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医药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底部机会.pdf

2023-09-12
142页
8MB

1 医药行业2023年中报业绩总览——全行业表现


1.1 全行业(包括科创板公司)


我们选取了309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3H1 收入总额11225亿元(+11.7%);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 (+6.3%);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6.3%),分别 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88.3%、103.8%、108.6% , 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3H1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 、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 2023H1收入总额10676亿元(+12.9%),归母净利润总 额956.2亿元(+11.4%)。 2023H1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28家,占比74%;归母 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02家,占比65%。


分季度来看,收入环比下降,归母净利润环比上涨,单二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承压。23Q1/Q2单季 度实现收入5642.3/5582.6亿元(+12.3/+11.1 %);实现归母净利润541.9/542.3亿元(+11% /+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6.5/495.1亿元 (+5.9%/+6.7%)。收入端来看,2023H1子行业中收入占比最大的 为医药分销板块,占比高达40%;占比第二、第 三的分别为中药板块、药品板块,占比分别为 16%、16%。 利润端来看,2022年子行业中利润占比最大的为 中药板块,占比高达22%;占比第二、第三的分 别为药品板块、医疗器械板块,占比分别为21% 、17%。


结构分化更加明显。1)从收入增速看,23H1医疗服务(+26.7%)、零售药店(+20.8%)、制 药装备(+16.7%)等板块快速增长。2)从归母净利润增速看,23H1医疗服务(+256.9%)、中 药(+42.9%)、零售药店(+24.4%)等板块高速增长。结构分化更加明显。1)从收入增速看,23Q2医疗服务(+30.5%)、制药装备(+20.7%)、零 售药店(+15.7%)等板块快速增长。2)从归母净利润增速看,23Q2医疗服务(+177.6%)、中 药(+30.9%)、创新药及制剂(+24%)等板块高速增长。


1.2 医药工业运行情况: 医药行业累计利润总额持续回暖,医药制造业稳健恢复中


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数据:2023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305亿元,同比下 降2.6%。受集采、国谈和Q1疫情放开的阶段性影响,2023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整体表现偏弱,后续有望恢复增长 。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数据: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数据:2023年Q1 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554.2亿元,同 比增长0.05%,1月受到疫情放开的阶段性影响,Q1整体药品销售额同比基本持平,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有更明显 的改善。西南观点: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背景下,随着带量采购执行,行业格局变化在即。宏观上医药工业 收入增速低于10%,但结构上分化愈加明显,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消费品等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展望2023 年下半年,我们预计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将持续回暖。


药品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板块业绩增长提速,随着集采步入深水区、创新药持续放量,板块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板块2023年上半 年收入1761亿元(+9.7%),归母净利润224.8亿元(+15.1%),扣非归母净利润203.2亿元(+17.1%) 。分季度看,板块22Q4/23Q1/23Q2收入分别为877.3/880.9/880.2亿元(+6.1%/+8.4%/+11.1%),归 母净利润分别为78.3/111.2/113.7亿元(+56.6%/+7.3%/+24%)。从盈利能力看,上半年板块毛利率为 54.7%(+0.2pp),净利率为14%(+0.6pp),四费率为39.1%(-0.6pp)。2023Q2板块毛利率54.7% (-0.4pp),净利率12.9%(+1.3pp)。随着集采、国谈等“政策底”显现,疫情影响消除,降本增效成 为企业经营主旋律,板块整体盈利能力企稳,板块收入和利润稳步提升。


政策持续引导新药研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获益为核心,支付端政策逐步缓和利好新药商业化。 2023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针对本土药物的同质化研发现象,新药临床审批或再收紧,其他同机制、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同类药品 在我国获准常规批准上市,该在审品种不再符合附条件批准上市要求的。7月,医保谈判简易续约规则调整 有利于创新药实现以价换量,在研发严要求的同时保障优质品种的商业化。


国产新药海外放量加速,充分验证全球市场广阔潜力。随着研发提速、创新提质,国产新药License out与 自主出海渐入佳境。优质国产新药海外放量加速,充分验证了全球市场的广阔潜力。2023年上半年,泽布 替尼在美国市场实现25亿元销售额,远超国内市场,又在美国获批cLL关键适应症,市场潜力持续放大。传 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销售额达到了1.89亿美元,表现亮眼。持续关注临床数据优异的Ⅲ期品种以及具有丰 富出海管线的企业,关注已上市品种的商业化进展以及NDA品种的商业化预期。


2023年上半年药品板块主要细分领域表现:


① Biopharma:迎来业绩拐点,步入正向循环,在研创新管线逐步兑现,出海逻辑渐强。Biopharma集采影 响逐步出清,创新药陆续落地,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业绩迎来拐点、重回上升通道。随着创新研发能力 的成熟,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创新品种具备出海潜质。长期坚定看好国产创新药放量和出海 逻辑。比如恒瑞医药2023上半年业绩重回上升通道;贝达药业随着贝福替尼、EGFR/C-MET双抗等产品的 推进步入新产品周期。出海已成为重要看点,恒瑞医药双艾方案已在FDA提交NDA,EZH2项目、TSLP单 抗授权出海,交易总额分别有望达7亿美元、10亿美元。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实现25亿元销售额, 远超国内市场。


② Biotech:核心品种逐步落地,商业化实力稳步提升,国际化不断迎来里程碑。随着Biotech企业核心品种 的落地以及商业化的推进,Biotech公司收入有望大幅提升。泽璟制药、荣昌生物等收入实现明显提升,比 如泽璟制药多纳非尼医保准入医院和双通道药房覆盖面持续扩大,上半年实现2.2亿元收入(+108.7%)。 杰克替尼上市在即;荣昌生物上半年总收入达4.2亿元(+20.6%),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纳入医保后 以量换价明显。康诺亚/乐普生物、和黄医药、和铂等陆续迎来了超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的license out,绿 叶制药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等在FDA获批,国产新药国际化不断迎来里程碑。


