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通信企业出海展望:关注空间与周期.pdf

2023-10-17
68页
5MB

一 、通信企业出海:打破周期,基业长青

出海是通信企业值得坚持的成长策略


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通信企业出海的策略仍然值得继续坚持。从关税贸易争端到目前科技领域的摩擦,在当前中美关系下,出海是否值得企业继续尝试成为了新的疑问。从历史来看,华为等优秀通信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成长和布局表明出海是值得坚持的长期策略;从当前环境来看,通信企业也仍在持之以恒地开拓海外市场。


中美科技摩擦下的通信企业出海实践


在近年来中美科技摩擦背景下,通信企业仍在坚持出海。以SW通信成分股以及国信通信股票池为研究对象,2015年至2022年,总体通信企业的海外收入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1-2022年阶段性加速受益于海外产能紧缺。 从产业链来看,下游终端环节受中美科技摩擦影响较大。依据产业链分布,选取上游(主要包括通信芯片/光芯片/元器件等)、中游(模组/控制器/光模块)以及下游(终端类产品)的通信企业海外收入,中美科技摩擦下终端类业务受影响较大。中游环节整体来看,由于主要上游环节(如芯片)以海外供应商为主,整体受影响相对较小。


遭受制裁前后的华为始终坚持出海


华为通过出海实现份额提升,遭遇制裁后也未放弃海外市场。近20年,华为通信设备在全球份额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公司运营商业务基本盘的持续增长,也为华为在制裁前实现增长奠定了基础。而即使遭受制裁,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市占率仍位居全球第一;即使在海外市场上,根据Dell’Oro Group数据,2022年华为仍然占有18%的市场份额,与爱立信并列,仅次于诺基亚。


出海是通信企业打破周期性的关键之一


核心原因,出海是通信企业打破周期、取得成长性的必由之路。市场空间的差异、盈利能力的不同,使出海在过去成为通信企业打破周期、取得成长性的必由之路。以运营商市场为例,通信技术的代际升级决定了运营商Capex的周期属性,也决定了通信产业链的周期性,而出海取得全球份额的提升是打破周期性的关键策略之一。


二、通信企业出海的布局与优势

通信企业出海路径:成本优势为核心


通信企业出海路径,最核心的优势来源于国内工程师红利、产业集聚等形成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下,产品的性价比属性凸显,且国内企业相对海外竞争对手盈亏平衡的阈值更低,国内企业拥有调价主动权的同时,其利润空间也支持后续再生产。围绕成本优势,国内企业出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以性价比方案突破发展中国家市场;(2)通过国内以及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积累以及研发投入,产品力突破,争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3)海外龙头入股,形成供应链或产业合作;(4)抓住全球供需错配窗口期,实现出海突破;(5)借助外交政策,例如“一带一路”实现出海突破。 除此以外,通信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也需要重点关注:(1)管理层的全球化视野;(2)加强渠道建设;(3)建设海外产能;(4)收购或建立合资公司;(5)加强研发;(6)加强产品测试认证工作;(7)输出标准。


核心优势:工程师红利与产业集聚的成本优势


工程师红利与产业集聚塑造成本优势,由此形成的性价优势也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核心策略。受益于国内工程师红利的人工成本优势,和海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厂商往往具备成本优势;叠加通信产业受益于电子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一步降低成本。受益于此,同等产品情况下,中国产品的价格往往要较海外竞争对手便宜20%以上,形成突出的价格优势。 工程师红利:例如模组、智能控制器等中游环节,人工成本优势突出。


产业集群也带来成本优势:例如亿联网络受益于(1)国产芯片如瑞芯微的使用;(2)本土代工厂如华联、万利达、威思朗支持,在成本端有更强的控制能力,成为其对比海外龙头厂商性价比优势的根基。


成本优势下,盈亏平衡的阈值更低,国内企业拥有调价主动权的同时,其利润空间也支持后续再生产。受益于成本优势,中国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低于海外厂商——以模组为例,中国厂商在小于30%的毛利率水平下仍然能够实现盈利,而海外企业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因此,国内企业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可以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压缩价格空间。盈利表现更强也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和研发,巩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


路径一:差异化竞争,发展中国家市场突围


海外市场中,国内企业通过性价比产品,开拓一带一路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而非直面高端领域与海外领先企业的竞争。华测导航等国内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实际上与Trimble等海外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存在差异,第一是区域上,Trimble等仍以欧美市场为主,第二是目标群体上,国内企业正在打开中低端、工具化的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市场。


路径二:产品力突破,树立品牌效应


产品力突破是全球份额不断提升的基础,一方面,产品力来源于国内市场的沉淀和积累。部分通信产业链中,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和产能布局,国产厂商的产品力提升到具有出海竞争力的水平,基于此实现出海。以光通信行业为例,2005年以来,以长飞光纤为代表的光纤光缆企业逐步实现了光棒技术国产化替代的过程,2010年商务部推行的反倾销裁定政策给予国内光纤光缆厂商蓬勃发展的土壤,发展至今国内头部厂商已实现纵向一体化,光棒自给率超过90%;同时随着国内竞争加剧、海外接入网建设需求释放,国内光缆企业加速出海。


路径三:海外龙头入股等合作支持


海外龙头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扶持国内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例如(1)苏州旭创2014年9月C轮融资引入谷歌资本,公司与谷歌合作逐步深入,谷歌也成为旭创第一大客户,奠定了公司在100G光模块时期份额的快速提升基础;(2)2014年9月,大连英特尔对广和通增资入股并持有11%的股权,公司采购Intel基带芯片产品合作开发模组产品,良好合作关系也为随后开拓笔电市场奠定基础。


