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调味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百酱千味,长看小巨头涌现.pdf

2023-11-03
30页
4MB

引言:“酱”中既有酱酒也有酱油,均是消费品中难得的好赛道,而调味酱作为中国最早的调味品,为何迟迟难出大龙头?产业变迁下又有何新机?本篇报告扎根产业,进一步展开我们对调味酱的思考与讨论。调味酱:酱香千年,景气长存。从味型上看,基调通用性更强,复调聚焦细分菜品,而调味酱实则捆绑少数菜系,定位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因而持续受到基调、复调两端分流。当前调味酱空间约500亿,预计维持中个位数增长,驱动一是手工自制转换为工业生产,二是供给端持续迭代,品类细分加快,三是餐饮发展亦带动部分烹饪产品需求提升。品类全图:百酱千味,差异竞争。按场景来划分,烹饪酱规模性更强,细分赛道空间更大,存在高频稳定消费客群,最早实现工业化;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本质类似泡菜、纳豆等等,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按地区来划分,调味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从核心品类上看,广义辣椒酱体量约400亿,当前低增、格局分散,尽管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能否做大仍取决于企业选品及渠道能力。豆瓣酱产值接近200亿,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后续C端还需消费者教育,B端企业仍可在产品端再延伸。黄豆酱地域属性突出,体量在50亿左右,当前海天份额领先,关注能否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进一步打开。番茄酱以西式品牌为主,内资多为原料出口型企业。芝麻酱定位更偏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相对混乱。沙拉酱当前规模接近10亿元,丘比份额接近60%。路向何方:机会更加细碎,长看小巨头涌现。海外不乏巨头,为何国内有且仅有老干妈?国内烹饪多为炒、烧,适合添中国最早的调味品,为何迟迟难出大龙头?产业变迁下又有何新机?本篇报告扎根产业,进一步展开我们对调味酱的思考与讨论。调味酱:酱香千年,景气长存。从味型上看,基调通用性更强,复调聚焦细分菜品,而调味酱实则捆绑少数菜系,定位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因而持续受到基调、复调两端分流。当前调味酱空间约500亿,预计维持中个位数增长,驱动一是手工自制转换为工业生产,二是供给端持续迭代,品类细分加快,三是餐饮发展亦带动部分烹饪产品需求提升。品类全图:百酱千味,差异竞争。按场景来划分,烹饪酱规模性更强,细分赛道空间更大,存在高频稳定消费客群,最早实现工业化;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本质类似泡菜、纳豆等等,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按地区来划分,调味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从核心品类上看,广义辣椒酱体量约400亿,当前低增、格局分散,尽管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能否做大仍取决于企业选品及渠道能力。豆瓣酱产值接近200亿,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后续C端还需消费者教育,B端企业仍可在产品端再延伸。黄豆酱地域属性突出,体量在50亿左右,当前海天份额领先,关注能否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进一步打开。番茄酱以西式品牌为主,内资多为原料出口型企业。芝麻酱定位更偏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相对混乱。沙拉酱当前规模接近10亿元,丘比份额接近60%。路向何方:机会更加细碎,长看小巨头涌现。海外不乏巨头,为何国内有且仅有老干妈?国内烹饪多为炒、烧,适合添中国最早的调味品,为何迟迟难出大龙头?产业变迁下又有何新机?本篇报告扎根产业,进一步展开我们对调味酱的思考与讨论。调味酱:酱香千年,景气长存。从味型上看,基调通用性更强,复调聚焦细分菜品,而调味酱实则捆绑少数菜系,定位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因而持续受到基调、复调两端分流。当前调味酱空间约500亿,预计维持中个位数增长,驱动一是手工自制转换为工业生产,二是供给端持续迭代,品类细分加快,三是餐饮发展亦带动部分烹饪产品需求提升。品类全图:百酱千味,差异竞争。按场景来划分,烹饪酱规模性更强,细分赛道空间更大,存在高频稳定消费客群,最早实现工业化;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本质类似泡菜、纳豆等等,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按地区来划分,调味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从核心品类上看,广义辣椒酱体量约400亿,当前低增、格局分散,尽管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能否做大仍取决于企业选品及渠道能力。豆瓣酱产值接近200亿,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后续C端还需消费者教育,B端企业仍可在产品端再延伸。黄豆酱地域属性突出,体量在50亿左右,当前海天份额领先,关注能否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进一步打开。番茄酱以西式品牌为主,内资多为原料出口型企业。芝麻酱定位更偏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相对混乱。沙拉酱当前规模接近10亿元,丘比份额接近60%。路向何方:机会更加细碎,长看小巨头涌现。海外不乏巨头,为何国内有且仅有老干妈?国内烹饪多为炒、烧,适合添中国最早的调味品,为何迟迟难出大龙头?产业变迁下又有何新机?本篇报告扎根产业,进一步展开我们对调味酱的思考与讨论。调味酱:酱香千年,景气长存。从味型上看,基调通用性更强,复调聚焦细分菜品,而调味酱实则捆绑少数菜系,定位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因而持续受到基调、复调两端分流。当前调味酱空间约500亿,预计维持中个位数增长,驱动一是手工自制转换为工业生产,二是供给端持续迭代,品类细分加快,三是餐饮发展亦带动部分烹饪产品需求提升。品类全图:百酱千味,差异竞争。按场景来划分,烹饪酱规模性更强,细分赛道空间更大,存在高频稳定消费客群,最早实现工业化;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本质类似泡菜、纳豆等等,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按地区来划分,调味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从核心品类上看,广义辣椒酱体量约400亿,当前低增、格局分散,尽管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能否做大仍取决于企业选品及渠道能力。豆瓣酱产值接近200亿,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后续C端还需消费者教育,B端企业仍可在产品端再延伸。黄豆酱地域属性突出,体量在50亿左右,当前海天份额领先,关注能否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进一步打开。番茄酱以西式品牌为主,内资多为原料出口型企业。芝麻酱定位更偏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相对混乱。沙拉酱当前规模接近10亿元,丘比份额接近60%。路向何方:机会更加细碎,长看小巨头涌现。海外不乏巨头,为何国内有且仅有老干妈?国内烹饪多为炒、烧,适合添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终端需求回落,食品安全问题食品饮料证券分析师:欧阳予邮箱:ouyangyu@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0070001证券分析师:彭俊霖邮箱:pengjunlin@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3证券分析师:董广阳电话:021-20572598邮箱:dongguangyang@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40001