③ 转型创新企业:跨越集采阵痛,创新药陆续步入商业化阶段,新药销售崭露头角。八批国家集采按集采前 价格测算,涉及金额超3500-4000亿元,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超35%。越来越多的 传统药企集采影响见底,创新药步入收获期,迎来业绩复苏与估值重塑。海思科、恩华药业、京新药业、 康辰药业等创新品种陆续落地,如海思科的环泊酚、恩华药业的TRV-130、京新药业的安达西尼等,有望 成为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④ 生物药板块:疫后复苏正当时,新品落地有望稳步放量。生物药板块疫后复苏正当时,且随着公司在研创 新产品的获批,业绩快速增长值得期待。如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2023Q1/Q2实现营业收入1.8/3.8亿元 (+30%/+25%)实现归母净利润0.2/0.9亿元(+6%/+65%),主要系Q2季度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首次实 现上市销售。我武生物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批扩展儿童适应症人群,有望推动该产品加速放量。


医疗器械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医疗器械:创新、复苏、出海、AI医疗是2023年下半年的核心方向。2023H1板块总结:器械板块(73家样本公司,含科创板)2023H1收入796亿元(-6.2%),归母净利润186亿元 (-13.4%),主要系23年初新冠影响逐步消除,新冠检测需求下行所致。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3H1器械板块 收入768亿元(+6.2%),归母净利润179亿元(+7.1%),主要系23年初仍有疫情压制常规需求导致板块承压。


此 外,高值耗材中骨科耗材受集采影响出厂价下降,导致业绩有所下滑。低值耗材中大部分企业业绩下滑主要系新冠 产品高基数以及下游客户清理渠道库存所致。剔除 疫情单季度看, 23Q1/Q2单季度收入 同比增速分别为 +8.8%/+3.8%,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1%/+5.5%。 23Q1由于疫情压制常规需求,导致板块承压。23Q2增速 放缓系受到22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从净利润金额看,23Q2较23Q1环比有所提升。


创新、复苏、出海、AI医疗是2023年下半年的核心方向。展望2023年下半年,从控费政策看,DRG给国产器械公 司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随着越来越多集采有兜底保障且降价可控,控费的政策底逐渐出现,叠加经济复苏,门诊 量、手术量上半年增长明显,逐步恢复。十四五规划的“供应链自主可控”大方向亦有坚实基础。此外,国产器械 的性价比得到全球认可,国产厂商陆续开启国际化征途。最后,AI赋能的医疗影像及CDSS与病种质控方向预计也将 迎来结构性机会。因此,预计2023年下半年器械板块,春风化雨,四大机会显现。


医疗器械四大领域


设备:23年H1收入407亿元(+23.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29.1%)。 23年Q2收入215亿元(+21%),归 母净利润61亿元(+24%),需求端政策利好下,板块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IVD:23年H1收入166亿元(-40.7%),归母净利润33.5亿元(-58.5%)。 23年Q2收入81.4亿元(-32.2%),归 母净利润16.1亿元(-44.8%),板块业绩有所承压,主要系去年新冠产品销售基数较高所致。 高值耗材:23年H1收入139亿元(-4.8%),归母净利润33.7亿元(-8.8%)。 23年Q2收入67.8亿元(-12.4%), 归母净利润15.5亿元(-18.3%),不同赛道结构差异较大,如骨科耗材受集采影响出厂价下降,导致业绩有所下滑 。电生理、眼科、主动脉介入领域增速较快主要因为创新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低值耗材:23年H1收入84亿元(-9.1%),归母净利润10.9亿元(-17.7%)。 23年Q2收入39.9亿元(-15.2%), 归母净利润5.3亿元(-27.9%),大部分企业业绩下滑主要系新冠产品高基数以及下游客户清理渠道库存所致,部分 企业如山东药玻实现增长主要系市场需求回暖、出口恢复常态,模制瓶、棕色瓶等主导产品销量较好增长,其次集 采推动中硼硅产品销量高增。


医疗服务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医疗服务:2023H1表观增速亮眼,部分赛道受消费疲软影响


2022H1医疗服务板块受疫情影响大,2023H1行业整体快速修复。我们剔除2022年上市公司、有大额商誉减值计 提的公司,共选取11家医疗服务A股样本公司,均为经营较为稳健成熟的医疗服务专科/综合医院。11家医疗服务公 司 2023H1收入约为313.8亿元(+26.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30亿元(+256.9%),各公司正常经营,规模迅 速恢复,规模效应优势凸显,毛利率、净利率回升正常水平。2023年Q2收入约165.7亿元(+30.5%),归母净利 润约18.8亿元(+177.6%),由于疫情后行业整体快速修复,收入端以及利润端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凸显,利润率 持续提升。行业整体2022H1受疫情影响大,但由于部分标的如美年健康、创新医疗、国际医学等标的减亏/扭亏, 行业整体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端增速。


眼科赛道业绩表现亮眼,受消费疲软影响部分项目增速放缓。眼科板块收入端在疫后修复的趋势下,实现快速增长 ,利润端表现亮眼,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1)无疫情因素影响,部分店龄在4年左右的医院减亏/实现盈利;2)业务 结构升级,屈光、视光等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拉动公司利润率提升;3)手术量、门诊量快速修复,收入端修 复,公司规模效应凸显,毛利率提升。Q2以来消费力疲软,部分消费属性项目如屈光、视光收入增速放缓,其他赛 道如口腔赛道受消费情绪影响大于眼科赛道,业绩修复速度放缓。此外,刚需类赛道医疗服务公司表现仍然稳健。


