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股息、分红稳定:股息率达6.46%1,近3年分红比例30%左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13.18%,资本金充裕,有助于保持分红稳定。2)估值低、机构持仓少,日均成交额相对活跃,有利于资金进出:2023PB仅0.41倍,9月末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约0.002%,最近3个月月度日均交易额由1.9亿提升至3.6亿,机构持仓少的同时,流动性相对充裕。3)无需再融资:假设利润增速保持7%(今年前三季度为7.7%)、分红不变,未来5年RWA增速需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为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才会触及监管线。4)PB-ROE框架来看,性价比高:前三季度ROE达到11.7%,同等估值下处较高水平,未来在资产质量向好和贷款增长提速下,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渝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2010年、2019年分别在H股、A股上市,9月末总资产规模达到1.45万亿,同业中排名第一,也是重庆本地最大区域性银行。1)股权以当地国资为主:前十大股东中隶属于重庆市国资委和财政局旗下的公司合计持股25.8%。2)管理层相对年轻、稳定: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且多数为内部提拔,长期在公司任职。3)县域网点占比较高,竞争环境相对温和:6月末公司共192家分支行,覆盖重庆全部行政区县。重庆地区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网点数仅530个,远低于上海(6697)、江苏(1328)、浙江(1279)、山东(981)等东部沿海地区,上半年新发企业贷款利率4.04%,也略高于全国(3.96%)。地区其他区域性银行主要有重庆银行(资产7271亿)、重庆三峡银行(资产2776亿),竞争压力不大,此外渝农商行县域网点占比80%以上,也有利于避开主城区激烈竞争。资产质量:近年持续改善,地产、城投等领域风险可控。公司不良率在2020年到达高点后至今稳步下降0.11pc至1.20%,关注率、不良生成率等指标改善幅度均在1pc以上,信用成本也降低1.48pc至0.68%。2017年以来公司累计核销贷款322亿2,是9月末不良贷款的4倍、贷款余额的4.8%,2021年以来公司核销力度已有所下降,2023H1核销规模/年初不良贷款(年化)3较2020年高点下降120pc至50%。重点领域方面:B、城投:估算6月末“基建类”贷款占比31.6%,报表数据看不良率为0.83%4。重庆地区债务率5约125%,居全国各省及直辖市中游,随着地方化债持续推进,存量风险有望稳步化解。C、制造业、批发零售:两行业在2017-2021年经历过一轮风险暴露,不良率高点分别达到4.85%、9.86%。今年6月末制造业不良率已经降低至0.99%,批发零售业仍在处置过程中,不良率4.23%,公司自身也在进行贷款结构调整,6月末两者合计占总贷款12.0%。D、个人贷款:受近年大环境扰动下不良率有一定波动,6月末为1.34%,较年初上升0.17pc。预计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压力有望缓解。整体来看,在所有股息率较高(超过5%)的上市银行中,渝农商行2023PB对应隐含不良率达到29.9%,基本是最高水平,但考虑到其地产占比低、城投基本可控、资产包袱持续出清,PB或存在一定低估。此外,渝农商行拨备覆盖分析师马婷婷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40001邮箱:matingting@gszq.com分析师马婷婷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40001邮箱:matingting@gszq.com研究助理倪安峰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2080025邮箱:nianfeng@gszq.com
率达到354%,也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质量稳步改善下,具备一定利润释放空间。规模: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基建类贷款增长提速,县域金融为小微业务提供丰厚土壤,贷款增速中枢有望保持在10%左右。1)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升级带来新机遇:2021年起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正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重庆市自身也提出多项配套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计划建成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全市新增2700公里以上道路、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等。今年重庆市重大项目开工明显加快,渝农商行上半年贷款增长提速。2023年重庆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接近4300亿,同比增长约20%,重庆市贷款同比增速也由2022年的6.7%提升5pc至今年9月末的11.7%,同期全国增速则在下降。渝农商行上半年“基建类”贷款较年初高增11.2%(超过去年全年),占总贷款增量52%,带动总贷款同比增速较2022年提升0.6pc至9.3%。2)县域金融优势显著:6月末渝农商行县域贷款占比50%,不良率1.10%,低于全行平均水平。依托县域网点优势,近年公司普惠型小微贷款,尤其是个人经营贷(占普惠贷款90%)增长迅速,上半年分别较年初增10.8%、10.3%,占全行贷款增量的四分之一,贡献仅次于“基建类”贷款。息差: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压力相对较小,负债端显著更受益于存款利率下降。6、8月央行两次降息,存量按揭利率下调也基本落地,银行业息差仍有下行压1)按揭占比较低,下调压力小。渝农商行6月末按揭占比14%,相较于国股行较低(不少在20%以上)。根据我们的测算,渝农商行存量按揭大约有77%需要调整,下调幅度按0.73pc计算,对息差负面影响约3.8bps。