路径四:抓住供需错配窗口,加速出海


部分板块在出现供需错配窗口时,国内企业获得机会实现加速出海。具体来说,供需错配可能来源于突发性事件,例如2020-2021年前后由于全球突发卫生事件,国内产能承接全球需求;供需错配也可能由于部分板块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例如海缆领域,全球海风装机规模提升,海外高端海缆产能紧缺,国内企业如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突破海外市场。


路径五:乘外交东风,一带一路市场加速拓展


从历史来看,借助外交东风出海也是国内通信企业出海的路径之一。从华为海外市场尤其是非洲市场的拓展到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外交政策的东风也是国内通信企业出海的路径之一。以华为为例,华为海外路线采用了一个重要的策略,即沿着中国的外交路线走,尤其在亚非市场的开拓更为典型——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访非洲,任正非随行;2004年华为与津巴布韦国有固定电话公司TEL*ONE和国有移动电话公司NET*ONE签订合作协议,正在津巴布韦进行友好访问的吴邦国委员长和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见证了签字仪式。


三、通信出海板块选择:关注空间与周期

空间:关注全球份额提升潜力充足板块


通信出海板块的选择,首先重点关注后续市场空间充足,且当前份额占比低、具备更充足成长空间的方向:例如智能控制器、北斗、海缆以及上游通信芯片等。


出海赛道一:电信设备


2023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稳健增长,有线侧表现优于无线侧。在经历过去五年5G等建设驱动后,2023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进入稳健增长状态。根据Dell’Oro Group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电信设备(包括宽带接入、微波传输、光传输、移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SP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长2%,全年预计增长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其中有线侧(宽带接入、光传输和SP路由器、交换机)表现优于无线侧,23H1增长7%。


出海赛道二:通信模组


短期受制于需求压力,长期受益万物互联和技术升级,市场空间充足。根据ABI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为4.43亿片,短期内,由于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压制,模组市场增长放缓。但长期来看,通信模组在物联网连接需求不断扩大和连接技术升级的背景下,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量价齐升的发展趋势仍将持续。


出海赛道三:智能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广阔。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健康与护理、电动工具、智能建筑与家居、汽车电子等细分行业,从广义市场空间来看,据Frost & Sullivan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达到接近2万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万亿元;细分场景来看,国内控制器厂商主要从事的电动工具、家电等控制器市场规模分别约200-300亿、600-700亿元。


出海赛道四:北斗


从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来看,国内企业出海空间广阔: 广义来看,根据EUSPA的GNSS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卫星导航定位(GNSS)产业产值超2200亿欧元,国内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核心产值约1527亿元,综合来看国内产业的全球收入占比约在10%。 狭义来看,以中游应用角度,最主要的建筑与基建、测量测绘、资源与公用事业等场景中,全球潜在市场空间超过640亿美元(据Trimble),当前可触达的市场空间约210亿美元。以此估算,Trimble 2022年实现收入37亿美元,全球市占率在17%,而华测等国内厂商全球份额不足2%,拓展空间广阔。


出海赛道五:光器件光模块


AI驱动以太网光模块市场需求增长。2023年,受制于下游云厂商对传统数据中心资本开支下降等因素,传统光器件光模块市场需求走弱。但AI爆发趋势下,应用于AI集群的光模块需求快速提升,据Yole数据,预计2028年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美元。国产厂商全球竞争力领先。根据LightCounting数据,2022年,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中国厂商上榜七家,其中中际旭创与Coherent并列全球第一,旭创科技、Coherent、思科、华为四家厂商占据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超过50%。国产光模块厂商竞争力出众,可直接供应北美大客户。


出海赛道六:光纤海缆


光纤光缆市场方面,据CRU数据,2022年度国内光缆需求总量约为2.6亿芯公里,同比增长超过7%;全球光缆需求约5.4亿芯公里,超越此前周期顶点。竞争格局方面,光纤光缆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全球参与者较多,但具备光纤预制棒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全球主要光纤预制棒生产企业约为20家,国内厂商如长飞、中天、亨通、富通等位居全球前列。


出海赛道七:企业统一通信


企业统一通信短期受制于下游B2B需求压制。短期内,由于海外B2B需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统一通信市场萎缩,IP话机、VCS等增长承压。但长期来看,企业通信需求始终存在。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全球SIP话机出货量约1322万台,产品分为大概5个档级,平均单价为100-150元/台,目前增速相对进入平稳增长;商业耳机市场平稳增长,2022年行业规模约20亿美元;VCS市场,罗技预估全球1亿会议室的视频渗透率仅约10%,IDC数据显示市场每年配套规模在30亿美元左右。


出海赛道八:电网信息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AMI起步较晚,仅相当于我国2010年左右水平,渗透空间广阔。据仪表网,相比美欧及中国等地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欧、东南亚、中亚和西非等地区的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起步较晚,落后国内约5-10年。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东南亚、拉美大部分地区智能电表的渗透率在10%以下。


出海赛道九:专网通信


专网通信市场空间广阔。根据摩托罗拉数据,2022年其可触达的市场空间约600亿美元,包括LMR产品和系统集成(专网通信)以及指挥中心和视频安全域接入控制业务;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全球专网通信市场约235亿美元,其中包括149亿美元专网通信设备市场和86亿美元专网通信服务市场。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通信企业出海展望,关注空间与周期.pdf

通信行业2024上市公司见面会暨春季策略会:全球算力共振,国内新连接开启.pdf

自考操作系统原理-进程同步与进程通信.pptx

现代通信系统.pptx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通感一体化网络,护航低空经济腾飞.pdf

国网信通研究报告:国网系信息通信服务商,电网数智化建设创造发展良机.pdf

【国信证券】通信企业出海展望:关注空间与周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