政策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值得期待。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通 过聚焦专科,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互补,同时也能缓解公立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现状。民营医疗 服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且享受自主定价权,医院运营效率更高。


2023Q2受基数影响实现高增长,费用投入加大净利率降低 医疗服务板块(医院类标的)2023H1收入313.8亿元(+26.7%),归母净利润30亿元(+256.9%),扣非归母净利润 29.2亿元(+185.3%);2023Q2年收入165.7亿元(+30.5%),归母净利润18.8亿元(+177.6%),扣非归母净利润 19亿元(+185.3%)。分季度看,板块2022Q4收入129亿元(-10%),归母净利润-9.8亿元(-331.3%),扣非归母 净利润-7.2亿元(+134.7%),2022年Q2为受疫情影响低基数季度,2023Q2在低基数的原因下各公司业绩高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分季度看,由于23Q1第一个月仍受疫情影响,23Q2起恢复正常,各公司规模效应在Q2开始逐步凸显, 23Q2毛利率较23Q1环比提升2.6pp,与此同时,随着销售活动逐步开展,销售费用率提升0.1pp,各公司研发投入加大, 研发费用率提升0.3pp,整体净利率下降1.6pp。


11家医疗服务公司2023H1年收入约为313.8亿元(+26.7% )、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30亿元(+256.9%)。  从盈利水平看,医疗服务板块整体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行业 毛利率(34.9%)同比提升4.4pp,由于2022H1新冠疫情反 复,收入受影响,规模效应优势无法凸显,毛利率下降, 2023H1各公司迅速恢复,在规模效应影响下毛利率回升。 销售费用率9.2%,同比提升0.1pp;净利率10.6%,同比提 高6.5pp,由于样本公司中美年健康、创新医疗、国际医学 等标的减亏/扭亏所致。 从收入贡献看,爱尔眼科、三星医疗、美年健康、信邦制药 贡献比例为33%、18%、14%、10%; 从净利润贡献看,剔除仍亏损的创新医疗和国际医学,爱尔 眼科、三星医疗、通策医疗、信邦制药贡献比例为53%、 27%、10%、5%。


行业整体快速修,消费属性标的修复弹性大。2023Q1处于新冠感染达峰后的免疫期,新冠疫情影响小,医疗服务 板块整体收入、利润端快速修复,进入2023Q2,由于2022Q2是医院板块标的低基数,所以2023Q2表观增速高。 医疗服务板块按服务类型可分为偏消费属性细分赛道以及偏刚需属性细分赛道,通过对比2022年、2023Q1以及 2023H1收入、利润增速数据我们发现偏消费属性标的2022年受疫情影响更大,2023H1收入及利润修复弹性更大 ,其中修复速度看,我们认为体检>眼科>口腔,而偏基础医疗属性的细分赛道中,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发现综合医 院的修复速度快于肿瘤治疗,快于康复治疗(其中国际医学有2022Q1停业低基数原因)。


中药2023年中报总结


收入端疫情受益显著,利润端持续改善。2023年上半年收入1837亿元(+14.6%),归母净利润239亿元(+42.9%),扣非 归母净利润224亿元(+34.7%)。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956亿元/880亿元(+14.5%/14.8%),归母净利 润分别为134.9亿元/104亿元(+53.8%/30.9%)。二季度收入环比有所回落,同比仍然实现15%的增长,主要系去年同期存 在低基数。从盈利能力看,2023年Q2毛利率为44.9%(+0.6pp),净利率为12.9%(+1.5pp),四费率31.1%(-0.6pp)。 毛利率环比有所回落,主要系部分高毛利产品占比下降。


中药消费品业绩可持续凸显。1)中药消费品:2023年Q2中药消费品公司收入为251亿元(+19%),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 +62.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89.7%),利润端快于收入增速;2)独家基药:2023年Q2,19家独家基药收入389 亿元(10.1%),归母净利润为42亿元(+1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亿元(+26.3%),二季度回落明显。3)配方颗粒 :3家配方颗粒公司收入为90亿元(+44.4%),归母净利润为9亿元(+25.6%),主要系二季度配方颗粒国标品种销售放量 增长;4)中药创新药:3家中药创新药公司Q2总收入44亿元(+5.7%),归母净利润为6亿元(-19.2%);5)普药:2023 年Q2收入330亿元(+9.8%),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28%);6)中药注射剂:2023年Q2总收入为5亿元(+0.6%),归 母净利润为4亿元(+16.9%)。


国企混改释放红利,盈利能力大幅增加。随着中药行业国企混改以及公司治理改善加速推进,国企医药营收提升。2023年上半 年度,17家国企医药公司收入为1160亿元(+17.8%),归母净利润为128.7亿元(+37.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3.1亿元 ( +35.3% ); 2023年 Q1/Q2 收入 为659 亿元 /612 亿元( +14.2%/+18%) ,归 母净利 润为 77.7 亿元 /62.4亿 元( +27.8%/+44.3%),扣非归母净利润74.3亿元/58.3(+16.2%/+60.8%)。部分企业国改已经初显成效,部分国改企业实现 扭亏,经营业绩大幅改善,看好国改后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


2023年上半年申万中药板块实现收入1837亿元,62 家样本公司中有50家实现正增长,10家公司收入增速 超过30%,3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0%增长。 从2023年上半年申万中药板块收入占比来看,收入排 名前五的公司为白云山、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 堂和太极集团。


