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业为先,再看北京.pdf

2023-11-09
44页
4MB

一、近年来北京中心城区人口跟随产业疏解至近郊区

2022 年北京中心 6 区 GDP 占全市比重 75.4%,其中海淀区、朝阳区 GDP 绝对规模排前 二,而西城区、东城区人均 GDP 较高;经开区(亦庄)作为郊区制造业高地,GDP 绝 对规模郊区第一。随着中心城区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已经形成中心区以服务业为 主,制造业迁移至郊区的发展格局,产业迁移带动人口流动,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 比由 2018 年 55%降低至 2022 年 50%,通州、顺义、昌平、房山四区近 4 年常住人口流 入较多。北京产业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北研发、南制造”的集聚特征,各区域主导产业 特色鲜明,创新要素资源集中在于海淀区、朝阳区。


(一)北京中心区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迁移至郊区


北京中心区 GDP 占全市比重为 75.4%,东西城区人均 GDP 较高。2022 年北京 GDP 总 量41611亿元,其中中心6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30317亿元, 占全市比重 73%,近郊区(经开、顺义、昌平、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远郊区 (怀柔、平谷、密云、延庆)GDP 占全市比重分别为 22%和 3.4%。1)中心 6 区中, 2022 年海淀区 GDP 突破万亿,绝对规模排全市第一,贡献全市近四分之一的产业增加 值;西城区、东城区 2022 年人均 GDP 均在 50 万元左右,远超全市其他区域。2)近郊 区中,2022 年经开区 GDP 为 2456 亿元,郊区增加值第一。3)远郊 4 区 2022 年 GDP 均 未达到 500 亿元,主要原因是区域以山区丘陵为主,以生态涵养定位为主,制约产业规 模。




随着中心城区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已经形成中心城区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迁移 至郊区的发展格局。1)2022 年北京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占比均在 85%以上,政治、文化、 国际交往与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凸显,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2)近郊区第二产业占比明 显高于中心区,2022 年二产占比在 27%-65%之间,经开区第二产业占比明显高于其他 区域,达到 65%;而远郊区由于地势原因相对不适合制造业发展,第三产业占比反而略 高于近郊区。


近年来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向郊区疏解,中心区域常住人口占比由 2018 年 55%降低 至 2022 年 50%。1)2022 年北京常住人口约 2184 万,其中中心区域 1095 万人,占全市 比重约 50%,近郊区、远郊区分别占比 42%和 8%。2)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北京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通州新城),并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 房山新城 5 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作为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 2018-2022年间中心区域常住人口减少 96万人,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 66万人,中心区域 常住人口占比由 2018 年 55%降低至 2022 年 50%,人口疏解效果明显,整体呈现常住人 口向郊区疏散的态势。3)2018-2022 年北京郊区中通州承接最多的常住人口流入,约为 21 万人,昌平、顺义、房山常住人口增加 13 万人。


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内部差异显著。1)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位于全国第一梯队,2022年延庆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4.12万元,为全市最低水平, 但仍超全国平均(3.69 万元/人)。2)2022 年中心区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7.4—10 万 元之间,近郊区在 4.7—6.2 万元之间,远郊区在 4.1—4.8 万元之间,基本呈现自中心区 向远郊区递减态势。


(二)北研发、南制造产业集聚特征已形成,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


北京产业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北研发、南制造”的集聚特征。北部承接中关村科学城、 昌平未来科技城、怀柔科学城创新资源外溢,海淀、昌平、朝阳、顺义构成“研发创新 与信息产业带”;南部重点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丰台、大兴、房山构成“先进 智造产业带”。


北京创新要素集中在于海淀区、朝阳区,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催生国家重点实验室。1) 北京市创新资源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片区,以中关村科技园为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周围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及石景山区创新能力提升。2)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为例, 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呈现以大学、大所为核心聚集的特征,因其高校、研究所资源 丰富,海淀及朝阳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领跑全市,创新资源在全市中具有显著优势。


二、金融、互联网引擎在西城、海淀,先进制造业看经开区

北京支柱性产业为金融、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医药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汽车 制造业的为主的先进制造业。1)从北京 GDP 构成来看,金融、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 业占比较高,2021 年北京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约 42%。2)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约 14%,从细分项来看,医药制造业、电子设 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具备一定规模优势,2021 年总产值分别为 3930 亿元、3744 亿元、 343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超过 13%。市政基础类的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绝对规 模较大,2021 年电热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接近 7000 亿,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 27%。