62)个人定期存款占比高,显著更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近年监管持续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尤其是今年来已有三轮下调7,未来预计仍会调降。而渝农商行6月末个人存款占比高达82%,尤其是个人定期占总存款达到67%(多数银行不到40%),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对公存款成本更加刚性,个人存款利率则更易下降,渝农商行显著更受益。此外其总存款中剩余期限1年以内(不含活期)占比约为50%,在上市银行中较高,重定价节奏更快,调降效果也有望更快显现。3)渝农商行自身资产结构仍有优化空间。由于过去几年贷款增速偏慢,6月末其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仅48.5%(日均余额口径)。未来贷款稳步增长下,有望支撑息差,测算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提升1pc,将支撑息差1.5bps,而农商行同业占比平均在62%左右,提升空间较大。投资建议:渝农商行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分红比例保持稳定。而基本面角度,渝农商行也有望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贷款增长提速、息差有相对优势、资产质量向好释放利润等因素下继续保持基本面持续改善,在高股息银行中具有性价比。预计渝农商行2023-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11.24/116.83/124.21亿元,2023PB约0.4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不及预期;城投化债对息差的影响或导致业绩波动;资产质量改善不及预期;利率下调影响测算存在误差。
核心观点:渝农商行股息率高、分红稳定,基本面处改善期,为红利策略优选品种。在股息率较高的上市银行中(大于5%),综合而言渝农商行具备性价比:1)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股息率达到6.46%8,处上市银行较高水平,近3年分红比例均在30%左右,9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3.18%,资本金充裕,未来也更有望继续保持分红比例稳定。2)估值较低、机构持仓少,日均成交额相对活跃,有利于资金进出:2023PB仅0.41倍,9月末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约0.002%。最近3个月月度日均交易额分别为1.93、2.38、3.56亿元,整体呈提升态势,流动性相对充裕。3)无需再融资: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8%)距离监管线7.5%有较大距离,假设未来5年(2023-2027年)公司利润增速在7%左右(今年前三季度为7.7%),分红比例保持30%不变,测算RWA增速需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为仅5.9%),才需要额外补充核心一级资本。4)PB-ROE框架来看,性价比高: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7.7%,虽处同业下游水平,但今年持续改善,ROE也回升至中游水平(11.7%),在同等估值下,ROE相对更高。未来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主要基于:A、资产质量向好:公司不良率较2020年高点下降0.11pc至1.20%,不良生成率下降1.65pc至0.74%,信用成本下降1.48pc至0.68%。2017年以来累计核销贷款322亿,是9月末不良贷款的4倍、贷款余额的4.8%,资产包袱持续出清。重点领域方面,地产开发贷占比少(0.5%)、城投风险也相对可控。B、贷款增长提速:重庆市为了配合成渝经济圈建设,在基建领域提出全市新增2700公里以上道路、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等目标,有望刺激贷款和投资需求。今年重庆市重大项目开工明显加快,项目投资计划同比增长20%,渝农商行上半年基建贷款较年初高增11.2%(超过去年全年),占全行贷款增量的52%,带动总贷款同比增速较2022年提升0.6pc至9.3%。
渝农商行的前身为重庆市农村信用社,2008年经改制重组正式成立,2010年、2019年分别在H股、A股上市,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2023年9月末总资产规模达到1.45万亿,同业中排名第一,也是重庆本地最大区域性银行。股权结构以当地国资为主,管理层相对年轻、稳定。渝农商行前十大股东中,隶属于重庆市国资委和财政局旗下的公司合计持股25.8%。公司现任董事长谢文辉2007年即加入渝农商行,2013年出任行长,2022年起上任董事长至今。现任行长隋军于今年4月上任,其曾于2008年至2013年在渝农商行历任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等职,对渝农商行较为了解,现任几位副行长也均在渝农商行供职8年以上。全行管理层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整体相对年轻、稳定,有利于公司长期战略延续。
业务主要集中在本地。6月末渝农商行共有192家分支行,已覆盖重庆全部38个行政区县,此外还在云南曲靖设立了一家分行,但规模较小(6月末总资产仅10.9亿)。1)金融机构网点密度低:2021年末(最新可得)重庆市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网点数仅530个,居全国各省及直辖市中游,远低于上海(6697)、江苏(1328)、浙江(1279)、山东(981)等东部沿海地区,2023上半年重庆地区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达到4.04%,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6%)。2)其他区域性银行体量相对较小:除渝农商行外,重庆本地区域性银行主要有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9月末重庆银行总资产、总贷款分别为7415亿、3861亿,而重庆三峡银行6月末总资产不到3000亿,竞争压力较小。3)县域网点占比较高:渝农商行分支行中有80%以上设立在重庆县域,有利于其避开主城区更激烈的竞争,6月末全行县域贷款占比49.8%,存款占71.8%,近3年基本保持这一水平。