收入端疫情受益显著,利润端持续改善 2023年上半年收入1837亿元(+14.6%),归母净利润239亿元(+42.9%),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34.7%)。 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956亿元/880亿元(+14.5%/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9亿元/104亿元 (+53.8%/30.9%)。二季度收入环比有所回落,同比仍然实现15%的增长,主要系去年同期存在低基数。 从盈利能力看,2023年Q2毛利率为44.9%(+0.6pp),净利率为12.9%(+1.5pp),四费率31.1%(-0.6pp)。毛利 率环比有所回落,主要系部分高毛利产品占比下降。


零售药店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药店板块:业绩稳健增长,“万店时代”提速扩张


业绩稳健增长,门店提速扩张。2023上半年7家连锁药店公司实现收入516.8亿元(+20.8%);归母净利润29.8亿 元(+24.4%);扣非归母净利润28.8亿元(+24.7%)。分季度看,2023Q1/Q2收入分别为257.9/258.9亿元,同 比增长26.5%/1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14.5亿元,同比增长32%/17.3%;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14亿 元,同比增长30.6%/19%。受疫情放开影响,发烧感冒药、抗原检测盒以及防疫物资的需求量增厚明显,23Q1疫 后复苏稳健增长。Q2业绩增速放缓,主要有以下原因:1)Q2积压的大量库存逐步消化,消费者需求饱和,短期健 康购药需求有一定扰动。2)Q2全国各地陆续推进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各地医疗机构推进速度不均衡,部分地区的 门诊统筹政策在公立医院以及医疗机构优先放开,从而出现顾客短期回流的情况。


筹服务各地陆续推进,把握疫后“开店”与“店效”的双重弹性。1)政策利好:2023年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 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我们认为此政策利好龙头零售药店获客,重点聚焦 两点:统筹门店申请条件优化,处方药加速外流。2)门店扩张提速,建议关注并购节奏:连锁药店步入“万店时代 ”,品类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H1,6家药店门店数分别为:老百姓(11580家)、大参林(11989家)、益丰 药房(11580家)、一心堂(9569家)、漱玉平民(6332家)、健之佳(4439家)。药店板块全年维持较高的门 店扩张速度,大型连锁药店有望率先发力,引领行业复苏。3)盈利能力:随着精细化管理,调整品类结构,高毛利 的保健品、中药等占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稳定且小幅提升。


长期投资主线不变,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处方药加速外流。1)政策监管和开店限制趋严,倒逼小连锁和单体药店 逐步淘汰出局,留给大连锁更多收购空间和开店机会,中长期内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变。药店行业“十四五规划 ”目标为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2)处方外流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集采降 价、DRG付费、“双通道”等政策加速处方药流向院外市场,处方药销售占比均呈上升趋势。线下:以院边店为依 托,积极布局DTP专业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以及特慢病医保统筹药房。线上:“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零 售药店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及医院处方流转平台,承接外流电子处方。


药店板块此次共选取7家公司。板块2023H1收入总额增速为 20.8%,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4.4%。收入方面,共有6家公司 实现正增长,其中有1家同比增速高于30%,1家公司收入出 现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共有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 现正增长,有1家同比增速高于50%,有2家同比增速高于 30%,无公司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2023H1板块毛利率为同比下降0.7pp,四费率同比下降 1.1pp,销售费用率下降1pp,管理费用率保持平稳,财务费 用率下降0.1pp。


医药分销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分销板块上半年业绩增长亮眼。2023年上半年,17家医药分销公司实现收入4483.5亿元(+15.5%),归母净利润 为88亿元(-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0.5亿元(+3%)。分季度看,2023Q1/Q2收入分别为2256.7/2226.8亿 元,同比增长16%/1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2/45.9亿元,同比增长20.9/-19.6%;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8/40.7亿元,同比增长17.7/-8.2%。2022年分销板块受多地疫情散发的影响,院内门诊量受限,四大类药品管 控,以及药品和器械集采的持续扩面,业绩增速持续放缓。2023Q1分销板块疫后恢复性增长,且由于2022H1业绩 低基数,2023H1增速表现亮眼。


长期投资主线不变:板块处于低估值,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是未来发展趋势,个股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大型医药流 通企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申,从上游来看,通过医药工业板块发力,实现“研-产-销”全产业布局。从下游产业链 来看,通过自建与收购实现药店零售的快速扩张。流通企业借助和医院和药企紧密联系,积极布局DTP药房,未来 在承接处方药外流上具有核心优势。建议积极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重点关注业绩增速远超行业增速的企业。


上半年估值短期波动,性价比凸显。药品分销领域由于整体增速不高,且受到带量采购降价的影响,受到投资者的 关注度不高。我们认为之前药品分销板块的估值压制因素已经在股价上体现,目前该板块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凸 显。即使将来扩大范围带量采购,新药的上市也将弥补这一缺口,同时总代总销品种,流通企业的业绩仍将维持稳 健增长。部分经营能力强的公司,借助集采品种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机会,获得更多上游品种,建议积极关注业绩增 速远超行业增速的企业。


医药分销板块此次共选取17家公司。板块2023H1收 入总额增速为15.5%,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 。收入方面,共有15家公司实现正增长,2家公司收入 出现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共有10家公司归母 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1家同比增速高于50%,4家 同比增速高于30%,7家公司出现同比下滑。 从盈利水平来看,2023H1整体毛利率为10.2%,同比 下降0.3pp。2023H1费用率为7%,同比下降0.2pp。 其中销售费用率4.2%,同比下降0.1pp;管理费用率 为1.8%,保持稳定;财务费率为0.7%,保持稳定;研 发费率为0.3%,保持稳定。