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聚集于西城区、海淀区。1)从金融业来看,西城区产业增加值规模 最大,2021 年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约 2872 亿元,占全市金融业的 37%,代表性聚集地 为西城区金融街;朝阳区、海淀区、东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均占全市的 15%左右。2)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中度较高,2021 年海淀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3816 亿 元,占全市的 58%,空间分布依托于中关村科学城,向北延伸至西二旗板块;朝阳区软 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 971 亿元,占全市的 15%,阿里、字节等多家互联网龙头企业聚 集在望京板块。3)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来看,海淀区、朝阳区领先全市,2021 年 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1183、629 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 37%、2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聚集在海淀区、经开区,总产值占全市的 59%、 21%。2020 年北京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 2882 亿元,其中海淀区、经开区总产 值占全市比重分别为 59%、21%,联想、小米等电子设备制造头部企业均位于海淀区, 两家企业为 2023年中国民企 500强;经开区则是分布燕东微电子、京东方、北方华创、 中芯国际北京厂等龙头企业。


北京医药制造强区为经开区、大兴区、昌平区,基本形成“北研发、南制造”的产业布 局。2020 年北京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 1314 亿元,医药制造业强区主要在近郊区聚 集,1)2020 年经开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 531 亿元,以亦庄生物医药园为核心,已经构 建新药研发、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完整产业链。2)大兴区依托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聚集了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北京同仁堂、科兴中维等国内外龙头企 业,2020 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超过 200 亿。3)昌平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及创新药方向, 已入驻博奥生物集团、品驰医疗、乐普医疗等企业,2020 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约 150 亿。


北京汽车制造业着力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两大方向,经开区、顺义区、昌平 区汽车制造业规上产值规模领先。1)2020 年北京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 4139 亿元, 汽车产业重点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经开区为北京汽车制造主力地区, 2020 年汽车制造业总产值 2125 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 51%,已经引入 理想、小米等行业头部企业;另外,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自 2021 年建成后, 连续两年在全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一,现已汇聚百度、小马智行、 北汽、奥迪等头部企业。2)顺义、昌平也有部分汽车整车厂落地,2020 年汽车制造业 总产值分别为 594 亿元、553 亿元。


三、金融、信息服务为核心城区最主要产业,制造业为近郊区支柱

(一)海淀区科技属性最强,其余核心城区金融业仍是增加值最高产业


1、西城区:人均 GDP 全市最高,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的 52%


2022 年西城区人均 GDP 排名北京市第一,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1)2022 年西城 区 GDP 总量 5700 亿元,在北京各区中排名第三,人均 GDP51.8 万元,各区排名第一, 2018-2022年 GDP复合增速 7.7%,高于全市 GDP复合增速 5.9%。2)从产业结构来看, 西城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较为明显,2022 年第三产业占比达 94.8%,第二产业占比 5.2%。


西城区产业结构高度集中,2020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52.4%。西城区重 点产业为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其中 2020 年金融业增加值 2654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 52.4%,占据主导地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 务占 GDP比重均在 5%左右。对比来看,其他中心城区主导产业占比在 20-30%左右,非 主导产业占比在 10%左右,西城区产业结构高度集中。


西城区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为金融街、金科新区。西城区规划打造“一轴双核, 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轴”即特色文化融合展示轴,以历史文化名称保护为 核心,适度拓展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的文化功能;“双核”即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 区,突出金融街、金科新区的引领作用,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科技发 展。1)金融街分布有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政府机构,截止 2022 年,金融街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 1900 余家,总部企业 175 家,16 家企业位列 《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 132.7 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 规模三分之一。2)金科新区为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产业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已签 约入驻中央结算公司、奇安信、神州数科等金融科技头部企业。


2、东城区:人均 GDP 排名北京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30%


2022 年东城区人均 GDP 排名北京市第二,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9.1%。1)2022 年东城区 GDP 总量 3437 亿元,在北京各区中排名第四,人均 GDP48.8 万元,各区排名 第二,2018-2022年GDP复合增速9.1%,高于全市GDP复合增速5.9%。2)东城区2022 年第三产业占比达 97.7%,第二产业占比 2.3%。