1)从品类定位分析调味酱当前现状,指出基调通用性更强,复调聚焦细分菜品,而调味酱实则捆绑少数菜系,定位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因而持续受到基调、复调两端分流。2)细致梳理调味酱相关分类,按场景来划分,烹饪酱规模性更强,细分赛道空间更大;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按地区来划分,调味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3)分细分品类对调味酱全貌进行梳理,广义辣椒酱体量约400亿,当前低增、格局分散,尽管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能否做大仍取决于企业选品及渠道能力。豆瓣酱产值200亿延续高增,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黄豆酱地域属性突出,体量在50亿左右,当前海天份额领先,关注能否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进一步打开。4)分析国外酱料龙头辈出而国内企业体量普遍偏小的原因,国内烹饪多为炒、烧,菜品中多有各类汁水,适合添加液态、香辛料等,而欧美更多是炸、烤,只能通过裹酱、撒粉进行调味,背后本质是烹饪方式差异。5)具体剖析相关调味酱企业现状及后续发展路径,包括老干妈、海天、仲景、川娃子、辣妹子、湘汝、丹丹、鹃城、虎邦、佐大狮等企业。水大鱼未大,值得企业再加码。客观来讲,相较更可规模化的基调、增长爆发性更强的复调,调味酱关注度始终不高,但其实赛道空间够大,格局依旧分散,实则产业机会充足。对于当前主流调味品企业,一方面基调格局有所恶化,复调细分下企业又丧失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调味酱水大鱼未大,空间足够再容纳数个五亿以上单品,值得后续战略上更加关注。最后具体到标的上,关注渠道优势突出、爆品打造能力强的海天味业后续推新,涪陵榨菜新品榨菜酱铺货及动销情况,以及香菇酱&上海葱油稳步上量的仲景食品。


引言:子曰“不得其酱不食”,“酱”中既有酱酒也有酱油,均是消费品中难得的好赛道,而调味酱作为中国最早的调味品之一,长达三千年的舌尖生意里,为何迟迟难出大龙头?产业变迁下当前又有何新机?此次我们在《复合调味料行业专题系列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对调味酱的深度思考,其中重点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一)品类定位:介于基调与复调中间,两端持续分流属性理解:味型进一步的复合,介于复调与基调中间。基础调味品味型简单,且多为液体、可溶固体,更多是赋予菜品某一种基础味觉,如酱油提鲜、白糖加甜等等,因而通用性更强。而调味酱大多是食物或蔬果发酵得到的糊状产品,不同于成块状的酱腌菜,风味一是来自所用原材料,二是发酵所产生的氨基酸,味型口感在基础调味品上进一步复合,故应用半径短于基调,多是与当地菜系相关。而狭义上的复调,则是从餐饮业态自下而上延伸,根据菜品来锁定特定口味,演绎出“一调一味”特性,更加聚焦到细分菜品。整体看,若从味型复合及产业规模性看,调味酱实则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基调更加细分,但较菜单复调更通用。历史定位:三千年的舌尖生意,但受基调复调两端有所分流。据汉代《周礼》,最早周天子时期即开始食酱,早期是发酵肉酱,而后更为廉价的谷物、豆类开始用在平民制酱,唐宋起基本用豆酱、面酱调味,明末辣椒传入中国,辣酱在贵州等缺盐地区快速普及、起到以辣代盐作用。此后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用途更加普适、餐调比更低的酱油大量生产出来,到清代酱油使用量即超过酱,新中国成立后酱油产量更是从1975年不足100万吨快速提升至90年代末400+万吨,再加上味精、蚝油等规模化生产,原始调味酱有所式微。而当前时点,味型更加聚焦的餐单式复调更是涌现,也从细分菜系中核心单品处开始形成分流。


当前阶段:前期主打大单品,目前步入品类细分阶段。回顾调味酱产业发展,2000年初产品选择偏窄,企业基本主打“万能”烹饪功能,牺牲延展性来做规模性,往基调覆盖不到的口味去切,比如李锦记蒜蓉辣酱、欣和葱伴侣等等。而受限于产业规模,佐餐调味酱工业化相对较晚,直到08年左右老干妈快速起量后,行业开始重点做佐餐系列,各类拌饭酱、下饭菜涌现,如海天招牌拌饭酱,而17年后一方面消费升级,佐餐更加口味细分,主打更多真材实料,产品组成更加丰富,如香菇、竹笋等等,另一方面少数地方菜系如川菜开始全国化,也带动部分更具特色的佐餐酱快速起量。行业规模:当前整体约在500-600亿,维持低个位数增长。10年代调味酱统计产值仅在百亿左右,此后延续较快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18年调味酱市场规模达400亿,其中辣酱占比八成,据调料家报道显示,当前体量进一步扩容至500亿左右。尽管受到基调、复调分流,但行业发展驱动,一是源自家庭端手工自制不断转换为,企业端工业化生产,二是供给端持续更新,产品由传统豆面酱、辣椒酱迭代为香菇酱、竹笋酱等等,同时外卖佐餐、独居配菜等新场景也不断打开,三是餐饮发展带动下,相关烹饪产品需求得到显著提升。


产品分类:据调味品协会,调味酱品类繁多,按工艺可分为发酵和非发酵;按原料可分为豆酱、辣椒酱、芝麻酱、花生酱、番茄酱等等;按市场定位可分为拌面酱、拌饭酱、佐餐酱、素面酱、柠檬酱、休闲酱等等。但若从消费场景来看,调味酱可分为烹饪酱及佐餐酱,一个在前端厨房、一个在后端餐桌,分别演绎出不同的基础属性:烹饪酱:品类规模性更高。大多历史悠久,通过发酵工艺得以保存流传,一般用在特色菜品烹饪中,如四川豆瓣酱、东北大酱等等,各地多有百年酱园,建国后改制为国营企业,如北京六必居、保定槐茂等等。由于原料整体相对固定,口味变化延展不多,且存在固定受众、食用高频稳定,故产业规模性更强,如豆瓣酱、黄豆酱,赛道空间更大。但产品同质化较高,大多数烹饪酱定位不高,附加值较低,加上仅适配少数菜系,对比更为普适的基调,当前在C端渗透率有限。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早期产业较为零散,在物质匮乏期间,更多是家庭端自行生产,用在旅途、寄宿等场景,90年代陆续开始工业化,贵阳老干妈、桂林花桥等企业凭借独特风味起量。归根结底,佐餐酱本质即是“风味小菜”,用于增添主食风味,属性更加类似泡菜、腐乳等等,与日本饭素、纳豆一样,天生口味延展性更强,更具“餐饮”属性,由于加工链条更短,食材间可灵活搭配,对应味型更加多元,如各类香菇酱、田螺酱、烧椒酱、牛肉酱等等,细分赛道及口味众多。烹饪酱:品类规模性更高。大多历史悠久,通过发酵工艺得以保存流传,一般用在特色菜品烹饪中,如四川豆瓣酱、东北大酱等等,各地多有百年酱园,建国后改制为国营企业,如北京六必居、保定槐茂等等。由于原料整体相对固定,口味变化延展不多,且存在固定受众、食用高频稳定,故产业规模性更强,如豆瓣酱、黄豆酱,赛道空间更大。但产品同质化较高,大多数烹饪酱定位不高,附加值较低,加上仅适配少数菜系,对比更为普适的基调,当前在C端渗透率有限。佐餐酱:口味延展性更强。早期产业较为零散,在物质匮乏期间,更多是家庭端自行生产,用在旅途、寄宿等场景,90年代陆续开始工业化,贵阳老干妈、桂林花桥等企业凭借独特风味起量。归根结底,佐餐酱本质即是“风味小菜”,用于增添主食风味,属性更加类似泡菜、腐乳等等,与日本饭素、纳豆一样,天生口味延展性更强,更具“餐饮”属性,由于加工链条更短,食材间可灵活搭配,对应味型更加多元,如各类香菇酱、田螺酱、烧椒酱、牛肉酱等等,细分赛道及口味众多。味觉壁垒:背靠地方菜系,地域属性极强。调味酱背靠少数菜系,品类天生繁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单品间存在较强口味壁垒,整体看,可大致从自然条件、饮食口味两个维度进行理解:自然条件:一是各地区农作物存在差异,间接导致制酱作物各不相同,如华北盛产小麦、大豆,故多为面酱、豆酱,新疆番茄产量全国占比超八成,更多为番茄辣酱,而沿海地区则是有虾酱、海鲜酱、沙茶酱等等。二是气候、地理条件不同下,尽管原料相似,但最终产品属性及口味亦不同,如东北大酱口味更咸,华南黄豆酱主打


