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工业AI质检设备领先企业,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赛道多点开花.pdf

1. 荣旗科技:工业 AI 质检设备领先企业,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1.1. 立足智能检测装备赛道,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赛道并行


深耕工业 AI 质检设备赛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多赛道布局,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深耕智能装备行业多年,重点面向智能制造中检测和组装工序提 供智能检测、组装装备。2015 年公司视觉检测设备成功进入苹果产业链,2017 年获得 苹果无线充电视觉检测装备订单,同时智能眼镜相关设备成功供货亚马逊、Facebook 等 客户,并为华为、谷歌等品牌提供智能装备。在消费电子业务基础上,公司积极开发医 疗、新能源等行业客户,持续拓宽市场空间,2022 年成为宁德时代一级供应商,已为宁 德时代及其上游供应商成功开发多款应用于锂电池生产工序外观检测的 AI 质检设备。 2023 年 4 月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借助资本市场资源开启新征程。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组装装备、治具和配件三大类,以及为客户 提供持续的智能装备改造升级服务。具体来看:


1)智能检测装备:主要包括视觉检测装备、功能检测装备以及视觉功能检测一体 化装备。①视觉检测装备:公司突破待检产品复杂表面全外观智能检测的技术难关,推 出了基于 AI 技术的视觉检测装备。②功能检测装备:主要用于检测各类电子产品功能、 性能指标,包括电阻电容及电感检测、气密性测试、磁力检测、信号检测、耐压检测和 拉拔力检测等。③视觉功能检测一体化设备:突破机器视觉检测和功能检测难以集成于 一台设备中的技术难点,能够同时完成机器视觉和功能检测,大幅提高检测效率。2)智能组装设备:公司精密组装装备主要用于精密消费电子零部件的组装,同时 能够实时在线筛选待组装物料,并实现组装控制参数化和组装过程信息化。 3)治具及配件&智能装备改配升级服务:治具主要包括检测和组装治具两大类,改 配升级服务主要用于满足客户工艺改进、技术升级带来的新的生产需求。


智能检测装备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又以视觉检测装备为主。1)分业务 来看,智能检测装备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0-2021 年收入占比分别高达 77%、80%, 2023H1 占比上升至 88%。2)在智能检测装备业务中,2018-2021 年又以视觉检测装备 为主,2020-2021 年视觉检测装备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智能检测装备收入的 55%、58%。 2022H1 公司功能检测装备销售收入占比大幅增长,占智能检测装备收入比重增至 50%, 主要系 2022 年公司新增用于智能眼镜光学性能检测的功能检测设备。


分行业来看,消费电子行业为公司基本盘,新能源业务正在快速放量。1)消费电 子领域:2019-2022H1 公司对消费电子行业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 95%、99%、 91%、94%,其中直接或间接向苹果产业链的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高达 52%、 92%、79%、85%,构成主要收入来源。2)新能源领域:2021-2022 年新能源业务分别 实现收入 1426 和 5287 万元,收入占比分别达到 5%和 15%,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截至 2022 年 8 月末,公司在手订单 2.38 亿元,其中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分别为 1.54 和 0.6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38 和 6103 万元,订单占比分别达到 65%和 26%。 往后来看,动力电池领域订单快速放量,有望逐步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1.2. 持续高研发投入,掌握“光、机、电、算、软”五大核心技术


公司管理层具备 10 年以上的产业从业经验,奠定公司技术驱动型的发展导向。从 股权构成上看,截至 2023 年 8 月末,汪炉生、钱曙光、朱文兵先生分别持有公司 17.55%、 17.55%、12.79%股份,合计持有 47.89%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汪炉生 与朱文兵先生均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汪炉生先生从事智能装备行业技术工作20余年, 朱文兵先生从事视觉检测业务十余年,在视觉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


