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审议和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财政预算、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今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报告》强调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今年政策发力重点放在稳增长、扩内需和稳信心上,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此外,两会也聚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毕马威发布《2023年两会要点解读》,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我们从报告中选取了5个关键字:稳、进、改、开、民,以帮助大家快速了解今年两会的核心要点。
稳
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过去几年我国经济政策关注点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随着中国从疫情中快速走出,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政策目标。从2018年7月的“六稳”到2020年的“六保”再到2022年末的“三稳”,这些提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政策在不同情况下的积极调整。稳增长重回经济工作的重心。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略低于往年。但横向相比,这一目标仍明显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速。例如,IMF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美国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0%,都低于中国的增速目标(图1)。我们预期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7%的增速,快于去年。展望海外,世界经济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预期今年增速有所放慢。中国提速、海外降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图1: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IMF,毕马威分析注:中国经济增速为毕马威预测。
扩内需是今年经济稳增长的核心抓手。《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2023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之前制约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场景的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我们预期消费将加速回暖,特别是之前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的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性、体验性服务业会最先复苏。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疫情前占比已接近50%,但疫情期间有所下降。服务业消费的复苏将对我国整体消费增长具有明显拉动(图2)。
图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毕马威分析
防范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是今年稳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近期美国一些中小银行、欧洲系统性重要银行等受全球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的影响,接连出现流动性危机,对金融市场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也应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经济金融波动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风险,高度重视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下行风险,动态完善应对政策预案,防范金融风险。此外,在房地产方面,两会强调要稳妥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两会要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去年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所抬头,截止四季度达到了50.4%,较2021年底增加了3.6个百分点,特别是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较为明显,较2021年底上行2.5个百分点(图3)。2023年城投债到期规模将达到3.6万亿元,地方政府偿债付息压力有所加大。
图3: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进
3月13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强总理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的含义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要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要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为确保产业链安全,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我国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在科技前沿领域以及底层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当前中国基础研究经费90%以上都来自政府和高校,企业在基础研究上面的投入比例仅占3.8%,私人非营利机构等其他社会力量的投入占比更小,反观其他发达经济体,企业在基础研究经费上的投入基本都在20%以上,韩国甚至接近60%(图4)。我国将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真正增强创新动能。
图4:2020年各国分部门基础研究投入,%
▲数据来源:OECD,毕马威分析
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增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3年高于工业增加值总体增速(图5)。多地地方政府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咨询、专业认证等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全产业链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和广泛应用,企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智能化转型阶段。利用大数据的力量,更好地制定生产规划,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同时,为了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企业也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产业的绿色转型。
图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数字经济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5G+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5G基站已经达到231万个,远超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经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应用范围覆盖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45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有效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计划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同时,扩大5G行业尤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思维带动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有利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同样是本次两会的热点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一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聚焦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改革后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运转更加高效。
此外,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胜利收官,今年的两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即将开启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将突出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国资委在2023年初提出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变成“一利五率”。新的指标体系有三大变化。首先,将“净利润”改为“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更接近资本市场对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评估标准,能够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国企的业绩表现。其次,将“营业收入利润率”变成“营业现金比率”,剔除了应收账款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衡量企业的收入质量。此外,年度经营目标也从“两增一控三提高”变成“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
表1: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变化
▲资料来源:毕马威分析注:粉色为指标变化。
注册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工作之一。两会工作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要推动注册制改革走稳走深走实。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时代正式来临,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3月16日,在全面注册制落地一个月后,沪深首批10家企业IPO注册获得证监会的批复。企业上市周期大幅缩短,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加大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此外,由于主板所包含的企业涉及行业和成长阶段更加多样,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开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强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在稳外贸方面,两会强调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聚焦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数字贸易。
在稳外资方面,两会强调今年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完善外资促进服务,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两会还强调发挥好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发挥好各类园区引资作用。在区域合作方面,两会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重点工作,筹备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机遇,香港可以发挥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特色优势积极配合国家的国际经贸战略,并在参与国家经济蓝图的进程中分享更多红利。近年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与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创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数据显示,人民币连续三年成为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其中去年广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443.9亿元,同比增长34.2%;对RCEP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306.1亿元,同比增长22.5%。未来,香港将会进一步拓宽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下得到进一步巩固。
民
两会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要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过去三年的疫情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企业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居民消费也更加谨慎。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明显回升,制造业PMI创下自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小型企业较12月回升幅度最大(图6)。相关行业景气水平持续上升,市场主体预期正在改善。
图6:中国制造业PMI,当月值,%
▲资料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报告》将保障基本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放在重要地位。在养老方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亿,占总人口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占总人口的14.9%。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势在必行。截至2021年,在养老金三支柱中,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约6.4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积累基金约4.5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收入约10亿元。三支柱占比分别为为57.1%、42.9%和0.01%,而美国三支柱占比分别为6.3%、58.4%和35.3%(图7)。去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个人可在商业银行开设养老金资金账户,并通过该账户缴纳养老金、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总缴费金额达到142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该制度的实施将加快构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
图7:中美多支柱养老保险占比,2021年
▲数据来源:人社部,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毕马威分析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