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为东城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 2020 年金融业增 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30.7%,企业集聚效应明显。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及相 关产业为东城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 2020 年金融业增加值约 907 亿元,占全区 GDP 比 重达 30.7%,信息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3.6%与 8.4%。1) 截止 2022 年底,东城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 1030 家,包括农业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 总部,以及摩根士丹利、瑞信证券、东方汇理等外资金融机构。2)信息服务业方面, 东城区形成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格局,龙头企业包括昆仑数智、视联动力、天翼云、 当当网等,高成长性企业包括全时天地、轻松筹、弘成教育、嘉和海森、名洋数字等。 3)文化产业代表企业有歌华传媒、锋尚文化、京演集团、央视动漫、中文在线等。


东城区规划打造“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主要集聚区为东二环金融商务 带,中关村东城园。 1)“两带”即 5 号线文化融合创新发展带、东二环金融商务集聚发 展带,推动地铁 5 号线沿线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串联老城重要公共空间、历史节点、 胡同文化;东二环金融商务集聚发展带承接 CBD 外溢资源,吸引金融、信息服务等头 部企业集聚。2)“三区”即王府井、前门、东城园三大重点功能区,其中王府定位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前门定位传统文化消费区,中关村国家自住创新示范区东城园定位 创新创业园区,培育创新成长型企业。


3、海淀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4%,头部互联网企业集聚


2022 年海淀区 GDP 突破万亿,贡献全市近四分之一产值,近 4 年复合增速北京各区排 第二。1)2022 年海淀区 GDP 总量 10207 亿元,首次突破万亿,贡献全市近四分之一产 值;人均 GDP51.8 万元,在各区排名第三;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12%,增速水平 位居北京第二。2)2022 年海淀区第三产业占比达 92%,第二产业占比 7.95%。




海淀区产业结构高度集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44%。海淀区优势产 业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约 67%,其 中 2022 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 4515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 44%,科技服务业、金融业 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在 11%左右。


海淀区规划打造“一核两轴多极”的产业空间格局,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向北延伸 东升、上地、西三旗、永丰等板块,多家信息服务头部企业聚集上地。1)“一核”即中 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依靠多所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引导全区释放创新活力。2)“两 轴”即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横轴、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纵轴,串联上 地、永丰、翠湖等多个城市发展极。3)目前信息服务业头部企业高度聚集上地发展极, 包括腾讯、网易、微软、英特尔等全球知名IT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字节跳动、美团、 快手等互联网经济龙头企业,以及联想、小米等电子科技生态龙头运营商。


4、朝阳区:GDP 规模北京第二,产业集聚在 CBD、中关村朝阳园


2022 年朝阳区 GDP 排北京第二,近 4 年 GDP 复合增速略高于全市水平。1)2022 年朝 阳区 GDP 总量 7911 亿元,在北京各区中排名第二,人均 GDP23 万元,各区排名第四, 2018-2022年GDP复合增速6.7%, 高于全市GDP复合增速5.9%。2)从产业结构来看, 2022 年朝阳区第三产业占比达 93.4%,第二产业占比 6.6%。


朝阳区支柱产业为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2020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 比重 16.4%。1)朝阳区主导产业为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 业,其中 2020 年金融业增加值 1300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 16.4%;商务服务业、信 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1.5%、11.1%、8.5%。


朝阳区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北京商务中心区、东北部中关村朝 阳园(包括电子城东区、西区、健翔园、望京地区)。1)众多外资企业落地北京商务中 心区,截止 2023 年 8 月,商务中心区共有外资企业 1 万余家,占全市的 1/3,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110 家)、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均占全市的 50%。2)互联网头部企业落 地中关村朝阳园,如阿里健康、阿里软件等十余家阿里巴巴旗下企业;58 同城、赶集网 等入驻 IT 产业园,美团、大众点评入驻望京国际研发园。


5、丰台区:产业结构分散,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依赖度较高


丰台区 GDP 及人均 GDP 在中心 6 区中较低,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7.4%。1) 2022 年丰台区 GDP 总量 2062 亿元,在北京市各区排名第六;人均 GDP10.2 万元,位列 北京中心区域末位,在北京市各区排名第八;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7.4%。2)从 产业结构来看,丰台区 2022 年第三产业占比达 84.9%,第二产业占比约 15.1%,在中心 6 区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


丰台区产业结构较为分散,2022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约 16%。丰台区四大 重点产业为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其中金融业 2022 年 增加值 326.2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约 16%;科技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 全区 GDP比重分别为 15%、10%;对标其他城五区,丰台区产业结构与相对分散,对建 筑、房地产业依赖度较高,二者产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约 19%。


