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电力算力双轮驱动,冷却塔龙头迎高增.pdf

1. 国内冷却塔龙头,订单充足利润创新高

1.1. 冷却塔冠军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二十载潜心耕耘,国内冷却塔单项冠军。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冷却塔的研发、 设计、制造及安装业务,并提供工业及民用冷却塔相关的技术服务,服务于石化、 冶金、电力、建筑等领域。公司成立于 1997 年;2005 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套海水 冷却塔;2012 年成功研发消雾冷却塔、高位收水型冷却塔;2013 年开始布局海 外市场,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海鸥冷却技术(亚太)有限公司;2017 年, 在上证所主板上市,获评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018-2020 年,分别在 美国、印尼、韩国、泰国等地成立子公司;2021 年,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示范企业”。


1.2. 股东利益绑定,实控人经验丰富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行业经验丰富。截至 2023 年中报,公司第一大股东吴 祝平先生持股 13.16%,第二大股东金敖大先生持股 12.48%,二人为一致行动人。 其中金敖大自 2017 年起任公司董事长,吴祝平 1990 年至 1994 年任常州市玻 璃钢冷却塔研究所所长,1997 年起历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为中国通 用机械协会冷却设备分会理事长。


1.3. 专注冷却塔领域,营收利润双创新高


专注冷却塔一站式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有:常规冷却塔(包括钢混结构塔、 玻璃钢结构塔和钢结构塔)、开式环保节能型冷却塔(包括节水塔、消雾塔、降噪 塔和综合塔)等,下游包括石化、冶金、电力、粮油、造纸、宾馆、写字楼等领域。 同时,依托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提供工业冷却塔相关的技术服务。


下游需求旺盛,营收、利润逐年高增。 近年来,冷却塔下游需求市场持续增 长,公司业务保持快速发展。2018 年-2022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由 6.04 亿元增长 至 13.54 亿元,CAGR 达 22.36%;归母净利润由 3318.77 万元增长至 7375.23 万元,CAGR 为 22.09%。




营收以冷却塔销售为主,常规冷却塔占比逐步减少。分业务看,公司营收主 要由冷却塔销售、零部件销售、技术服务构成,其中冷却塔销售是公司营收最主 要来源,2018-2022 年冷却塔销售收入由 4.59 亿元增长至 11.24 亿元,CAGR 达 25.1%,2022 年该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 83.02%。分产品来看,公司销售的 冷却塔包括常规冷却塔、闭式塔、开式降噪塔、开式消雾塔、开式综合环保塔,其 中常规冷却塔销售占比由 2018 年的 90.93%下降至 2022 年的 74.33%。


盈利能力总体保持稳定。2018-2022 年公司毛利率由 29.4%降至 27.1%,销 售净利率由 5.56%增长至 5.81%,整体保持平稳。公司盈利能力受原材料、运输 价格等因素波动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或将稳中向好。


境外业务快速放量,毛利水平优于国内。分地区来看,2018-2022 年公司国 内业务营收由 4.70 亿元增长至 7.58 亿元,CAGR 达 12.7%,国外业务营收由 1.32 亿元增长至 5.95 亿元,CAGR 高达 45.7%,增速明显快于国内业务。毛利率方 面,2018-2021 年国内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维持在 28%以上,2022 年出现大幅 下滑,同比下降 5.44pct;国外业务毛利率整体高于国内,2022 年国外业务毛利 率达 32.5%,较国内业务高出 9.7pct。


期间费用率整体向下,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18-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 分别为 19.3%/24.2%/23.2%/21.0%/19.9%,自 2019 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 下降。具体来看,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较高,2022 年分别为 7.8%、8.7%。 研发费用由 2018 年的 1445.5 万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565.9 万元,CAGR 达 25.3%。


在手订单充裕,ROE 稳步增长。2020-2022 年公司在手订单由 16.88 亿元增 长至 25.31 亿元,CAGR 达 22.5%,合同负债由 4.72 亿元增长至 6.55 亿元, CAGR 达 17.8%。ROE 方面,2018-2022 年公司 ROE 由 5.19%增长至 8.09%, 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冷却塔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多维优势打造竞争力