公司研发端投入持续高速增长,为技术先进性打下基础。1)从研发投入绝对金额 来看,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 4148 万元,2018-2022 年 CAGR 高达 40%,2023H1 研 发费用达到 2677 万元,同比+42%,保持较高增速。2)从研发费用率来看,2019-2023H1 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3%、10%、12%、12%、16%,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此外,公司还高度重视人才团队建设,股权激励绑定核心技术/业务人才。2023 年 公司实施首次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 85.00 万股,激励对象包括核心技术 /业务人员 39 人。从考核指标来看,本次股权激励分三期考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 (经审计)目标值(Am)分别为 4.60、6.00 和 7.80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29%;触 发值分别为 3.68、4.80、6.24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20%,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高研发投入驱动下,强化“光机电算软”五大核心技术,多领域布局工业 AI 质检。 公司智能检测装备的应用范围已从简单部件的 2D 尺寸检测拓展到复杂部件的 3D 尺寸 检测、各类复杂表面的缺陷检测以及针对无线充电材料及模组的 LCR 检测,能够完成 尺寸、外观和功能检测的多合一检测,为公司产品不断拓展打下基础。


1.3. 收入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受益智能检测装备等放量,公司收入规模快速扩张。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达到 42%,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 1.68 亿元,同比+60%,加 速增长。细分业务来看,2020-2021 年公司智能检测装备分别实现收入 1.87、2.33 亿元, 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分别达到 84%、80%,2023H1 智能检测装备收入达到 1.47 亿元, 收入占比达到 88%,构成收入主体,是收入端快速增长主要驱动力。


在利润端,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0.67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为 29%,低 于收入端增速,2023H1 归母净利润为 272 万元,同比-78%,短期有所承压。2018-2022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27.04%、22.29%、18.59%、19.77%、18.75%。2023H1 公司销 售净利率为 1.62%,同比-10.38pct,出现一定下降。下面将从毛利端和费用端进行分析:


1)毛利端:2018-2022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59.61%、53.50%、42.22%、45.31%、 41.68%,2023H1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0.19%,同比-11.83pct,主要系功能检测装备(2023H1 实现收入 5426 万元)包含的功能仪表及模组采购成本较高,毛利率仅 6.25%;同时新能 源业务处于开拓初期,毛利率低于消费电子业务,新能源业务放量也对毛利端产生一定 影响。2)费用端:2018-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31.07%、29.56%、20.83%、25.00%、 22.04%,高研发投入力度下,2023H1 期间费用率达到 31.14%。往后来看,随着智能眼 镜、VCM 检测等新业务需求放量,新能源 AI 外观检测设备大批量放量后毛利率逐步 提升,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逐步下降,公司盈利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工业质检设备:机器视觉&功能检测两大核心技术助力腾飞


智能制造的典型特征为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机器视觉和功 能检测等相关基础技术的演进,为智能装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底层基础。


2.1. 机器视觉:工业 AI 之眼,稀缺的黄金成长型赛道


机器视觉主要指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的传感器,自动地接收和处理一个真实物体 的图像,以获得所需信息或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装置。机器视觉的诸多应用场景和功 能,可归为四种基本功能——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其中检测技术难度最高,识别 难度值最低。相比人眼,机器视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应强、可靠性高等显著优势, 广泛应用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自动化设备等行业,是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底层技术来看,AI 算法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视觉检测的应用潜力。AI 算法是根据 产品上的缺陷进行专业标注和深度学习,优点在于:1)可扩展性更强:能够自动学习和 调整算法模型,减少误判和漏检;2)自适应性强:能够自适应环境和场景的变化;3) 检测精度更高:采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行更精确的图像分析和检测,检测 精度更高;4)检测速度更快:采用 GPU 等并行计算技术,能够进行快速的图像处理和 分析,提升检测效率;5)兼容性高:当出现新的缺陷时只需要根据缺陷图片进行学习训 练,无需修改算法,操作比较便捷。AI 算法的快速成熟,将加速视觉检测应用快速拓展。


整体来看,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我国机器视觉渗透率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2020 年亚太区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机器视觉应用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25.3%,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2)从微观层面来看, 若以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康耐视的收入结构为参考,2022 年康耐视对大中华区收入占比 为 22.6%,明显低于欧美地区,再次侧面反映我国机器视觉渗透率依旧较低。