醇厚等等,辣椒酱更是可分为油辣椒、剁辣椒、腌辣椒等等。饮食口味:调味酱最初定位菜肴佐料,自然与特色菜系呼应,整体看“东咸甜、西香辣、南甜鲜、北咸香”饮食偏好下,对应调味酱自西向东口感由厚重至清爽,口味从辛辣至鲜甜,自北向南味型则是由单一变得复合。整体看,各区域均有特色酱料,如华南叉烧酱、沙茶酱、海鲜酱,华北大豆酱、牛肉酱、芝麻酱、蒜蓉酱等,华中香菇酱、剁椒酱,华东海鲜酱、沙茶酱等,西南则是豆豉酱、豆瓣酱等。辣椒酱:广义体量约400亿,当前维持低增,格局高度分散。据调味品协会定义,当前包含豆瓣酱在内的广义辣酱体量约在400亿,且近年来维持低个位数增长,据中国食品报报道C端应用占比在70+%。辣酱一方面风味独特、接受度高,灵活适配川湘炒菜、烧烤油炸等多个场景,对应空间得以打开,另一方面,辣椒酱选用原料、制作工艺各不相同,同时不少企业加入其他食材丰富口感,再加上发酵周期短、自制难度低,故当前辣酱整体品类繁多,格局高度分散,烹饪酱代表单品包括利民蒜蓉辣酱、远大美乐香辣酱、辣妹子辣椒酱等等,而佐餐产品整体规模更小,仅有老干妈体量超过5亿。地域属性:饮食文化各不相同,辣酱内部地域特征同样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多为容易保存的干辣椒粉/胡椒粉,更适合用于面食及烧烤肉类,相关辣酱品种不多,而南方潮湿多雨,再加上米食文化盛行,多将辣椒进行腌渍加工后贮存,用于各类菜肴烹饪及佐餐。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贵州是中国食辣起点,辣椒酱最早加入滚油杀死微生物,


即当前贵州油辣椒/糟辣椒,此后辣椒分别传入湖南和四川,湖南剁椒酱在泡椒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将盐的咸味与发酵酸味混合,如永丰辣酱、双峰辣酱等等,四川则是将辣椒同豆瓣、豆豉或花椒等组合制酱,形成郫县豆瓣酱、富顺香辣酱,其他地区还演绎出桂林辣椒酱、海南黄灯笼辣椒酱等等特色品类。


资料来源:天眼新闻、新华社新媒体,贵州改革,和英,美乐食品官网,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十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第一食品资讯,草根知本,天下红官方公众号,天下红官网,中国税务杂志社,e交易,湖南日报,坛坛乡公众号,茂德公集团官网,桂林晚报,华创证券。注:据贵州改革,2019年老干妈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0.2251亿元,上缴税收6.36亿元,若按25%左右所得税率计算,当前公司净利润19亿,对应净利率约20%。资料来源:天眼新闻、新华社新媒体,贵州改革,和英,美乐食品官网,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十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第一食品资讯,草根知本,天下红官方公众号,天下红官网,中国税务杂志社,e交易,湖南日报,坛坛乡公众号,茂德公集团官网,桂林晚报,华创证券。注:据贵州改革,2019年老干妈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0.2251亿元,上缴税收6.36亿元,若按25%左右所得税率计算,当前公司净利润19亿,对应净利率约20%。郫县豆瓣酱:产值200亿延续高增,但格局混乱、盈利不强。豆瓣酱发源于清初四川,由蚕豆辅以辣椒、香油等发酵而来,色泽棕红鲜艳,咸甜适中、辣中有香,多用在麻辣口味菜品烹饪上,餐饮端占比超过七成。当前郫县豆瓣产值接近200亿,15年至今复合增速在低双位数,尽管产业维持较快增长,但格局却异常混乱,目前郫县当地生产企业即达7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而龙头丹丹/鹃城体量仅在7/3.5亿左右。激烈竞争下龙头溢价有限,叠加下游的火锅底料、中式复调涌现,不少企业转向工业用途,导致豆瓣酱附加值持续拉低,最终龙头企业如鹃城实际毛利率/净利率仅在30%/5-7%左右。品类突围:C端还需消费者教育,B端企业仍可适当再延伸。除格局散乱外,当前市场困惑仍在于,未来豆瓣酱是可持续做大的调味品,还是复调浪潮下的工业品,对此我们已有论述,调味酱介于基调、复调之间,分流或难以避免。当前关键问题或更在于,川菜依托餐饮B端实现全国化,多数消费者对川调的认识其实是自下而上,即从菜品向上找调料,如为了吃火锅所以买火锅底料、想吃水煮肉片就买对应菜单式复调,而川调企业对C端自上而下教育又严重不足,间接导致品牌力匮乏、客群偏窄。此外酱类本身即是味型的复合,B端降本增效需求下,自然在豆瓣酱基础上延展出更加细分复调。当前企业重点往豆瓣衍生品去做,如丹丹推出豆瓣牛肉酱、豆瓣蘸粉,饭扫光川老汇主打零添加豆瓣酱,涪陵推出榨菜酱,但实际效果仍需观察。后续企业仍需教育C端、打开更多场景,同时也可针对B端适当延展,基于豆瓣酱来推出更为适配、更加方便的调料。