疫苗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2023年中报总结:1)疫苗板块2023年H1收入349亿元(+14%),归母净利润77亿元(-0.8%),扣非归母净利 润74亿元(-3.2%),板块2023年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66/183亿元(+15.6%/+12.2%),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39.5/37.4亿元(+2.2%/-3.8%)。收入端来看,主要贡献仍然为HPV疫苗,但以智飞生物代理的9价HPV疫苗为 主,利润端略有下降主要系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销售下滑。剔除新冠疫苗影响,板块2023H1实现收入约349亿元 (+17%),归母净利润约77亿元(+2%)。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板块毛利率为47%(-9pp),四费率为 20%(-3pp),净利率为22%(-4pp)2023Q2板块毛利率为45%(-11pp),净利率为20.4%(-3.4pp),四费 率为20.2%(-4.2pp),板块盈利能力下滑较大主要系智飞生物9价HPV疫苗销售占比较高,其毛利率、净利率相 对较低所致。


摆脱疫情影响,渗透率较低的重磅品种有望放量。目前疫情对于疾控资源挤兑以及传统疫苗的接种影响已经基本消 除,我们预计渗透率较低的重磅品种23H2有望实现放量。具体来看,带状疱疹疫苗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渗透率约 为0.3%,提升空间巨大,其中百克生物产品在23Q2已经实现销售,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全国大部分省份市场准入, 预计23H2销量将逐季增加。其次,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约为2.5%,在国家政策支持、人群接种意识不断提升、厂 家学术宣传推广的带动下,在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下,销售增速有望快速增长。


关注在研管线上市节奏催化。在研管线方面,HPV疫苗目前已有10余款品种在研,但国产HPV疫苗普遍预计将于 2025年后陆续上市。肺炎球菌疫苗中,15价肺炎疫苗智飞生物进展最快,康希诺的PBPV疫苗目前处于临床Ⅰb期 。欧林生物全球创新品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目前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预计2025年获批。其他品种如康泰生物的人 二倍体狂犬疫苗预计于23年H2获批,智飞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也预计于24-25年获批。


HPV疫苗贡献主要业绩增量,以九价HPV疫苗为主


疫苗板块2023年H1收入349亿元(+14%),归母净利润77亿元(-0.8%),扣非归母净利润74亿元(-3.2%),板块 2023年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66/183亿元(+15.6%/+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37.4亿元(+2.2%/- 3.8%)。收入端来看,主要贡献仍然为HPV疫苗,但以智飞生物代理的9价HPV疫苗为主,利润端略有下降主要系万泰 生物2价HPV疫苗销售下滑。剔除新冠疫苗影响,板块2023H1实现收入约349亿元(+17%),归母净利润约77亿元 (+2%)。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板块毛利率为47%(-9pp),四费率为20%(-3pp),净利率为22%(-4pp)2023Q2板块 毛利率为45%(-11pp),净利率为20.4%(-3.4pp),四费率为20.2%(-4.2pp),板块盈利能力下滑较大主要系智 飞生物9价HPV疫苗销售占比较高,其毛利率、净利率相对较低所致。


血制品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血制品:


血制品供给制约短期增长,下半年疫后复苏仍可期。 2023Q1板块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相关治疗需求拉动 。Q2业绩增速环比有所放缓,主要系此前新冠疫情治疗大幅消耗产品库存,同时投浆量增长受限导致二季度产品供 给端压力较大。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血制品整体需求较好,随着产品供给压力逐步释放,板块业绩增长可期。


23H1板块业绩较快增长: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6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2023H1收入总额约为107亿元(+18%), 归母净利润总额约28.3亿元(+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5.8亿元(+17.3%)。分季度来看,6家公司(剔除华兰生 物疫苗业务)2023Q1/Q2收入总额分别为53.7/5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4.5%/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4/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4.5%;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1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10.9%。


静丙签发批次持续高增长,7月国产人白批签发复苏。2023H1人白批签发2116批(+11%),其中国产人白获批698批 (-9%),占比为33%,进口人白获批1418批(+25%),占比为67%。2023H1静丙批签发639批(+36%) 。因子类产品 中PCC批签发增速较快,23H1获批150批(+34%)。2023年7月,人白实现批签发489批,同比增长48%;其中国产 人白批签发184批,同比增长46%。


供给端限制板块Q2增速,预计下半年增长提速: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6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2023H1收入总额 约为107亿元(+18%),归母净利润总额约28.3亿元(+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5.8亿元(+17.3%)。分季度来看, 6家公司(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2023Q1/Q2收入总额分别为53.7/5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12.2%;归母 净利润分别为15.4/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4.5%;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1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3.3%/10.9%。2023Q1板块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相关治疗需求拉动。Q2业绩增速环比有所放缓,主要系 此前新冠疫情治疗大幅消耗产品库存,同时投浆量增长受限导致二季度产品供给端压力较大。考虑到2023年行业采 浆恢复顺利,预计下半年业绩增长有望提速。


板块2023H1收入增速为7.2%,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2.7%。 收入方面,共有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1家公司增 速超过50%,2家公司收入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共有 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1家增速超过50%,2家 公司同比下滑。 从业绩占比来看,上海莱士收入、归母净利润占比分别为 36%、43%,为板块最高;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 收入占比分别为25%、15%、14%;派林生物、卫光生物业 绩占比在10%以下。


CXO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2023H1业绩增速放缓,商业化大订单逐步消化致使利润端整体承压明显。CXO板块共选取16家公司,2023H1收入442.1亿元(+3.8%) ,其中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收入390.6亿元(+20%);归母净利润约109亿元(-7.9%),其中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 归母净利润93.6亿元(+6.1%);扣非归母净利润约95.2亿元(-0.8%)。