细分下游应用来看,我国机器视觉应用仍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主,应用领域拓展空间 较大。3C 电子为我国机器视觉第一大应用场景,2021 年在我国机器视觉下游应用中占 比达到 31%,这一方面受益于 3C 电子行业高精度检测需求,另一方面苹果作为标杆企 业对于机器视觉的应用同样具备较强引领作用。往后来看,一方面,随着宁德时代等龙 头客户对机器视觉应用愈发重视,机器视觉在锂电行业具备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 汽车作为我国智能制造第一大应用场景,机器视觉渗透依旧较低,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 放量,机器视觉应用有望快速增长。此外,机器视觉在半导体、医药、物流等领域需求 同样在快速拓展,有望成为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渗透率提升&应用领域拓展,我国机器视觉是黄金成长型赛道。据 GGII 数据,2022 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 171 亿元,同比增长 24%,2017-2022 年 CAGR 达到 25%, 2023 年有望达到 216 亿元,同比+27%,2027 年预计可达 566 亿元,2023-2027 年 CAGR 约 27%,稳健增长,可见机器视觉是制造业中少数具备中长期增长潜力的黄金赛道。


2.2. 功能检测:物理&化学属性测试,机器替人空间同样广阔


此外,功能检测同样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检测主要通过对计算机软件、 算法、机构设计、控制理论、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及工艺的运用,利用软件算法配合自 动化设备的使用对产品的各项待测参数进行读取,从而验证待测产品,确认产品的特性 可以满足设计需求,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为客户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效果。 具体来看,功能检测主要包含对待检测产品各类物理和化学属性的测试,已被广泛 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工业电子及相关电子零部件产品的电学、信号 (无线射频)、声学、光学、传感、恒压力、磁性等方面的性能检测。以消费电子产品为 例,其产品检测种类繁多、精度要求高,各类功能检测广泛应用在生产环节中。


功能检测相较人工检测优势突出,市场需求度同样正在快速提升。在劳动力成本提 升、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背景下,以自动化检测代替人工检测成为检测发展的主流 方向,功能检测设备的使用规模将随着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增加。此外, 横向对比海外发达国家,我国功能检测装备发展同样较晚,后续应用拓展空间较大。


3. 消费电子设备有望持续扩张,新能源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3.1. 消费电子:无线充电检测龙头地位稳固,MR&VCM 打开新需求空间


从行业层面来看,全球消费电子仍处于周期底部。然而,我们认为苹果及其供应链 对于消费电子设备的需求仍具备较强韧性。究其原因,我们判断主要受益于机型革新不 断带动设备迭代、产能向印度、东南亚转移催生增量需求、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等因素。


1)苹果机型革新驱动消费电子设备快速迭代。与半导体设备、锂电设备等传统专 用设备不同,消费电子设备迭代周期较短,具备较强的消费属性。究其原因,核心在于不同机身结构对于加工要求各异,机型革新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电子设备需求。 2)苹果产能向印度、东南亚地区转移,带动新增需求。受国际贸易摩擦和中国大 陆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苹果公司拟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及东南亚地区,进一步 带动设备端更新迭代需求。考虑到苹果供应链进入门槛较高,设备供应商短期更换可能 性不大,我们判断国内消费电子设备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此轮苹果产能转移。 3)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为消费电子设备另一重要成长逻辑。2020 年智能制造在我 国 3C 电子行业的渗透率约为 26%,随着机器视觉、功能检测等技术快速进步,叠加消 费电子行业对于加工精密度、产线自动化率等要求提升,我们判断智能制造在消费电子 行业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而进一步驱动消费电子智能设备需求放量。


对于公司来讲,无线充电检测为消费电子业务基本盘,同时布局 MR 和 VCM 等领 域,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1)无线充电:在模组检测领域,公司已成为苹果核心供应 商,并不断向上下游拓展,进一步打开无线充电业务成长空间;2)智能眼镜:苹果 Vision Pro 有望引领行业进入新阶段,公司在谷歌、亚马逊智能眼镜业务基础上,积极布局大 客户智能眼镜检测新需求,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放量。3)VCM:iPhone 15 Pro Max 首次引入潜望式摄像头,公司前瞻性布局 VCM 检测新需求,产业化快速推进。


3.1.1. 无线充电:苹果核心供应商,立足模组环节上下游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不断成熟,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快速提升。苹果自 iPhone8 系列开始,全系手机基本配备无线充电功能,安卓手机的无线充电也处于从旗 舰机向中低端机型渗透过程中。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2022 年无线充电在全球智 能手机中渗透率约为 35%,2024 年有望提升到 45%,2024 年全球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 手机预计近 6 亿部,较 2020 年增长接近一倍。


