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械类与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差异
非器械类与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研发成果方面差异更大。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创新药上市获批、非创新药上市获批以及临床试验完成等为衡量标准,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医疗器械注册和专利授权等为衡量标准。
为此,我们从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实际研发特点出发,分别构建了针对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指标体系,以期更加精准、系统、科学和全面地评估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综合实力。
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维度构成,包括研发投入、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
过去十年来,非器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值从2013年的60.625上升至2022年的61.018;中位数从2013年的60.470上升至2022年的60.817;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为76.762;最小值历年均为60.00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最大值显著提升。2019年以前,最大值均为70以下;2019年以来最大值一举上升至70以上,尤其在2021年,最大值(恒瑞医药)高达76.762。以上表明,2019年以来,我国头部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指数进步显著。
2020年及以前,各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中位数较为稳定且差异不大,2021年各上市地的差异变大,但2022年差异有所缩小。相较于2021年,2022年除上交所有所上升外,其他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中位数均有所下降。2022年,美交所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最为领先,港交所次之,再次为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
总体来看,境内各上市板块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呈上升趋势。2022年,科创板板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最为领先,主板次之,再次为创业板。相较于2021年,2022年的创业板、主板和科创板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