万像素、800万像素超小型侧视车载镜头以及500万像素超小型乘客监控系统车载镜头已完成研发。2023年上半年,车载镜头 出货量约4700万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5.2%)。 公司车载镜头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不断深化与传统汽车品牌客户的合作,并重点加强与汽车新势力合作,份额有 望进一步得到提升,强化领先地位。


4D毫米波雷达产业链


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射频MMIC芯片、高频PCB、处理芯片以及后端算法等相关企业,其中软件算法壁垒较高,成本占比达 50%,其次则分别为射频芯片、处理器芯片和高频PCB。中游包括成品毫米波雷达的生产企业,下游为主机厂,目前搭载4D毫米波雷达 的车型主要有飞凡R7、F7、理想L7/L7 Pro、睿蓝7、路特斯、深蓝SL03、问界M5等。其中睿蓝7搭载的4D毫米波雷达最多,搭载了5 颗4D毫米波雷达。伴随4D产品渗透,整个产业链价值有望全面提升。


森思泰克


森思泰克专业从事毫米波与激光雷达传感器智能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面向车载安全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与智慧停车、安防监 控、无人机等领域。产品涵盖24GHz、77GHz、79GHz所有频段。 作为中国本土毫米波雷达厂商的代表企业,森思泰克目前已经相继在4D成像雷达、乘用车ACC\AEB前向雷达、角雷达、舱内雷达、开 门避障雷达等领域实现量产。 4D成像雷达也已获得国内多个一线主机厂的项目定点合作。2023年2月,森思泰克2片级联4D成像雷达 STA77-6量产车型理想L7正式发布上市,4片级联4D成像雷达STA77-8已搭载长安深蓝SL03量产上市。


域控制器产业链


域控制器上游硬件主要为SoC芯片、存储芯片、MCU,软件包括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上层应用软件。主机厂在上层应用算法上追求 差异化,因此主机厂在算法上存在较强的自研趋势,我们认为主机厂对Tier1 域控制器厂商的需求或将主要集中于硬件和底层软件集成。 我们认为智能化渗透率快速增长下,与优质芯片厂商深度绑定的域控制器供应商或将不断收益。


德赛西威


德赛西威是国内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头部 Tier1,深度绑定高算力芯片供应商英伟达。随着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公司域控或将持续带来 业绩提升。 智驾域控制器方面,公司的量产规模已居于国内市场前列,且产品矩阵将覆盖更多的算力区间,IPU01主要针对APA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和环视系统,IPU02算力范围是4-32TOPS,可实现L2+智能化功能。IPU03提供30TOPS算力,支持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自主变道, 城市道路的塞车自动跟车,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APA以及代客泊车AVP等功能。IPU04可以提供多种算力版本,最高可拓展到2000 TOPS。第一代ICP产品“Aurora”集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等在内的核心功能域,实现从“域控”到“中央计算”的跨越。


空气悬架产业链


空气悬架系统包括减震系统、气路系统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减震系统包括空气弹簧和可变阻尼减震器;气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储 气罐、气泵和分配阀;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ECU等。 随着国内新势力品牌高端车型推出,叠加供应链国产化成本下降,空气悬架逐渐下端终端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保隆科技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2年研制空气弹簧,2016年开发电控减震器,2018年进行ECAS研制,2021年开启空气悬架量产。空气悬架系 统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在 2022 年配套出货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 弹簧产品超过了 4.6 万台套,并获得了多家车企的新项目定点。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覆盖全球全球和国内主要的整车企业如丰田、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日产、本田、Stellantis、上汽、 长安、一汽、奇瑞、吉利、长城等;公司也与电动车龙头企业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合众等建立了业务关系。公司还在 全球范围内与大型的一级供应商如佛吉亚、博格华纳、马瑞利、延锋、麦格纳、大陆、采埃孚、布雷博等建立了稳定、长期的供货关系。


线控制动产业链


线控制动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和电子机械制动(EMB)。EHB和EMB均取消制动主缸及真空助力等零部件,采用非人力动力源,制动效能 比较高。不同点在于,EHB仍保留部分液压部件,EMB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响应更快,提高制动响应的同时更容易和其他电控系统融 合,EMB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线控制动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L3 及以上智能驾驶车辆的逐步渗透,线控制动市场有望迎来增长。


伯特利


公司致力于整车制动系统设计和产品架构的持续创新,拥有 19 余年制动系统量产经验,制动系统产品包括机械制动产品到电控制动产 品 EPB、ABS、ESC 等。同时具备制动冗余的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 2.0)的研发在顺利推进中,WCBS 2.0 将更好满足 L3+及 以上自动驾驶级别对线控制动系统的需求,目前已经有多个定点项目,预计 2024 年上半年量产。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的研发工 作正在进行中,首轮EMB功能样件已顺利研制完成。


公司客户结构不断拓展,客户资源丰富,国际及合资客户包括上汽通用、长安福特、沃尔沃、江铃福特、江铃雷诺、东风日产、 Stellantis、福特汽车等;国内客户包括吉利、奇瑞、长安、上汽、北汽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江淮、长城、比亚迪、一汽红旗、 理想、蔚来、小鹏、赛力斯、合创、滴滴汽车等。


线控转向产业链


线控转向(SBW)与EPS最大的优势在于去掉了方向盘和齿条间的机械连接,采用ECU传递指令至转向电动机,从而控制车轮转向。SBW 相对于EPS反应速度更快、安装方式更灵活、重量更轻、碰撞安全性更高,是迈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EPS渗透率已超过90%,处于向线控转向发展的突破期。目前国内外厂商积极布局,线控转向行业方兴未艾。


浙江世宝


公司创建于1984年,主要从事汽车转向器及其他转向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产品系列齐全,产品覆盖面广,可生产 全系列适用于乘用车的齿轮齿条转向器、C-EPS 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EPS 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EPS 双小齿轮式电 动助力转向系统、R-EPS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适用于商用车的液压、电动、电液循环球转向器。 公司在汽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系统配套经验和国际化客户资源,成为一汽红旗、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一汽奔腾、戴姆勒、福特、长 安马自达、蔚来、福田、吉利、奇瑞等知名品牌的配套供应商。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业报告:新技术,新认知,新机会.pdf

麦肯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pdf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汽车央企转型新生,产品向上开启新周期.pdf

小米汽车专题报告:驶向未来小米汽车产业链从0到1,挖掘赛道瑰宝.pdf

双林股份研究报告:二十载耕耘汽车零部件,轻装再启航续写新辉煌.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什么是下一阶段乘用车总量成长的新动能?.pdf

知行汽车科技研究报告:港股智能驾驶第一股,利润爆发在即.pdf

高精度定位行业专题报告:智能驾驶的可靠辅助.pdf

中国L4智能驾驶电动卡车行业市场调研报告.docx

激光雷达产业梳理:再看汽车智能驾驶之眼.pdf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报告:特斯拉专题.pdf

【天风证券】智能汽车|智能化系列一:智能驾驶:新技术,新认知,新机会.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