无线充电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进一步带动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需求快速放量。作为智 慧城市生态链中的重要部分,无线充电的终端应用日益丰富,涵盖手机、手表、耳机等 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办公桌、柜子、台灯、汽车等。无线充电模组可以分为发射端和接 收端,其中发射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主要担任充电器的角色,接收端主要负责接收传输 电能给设备充电。根据 WPC 无线充电联盟的数据,2020 年无线充电接收端和发射端的出货量分别达到 10 和 4 亿只,2025 年出货量有望翻一倍,分别达到 20 和 8 亿只。随 着无线充电模组需求量放量,无线充电模组检测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在终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无线充电检测还不断向模组的上游磁性材料端、 下游终端成品延伸,催生新的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需求。具体来看: 1)无线充电模组主要由基底、磁性材料(铁氧体、纳米晶等)、传输线圈、石墨碳 材料等构成。电子制造服务商根据终端客户需求,除对整个模组的外观、尺寸、功能智 能检测外,还需要在磁性材料、密绕线圈等制造环节进行外观、尺寸的检测。 2)针对无线充电功能的检测,下游成品组装生产线持续增设检测工站或进行自动 化调整。例如 TWS 耳机组装过程中,EMS 厂商增设了耳机盒的无线充电 LCR、开短路、 按键力反馈的三合一全自动检测环节,从而产生新的智能检测装备需求。


公司为苹果无线充电检测设备核心供应商,上下游拓展具备持续扩张条件。2019- 2020 年公司无线充电检测设备相关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0.42 和 1.52 亿元,分别占主营业 务收入 41%和 69%,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展望未来,受益于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中渗透 率提升、应用场景拓展,以及公司在上游磁性材料、下游成品的布局,公司无线充电相 关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扩张。公司在无线充电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1)在无线充电模组检测细分市场中,公司为苹果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公司成功覆 盖苹果终端产品无线充电模组检测的五个检测环节:线圈 AOI 检测、磁力/磁通量检测、 石墨线圈电容检测、LCR 检测和成品 AOI 检测。除磁力/磁通量检测采用抽检方式外, 其余四个环节均采用在线全检方式,且公司是四个全检环节唯一供应商。 2)在模组基础上,公司还重点布局上游磁性材料、下游成品的视觉&功能检测设 备,形成贯穿无线充电产业链的完善布局,进一步夯实在无线充电领域的竞争力。公司 已成功开拓上游磁性材料新客户,为横店东磁、东尼电子等提供相应材料的视觉和功能 检测设备;同时成为下游成品组装环节的无线充电检测设备供应商。


3.1.2. MR:前瞻性研发布局,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放量


从技术端来看,根据虚拟与现实融合程度的不同,智能眼镜(XR)可分为 VR、AR 和 MR 三大类。1)虚拟现实(VR):将用户置于由计算机生成的完全虚拟环境中,在 娱乐领域应用较为广泛;2)增强现实(AR):运用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多传感 器融合等多种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频、视频等虚拟信息叠 加到真实画面或空间中;3)混合现实(MR):该技术将真实与虚拟元素进行不同程度 的融合,同时在现实、虚拟与用户之间搭建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实现信息交互。


从产业化进展来看,海内外消费电子龙头积极布局 XR 领域,全球 XR 市场有望进 入快速放量期。2023 年以来 Meta、Sony、苹果等企业相继发布 XR 新品,其中苹果 Vision Pro 已于 2023 年 6 月正式发布,预计 2024 年上市,有望成为智能眼镜行业产业化重要 推动力。往后来看,随着消费级市场需求逐步打开,XR 行业产业化有望加速落地。据 公司招股说明书,VR 和 AR 出货量将分别从 2020 年的约 500 万台、约 30 万台增加到 2025 年的超过 2900 万台、超过 1400 万台。据 Statista 数据,2026 年全球 XR 设备市场 规模有望达到 1008 亿美元,2021-2026 年 CAGR 高达 40%。