黄豆酱:当前体量约在50亿,海天市占率最高。当前海天黄豆酱体量在10-15亿区间,根据中国工程院陈坚院士科研团队发布的研究内容,按21年海天市占率在32.8%反推,则黄豆酱整体规模在50亿左右。黄豆酱口味咸中带甜,由于原料构成单一,口味延展性不高,暂未大面积导入南方市场,一般集中在北方消费,可用于制作拌面、蘸葱等等,甚至可部分替代甜面酱作用,在海天、李锦记等基调企业入局带动下,行业标准及工业化程度相对更高。当前除海天外,主流企业包括山东欣和葱伴侣、东北香其熟酱、安徽胡玉美等等,整体格局稳定,品类细分较少。考虑到行业高度成熟,后续看点在南方市场、其它场景上能否进一步打开。番茄酱:番茄酱主要分为番茄酱(番茄膏/番茄罐头)和番茄沙司两种,前者必须烹调后方可食用,甜酸热菜/汤菜中较为常见,而后者则添加白糖和其他调味料,可直接用于西式佐餐。我国是番茄种植第一大国,但主要以鲜食为主,加工制品占比仅有约7%,且多制成大包装半成品进行出口,代表原料型企业包括中粮糖业、冠农股


份等等。而在实际小包装应用端,由于西式快餐对消费者的持续教育,当前番茄酱仍以西式品牌如亨氏、味好美为主,其中据小食代报道,亨氏零售市场占有率约在27%。芝麻酱:麻酱本质是制作芝麻油的“副产品”,主要运用于凉拌增香和火锅蘸料,最早在北方地区流行,后慢慢向南渗透至湖北一带。近年来,在火锅及麻辣烫等业态带动下,行业发展屡有亮点,如京贤绑定海底捞等大B,覆盖门店20000+家,19年销售额4亿元。但由于定位更偏初级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依旧相对混乱。沙拉酱:味型咸甜,一般按用途可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沙拉酱,作为舶来品与B端的西餐/轻食/烘焙深度绑定,受益于近年西餐、轻食等快速普及,不考虑烘焙渠道,据诚思调研网显示,当前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近年CAGR达双位数。具体到企业,头部品牌全为外企,丘比作为绝对龙头,调料家报道显示份额接近60%,CR3占比更是超过八成,而内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代表企业包括广东百利。份等等。而在实际小包装应用端,由于西式快餐对消费者的持续教育,当前番茄酱仍以西式品牌如亨氏、味好美为主,其中据小食代报道,亨氏零售市场占有率约在27%。芝麻酱:麻酱本质是制作芝麻油的“副产品”,主要运用于凉拌增香和火锅蘸料,最早在北方地区流行,后慢慢向南渗透至湖北一带。近年来,在火锅及麻辣烫等业态带动下,行业发展屡有亮点,如京贤绑定海底捞等大B,覆盖门店20000+家,19年销售额4亿元。但由于定位更偏初级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依旧相对混乱。沙拉酱:味型咸甜,一般按用途可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沙拉酱,作为舶来品与B端的西餐/轻食/烘焙深度绑定,受益于近年西餐、轻食等快速普及,不考虑烘焙渠道,据诚思调研网显示,当前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近年CAGR达双位数。具体到企业,头部品牌全为外企,丘比作为绝对龙头,调料家报道显示份额接近60%,CR3占比更是超过八成,而内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代表企业包括广东百利。份等等。而在实际小包装应用端,由于西式快餐对消费者的持续教育,当前番茄酱仍以西式品牌如亨氏、味好美为主,其中据小食代报道,亨氏零售市场占有率约在27%。芝麻酱:麻酱本质是制作芝麻油的“副产品”,主要运用于凉拌增香和火锅蘸料,最早在北方地区流行,后慢慢向南渗透至湖北一带。近年来,在火锅及麻辣烫等业态带动下,行业发展屡有亮点,如京贤绑定海底捞等大B,覆盖门店20000+家,19年销售额4亿元。但由于定位更偏初级农产品,产品同质化较高,整体格局依旧相对混乱。沙拉酱:味型咸甜,一般按用途可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沙拉酱,作为舶来品与B端的西餐/轻食/烘焙深度绑定,受益于近年西餐、轻食等快速普及,不考虑烘焙渠道,据诚思调研网显示,当前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近年CAGR达双位数。具体到企业,头部品牌全为外企,丘比作为绝对龙头,调料家报道显示份额接近60%,CR3占比更是超过八成,而内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代表企业包括广东百利。调味酱行业呈现一超多弱。横向对比海外,欧美不乏味好美、亨氏等巨头,日韩亦有丘比、希杰等企业,而回到国内,除老干妈、海天等体量过十亿外,绝大多数企业规模仍在5亿以下,除海天、李锦记等基调企业外,整体可谓呈现“一超多弱”格局。为何老干妈偏偏脱颖而出,其他企业为何始终难起量?


注:卡夫亨氏/丘比/CJ希杰/大象采用调味品&酱料营收,味好美/老干妈/丹丹/TABASCO/Sriracha采用全部营收,海天采用酱料营收;卡夫亨氏/味好美/丘比/CJ希杰/大象/海天味业/Sriracha应用22年营收,老干妈/丹丹应用21年营收,TABASCO应用2017年营收;营收单位换算应用2023年10月18日汇率海外调味酱使用上更像国内“基调”,差异背后实质是烹饪方式不同。尽管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不同,但基础味型无外乎酸甜苦辣咸,往上味道再不断复合化,而调味品本质即是提供各式味型,如醋提供酸、糖提供甜。国内烹饪多为炒、烧,菜品中多有各类汁水,适合添加各类液态、香辛料等调料,而欧美更多是炸、烤,食物一般和汤水分开,只能通过裹酱、撒粉进行调味,本质是在没有爆炒等复杂烹饪技术的客观条件下,为了滋味融合而做出的妥协。以最典型的辣味为例,国内可直接加辣椒炒制入味,而国外难以直接使用辣椒烹饪,故往往制成辣酱进行调味。基于此角度,海外部分调味酱其实起到国内基调作用,赛道空间自然更大,进而可孕育出味好美、亨氏等全球性龙头。美国:凭借品类通用性起量。美国烹饪方式主要是炸、烤,无法将基础调味导入食材,故调味酱(复调)相当普遍,加上饮食上又喜酸喜甜,可提供酸甜味的番茄酱、蛋黄酱需求自然旺盛。且相关产品口味简单基础,普适性更强,既可单独使用调味,也可进一步衍变为,与下游业态更加适配的意面酱、沙拉酱等,但味型进一步复合延展后,对应格局同样也会更加分散。日本:依托下游景气赛道带动。日本调味酱区隔相对较大,一方面各类西式酱料如沙拉酱等,是依托西式饮食渗透后对应放量,另一方面日式烹饪中亦有凉拌、煎炸,故逻辑其实与欧美相似,代表性单品如照烧酱、御好烧酱等等,也是分别用在煎好的肉、面饼上。此外,国民料理味增多应用在各类高汤中,尤其各类拉面、米饭套餐中。美国:凭借品类通用性起量。美国烹饪方式主要是炸、烤,无法将基础调味导入食材,故调味酱(复调)相当普遍,加上饮食上又喜酸喜甜,可提供酸甜味的番茄酱、蛋黄酱需求自然旺盛。且相关产品口味简单基础,普适性更强,既可单独使用调味,也可进一步衍变为,与下游业态更加适配的意面酱、沙拉酱等,但味型进一步复合延展后,对应格局同样也会更加分散。日本:依托下游景气赛道带动。日本调味酱区隔相对较大,一方面各类西式酱料如沙拉酱等,是依托西式饮食渗透后对应放量,另一方面日式烹饪中亦有凉拌、煎炸,故逻辑其实与欧美相似,代表性单品如照烧酱、御好烧酱等等,也是分别用在煎好的肉、面饼上。此外,国民料理味增多应用在各类高汤中,尤其各类拉面、米饭套餐中。