2.1. 冷却塔:现代工业重要配套设施


冷却塔应用广泛,类型众多。冷却塔是循环水系统中的一种冷却设备,循环 水经过生产工艺装置后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利用冷却塔将循环水冷却使循环水能 够循环利用。按用途可将冷却塔分为工业冷却塔和民用冷却塔,工业冷却塔主要 应用于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民用冷却塔则主要应用于公共设施、商务建 筑以及数据中心的中央空调系统。其中工业冷却塔按塔内空气与循环冷却水的接 触与否,又分为开式塔与闭式塔;开式冷却塔是应用最广的冷却系统,原理是通 过水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由风机带动冷却塔内气流流动,达到蒸发冷却的目的; 闭式冷却塔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过空气、喷淋水与循环水的热交换实现 降温效果。




2.2. 冷却塔市场空间广阔,行业集中度低


冷却塔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冷却塔市场起步慢,但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推广 以及用户对冷却塔使用要求的提高,冷却塔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近四年 CAGR 达 7.6%。


冷却塔行业集中度较低,技术普遍落后。根据公司招股书,我国冷却塔企业 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工业冷却塔年销售额 1 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不超过 10 家,年销售额 1000 万元-1 亿元规模企业约为几十家;从技术上来看,大部分国 内厂商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厂商存在差距,难以满足国内大型配套工程的需求, 产品也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玩家有海鸥股份、马利冷却(美国 SPX 集团全资子公司)、比利时哈蒙以及国内的中化工程沧州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等。


2.3. 技术+渠道+国际化三大优势,打造强大竞争力


工业冷却塔行业主要有技术、工艺、业绩、资质四大壁垒: (1) 技术壁垒:工业冷却塔属于非标准产品,需要依靠长期的技术积累、 实践经验、行业和环境数据库,通过计算和模拟、验证和调整,才能 得出最为适用的冷却塔解决方案。 (2) 工艺壁垒:冷却塔长期持续在高温、高湿、腐蚀性的环境中运行,对 产品要求较高。产品生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工序,每个环节和相关 工艺都涉及企业长期积累的工艺诀窍和操作规范,新进入者难以快速、 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3) 业绩壁垒: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下游客户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甚至影响到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客户 在选择冷却塔供应商时一般会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具备项目实施经 验和成功案例的供应商。 (4) 资质壁垒:冷却塔的部分下游客户及设计单位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资 格规定,未获得相关资格的企业无法向其提供设备。


公司具备技术、渠道以及国际化三重优势,牢牢占据冷却塔行业的龙头地位。 优势一:技术优势。公司的冷却塔产品在防冻、消雾、节能、节水设计方面 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美国冷却塔协会会员,产品通过欧盟 CE 认证;公司冷 却塔均采用防冻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冷却塔冬季运行的冰冻问题,同时自主研发 消雾节水型冷却塔,成功通过国家节水产品测试认证。不同于国内小型冷却塔企 业对产品质量控制要求较低,研发力度较弱;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力度,拥有各类 检测试验仪器 90 多台套,试验平台 10 余座,截至 2022 年底共获得 239 项专利, 多个系列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在节能节水技术、消雾技术、降噪技术、海 水循环技术等领域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优势二:渠道优势。公司在冷却塔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已形成了涵盖研究研 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的完整业务体系,具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较高的品牌 知名度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国内客户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电集团、 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宝钢等,是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公司承接了扬子巴斯夫一 体化工程、中海油壳牌项目、中石油独山子石化项目、四川石化大乙烯项目等项 目。


优势三:国际化优势。公司积极推进外延式的国际化拓张策略,加快形成全 球化服务能力。2013 年公司于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子公司海鸥亚太迈入东南亚市场, 2018 年于美国、印尼成立全资子公司,2019 年在韩国成立全资子公司。从 2018 年开始,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快速提升,由 1.32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5.95 亿元, 五年实现 4.5 倍增长。




东南亚基建需求旺盛,公司充分受益。2022 年以来,东南亚地区经济呈现持 续复苏的态势,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的局面,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制 造业在国外需求扩张的背景下保持较快增速。2022 年以来,越南、印度尼西亚、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五国的平均制造业 PMI 整体高于国内,工业的快速增长 拉动东南亚冷却塔需求;公司已通过全资子公司 TURWATER 已承接 Bangpakong700MW 电厂冷却塔、Maemoh 600MW 电厂冷却塔、泰国 Multi-Sugar 发电厂冷 却塔、ANTARA 钢厂冷却塔等项目,未来有望继续搭东南亚工业快速发展便车。


海外项目经验丰富,优质客户提供资质背书。参考公司官网,公司项目已经 涉及 70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海外项目超 1000 个。海外业务大多以总承包商方式 承接,合作客户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拜耳、巴斯夫、威立雅、林德、法液空、 LG 化学、丸红、三菱化学等。