从技术路径来看,Pancake 光学方案优势明显,有望成为 XR 主流技术路线。Pancake 通过多片光学镜片结构实现光路折返,可在有效面积内增大光路总长、缩小屏幕和透镜 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光学镜头(TTL)总长。量化来看,非球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的 TTL 约为 40-50mm,Pancake 方案的 TTL 仅约为 15-20mm,微型化优势明显。此外,Pancake方案还兼具质量更轻、成像质量好、畸变小、可调节屈光等技术优势,正逐步成为智能 眼镜主流的光学方案。相较传统的非球面和菲涅尔透镜,Pancake 方案光路设计更为复 杂,对脏污、线散、偏移、划痕等敏感度更高,对检测设备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公司已在智能眼镜领域形成了检测和组装装备的完整产品阵列,并服务于亚马逊、 Facebook 等多家知名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智能眼镜行业的高速发展。截至 2022 年 8 月末,公司在智能眼镜领域的订单达到 5175 万元,占总订单需求比例达到 22%。 1)亚马逊:2016 年公司成为亚马逊合格供应商,主要产品系眼镜前框、内腿和镜 片等结构部件的检测、组装设备/治具,贯穿亚马逊智能眼镜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2) Facebook:2022 年公司取得 Facebook 正式供应商资格,为其智能眼镜成品组装生产线 提供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组装对位、测试一体化设备。往后来看,公司前瞻性布局曲面 镜片全外观 AI 检测等设备,像素精度达到 3.75 微米,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浪潮。


3.1.3. VCM:潜望式摄像头拉动新增检测需求,公司有望明显受益


受制于机身厚度,潜望式镜头成为手机高倍数光学变焦的升级选择。相较于混合变 焦、数码变焦等变焦方式,光学变焦清晰度优势明显。在光学变焦系统中,变焦倍数越 高,长焦镜头高度越高,传统手机厚度较难满足 5 倍以上光学变焦镜头的光路设计。潜 望式镜头作为升级解决方案,其原理是横放潜望式镜头,通过光线转向元件将光线折射, 从而在达到延长折射路径的同时,避免机身厚度无法容纳镜头的问题。


从产业化进展来看,潜望式摄像头在安卓系中已有广泛应用,iPhone 需求进一步打 开应用空间。对于安卓系旗舰机型,潜望式摄像头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华为为例,2023 年春季 4 款旗舰新机中 3 款搭载潜望式镜头。对于 iPhone 系列,iPhone 15 Pro Max 首 次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采用 5 倍长焦摄像头,光学变焦范围明显提升。随着潜望式摄像 头在 iPhone 领域快速渗透,进一步打开市场需求空间。中长期来看,随着镜头良率提 升和模组成本下降,潜望式镜头由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仍有较大下沉空间。


潜望式摄像头自动对焦要求更高,对 VCM 检测需求进一步提升。音圈马达(VCM) 主要用于摄像头自动对焦,在永久磁场中通过改变马达内线圈电流的大小,带动弹簧片 运动,从而移动透镜以实现焦距调节。在 VCM 的基础上,OIS(光学防抖)还可增加水 平移动镜头的设计,从而实现光学防抖,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陀螺仪检测微小晃动,计算 位移量后控制镜片进行位移补偿抵消晃动。运用于潜望式镜头的 VCM 相较于普通防抖 VCM 材料要求更高、设计更复杂,对相关检测设备需求度进一步提升。 公司前瞻性布局 VCM 材料 2D&3D 尺寸检测设备,该设备集成自动上下料、2D&3D 尺寸检测、OK 摆盘、NG 分区分 Bin 以及扫码追溯上传 Mes 等功能,3D 精度可达到 1 微米以下,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


3.2. 新能源:AI 外观检测设备快速放量,外延并购布局涂布模头赛道


3.2.1. 锂电检测需求度快速提升,公司率先取得产业化突破


从需求端来看,动力电池产线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检测环节“机器换人”需求催 生智能检测装备需求。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效率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电池制造对 于设备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2022 年单位 GWh 所需员工人数量 CAGR 为-18%。然而,检测环节仍以人工或半自动形式进行,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已 成为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的重要制约因素,对相关智能检测装备的需求度快速提升。


从供给端来看,锂电池 AI 检测领域尚无本土优势企业,公司具备较佳的市场切入 机遇。锂电池制造的前、中、后段工艺技术难点各不相同,各生产工艺环节逐步涌现出 一批技术领先的核心设备企业,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等锂电设备企业在电池 生产不同工序深耕,各自形成了自身的技术累积和先发优势。然而,国内锂电池设备制 造企业大多围绕电池生产制造流程展开服务,行业中尚未出现主攻动力电池 AI 检测的 代表性企业,相关供应商的空缺为公司提供进入新能源 AI 检测领域的市场机遇。