再看老干妈:踩准渠道景气节奏,打造普适性大单品。一众企业还在亿元级别,老干妈却在20年收入已达50+亿,为什么偏偏老干妈能放量?具体来看:天时:踩准居民城镇化、调味品品牌化等大趋势。复盘老干妈发展历程,1994年陶华碧转行专卖辣椒酱,1997年创立加工厂,公司起量实际集中在1998-2008年、2011-2017年间,以上阶段正是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渠道向商超集中期间。在此阶段,一方面居民流动性增加,但物质条件仍相对初级,佐餐需求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调味品趋于品牌化,加上大批专业经销商进场,蓝海市场下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诸如榨菜、海天等也受益高增,老干妈踩准时代节奏,同样先从华南出发,以广州为根据地再向全国进军,最终实现起量。地利:背靠贵州辣椒资源,微辣产品口味更具普适性。老干妈坐落贵州贵阳,得以选用鲜辣开胃、品质更优的贵州小尖椒,且公司重点去做辣酱,而辣味接受度天生更高,故下游客群自然可更多。此外老干妈主打油辣椒,部分添加豆豉,风味上浓香微辣、略带咸味,微辣即可佐餐也不至于过辣,而豆豉浓香较好满足开胃需求,多油也符合部分体力劳动者需求,且便于用于加入炒菜,据味业头条,老干妈下游接近一半用于餐饮。故整体看,尽管各地酱料偏好差异明显,但老干妈却对口味把握独到,巧妙平衡好“香、辣、咸”三大基础味型,即可佐餐又可炒菜,依托产品通用性得以起量。人和:品牌力深入人心,定价挤占竞品,让利提高产品周转。一方面,公司取名“老干妈”穿透力强,且专注辣酱赛道,包装辨识度极高,产品亲民、接地气,且突出从不打广告、从不上市等等,营造口碑为王形象,品牌力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压低利润以获取极致高周转,早期仅合作省级大商,发货甚至以火车皮为单位,加上管理上充分放权,得以撬动渠道资源快速铺货,尽管采用现款现货模式,且基本不给予费用支持,导致渠道利润率稍低,但老干妈在产品定价上充分让利终端,牢牢卡位8-10元黄金价格带,薄利多销下产品周转更快,在此背景下大商下沉动力亦更足。


从0到1易,制作门槛极低,行业整体供大于求。调味酱制作难度偏低,即便是需发酵的黄豆酱、豆瓣酱等,当地居民也可自制,更不用说只需炒制的辣酱,只要有配方即可生产,对应到各类网红辣酱层出不穷。对于农企而言,加工制品与原料收购价利差驱动下,若是往下游延伸,一般即是先做粉、酱等初级品,且当地企业更可针对细分口味,尽管最终体量可能不大,但其实对比原料业务,也可贡献可观利润,故当前格局高度混乱,小企业源源不断,整体供给长期大过需求。从1到10难,行业鲜有巨头,核心仍在口味壁垒上。相较于海外调味酱依托味型的通用性,先做大品类规模、后实现较高集中,国内除老干妈外,各品类及区域龙头体量均在5亿以下,亿级企业更为普遍,背后成因或仍在口味壁垒上。具体来看:一是口味上,饮食偏好不同,企业外埠布局难度高。各地口味偏好悬殊,味型向上复合化后,产品间更易形成区隔,不像海外酱料味型基础、普适性强,在地区间口味壁垒下,企业在外埠接受度更低,消费者教育、渠道拓展等难度更高,故通常局限于当地市场,单品体量存在明显上限,如安徽胡玉美蚕豆酱、黑龙江香其熟酱等均是仅适配当地口味,较难向外省份铺开,导致体量受限在1+/3-4亿左右。二是渠道上,BC一般通用少,生意属性决定天生难集中。分产品类别看,烹饪酱如豆瓣酱、黄豆酱集中运用在少数菜品中,受限于产品通用性不高,当前家庭端渗透率相较基调偏低,在缺乏C端品牌赋能下,仅在B端格局更难集中。而佐餐酱更类似于风味小菜,本身口味延展性极强,且原料、工艺等大多缺乏门槛,与佐餐泡菜情况相似,格局均是天生更加分散。三是企业上,不少玩家诉求及能力有限,甚至按农产品来做酱。复盘大多数企业前身,整体可分为两类,不是传统老字号国企,就是农产品加工公司,前者在当地拥有固定客群,加上背靠地方资源,部分囿于舒适圈内,体量基本在亿级别,一般缺乏继续做大动力,或是在1990年代发展战略向更可规模化的基调倾斜、当前对调味酱的诉求不多,而后者最早定位即非调味品企业,更多是依托当地销售资源,整合农产品原料后,通过初加工以获得附加价值,对调味品生意中的研发、渠道等缺乏一是口味上,饮食偏好不同,企业外埠布局难度高。各地口味偏好悬殊,味型向上复合化后,产品间更易形成区隔,不像海外酱料味型基础、普适性强,在地区间口味壁垒下,企业在外埠接受度更低,消费者教育、渠道拓展等难度更高,故通常局限于当地市场,单品体量存在明显上限,如安徽胡玉美蚕豆酱、黑龙江香其熟酱等均是仅适配当地口味,较难向外省份铺开,导致体量受限在1+/3-4亿左右。二是渠道上,BC一般通用少,生意属性决定天生难集中。分产品类别看,烹饪酱如豆瓣酱、黄豆酱集中运用在少数菜品中,受限于产品通用性不高,当前家庭端渗透率相较基调偏低,在缺乏C端品牌赋能下,仅在B端格局更难集中。而佐餐酱更类似于风味小菜,本身口味延展性极强,且原料、工艺等大多缺乏门槛,与佐餐泡菜情况相似,格局均是天生更加分散。三是企业上,不少玩家诉求及能力有限,甚至按农产品来做酱。复盘大多数企业前身,整体可分为两类,不是传统老字号国企,就是农产品加工公司,前者在当地拥有固定客群,加上背靠地方资源,部分囿于舒适圈内,体量基本在亿级别,一般缺乏继续做大动力,或是在1990年代发展战略向更可规模化的基调倾斜、当前对调味酱的诉求不多,而后者最早定位即非调味品企业,更多是依托当地销售资源,整合农产品原料后,通过初加工以获得附加价值,对调味品生意中的研发、渠道等缺乏一是口味上,饮食偏好不同,企业外埠布局难度高。各地口味偏好悬殊,味型向上复合化后,产品间更易形成区隔,不像海外酱料味型基础、普适性强,在地区间口味壁垒下,企业在外埠接受度更低,消费者教育、渠道拓展等难度更高,故通常局限于当地市场,单品体量存在明显上限,如安徽胡玉美蚕豆酱、黑龙江香其熟酱等均是仅适配当地口味,较难向外省份铺开,导致体量受限在1+/3-4亿左右。二是渠道上,BC一般通用少,生意属性决定天生难集中。分产品类别看,烹饪酱如豆瓣酱、黄豆酱集中运用在少数菜品中,受限于产品通用性不高,当前家庭端渗透率相较基调偏低,在缺乏C端品牌赋能下,仅在B端格局更难集中。而佐餐酱更类似于风味小菜,本身口味延展性极强,且原料、工艺等大多缺乏门槛,与佐餐泡菜情况相似,格局均是天生更加分散。三是企业上,不少玩家诉求及能力有限,甚至按农产品来做酱。复盘大多数企业前身,整体可分为两类,不是传统老字号国企,就是农产品加工公司,前者在当地拥有固定客群,加上背靠地方资源,部分囿于舒适圈内,体量基本在亿级别,一般缺乏继续做大动力,或是在1990年代发展战略向更可规模化的基调倾斜、当前对调味酱的诉求不多,而后者最早定位即非调味品企业,更多是依托当地销售资源,整合农产品原料后,通过初加工以获得附加价值,对调味品生意中的研发、渠道等缺乏