3. 电力+算力投资加速,拉动冷却塔需求

3.1. 火电建设加速,冷却塔需求提升


“十四五”电力供应偏紧,火电兜底保供意义重大。近些年极端天气频现, 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缺电现象,在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的背景下,电力保供压力依然 需要火电分担。据电规总院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仍较为紧张, 2022 年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和贵州等地电力供应紧张,预计 2023、2024 年 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地区将分别增至 6、7 个,因此需要尽快推动煤电项目审批及建 设,缩短项目落地所需时长,夯实火电保供基础。


火电投资起势,建设有望提速。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 年度火电投资完成 额 909 亿元,同比上涨 28.4%。参考当前紧张的电力供应态势,我们预计今明两 年煤电核准仍将提速,结合煤电 2-3 年的建设周期,据国际能源网,2024 年有望 投产 8000 万千瓦。


火电加速带动冷却塔需求度提升。冷却塔是火电站的关键辅机设备,100MW 的火电机组需要 1.44 万方水量的冷却塔,假设新增火电机组中 50%为空冷机组, 则未来两年新增水冷机组容量 6500 万千瓦,需新增 936 万 m³/h 循环水量的冷 却能力,进而加大市场对工业冷却塔的需求。


3.2. 核电核准稳步恢复,冷却塔需求由 0 加速


核电站建设加速,建设审批稳步推进。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 能发展与展望(2023)》,2022 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达到 53 台,新增 2 台,核电 发电量为 4177.8 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2.5%。核准方面,2022 年我国 5 个核电项 目合计 10 台核电机组,截至 22 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3 台,总装机容量达 2549 万千瓦。预计到 2025 年,国内在运核电装机达到 7000 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 到 5000 万千瓦; 2030 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 1.31 亿千瓦;2035 年,我国核电 在运装机容量达 1.69 亿千瓦。




核电余热产量高,冷却意义重大。核电站的液态排放物以温排水和放射性废 液为主,相比于火电,核电余热的产量更高,1000MW 的压水堆机组可产生 2000MW 的余热,为了保障机组正常运行,必须将废热排出。因此我国的核电站 大多修建在沿海,以方便就近取用大量海水作为冷却用水,相比内陆核电厂,滨 海核电厂温排水的热量有足够的稀释和扩散空间,可以用直流供水的方式抽排海 水。而内陆核电厂的稀释条件不如沿海,必须经过冷却塔冷却后才能排出。


核电冷却塔从 0 起步,空间广阔。我们认为未来核电冷却塔需求将快速提升: (1)沿海机组建设冷却塔有望成为趋势。大量的温排水排入沿江沿湖或者水 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热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而冷却塔可以大大减少用海面积,降低排水余热,对海洋环境、通航产业和沿海经济都更加友 好。2022 年底,我国首座核电站超大型冷却塔——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冷 却塔顺利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超大型高位海水冷却塔使不具备海水直流循环冷却 条件的沿海厂址具有建设核电项目的可能性,对我国今后核电选址具有重要借鉴 示范意义,我们认为在环保要求趋严的背景下,未来沿海机组建设冷却塔将成为 行业共识。 (2)内陆核电建设在即,冷却塔参与度提高。根据潘自强院士,美国、法国、 俄罗斯、德国等主要核能国家大多数的核电厂位于内陆,从总数上看内陆核电厂 多于沿海核电厂,其中美国内陆核电机组占总机组的 61.5%。而我国运行和在建 核电厂都属于沿海厂址,考虑到大规模发展核电的需要以及内陆省份的能源需求 和环境保护外,在内陆建设核电厂势在必行。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 等内陆核电项目已经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科学论证工作,有望作为示范项目尽 快启动,推动内陆核电发展,从而带动冷却塔需求。


核电冷却塔价值量更高,公司已承揽相关项目。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核电发 展的方向,内陆核电必然采用冷却塔,大力发展核电用冷却塔技术是今后的发展 趋势,且核电所需冷却水量比火电大一倍,设备价值量更高。公司凭借冷却塔领 域的龙头地位,已成为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并承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田湾 核电站 5、6 号机组、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一厂 09#厂房溴化锂冷冻机组冷却塔建设 项目,未来有望进一步承接核电冷却塔项目。