历史上渝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主要有两个阶段,2017-2018年重庆地区经济转型期,以及2020年(均主要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不良暴露),在经过2020年末高点后,渝农商行资产质量一直稳步改善:1)不良率、关注率持续改善,信用成本下降明显:截止2023Q3不良率为1.20%,较2020年高点下降0.11pc,6月末关注率为1.14%,也较2020年大幅下降1.22pc,不良生成率0.74%,也大幅下降1.65pc。但逾期率有一定波动,自2020年以来持续提升0.30pc至1.40%,预计主要是零售资产质量有一定波动。信用成本则由2020年高点2.16%下降1.48pc至2023前三季度的0.68%。2)贷款累计核销322亿,资产包袱持续出清,现阶段核销力度已开始回落:渝农商行核销力度也在2020年达到了高点,年内核销贷款/年初不良达到了170%,后续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年化)降至50%,已经回到2016年水平。2017年来累计核销不良贷款322亿,是9月末不良贷款的4倍、贷款余额的4.8%。3)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拨备覆盖率2020年降至最低点315%,2021年回升至340%,2022年至今基本稳定在350%左右,9月末为354%。
1)地产占比低:6月末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仅0.5%,影响较小。2)城投风险可控:估算6月末“基建类”贷款占比31.6%,报表数据看不良率为0.83%。从地区财政情况来看,重庆债务负担处全国中游,根据wind数据,2022年末重庆市负债率(地方债务余额/GDP)、债务率(地方债务余额/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分别为34.6%、125.0%,在全国各省及直辖市排名15、19,基本处于中游。而随着今年以来地方化债持续推进,存量风险有望稳步化解。3)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持续出清: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良率曾分别在2020、2021年达到4.85%、9.86%的阶段性高点,6月末则分别降低至0.99%、4.23%,带动对公贷款不良率由2021年高点的1.95%稳步下降至6月末的1.28%。此外,公司自身也在进行贷款结构调整,6月末两者合计占总贷款12.0%。4)零售:不良率6月末为1.34%,较2020年末提升0.73pc,主要是大环境扰动下按揭贷款不良率(1.01%)、个人经营贷不良率(1.75%)有一定波动,预计未来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居民还款能力恢复,有望重回改善区间。
在全部股息率较高(超过5%)的上市银行中,渝农商行2023PB(0.41x)对应的隐含不良率达到29.9%,排名第2,但其资产质量指标整体处中上游,地产占比也为最低水平,或存在一定低估。而从利润释放能力角度分析,渝农商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54%,处中上游水平,未来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下,有望进一步打开利润释放空间。
3.2规模: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基建贷款增长提速,县域金融为小微业务提供丰厚土壤1)经济总量较大,增速居全国中游。上半年重庆市GDP为1.43万亿,在全国30个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4(以下简称“各城市”),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约5.7%,在各城市中排名第17。而人均水平来看,人均GDP(9.07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55万)在各城市中分别排名24、25,仍有提高空间。2)第二、三产业占比较高:重庆市第二、三产业占GDP分别达到40.1%、53.0%,高出全国平均0.2pc左右,尤其是重庆市作为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比在各城市中排名第8,也处于靠前水平。重庆支柱产业主要为电子设备制造业(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富士康等厂商均有入驻)和汽车制造业(以长安汽车等企业为代表,上半年全市汽车产量占全国8%),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15%(2021年数据)。近年重庆市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计划打造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先进材料业。3)近两年消费增速领先:从经济驱动因素来看,重庆市社零消费品占GDP比重达到48%,2020-2022年均增速达到6.17%,均在各城市中排名第2,近两年重庆重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旅游消费增长明显。重庆市出口占GDP比重仅18%,在各城市中排名18,但2020-2022年均增速达到12.2%,主要出口产品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与地区产业结构一致。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2022年均增速仅3.5%,在各城市中排名20,相对靠后。
