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商业贿赂频被爆出,市场遇冷,投资者对该板块整体信心不足:此前曾有令市场震惊的康美医药造假案,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医药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虚增利润近40亿元。后又有譬如*ST辅仁、*ST泽达、*ST紫鑫、*ST银河、*ST必康、*ST未来等等医药医疗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引发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此外,近期多家医药类公司高管亦相继被监察机关实施留置措施,疑与反腐方向有关。对于单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而言,该等负面新闻的爆出甚至引发退市,不仅导致品牌形象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融资渠道被关闭,企业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也无法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量爆出的医药企业的恶性造假及贿赂事件,更是对更个医药医疗行业的声誉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该板块在和其他板块的对比中,不仅未能发挥此前的逆周期效应,反而被投资者继续看跌。
新药研发
阿尔茨海默症(AD)治疗药物的研发出现新的转机。该方向是新药研发重灾区和难度珠峰,强生、辉瑞、罗氏等制药巨头曾纷纷在此折戟。2023年1月,卫材开发的Lecanemab基于ClarityAD试验被FDA加速批准上市;更加值得关注的进展来自于礼来,2023年5月,礼来研发的Donanemab确证性III期成功,亦有机会获得FDA完全批准。在礼来的三期临床数据发布当天,礼来的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刷新全球药企市值纪录,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及患者对AD用药出现突破性进展的翘首期盼。AD药物研发艰难的根源在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未确定,这也提示了我们医药研发任重而道远,同时蓝海无限。
此外,减重药升级为大药企的研发重点产品,糖尿病用药GLP-1的新适应症减重成为热门研发和增长领域。与过往的成分不明且未经严格医学临床检验的的减肥药相比,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减重药已在全球市场开始持续发力,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其最初获批的适应症均为糖尿症用药,在上市后才再次获批减重适应症。GLP-1类药物在全球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前十位,在中国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第五位(前四位均为癌症用药),除礼来和诺和诺德已有GLP-1肥胖适应症药物上市外,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等巨头也已进军GLP-1减重市场,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均在着重发力药物减重市场。国内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2030年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6亿人民币。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减肥药物仅有奥利司他一款,暂无GLP-1类药物获批肥胖适应症。国内的众多药企也在GLP-1/GLP-1R赛道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6月,国内已经申请临床及以上的GLP-1类药物一共99个,进度最快的为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均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
关注板块
疫苗研发:虽然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散退,但2023年上半年常规疫苗接种节奏仍未恢复正常,预计将对疫苗行业全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相比之下,HPV疫苗依旧属于高景气子版块,填补了新冠疫苗量价齐跌带来的收入空缺。例如,2023年上半年万泰生物HPV2获批签发234批次,同比增长67%,沃森生物HPV2获批签发23批次,智飞生物代理默沙东的HPV9获批签发65批次,同比增长55%;此外,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亦成为少有的蓝海品种。带状疱疹发病率为全球3~5‰,亚太地区3~10‰,且有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有默沙东的Zostavax与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百克生物的首个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也在2023年4月上市,成为2023年上半年国产常规疫苗唯一重磅新产品。
口腔医疗:一方面,在种植牙领域,2022年1月国务院提出对种植牙等高值耗材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治理的征求意见稿》,最终在2022年9月从政策上明确了“技耗分离”计价方式,确定公立三级医院种植服务费4,500元/颗的基准,该等集采政策的落地,使得种植牙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5%,种植牙行业告别暴利时代;另一方面,消费年轻化、“个人IP”时代、互联网直播共同催生下的“颜值经济”,加速隐形正畸和数字化口腔的需求和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