丰台区规划打造高精尖产业四区集聚的产业空间格局,即首都商务新区、丽泽商务区、 中关村丰台东区、中关村丰台西区。1)首都商务新区拟打造为国际文化科技融合示范 区,丽泽商务区定位新兴金融园,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观丰台园东区、西区为丰 台的科技产业核、数智创新区。2)丽泽商务区现已汇聚中信证券资管、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机构。


6、石景山区:GDP 破千亿,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接近 20%


2022 年石景山区 GDP 首次突破千亿门槛。1)2022 年石景山区 GDP 总量 1000 亿元,首 次突破千亿门槛,在北京市各区排名第十;人均 GDP17.8 万元,在北京市各区排名第五; 2018-2022年 GDP复合增速 7.5%,高于全市 GDP复合增速 5.9%。2)从产业结构来看, 石景山区 2022 年第三产业占比达 86.8%,第二产业占比 13.2%。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为石景山区主导产业,合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到 50%。1)石景山区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2022 年增加值 303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 30.3%;多家信息服务头部企业落地,如航天云网、耐德佳、 北京电纸科技等。2)2022 年金融业增加值 196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 19.5%,金融企业以创新型金融公司为主,如中企云链、龙盈智达等。


石景山区长安金轴为主要产业空间载体,沿线分布多个高端商务载体及十余家大型央企。 1)“一轴”即长安金轴,该轴以聚集金融创新要素为重点,并依托商务区建设导入高精 尖方向匹配要素,打造区域“轴线经济”。2)“四园”即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中关村 石景山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文创园,是石景山区重要的产城融合发展载体。


(二)制造为先,近郊区域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


1、经开区:GDP 绝对规模郊区第一,四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95%


2022 年经开区第二产业占比 65.2%,近年来 GDP 复合增速 8.2%,高于全市平均。1) 2022年经开区GDP总量约2456亿元,同比下降8%,经开区为北京主要疫苗生产基地, 2021 年新冠疫苗生产推动全区 GDP 高增,2022 年回落至正常水平。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8.2%,高于全市 GDP 复合增速 5.9%。2)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 年经开区第 二产业占比高达 65.2%。




经开区 2022 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61.5%,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 比合计达 94.7%。2022年经开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比例达 61.5%,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业细分领域中,四大主导 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占据优势,合计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4.7%。1)新能源和智 能网联汽车产业现已引入理想、小米等新能源车企和百度、小马智行、商汤科技、轻舟 智航、新石器等头部企业,北汽、奥迪等整车企业已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常态化测试。 2)经开区获批首个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经开区核心区 60 平方公里范 围内,整体建成开通的 5G 基站密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 6.7 倍,率先实现 5G 的全域覆盖。 3)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经开区拥有小米智能黑灯工厂等近 50 家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企业,在我国已发布的 285 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中,经开区贡献了 1/3。


经开区规划构建“433”城市功能组团。1)“4”即四大产业功能区,分别为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高端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区,分别集中发展四大主导产业。2)“3”即三大 创新服务区,分别为金融科创区、生态商务区、智慧物流区,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3”即三个特色产业园,分别为未来产业创新园、绿色技术创新园、智能汽车配套 园。


2、顺义区:近年来 GDP 复合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突出


2022 年顺义区 GDP 绝对规模在郊区中仅次于经开区,但近年来复合增速低于全市平均 水平。1)2022 年顺义区 GDP 总量 2073 亿元, 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2.7%,低于全市 GDP 复合增速 5.9%。2)2022 年顺义区第二产业占比达 27.4%,第三产业占比 71.8%。


顺义区工业、交通运输相关产业、金融业为主导产业,2020 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为 2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为 22.7%。1)顺义区 主导产业为工业、交通运输相关产业、金融业,其中 2020 年工业增加值 473.4 亿元,占 全区 GDP 比重达 2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425.5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 达22.7%。2)制造业细分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为三大主导产业,顺 义区已集聚奔驰新能源、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 4 家整车企业,北汽研发总 部、理想汽车研发总部等 9 大研发设计中心,上下游零部件企业 150 余家,2022 年生产 整车 29万辆,产值约 560亿。半导体产业已初步形成从装备到材料、芯片、模组、封装 检测及下游应用的产业链布局,集聚了国联万众、泰科天润、瑞能半导体、特思迪等重 点企业 20 余家。