受益于终端客户降本增效和品控要求提升,视觉检测在锂电设备中价值量占比有望 快速提升。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未来单 GWh 检测设备需求将约占产线设备投资 10%。 我们预计 2025 年我国锂电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可达 155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约 51%。若考虑到存量产线的技改升级需求,则锂电检测设备市场需求空间更为广阔。


从产业化进展来看,基于在视觉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公司正式切入动力电池检测 领域。公司于 2021H2 进入新能源领域,2022 年成为宁德时代一级供应商。公司率先推 出的 AI 外观检测设备,可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工目检方式,实现新能源电池外观缺陷实 时在线检测,能够突破人眼检测极限(5μm 大小表面瑕疵),高效检出电池表面瑕疵(检 出率≥99.5%)。截至 2022 年 8 月末,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取得 6103 万元订单,占 总订单需求的 26%,2023 年 4 月末新能源领域在手订单约 5086 万元。受益于下游客户 对于 AI 视觉质检需求提升,新能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2.2. 外延并购切入涂布模头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涂布模头广泛应用于锂电、钙钛矿电池等行业,具备较强耗材属性。狭缝挤压式涂 布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预计量涂布技术,能获得较高精度涂层,涂布模头为涂布机的核心 部件,主要用于浆料均匀喷出控制。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主要 用于制备浆料完成后的第一道工序,涂布效果优劣对锂电池的电池容量、内阻、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等具有重要影响。在锂电行业基础上,涂布模头在氢燃料、钙钛矿电池、 面板等领域同样具备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地,涂布模头主要用于高磨损、高腐蚀性等 极端工况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具备较强耗材属性。


我们预计 2025 年我国锂电池涂布模头市场规模约 36.3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约 27%。细分来看,2022-2025 年新增扩产和存量更新需求 CAGR 分别为 19%和 92%, 新增扩产需求增速较为平稳,存量更新需求加速放量,将成为行业后续重要增长点。


涂布模头市场长期由日本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为另一增长逻辑。涂布模头市场 早期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2020 年日本三菱和日本松下在我国涂布模头领域的市场份 额合计达到 63%,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在国产供应商中,曼恩斯特、宁德中能等形成较 强竞争力,其中 2019-2022 年曼恩斯特的高精密狭缝式锂电池极片涂布模头市场占有率 分别达到 19%、21%、26%和 31%,快速提升,在本土企业中稳居第一。


外延并购切入涂布模头赛道,完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产业布局。宁德中能成立于 2019 年,专注于高精密涂布模头相关业务,其中单层陶瓷模头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双层模头技术亦属行业领先。2023 年 9 月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宁德中能 60% 股权,正式切入涂布模头赛道,在动力电池检测设备业务的基础上,横向拓展在新能源 装备领域的产业布局,夯实核心竞争力。2022 年宁德中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 润 1.11 亿元和 4847 万元,分别同比+319%和+489%,业绩快速放量,2022 年归母净利 率达到 43.50%,盈利指标优异,并表后有望对公司财务端表现产生明显积极作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荣旗科技研究报告:工业AI质检设备领先企业,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赛道多点开花.pdf

荣旗科技分析报告:智能装备新秀,模块化平台加速赛道拓展.pdf

奥迪威研究报告:中国领先的汽车超声波传感器厂商,布局消费电子领域.pdf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消费电子拉开AI新篇章,汽车业务打造成长新引擎.pdf

3C设备行业研究报告:消费电子行业或迎复苏,关注新技术带来的设备增量.pdf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终端需求温和复苏,把握AI融合新品与SmartEV等主线.pdf

PCB行业专题报告:华为新机强势回归,消费电子PCB有望复苏.pdf

AI人脸识别诈骗敲响金融安全警钟.pdf

AI搜索专题报告:怎么看Kimi的空间?.pdf

边缘AI行业研究报告:边缘AI硬件,引领硬件创新时代.pdf

【东吴证券】工业AI质检设备领先企业,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赛道多点开花.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