认知,运营能力受限难以做大,后续往往是向其他容易做的生意去切,比如说方便速食、当地酒店餐饮等等。产业现状:渠道、场景、口味等等持续变迁,产业机会更为细碎。相较过去选择相对集中,当前一是渠道更为多元,线上、便利店、新零售等占比持续提升,二是消费场景更加丰富,调味酱不再集中用在居家佐餐上,如各类团餐、外卖、西餐等亦有需求,整体需求更为分散,三是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后,口味偏好更加猎奇分散。故在此背景下,近年老干妈增速亦开始趋于平缓,行业整体需求更为细碎,产业机会可谓小而多。据调味品协会,酱类企业平均单品在13-14个,远高于其他子板块,预计未来不太可能出现类似老干妈超级大单品,反而是5亿及以上企业有望持续涌现,且大多集中在烹饪产品上。


以贵州举例:产业虽强但鲜有大企业,整体格局依旧混乱。据贵州省政府,预计23年贵州辣椒产量770万吨,种植业/加工产值分别300+/160+亿元,当地人口食辣比例约占75%。尽管辣椒产业庞大,且优势原料及下游受众充足,但除老干妈外其他企业仍相对较小,代表型企业老干爹19年产值在3亿左右,其他如21年南山婆、22年贵三红、22年乡下妹等均在2.4/1.6/0.5亿左右。归因一是产品高度同质化,口味大多局限在油辣椒上,二是企业多起步于小作坊或农企,集团经营、渠道运作能力不强,且发展过程中战略有所倾斜,如南山婆发力预制餐系列,贵三红依旧主打各类辣椒初级加工品等。产业瓶颈:生意好切入但难做大,期待修炼内功、外部赋能。客观讲,尽管调味酱尤其辣椒酱行业空间够大,格局较散,看似低垂果实,门槛低好切入,但竞争强扩张难,实际起量容易放量难,能否做大仍需取决于公司选品及渠道能力。当前大量老字号及小型企业本地市场增量有限,外埠扩张又难突围,因此管理层依托本地资源,重心更多地向其他生意如当地旅游、餐饮、农副产品等等去倾斜,后续建议一方面向内持续夯实企业内功,重点打磨产品,要不匹配餐饮需求,要不做出差异特色,另一方面则是向外适当借助政府、资本等外部力量,补齐电商运营、渠道维护等关键短板。后续路径:优先主打错位,补齐运营短板。按资源禀赋来看,平台型企业渠道往往更优,选品上相应更加普适,往往聚焦直接打造大单品,即“重做一个老干妈”,如海天拌饭酱等。而其他小企业则大多主打错位切入,与传统大单品要不原料不同、要不渠道有异,通过聚焦细分先收获核心客群,再进一步教育消费者提高单品接受度,从口味或场景来“切老干妈的蛋糕”,如川娃子主打烧椒酱、仲景主推香菇酱,虎邦从外卖切入等等。参考以上经验,对于地方性企业和小型农企而言,前者更多依赖当地品牌力及渠道资源,可推新拓宽产品矩阵,如利民最早主打蒜蓉酱,后再推番茄酱、烧烤酱等等,通过横向发展获取增量,而后者一是可适当在产业链上做延伸,二是适当对接大B或者代工业务,如贵三红代工李子柒,但均需转变运营思维,重点补齐相关经营短板,同时优选单品尽可能来匹配餐饮需求。路径分野:烹饪挑高景气做,佐餐重在优选口味。相较于佐餐酱需求多样、客群丰富,烹饪酱更为高频刚性,相对更易规模化,也是多数小企业更可能上量的路径。具体来看:


烹饪酱:捆绑景气赛道,产品两端下注。但由于味型天生捆绑少数菜系,需求本质仍是跟着下游菜系走。在通用性和细分性上,当前企业更可两头下注:一是择高景气赛道切入,典型如西餐带动番茄酱,川菜驱动豆瓣酱增长,故企业可优选高景气赛道,且可适当类比欧美,着重往液态基调难覆盖处去切,比如说烧烤、煎炸、轻食等等。二是布局菜单式复调,烹饪酱细分场景偏窄,C端渗透率较难打开,相对应菜系大单品往往最早复调化,如豆瓣酱下游包括火锅底料、回锅肉、麻婆豆腐等,当前菜单式复调也最为常见,此外芝麻酱也可进一步演绎出火锅蘸料等产品。1)火锅:受益火锅餐饮高景气,据智研咨询,火锅蘸料市场规模从10年15亿元快速增长至20年73亿元。据红餐网,当前火锅整体规模5000+亿,酱类需求刚需且广泛,足够容纳企业放量。2)烧烤:类比欧美,烧烤常用调料即为撒料和蘸酱,当前撒料多为孜然粉、辣椒面,而蘸酱还停留在门店调配阶段,仅有少数品牌烧烤酱产品。根据红餐大数据,当前烧烤业态空间已有2000+亿,门店数50万左右,预计后续复合增速在双位数,相关酱料或存在机会。3)轻食:据美团外卖《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估算,国内轻食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1000亿元,赛道维持较高景气,部分调料得以快速发展,如油醋酱汁、0脂辣酱等等,参考日本口味西化后沙拉酱、蛋黄酱放量,后续国内相关机会同样充足。1)火锅:受益火锅餐饮高景气,据智研咨询,火锅蘸料市场规模从10年15亿元快速增长至20年73亿元。据红餐网,当前火锅整体规模5000+亿,酱类需求刚需且广泛,足够容纳企业放量。2)烧烤:类比欧美,烧烤常用调料即为撒料和蘸酱,当前撒料多为孜然粉、辣椒面,而蘸酱还停留在门店调配阶段,仅有少数品牌烧烤酱产品。根据红餐大数据,当前烧烤业态空间已有2000+亿,门店数50万左右,预计后续复合增速在双位数,相关酱料或存在机会。3)轻食:据美团外卖《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估算,国内轻食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1000亿元,赛道维持较高景气,部分调料得以快速发展,如油醋酱汁、0脂辣酱等等,参考日本口味西化后沙拉酱、蛋黄酱放量,后续国内相关机会同样充足。1)火锅:受益火锅餐饮高景气,据智研咨询,火锅蘸料市场规模从10年15亿元快速增长至20年73亿元。据红餐网,当前火锅整体规模5000+亿,酱类需求刚需且广泛,足够容纳企业放量。2)烧烤:类比欧美,烧烤常用调料即为撒料和蘸酱,当前撒料多为孜然粉、辣椒面,而蘸酱还停留在门店调配阶段,仅有少数品牌烧烤酱产品。根据红餐大数据,当前烧烤业态空间已有2000+亿,门店数50万左右,预计后续复合增速在双位数,相关酱料或存在机会。3)轻食:据美团外卖《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估算,国内轻食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1000亿元,赛道维持较高景气,部分调料得以快速发展,如油醋酱汁、0脂辣酱等等,参考日本口味西化后沙拉酱、蛋黄酱放量,后续国内相关机会同样充足。