顺义区规划打造“三区五组团”的创新产业空间布局。1)核心区中,赵全营组团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产业,中关村顺义园及高丽营组团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航 空航天产业,代表企业有理想汽车、北京奔驰、泰科天润、国联万众、中航复材、中航 发等。2)提升区的南法信-仁和-南彩组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 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代表企业有中航发动机公司总部、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科星图、正元地理信息、中交信息等。3)拓展区中杨镇组团重 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北小营组团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3、昌平区:享受海淀区要素外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较快


2018-2022 年昌平区 GDP 复合增速 10.4%,第二产业占比 34%。1)2022 年昌平区 GDP 总量 1341 亿元,但常住人口 227 万人,为郊区人口最多区域,导致人均 GDP 低位; 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10.4%。2)昌平区 2022 年第三产业占比 65.5%,第二产业 占比达 34.0%,二产占比位列全市第五。




先进制造业为昌平区主导产业,2022 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86%。1)分行业来看,2022 年昌平区工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和金 融业增加值位居前五,其中工业增加值约 402 亿元,占 GDP 总量的 30%。2)昌平区 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319.7亿元,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三 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671.7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 50%;昌平区 2022 年 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 1140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86%,工业具备高技术含量。


昌平区聚力发展未来科学城,提升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昌平新城两大发 展组团。1)回天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目 前已落地百度创新中心(昌平)、慧聪网北京总部、小米智慧产业示范基地、好未来教 育等一批重大项目,先进制造方面则有三一重工、北京复盛机械等。2)未来科学城主 要推动生命谷、能源谷、高教园“两谷一区”建设,多家先进能源领域龙头企业聚集, 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电投、明阳智慧能源、中泰科技、海林科技等;医药健 康领域已聚集诺华制药、诺诚建华、百济神州、乐普医疗、万泰生物等企业,形成研究 -研发-生产-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3)昌平新城重点优化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落地东华原药房自动化系统高端智能制造生产研发中心、百奥二期等扩建项目。


4、通州区:北京副中心,建筑业占全区 GDP 比重约 20%


2018-2022 年通州区 GDP 复合增速 10.8%,第二产业占比达 37%。1)2022 年通州区 GDP 总量 1253 亿元,人均 GDP6.8 万元,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10.8%,增速较 快。2)通州区第二产业占比达37.2%,在北京各区中第二产业占比排第二,仅次于房山 区。


通州区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20%,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产 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 38%。1)通州区重点产业为建筑业、工业、金 融业,其中 2022 年建筑业增加值 251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 20%,工业增加值 217 亿 元,占全区 GDP 比重 17%。2)从工业细分领域来看,2022 年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产业规上总产值分别为95、73、5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16%、 12%、10%。医药制造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在通州汇聚发展,如甘李药业、春立医疗、 福元医药等,2023 年 5 月,通州首家医药健康产业园(漷县镇一方健康谷)开园;已在 区域内汇聚发展。汽车制造业领域,小米汽车通州生产基地已进入生产调试冲刺阶段 (2023 年 9 月)。


通州区规划打造“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1)“一城”即城市 副中心 155 平方公里区,加强对中心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 2)“四区”即行政办公 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和科技创新板块四大重点功能片区,是城市副中心主导功 能发展的集中承载空间和展示窗口。


5、大兴区: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为区域主导产业


近年来大兴区 GDP 复合增速较快,第二产业占比达 34.8%。1)2022 年大兴区 GDP 总 量 1092 亿元,人均 GDP6 万元,仅高于昌平区。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11.7%,高 于全市 GDP 复合增速 5.9%。大兴区为北京主要疫苗生产基地,2021 年新冠疫苗生产推 动全区 GDP 高增,2022年已回落至正常水平。2)大兴区 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达 34.8%, 第三产业占比 63.8%,第二产业占比排全市第四。


大兴区主导产业为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022 年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61%。1)分行业来看,2022 年大兴区工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建筑业及批发和零售 业生产总值位居前五,其中工业生产总值约 290 亿元,占全区 GDP 总量的 26.6%,是全 区经济总量中占比最高的行业。2)工业细分领域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总产值 分别为 418、202 亿元,占工业比重分别为 41%、20%,处于主导地位。汽车制造业方 面,拥有北京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北京汽车工业园。