分季度看,板块23Q1/Q2收入分别为215/227.1亿元(+10.5%/- 1.9%),其中剔除新冠订单贡献后预计收入分别为192.4/198.2亿元(+20.3%/+1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61.5亿元(+20.6%/- 22.1%),其中剔除 新冠订 单贡献 后预计 实现归 母净利 润40.7/52.9亿元(+40.4%/-10.7%);扣非归母净利 润分别 为42/53.2亿元( +8.2%/-6.9%)。2023H1板块表观收入利润均有明显承压,主要由于新冠大订单交付进入尾声,下半年关注扣除新冠订单高基数后常规业 务的恢复性增长。


从盈利水平看,2023H1CXO整体盈利能力稳定,高附加值订单以及企业业务能力提升使毛利率水平(42%,+1.6pp)略 有上升;期间费率维持稳定,财务费率(-1.8%,-0.1pp)略有下降,销售费率(2.3%,+0.1pp)、管理费率(9.4%,+0.5pp)、研发费 率(5.4%,+0.6pp) 小幅提升,主要由于CXO企业表观收入规模增速放缓、高利润订单持续消化以及汇兑影响所致,经营效率提升、规模 效应将有望拉动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宏观维度:美联储加息预期见顶,板块估值体系有望重塑。1)在通胀和需求双回落背景下,2023H2美联储加息周期预期见顶,生物医药一 级投融资环境或将持续向好,市场流动性预期恢复,创新药产业链将产生估值修复机会;2)头部CXO企业新冠商业化订单业绩贡献逐步下 降,板块估值体系有望重塑。3)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底部,个股估值仍呈现分化。


行业维度: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稳健增长,CXO行业景气度或将持续。预计2021-2028年全球医药研发仍将以2.6%的增速稳步增长。1)海外 :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总额有所下降,2023H1全球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总额持续回暖,2022、2023H1投融资总额分别为5609.7亿元(- 52.8%)、2832.3亿元(-7.9%),融资事件总数为2970件(-26.2%)、1489件(-6.9%);2)国内:一级市场医疗健康投融资活动强度 仍在波动,景气度有望持续向好。2022Q3以来国内一级市场投融资情绪一度略有回暖, 2022年、2023H1国内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分别为 1458.9亿元(-58.5%)、549.8亿元(-26.2%),融资事件数分别为1091件(-24.3%)、474件(-17%),环比逐季回升,创新药研发景 气度有望持续向好。2023H1我国创新药新增IND数量772个(同比+31.3%)、新增NDA数量117个(同比+58.1%),医药创新需求仍将 持续。


企业维度:业务布局、订单、产能、人员及业绩是企业核心指标。1)新冠大订单陆续交付,22年收入、利润均实现高增长;2)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增速稳健,反映订单较为饱满;3)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快速增长,在手订单增速稳健。未来展望:1)短期维度:国内新冠相关小分子CDMO订单不断,短期业绩基本兑现;海外产能转移趋势持续;2)中期维度:多肽类药物商 业化在即,CDMO空间广阔;国内企业以小分子CDMO业务为主,大分子CDMO产能仍在追赶海外龙头;3)长期维度:AI技术在新药研发 各阶段、多疾病领域广泛应用;CGT等新兴业务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订单获取+R端建设决定核心竞争力。


新冠大订单陆续交付,23H1板块表观业绩明显承压


CXO板块共选取16家公司,2023H1收入442.1亿元(+3.8%),其中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收入390.6亿元 (+20%);归母净利润约109亿元(-7.9%),其中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3.6亿元(+6.1%); 扣非归母净利润约95.2亿元(-0.8%)。分季度看,板块23Q1/Q2收入分别为215/227.1亿元(+10.5%/-1.9%),其 中剔除新冠订单贡献后预计收入分别为192.4/198.2亿元(+20.3%/+1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61.5亿元 (+20.6%/-22.1%),其中剔除新冠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7/52.9亿元(+40.4%/-10.7%);扣非归母净 利润分别为42/53.2亿元(+8.2%/-6.9%)。2023H1板块表观收入利润均有明显承压,主要由于新冠大订单交付进入尾 声,下半年关注扣除新冠订单高基数后常规业务的恢复性增长。


从盈利水平看,2023H1 CXO板块整体盈利能力稳定,高附加值订单以及企业业务能力提升使毛利率水平(42%, +1.6pp)略有上升;期间费率维持稳定,财务费率(-1.8%,-0.1pp)略有下降,销售费率(2.3%,+0.1pp)、管理 费率(9.4%,+0.5pp)、研发费率(5.4%,+0.6pp) 小幅提升,主要由于CXO企业表观收入规模增速放缓、高利润 订单持续消化以及汇兑影响所致,经营效率提升、规模效应将有望拉动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龙头CXO企业为业绩主要贡献者,2023H1CXO板块实现收入442.1亿元(+3.8%),剔除新 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收入390.6亿元(+20%) ,12家 样本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6家公司收入增速超30%、4家 公司净利润增速超30%;1家公司收入增速超50%,0家公 司净利润增速超50%。 从收入贡献看,2023H1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 格医药、九洲药业贡献比例为43%、13%、11%、8%、7%; 从净利润贡献看,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康龙化成、 九洲药业贡献比例为49%、15%、13%、7%、6%。


原料药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2023H1原料药板块收入端实现微增,盈利能力下降。2023H1收入510.7亿元(+1.4%),归母净利润约60.6亿元(-20.1%) ,扣非归母净利润约56.9亿元(-20.3%);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263/247.7亿元(+6.2%/-3.3%),归母 净利润分别为30.9/29.7亿元(-19.8%/-20.3%),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8.2/28.8亿元(-20.6%/-20%)。