佐餐酱:高曝光度为前提,突出口味差异化。佐餐酱食用场景固定,产品延展性强,且更多面对C端消费者,本质拼的是品牌效应、口味依赖,企业除顺应当前行业趋势,如0添加、低热量、小包装等等外,大多是在保证线上或线下高曝光背景下,产品主打特殊差异性风味,如川娃子烧椒口味等等,若要持续上量,整体运营难度相对更高,更加考验企业初始资源禀赋及爆品打造能力。早期依托大商打天下,当前渠道利润下滑、优势略有松动。公司早年引入大商、得以快速全国化,渠道主打低利润+高周转,但当前问题是,一方面长期卡位低价格带,原料上涨后不敢轻易提价,导致产品价值链条受损,终端利润率仅有15-20%,分销商卖一箱(24瓶)更是仅赚2元,另一方面竞品涌现致使销售分流,产品周转放缓,再加上公司基本不给予费用,打款要求还极度严格,综合导致当前经销商利润受损严重。此外,公司基本依赖大商自主开发,管理较为粗放,难以直接触达终端,最终窜货现象普遍,渠道推力下滑,基本全靠自然动销。近期调整动作反馈一般,期待治理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公司一是尝试拥抱年轻人,如联名服饰、宣传片等出圈,同时布局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但对实际动销拉动有限,效果一般后黯然退出。二是推出香菇油辣椒、下饭菜等新品,但渠道接受度不高,宣传及铺货力度也不足,导致终端认知及产品放量有限。三是14年陶华碧退休后,接班二代混用河南辣椒降低成本,味道变化后导致终端口味粘性下降,19年陶华碧本人不得不再度出山。客观讲,一方面考虑到下游渠道、消费者喜好不断变化,原有产品及打法适用性或有下降,另一方面老干妈灵魂仍是陶华碧本人,但陶总本人年龄已高,接班二代又待进一步观察,尽管品牌、渠道等优势仍在,但更期待治理进一步优化后,辣酱龙头再腾飞。


原料协同赋能,加上渠道可通用,核心单品黄豆酱快速放大至10+亿。尽管黄豆酱看似多用在北方,与主业广式酱油联系较少,但一是豆酱原本在南方较流行,与酱油实则同源,前期制曲、发酵工艺基本相似,可实现供应链和生产设备协同,二是黄豆酱烹饪用途广泛,既可焖、蒸、炒,也可用于蘸食、拌面等等,产品通用性更强,甚至逐渐取代甜面酱。公司06年即主打大单品黄豆酱,以“海天黄豆酱,蒸、焖、蘸、炒、拌、怎么吃都好吃”为宣传点,再加上渠道强赋能,当前单品体量10+亿,市占率高达30+%。此后产品线进一步延展,11年导入招牌拌饭酱,在平台渠道资源赋能下加速放量,目前也可贡献约数亿体量。最终22年公司调味酱营收约26亿,营收占比在10.9%左右。短期餐饮疲软导致阶段性降速,但以渠道为盾,长看后续更多单品放量。09-20年公司调味酱增速始终稳健,但短期看,一方面公司除招牌佐餐系列,大多用于餐饮烹饪环节,B端景气度不高,导致需求相对有限,另一方面黄豆酱、拌饭酱等核心单品渐趋成熟,缺少主力新品接力放量,综合导致调味酱业务增长停滞。站在当前时点,公司酱料业务核心仍在新品研发上,大概率优先拿别人做的不好的再做一遍,尽管选品难度或偏大,但一旦成型,可再从高频打低频,依托渠道杠杆再做一个“拌饭酱”。


仲景食品:佐餐香菇酱龙头,食品与配料双轮驱动。公司核心业务分两块,一是各类农产品加工配料,如花椒油、香辛料等等,22年收入4.1亿,营收占比约46%,二是以调味酱为主的调味食品,公司早期06年生产花椒油,08年依托当地特产西峡香菇,首创香菇酱品类主打错位,16-19年基本维持在2亿左右,此后陆续推出牛肉酱、小丁系列等,但反馈相对一般,21年新推上海葱油拌面酱,依托线上渠道快速起量,22年调味食品营收在4.7亿,其中香菇酱/葱油规模分别达到3.2/0.5亿。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新增6000万瓶调味酱、6000万瓶香菇蚝油产能。短期经营景气延续,“惊险一跃”或仍在全国化拓展上。当前企业景气延续,H1香菇酱/葱油体量分别在1.7/0.4亿,其中葱油同比+93.4%,Q3葱油增长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实现销售0.89亿,同比增长113.2%。公司香菇酱远期规划目标10亿,线下继续以豫/贵/苏等大区为基石向外延展,同时适当导入麻辣烫等餐饮端放量,而葱油酱当前维持高增,速食新品上海葱油面也已有储备。整体看,由于产品更加细分,部分受限于应用场景、口味偏好等,故后续仍需紧盯产品动销,尤其是关注外埠市场香菇酱推广进展。