大兴区规划打造高精尖产业四组团的格局,聚焦发展临空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1)临空经济区发挥国际机场交通枢纽优 势,拓展智能制造和装备产业,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富来特(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生物医药产 业基地以黄村镇、北臧村镇为主要载体,目前已集聚一批龙头药企,如北京科兴、同仁 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医药公司中国子公司等。3)新媒体产业基地 以西红门为主要载体,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打造数字文化融合发展示范 区,目前已集聚新华网、利亚德、星光影视集团等企业。4)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则探 索中日双向投资升级,规划面向国际(尤其是日本)引入一批企业总部。


6、房山区:新材料、高端制造为重点产业


2022 年房山区第二产业占比 41%,在北京各区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近年来 GDP 复合 增速 3.1%,低于全市水平。1)2022 年房山区 GDP 总量 861 亿元,在北京各区中排名 第十一,人均 GDP6.6 万元,各区排名第十三,2018-2022 年 GDP 复合增速 3.1%,低于 全市 GDP 复合增速 5.9%。2)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 年房山区第二产业占比达 41%, 在北京各区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


房山区主导产业发展平稳,工业处于主导地位,2020 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30.2%。1)分行业来看,2022 年房山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例达 34%,占据主导 地位,其次为房地产业、建筑业。2)工业细分领域中,新材料、高端制造占据主导地 位,其中 2019 年新材料工业总产值约 360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39.5%。




房山区规划打造“一城三区”的产业空间格局,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已形成企 业聚集。1)“一城”即高水平建设良乡大学城,对标国际知名大学城,努力构建结构合 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2)新材料基地目前已形 成了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材料、以新型显示材料为代表的电子新材料和以氢能为代表 的新型能源材料的三个产业集群,代表企业有石墨烯种子园、八亿时空、集联光电、环 宇京辉。


四、北京东部商圈密度较大,当前逐渐向多中心格局演变

(一)北京商业呈多中心发展格局,东部区域密度较大、活跃度高


城市多中心发展规划及人口向郊区疏解,推动北京商圈多中心化的发展格局,东部商圈 密度较大。1)随着人口向郊区疏解,为满足产业、居住人群生活需求,近郊区商业配 套也随之完善,尤其城市北部多个新型商圈落地,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商圈,海淀 区上地商圈等,服务于周边电子信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客群。2)北京东部商圈密度 较大,主要原因是北京东部为最早的外事区、商务区,集齐 4 大使馆区,早期外籍人士 及城市白领等高端消费人群相对聚集,带来了针对该群体消费需求的商业项目,逐步形 成商圈并迅速发展,目前朝阳区 CBD 仍有 1 万余家外资企业聚集,占全市的 1/3,跨国 公司地区总部(110 家)、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均占全市的 50%。3)西部五棵松商 圈受益于奥运经济,近年来围绕文化、体育开发商业资源,已成为京西商业地标,典型 项目为华熙 LIVE·五棵松,每年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多达 200 余场。


北京东部区域夜经济活跃度较高,餐饮和娱乐是夜间经济主要活跃因素。1)根据《北 京市商圈活力研究报告》,北京夜间消费模式从以往单一的餐饮消费,正逐步进阶到多 元化阶段,如文化艺术、体育健身、阅读学习等,特色商业街区,如华熙 LIVE,通过 餐饮及文化体验集聚,逐渐成为周边年轻人夜间消费的必去场所之一。2)根据北京商 圈夜经济热力分布图来看,东部区域夜经济活跃度较高,包括 CBD、望京商圈。


(二)重点商圈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工作日客流较大


北京中心区重点商圈数量较多,客流以工作人口为主,居住人口为辅。1)北京 36 个重 点商圈中,中心区分布 26个,占比 72%,其中朝阳区有 11个重点商圈,数量最多。2) 中心区商圈工作日客流普遍大于节假日客流,主要原因是中心区商圈写字楼项目较多, 客流以工作人口为主,居住人口为辅,而郊区商圈工作日客流则小于节假日客流。根据 北京 36 个重点商圈数据,中心区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 69 万人,节假日平均客流 60 万 人,郊区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 30 万人,节假日平均客流 33 万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产业为先,再看北京.pdf

房地产企业全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实践.pptx

房地产投资分析.pptx

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我国城镇化区域分化破境研究,城镇化的困境之斗.pdf

房地产业流程.pptx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与房地产基金研究.pptx

【华创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业为先,再看北京.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