2023H1原料药板块 收入端实现微增,在行业去库存周期、非法规市场价格竞争影响下盈利能力下滑。从盈利水平看,利润端短期承压,2023H1 原料药板块毛利率(34.7%,-1.6pp)、净利率(11.8%,-3.1pp)下滑明显,其中销售费率(7.8%,-0.4pp)、管理费率( 6.6%,-0.4pp)、财务费率(-0.5%,-0.2pp)持续回落;研发费率(5.8%,+0.6pp)持续提升,主要由于企业持续加大研 发投入所致。2023Q2利润端仍有承压,研发费率(6.4%,环比+1.2pp)、管理费率环比持续提升(6.8%,环比+0.5pp), 财务费率显著下降(-2.4%,-3.6pp)。随着外部环境压力缓解,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企业经营效率提升、费率下行、规模效 应扩大将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2023H1原料药板块头部企业贡献约一半业绩。原料药板块选取36家样本公司,2023H1:原料药板块实现收入510.7亿元, 21家样本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2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30%增长,2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50%增长;2023Q2:实现收入247.7 亿元,16家样本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1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30%增长,1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50%增长。从收入贡献看, 2023H1新和成、普洛药业、新华制药、浙江医药、国邦医药贡献比例为15%、12%、9%、8%、5%;从净利润贡献看,新和 成、普洛药业、新诺威、国邦医药、拓新药业贡献比例为24%、10%、7%、6%、5%。


2023H1板块收入实现微增,盈利能力下降


原料药板块共选取36家公司,2023H1收入510.7亿元(+1.4%),归母净利润约60.6亿元(-20.1%),扣非归母净利 润约56.9亿元(-20.3%);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263/247.7亿元(+6.2%/-3.3%),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30.9/29.7亿元(-19.8%/-20.3%),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8.2/28.8亿元(-20.6%/-20%)。2023H1原料药板块收 入端实现微增,在行业去库存周期、非法规市场价格竞争影响下盈利能力下滑。


从盈利水平看,利润端短期承压,2023H1原料药板块毛利率(34.7%,-1.6pp)、净利率(11.8%,-3.1pp)下滑明 显,其中销售费率(7.8%,-0.4pp)、管理费率(6.6%,-0.4pp)、财务费率(-0.5%,-0.2pp)持续回落;研发费率 (5.8%,+0.6pp)持续提升,主要由于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023Q2利润端仍有承压,研发费率(6.4%,环 比+1.2pp)、管理费率环比持续提升(6.8%,环比+0.5pp),财务费率显著下降(-2.4%,-3.6pp)。随着外部环境 压力缓解,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企业经营效率提升、费率下行、规模效应扩大将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2023H1收入微增,头部企业贡献约一半业绩,2023H1:原料药板块实现收入510.7亿元,21家样本公司 收入实现正增长,2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30%增长,2家公 司收入增速超过50%增长;2023Q2:实现收入247.7亿元, 16家样本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1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 30%增长,1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50%增长。 从收入贡献看,2023H1新和成、普洛药业、新华制药、 浙江医药、国邦医药贡献比例为15%、12%、9%、8%、 5%;从净利润贡献看,新和成、普洛药业、新诺威、国邦 医药、拓新药业贡献比例为24%、10%、7%、6%、5%。


累计季度表现,2023年上半年收入实现微增,利润端受制于去库存周期、非法规市场价格竞争等因素略降。原料药板块2023H1收入总 额510.7亿元(+1.4%);归母净利润总额为60.6亿元(-20.1%);扣非净利润总额为56.9亿元(-20.3%)。收入端实 现微增、利润端短期承压,主要由于上半年国际客户去库存,Q1执行原有订单出货量仍较高、Q2出货量放缓,以及非 法规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带来的原料药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所致。


制剂出口加速+集采放量打开成长空间,“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巩固制造优势,制剂出口加速+集采放量打开成长空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鼓励原料药企业向下游延伸,加速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巩固先进制造优势。 海外出口加速:2018年起,获批ANDA的本土药企数量显著提升,其中2022年健友股份海外收入25.5亿元,收入 体量显著高于国内业务(11.6亿元);普洛药业海外收入45.5亿元(+29.3%),增速显著高于国内(59.6亿元, +10.5%)。 国内集采放量:带量采购模式为原料药企业省去销售环节,具备成本与质量优势的光脚品种借助集采有望以量换价, 加速国内市场放量。以华海药业为例,受益于集采中标,2022年公司实现国内制剂收入37.5亿元(+31.1%),截 至2023H1获批并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50个,快速放量有望持续。


创新驱动的高稀缺性、高壁垒业务值得关注


基于创新技术平台的高稀缺性、高壁垒业务有望打破周期属性,长期成长确定性高。以东诚药业为例,2014年公司 战略转型高技术壁垒的核医药产业,聚焦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领域,目前已形成“筛查-诊 断-治疗”放射性药品全覆盖,满足市场的精准诊疗需求。博瑞医药也凭借核心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实现“仿+创”双 轮驱动:


1)仿制药:发力稀缺性高、技术难度高的药物仿制,目前已掌握恩替卡韦、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钠等40 余种高端药物的生产核心技术;2)创新药:孵化高度差异化、较大临床获益产品,截至2022年末,公司自主研发 长效多肽靶向偶联药BGC0228已开展四个剂量组爬坡研究,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良好;多肽类降糖药BGM0504注 射液已获批开展减重和2型糖尿病适应症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Ia期临床给药和观察,初步数据显示良好药效 (体重 下降)、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高稀缺性、高壁垒创新赛道有望打破周期属性,长期成长确定性高。