川娃子:快速成长的川调企业,B端积累研发经验,C端聚合力打爆品。公司前身为串串店,创始人发现餐调标准化趋势,12年入局复调、主打B端川调,凭借行业红利实现粗放增长,18年体量接近2亿,随后依托餐调味型丰富开发经验,将烧椒茄子的调味单独提炼出来,加以标准化炝炒工艺,成功打造烧椒酱大单品。18年新希望集团参股赋能后,19年年产能5万吨智能工厂投产,同年烧椒酱正式上线,20年起产品快速放量,22年公司销售额同比+31%、突破8亿,23年目标10亿。当前公司B端主做各类底料、调味粉等,产品储备、配方1500+/3000+款,覆盖品牌达15000+,门店总数10+万,而C端聚焦烧椒口味,推出茄子烧椒酱等补齐矩阵,计划未来3年将烧椒酱做成10亿大单品。看好烧椒酱进一步扩容,继续关注公司线下布局成效。烧椒酱定位鲜椒,主打鲜辣、天然、健康,与传统拌饭酱重油、重盐、重辣形成差异化竞争,本质是按川菜做酱,尽管口味上进一步细分,但当前川菜仍在高增,带动相关味型可进一步扩容。而川娃子一是原料上在新希望供应链赋能下,得以选用成都特产二荆条辣椒,二是品牌上与烧椒高度捆绑,充分占据消费者心智,公司品类壁垒已初步构建,后续增长值得期待。同时公司当前C端仍以线上为主,近期将便利店、商超作为切入点布局线下,考虑到线上单品体量或有上限,后续仍需关注线下渠道开拓进展。


丹丹&鹃城:豆瓣酱双龙头,背靠川菜景气快速成长。近年来川菜高速增长,带动“川菜之魂”豆瓣酱快速起量,由14年产值约90亿快速提升至当前接近200亿,其中涌现两大龙头。丹丹为民营企业,84年创始人岳平创立酿造厂,公司09年签约宋丹丹,15年规模即4亿,21年体量在7亿,其中豆瓣酱约在6亿,其他底料、卤料等则占比约10%,22年进一步启动上市辅导。而鹃城则是国有控股企业,属于中华老字号,03年、08年两次上市计划均以失败告终,16年收入2个亿,当前销售额约3.5亿。对比榨菜、恒顺,后续尤其关注豆瓣酱龙头如何集中。对比酱腌菜、食醋等,尽管豆瓣酱空间同样百亿以上,但龙头体量却远远小于恒顺、榨菜等,当前问题仍在格局混乱上,对比看一是食醋、榨菜多在C端,可依托品牌集中,而豆瓣酱多用在餐饮、工业,天生格局更难集中,二是豆瓣酱生产端工业化及标准程度不高,龙头规模优势有限,三是地方及企业消费者教育严重欠缺,甚至出现低端红油豆瓣挤占正宗郫县豆瓣情况。但好在产业仍在相对初期,对比看恒顺、榨菜早期份额其实也不高,后续关键仍是,龙头如何挤占小作坊份额,或是大线快跑抢占川菜全国化增量,或是外部赋能如地方牵头整合、战投协同,同时考虑菜单复调对豆瓣酱或有替代,关注企业如何在产品两端来做平衡。湘赣等华中区域嗜辣,菜品中多添加辣椒酱,但由于加工简单、产地广泛,产业未有明显集群,整体格局高度分散,代表企业包括辣妹子、湘汝、坛坛香,甚至是河北企业湘君府、天下辣等,当前湘菜稳步增长,或也可带动一轮新产业机会:辣妹子:领先的湖南辣椒酱企业。公司98年成立,前身为益阳沅江罐头厂,11年切入饮料赛道失败,19年开始事业改革,同年产值达5亿,21年被珠海国资委收购实控,当前旗下三大品牌辣妹子、菓子美、虾撩撩,分别聚焦辣椒食品、水果罐头与速冻小龙虾,销售体量在7+亿,整体净利润约5000万,销售团队人数200+。辣妹子主打罐装辣椒酱,核心用在各类湘式辣椒菜品、烧烤油炸等,目前打通100+合作平台、服务10+万B端餐饮,近期开始布局C端佐餐辣酱。湘汝:捆绑大单品剁椒鱼头。创始人早期做干椒贸易、泡椒加工业务,后发现市面辣妹子:领先的湖南辣椒酱企业。公司98年成立,前身为益阳沅江罐头厂,11年切入饮料赛道失败,19年开始事业改革,同年产值达5亿,21年被珠海国资委收购实控,当前旗下三大品牌辣妹子、菓子美、虾撩撩,分别聚焦辣椒食品、水果罐头与速冻小龙虾,销售体量在7+亿,整体净利润约5000万,销售团队人数200+。辣妹子主打罐装辣椒酱,核心用在各类湘式辣椒菜品、烧烤油炸等,目前打通100+合作平台、服务10+万B端餐饮,近期开始布局C端佐餐辣酱。湘汝:捆绑大单品剁椒鱼头。创始人早期做干椒贸易、泡椒加工业务,后发现市面


上剁辣椒中线椒不够辣、朝天椒皮太薄,均不适合符合湖南嗜辣口味,最终在湖南汝城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面积种植山东品种艳红辣椒,同时捆绑大单品剁椒鱼头,主推B端湘菜剁辣椒产品,快速在餐饮端起量,据19年汝城新闻网报道,珠三角地区60%的湘菜馆用的都是湘汝剁辣椒,而当前公司销售额约在3.2亿。虎邦、佐大狮:差异化渠道切入后,仍需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虎邦15年成立,16年通过帮商家打通外卖场景导入产品,19年快速放量至2亿,渠道上与外卖Top500连锁品牌中的300+家建立长期合作,终端布局门店超10万家,同时也广泛布局各大直播间,而产品上定位小包装+肉辣酱,定价2-3元主打外卖凑单。客观讲,尽管公司抢跑外卖渠道,但一是自身品类定位模糊,除外卖外其他场景难打开,二是生意模式相对脆弱,本质依附下游、易被竞品取代。晨光生物19年投资入股青岛辣工坊食品(虎邦辣酱运营主体),但19-22年相关标的净利润不及3600万,未能兑现此前业绩承诺,导致最后晨光又将股权转回。佐大狮基本相似,前期依托外卖上量至2+亿,但后期及时转变打法,主做粉面快餐赛道餐调定制,如各类浇头、汤底、酱料等等。


水大鱼未大,值得企业再加码。客观来讲,相较更可规模化的基调、增长爆发性更强的复调,调味酱关注度始终不高,但其实赛道空间够大,格局依旧分散,前有老干妈、海天培育10+亿体量单品,现有香菇酱(仲景)、烧椒酱(川娃子)仍在起量,实际产业机会充足。地方农企往往将调味酱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新消费企业则多通过切入调味酱来实现IP&品牌变现。而对于当前主流调味品企业,一方面基调格局有所恶化,复调细分下企业又丧失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调味酱水大鱼未大,空间足够再容纳数个五亿以上单品,值得后续战略上更加关注。最后具体到标的上,关注渠道优势突出、爆品打造能力强的海天味业后续推新,涪陵榨菜新品榨菜酱铺货及动销情况,以及香菇酱&上海葱油稳步上量的仲景食品。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终端需求回落,食品安全问题

【华创证券】调味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百酱千味,长看小巨头涌现.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