3.3. 储能迎爆发式发展,液冷方案带动冷却塔建设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风光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新能源发 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对电力系统稳定造成冲击,如何实现高水平消纳成为行业 发展的难题。储能系统具有吸收能量并适时释放的特点,能有效弥补新能源发电的 缺点,改善输出的可控性,可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 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未来空间广阔。根据 CNESA 发布的《储能 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2(摘要版)》,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 计装机规模 46.1GW,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39.8GW,占比为 86.3%, 抽水蓄能依然占据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5729.7MW,同比增长 75%, 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要地位,占比达到 89.7%。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大,且不受自然条件影 响。根据 CNESA 预测,保守和理想场景下,2026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将 达到 48.5GW、79.5GW,2022-2026 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分别为 53.3%、 69.2%。


储能温控系统是保障储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对于储能系统而言,储 能温控系统是保障储能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储能规模大型化的发展,电池 的容量和功率不断提升,由于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容易产生局部热点,从而导 致储能热失控的问题。 预计 2025 年储能温控市场空间为 164.6 亿元。考虑国内风光强制配储政策的发展以及电网侧储能建设的加速,预计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对应储能温控市场空间有望实现快速扩张。参考国际能源网,预计 2025 年国内储 能温控市场空间将达到 164.6 亿元,2022-2025 年储能温控行业复合增速将达到 52.3%。其中液冷市场规模占比将快速提升预计 25 年达到 74.1 亿元,冷却塔作 为液冷方案的室外机,将明显受益于电化学储能建设。


3.4. AI 拉动数据中心建设,丰富冷却塔应用场景


AI 发展有望拉动算力需求。算力、算法、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在数 字经济发展、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中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 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AI 的快速发展将使得数据海量 增加,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对算力需求将快速提升。根据 IDC,2021 年中国智能 算力规模达 155.2 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2022 年智能算力规模将 达到 268.0EFLOPS,预计到 2026 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 1271.4EFLOPS,同期 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 111.3 EFLOPS。2022 年-2026 年,预计中国智能算力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达 47.6%,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8.5%。


算力需求驱动数据中心规模快速提升。数据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载,发挥着 接收、处理、存储与转发数据流的“中枢大脑”作用,是关乎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 础设施。伴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政策影响以及 AI 发展的驱动,我国数据中心 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刊,2022 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达到 670 万 架,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32.2%;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 书 2022 年》,2022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预计将达到 1900 亿元,同比增长 26.7%。




数据中心冷却意义重大。数据中心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产生过高的热量, 因此需要快速散热,以免影响 IT 设备的运行与性能。为保障大规模数据设备的稳 定、高效、持续化运行,需要对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分布等指标 进行全天高精度、高可靠度调节。随着数据中心单位服务器机柜包含的服务器数 量增多,机柜发热量与日俱增,对散热冷却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据中心 PUE 指标不断降低,液冷方案有望逐步成为主流。在节能降耗的 趋势下,各省对数据中心 PUE 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保证算力运转的前提下,只有 通过降低数据中心辅助能源的消耗,才能达成节能目标下的 PUE 要求。参考陈心 拓等《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中心能耗中 制散热能耗占比达到 43%,是数据中心辅助能源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因此,降低 散热系统能耗能够极大的促进 PUE 的降低。液冷作为数据中心新兴制冷技术,被 应用于解决高功率密度机柜散热需求;与风冷系统相比,液冷方案利用液体的高 导热、高传热特性,在进一步缩短传热路径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实现了 PUE 小于 1.25 的节能效果,而风冷数据中心的 PUE 要高于 1.4,已不满足各地对数 据中心 PUE 的要求。


冷却塔是液冷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需求有望高增。液冷技术分为 接触式及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液冷将冷却液体与发热器件直接接触,包括浸没 式和喷淋式液冷等具体方案,非接触式液冷指冷却液体与发热器件不直接接触, 包括冷板式等具体方案,无论采用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液冷都必须配备冷却塔确 保系统稳定运行。我们认为在数据中心建设高速增长以及液冷方案占比不断提升 之下,数据中心冷却塔市场将迎来爆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海鸥股份研究报告:电力算力双轮驱动,冷却塔龙头迎高增.pdf

海鸥股份研究报告:国内冷却塔领军者,有望受益于液冷及氢能红利.pdf

海鸥股份(603269)研究报告:深耕冷却塔行业,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AI液冷”.pdf

海鸥股份(603269)研究报告:冷却塔拐点至,龙头迎高增.pdf

电力优质工程评审办法.docx

广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docx

火电灵活性改造专题报告: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增量.pdf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pptx

皖能电力研究报告:以皖为基,外延、内生同步扩张,火绿储多轮驱动.pdf

【德邦证券】电力算力双轮驱动,冷却塔龙头迎高增.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