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工智能行业:预训练大模型白皮书.pdf

2023-09-19
58页
14MB

1.1 人工智能发展史简介


人工智能从 1956 年被正式提出以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诞生初期,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 流派,即逻辑演绎、归纳统计和类脑计算。其中,逻辑演绎方法局限性较强,难以对建模复杂的实际问题进 行建模;而类脑计算方法过多地依赖于生命科学,特别是脑科学的研究,而后者的进展难以满足人工智能的 一般要求。在进入 21 世纪依赖,在大数据和大算力的支持下,归纳统计方法逐渐占据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主 导地位,并且催生出一系列方法论和应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


孕育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主 要包括Warren S.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 提出的人工 神经网络的视觉模型,以及 Alan M. Turing 设想的验证 人工智能的思想实验(即图 灵测试)。同时,1946 年出 现的通用计算机 ENIAC,也 为人工智能的复杂演算提供 了硬件支撑。


第一次繁荣期:以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为 标志,人工智能被正式提出 并且进入第一次繁荣期。基 于逻辑演绎的人工智能算法 解决了某些特定领域的问题(如证明数学定理),而基 于亚符号系统的感知器算法 也被实现出来,甚至在 1957 年出现了专门用于模拟感 知器的计算机 Mark I。 此 时的学者对于人工智能抱有 不切实际的乐观幻想,包括 Marvin L. Minsky(1969 年 图灵奖得主)和 Herbert A. Simon(1975 年图灵奖得主) 在内的多名学者,均预测人 工智能将在 20 年内获得彻底解决。而以 DARPA 为 代 表的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 也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注入了 大量资金。


第一次低谷期:研究者们很快意识到了第一 代 人 工 智 能 算 法 的 极 限。 1969 年,Marvin L. Minsky 发表著作《Perceptrons》, 几乎一手摧毁了联结主义(即 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 究;同时,基于逻辑演绎的 算法也被证明需要指数级时 间以解决大部分问题。随着 DARPA 等机构撤出大部分投 资,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启一 波反思浪潮,其中有代表性 的是 James Lighthill 于 1973 年发表的人工智能综述报告 和 John R. Searle 于 1980 年 提出的中文房间问题。


第二次繁荣期: 随着专家系统的出现和盛 行, 人 工 智 能 算 法 开 始 在 限定领域内解决实际问题。 1975 年出现的 MYCIN 算 法,能够在医学领域完成血 液 传 染 病 的 诊 断 工 作。 同 时,以 Hopfield 网络为代表 的新型神经网络和 David E. Rumelhart 发明的反向传播 算法,极大地增强了人工神 经网络的适用范围。1989 年, Yann LeCun(2018 年图灵 奖得主)使用五层神经网络 识别手写数字,该方法取得 巨大成功并在 20 世纪 90 年 代识别了美国超过 10% 的手 写支票。以 DARPA 为代表 的机构再次行动起来,使得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段在人 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资金比起 前半段增长了数倍。


第二次低谷期: 然而,专家系统很快遇到了 新的困境。研究者们发现, 即使在限定领域中,面对未 知或者未定义的问题时,即 使问题十分简单,专家系统 的表现也无法预测甚至控制。随着支持人工智能研究 资金的再度锐减,研究者们 再次开始反思,并且将思路 逐渐从符号系统(如归纳演 绎方法)转向亚符号系统(如 统计学习方法)。这一时期,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感知和 交互的重要性,其中影响较 大的观点包括 David Marr 在其著作《Vision》中提出 的视觉理解模型和 Rodney A. Brooks 提出的“模型可 有可无,世界即是描述自身 最好的模型”等。


第三次繁荣期: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存储能力 和算力不断增强,统计学习 方法逐渐成为人工智能领域 的绝对主流。在人工智能的 各个领域,如计算机视觉、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手工设计的模型都逐渐被统 计学习模型所取代。从 2011 年开始,深度学习浪潮席卷 人工智能领域,终于在多个 领域达到或者超越了人类水 平。人工智能的第三次繁荣 期,也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 至今仍未有结束的趋势。虽 然许多本质问题尚未得到解 决,但人工智能的诸多应用 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学习并未解决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未来,业界很可能还要经历数次低潮与革新,方能 达成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此之前,虽然存在着关于强 / 弱人工智能的讨论和对科技奇异点的担忧,但业界的重心依然是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预训练大模型白皮书.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