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


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3年中报总结: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3年H1收入37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4亿元( -70.3%),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82%),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18.4/18.6亿元(-22.4%/- 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8亿元(-78.3%/-56.5%)。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板块新冠产品去年基数较高。利 润体量下降主要各企业加大费用投,扩充品类所致,以及部分企业存在新冠产品资产减值。从盈利能力看, 2023H1板块毛利率为46%(-8pp),净利率为9%(-17pp),四费率为39%(+14%),板块盈利能力下降主要 系部分企业新冠产品资产减值,同时各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国内需求疲软影响业绩增速,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分产品来看,板块新冠业务中,各家企业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如义翘神州为0.58亿元(-46%)百普赛斯为0.29亿元(-41.4%)。常规业务中,百普赛斯收入2.4亿元(+33%) ,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带动(海外常规业务同比增速40+%),义翘神州实现收入2.3亿元 (+23%),阿拉丁常规业务增长21%。常规业务增速放缓主要系国内市场终端需求相对疲软。从产品SKU新增数 量来看,板块扩品类进展加速,其中诺唯赞目前终端产品已超1500种,百普赛斯超3300种。


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受益于生物药市场快速扩容、政策支持,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1)国内生命科学领域资金投入 增速迅猛,预计CAGR为18.8%,将从2019年的866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434亿元。由此将会带动研发端、生产 端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快速扩容。2)政策导向下,创新是药企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试剂行业的卖水人属 性突显,有望在行业发展路径中持续受益。3)市场规模全球千亿,国内百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生 物科研试剂市场2019年达到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46亿美元,CAGR为7.1%。中国市场增速较快,预计 2024年将达到260亿元。一体化龙头的打造:1)不同试剂种类扩充,覆盖多品类产品,提升客户数量及范围;2)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逐 步拓展产业链上游、中游制造能力、下游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客户认可度。


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3年H1收入37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4亿元(-70.3%),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 -82%),分季度看,板块2023Q1/Q2收入分别为18.4/18.6亿元(-22.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8亿元 (-78.3%/-56.5%)。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板块新冠产品去年基数较高。利润体量下降主要各企业加大费用投,扩 充品类所致,以及部分企业存在新冠产品资产减值。从盈利能力看,2023H1板块毛利率为46%(-8pp),净利率 为9%(-17pp),四费率为39%(+14%),板块盈利能力下降主要系部分企业新冠产品资产减值,同时各家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泰坦科技/义翘神州为板块业绩主要贡献者


2023H1生命科学板块实现收入37亿元,6家样本公司收入实 现正增长,0家公司收入增速均超过50%增长,0家公司净利 润增速超过50%增长。 从2023H1生命科学上游板块收入占比看,泰坦科技占比 36%;从2023H1生命科学上游板块归母净利润占比看,义 翘神州占比27%;泰坦科技和义翘神州分别为板块收入、利 润的主要贡献者。


累计:国内终端需求疲软影响收入增速,新冠产品减值及费用投入增加导致利润端下滑,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3年H1收入37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4亿元(-70.3%),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 82%),从盈利能力看,2023H1板块毛利率为46%(-8pp),净利率为9%(-17pp),四费率为39%(+14%),板 块盈利能力下降主要系部分企业新冠产品资产减值,同时各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制药设备及耗材2023年中报总结


2023H1板块总结:选取5家A股制药设备及耗材领域上市公司,2023H1收入总额69亿元(+16.7%),归母净利润 7.9亿元(-17.4%),扣非归母净利润7.3亿元(-13.5%),板块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收入结构变 化、行业竞争等因素。分季度来看,5家公司2023Q1/Q2的收入总额分别为32.6/36.1亿元,环比呈逐季上升趋势, 与行业常规年份趋势一致。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样本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8.9%,同比-3.9pp。预计毛利率下降 与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下降、行业竞争等因素有关。费用率水平整体保持稳定。


制药装备板块:2023H1收入端增速较快。楚天科技、东富龙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9%/21.6%。受高毛利业务收入占 比下降、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相关公司毛利率端承压;公司通过管控费用率,净利率端受影响相对更小。


耗材板块:纳微科技、奥浦迈收入分别增长0.5%、-17.4%;相关公司收入增长受去年同期新冠相关业务带来的基数 效应、非核心业务增速较慢等因素影响。 耗材板块覆盖项目持续增长,未来商业化放量可期。截至23H1,奥浦迈培养基覆盖142个药物项目,较2022年末增 加31个;其中3期项目19个,较2022年末增加5个;商业化项目2个,较2022年末增加1个;同期纳微科技填料覆盖 抗体、疫苗/重组蛋白、胰岛素项目数量分别为849、435、103个,其中3期及商业化项目分别为45、17、34个。相 关管线商业化进度持续推进,未来有望带动相关耗材放量。


2023H1板块总结:


板块总结:选取5家A股制药设备及耗材领域 上市公司 , 2023H1 收入总额 69 亿 元 ( +16.7%),归母净利润7.9亿元(-17.4%) ,扣非归母净利润7.3亿元(-13.5%),板块 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有所下滑。 分季度来看,5家公司2023Q1/Q2的收入总 额分别为32.6/36.1亿元,环比呈逐季上升趋 势,与行业常规年份趋势一致。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样本公司整体毛利 率为38.9%,同比-3.9pp。预计毛利率下降 与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下降、行业竞争等因 素有关。费用率水平整体保持稳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医药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底部机会.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

【西南证券】医药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底部机会.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