1)成渝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早在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即有所体现,当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为“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十三五期间,成渝两地政府加大了相互交流调研的密度,制定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并落实了一批具体项目,如渝昆高铁等。3)进入十四五新时期后,成渝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国家战略地位,2021年正式通过。其中提到的到2025年的重点目标包括:✓基础设施:要“实现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包括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目前平均2小时左右),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5G网络实现城镇和重点场景全覆盖,新基建水平要明显提高。✓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基础设施:要“实现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包括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目前平均2小时左右),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5G网络实现城镇和重点场景全覆盖,新基建水平要明显提高。✓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基础设施:要“实现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包括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目前平均2小时左右),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5G网络实现城镇和重点场景全覆盖,新基建水平要明显提高。✓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重庆市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了《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配套方案:1)经济总量:到2027年主城区GDP超过3万亿(对应年增速6.4%,按2022年末计算,后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万亿(年均增速7.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万亿(年均增速3.5%),进出口总额1.1万亿(年均增速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年均增速7.0%)。2)基础设施:2022年6月发布,提出多项发展目标,包括建成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全市新增城市道路2700公里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力争达到1000公里以上,以及实施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等。3)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年均增速7.4%),结构上则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要提高至36%、22%,实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9体系初步形成。企业主体方面,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9“33618”即: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18个“新星”产业集群。
在各项政策的带动下,今年以来重庆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已经明显加快。2019年至2022年,重庆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每年规划仅由3462亿缓慢增长至3600亿,而实际完成投资额近2年基本在4100亿,但2023年重庆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接近4300亿,同比增长20%左右,投资进度明显加快。而重庆市贷款同比增速也由2022年的6.7%提升5pc至今年9月末的11.7%,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则下降0.2pc至10.2%。1)历史年份来看,重庆市基建、制造业投资较快时期,渝农商行贷款增长也明显更快。重庆市2012-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曾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6.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pc,投向上基建和制造业占比也较高。而同期渝农商行基建、制造业贷款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基建增速在20-30%左右,制造业增速则在15-20%左右,带动全行贷款增速持续领先同业。但2018年开始,在国家去杠杆背景下,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渝农商行贷款增速也开始下滑。2)今年上半年贷款增长再次提速:2023H1渝农商行基建类贷款较年初增速达11.2%,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速(8.7%),占上半年贷款增量的52%,带动全行贷款同比增速达到9.3%,较2022年提升0.6pc,农商行同业平均增速则在下降。展望未来,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带动下,渝农商行规模增长有望继续提速,未来贷款增速中枢预计在10%以上。
渝农商行有80%网点设立在重庆县域,在发展小微业务方面具备天然优势。2023H1全行县域贷款、存款占比分别为50%、72%,县域贷款不良率1.10%,略低于全行的1.21%,近2年有一定提升,预计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下,县域地区占比较高的小微、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波动所致。渝农商行普惠小微贷款10占总贷款比重达到19%,而普惠小微贷款中又有接近90%为个人经营贷。2020、2021年普惠小微增速分别达到20%、32%,个人经营贷则分别达到32%、34%,2023上半年普惠小微、个人经营贷也分别较年初增长10.8%、10.3%,2020年以来普惠小微、个人经营贷增量占全行增量的比重平均在25%左右,贡献仅次于“基建类”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