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受益新能源、智能化变革.pdf
1、英恒科技:聚焦汽车电子研发,专注提供解决方案
英恒科技成立于 2001 年,2018 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专注于新能 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等关键汽车电子部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 处于产业链中游,运用自身工程研发实力,结合上游先进半导体器件,助力下游原 设备制造商和整车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个性化需求产品的落地量产。
1.1、多元化产品布局,入局新能源、智能化拓宽能力边界
公司紧跟行业发展,不断突破舒适圈,广泛布局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实现传 统汽车应用和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的产品格局。2004 年~2008 年,公司主要提供车 身控制、动力传动及安全等传统汽车应用解决方案;2009 年开始加大新能源汽车电 控领域的研发投入,提供 BMS、VCU、MCU 等核心产品;2016 年入局智能汽车领 域,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网关、激光雷达、高精度传感器模组方面前瞻布局, 并依托英飞凌和地平线等芯片公司进行联合开发;2021 年展出 4 款智能汽车解决方 案及产品,涵盖自动驾驶 L1 到 L4 级别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预计将于 2022/2023 年 逐步投入量产,覆盖电动车、燃油车、商用车等多个领域。
外部拓展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布局智能化领域。2020 年公司与国产芯片公司地 平线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基于国产芯片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入股清华 大学孵化的超星科技,共同开发 L4 级别的货柜码头商用车域控制器;2021 年领投 北京华玉通软,加强公司在高性能通信中间件的技术积累,并共同推进智能驾驶系 统“蓝鲸”的研发。公司营收稳健增长,新能源业务比重逐年提升。2021H1 公司实现收入 20.75 亿 元,同比增长 57.2%,环比增长 11.8%;其中新能源业务收入 8.86 亿元,同比增长 114.4%,占总收入比例由 2021 同期的 31.3%上升至 42.7%,收入比重继续由传统业 务向新能源倾斜。
1.2、技术连接上下游,轻资产运营聚焦研发
英恒科技承接上游供应商资源,赋能下游厂商。公司上游合作伙伴包括英飞凌、 爱普科斯、风河等世界知名半导体供应商、嵌入式系统技术公司,依托公司的本土 化优势,可快速进入下游供应体系;下游客户中,公司与国内知名整车厂和 Tier1 供 应商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或供应关系,核心 OEM 厂商包括比亚迪、北汽、长安、广 汽、理想、小鹏,Tier1 供应商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保隆科技、星宇股份。
公司专注提供解决方案,轻资产运营专注技术研发。公司无自建工厂,专注于 技术研发,与上游半导体厂商紧密合作,具体生产环节由合约制造商完成,公司通 过技术实力把控生产环节,保证交付质量,这种商业模式减轻了公司在固定资产投 资上的压力。公司坚持研发导向,持续进行技术拓展,集团目前共有 700 名研发人 员,占员工总数 64%;近 5 年研发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占比维持约 6.5%,累计拥有 171 项专利和 142 项软件版权。
1.3、公司高管背景优秀,股权结构清晰稳定
公司创始人深耕汽车电子行业,管理团队具备多年国际知名企业工作经验。公 司联席创始人陆颖鸣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曾就职于全球知名电子元 器件经销商雅利电子,拥有超过 16 年汽车电子行业经验;联席创始人陈长艺曾担任 雅利电子市场销售经理,从业超过 20 年;首席财务官黄晞华毕业于西澳大学,拥有 澳大利亚电信、NBA、英特尔等多家跨国公司财务工作经验。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两位创始人平均持股。陆颖鸣、陈长艺直接/间接持股 67.5%, 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公司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金脉电子,为客户提供汽车电子产 品研发生产周期各环节的工程研发、测试验证、生产质量管理及技术服务。
2、市场扩容:新能源、智能化趋势明确,公司平台化优势凸显
新能源汽车加速放量,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迎来行业变革。2021 年中 国新能源车乘用车销量达到 298 万辆,同比增长 169.1%;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 车销量已达 224 万辆,全年销量预计将达到 600 万辆,汽车电子产品作为核心配套 零部件,将充分受益于整车销量的快速增长。
2.1、汽车电子价值量显著提升,市场规模万亿可期
汽车电子零部件种类较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电 器。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底盘电子控制单元、辅助驾驶系统、车身电子等;车载电子电器可分为安全舒适系统和娱乐通信系统。按具体功能可分 为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新能源转型,汽车电子相关零部件的价值将显著提升。 根据罗兰贝格预测,汽车电子电气相关(不含电池与电机)的 BOM 价值将从 2019 年的~3145 美元提升至 2025 年的~7030 美元,6 年 CAGR 为 14.4%,其中电池管理 系统和电驱动相关的软硬件将带来超过 2600 美元的 BOM 价值提升,包括逆变器、 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DCU 和各类传感器,而电驱动系统的价值将随着高压电子元件数 量的增加逐步凸显。
汽车电子是汽车行业革命的重要一环,行业空间有望大幅提升。传统汽车主要 运用机械系统,而半导体的引入让汽车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基础元器件、电子零 部件、车载整机系统、基于 SoC 芯片开发的域控制器等软硬件结合共同提升汽车智 能化程度。根据前瞻研究院预测,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 成本的比例将从 1950 年的 0.9%增长至 2020 年的 34.3,%,2030 年将接近 50%,预计 2022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1181 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 7%,正式突破万 亿人民币规模。
2.2、智能化进程加速,软硬件升级带来价值增量
智能化渐近,软件定义汽车成共识。随着汽车由传统分布式架构向域集中式电 子电气架构转变,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重视汽车的智能化配置,从车身设计、座舱 娱乐性配置再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车辆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 变,整车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指数化提升。根据大众汽车研究显示,2010 年主流车 型约含 1000 万源代码行数,而 2019 年已经达到约 1 亿行,2025 年预计会超过 7 亿 行,软件创新将占未来汽车创新的 90%左右。据摩根士丹利估算,未来软件价值占 比将达到 60%左右,汽车的技术与工程核心正从传统硬件层面转移到软件。
ADAS 功能实现高级别跃迁需硬件升级配合。以智能驾驶为核心,智能化正在 引领汽车行业变革,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分级,当前的 ADAS 商业化产品处于 L2 级别,核心是利用对环境的感知提供驾驶辅助功能,如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 APA(自动泊车系统)、AEB(自动紧急制动)等,L3 及以上级别的功能实现需要硬 件升级的配合。
ADAS 功能实现可分为三个环节: (1)感知层:收集车身周围环境信息,实时传输至决策层。区别于传统汽车, 单车配置的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 需提升。 (2)决策层:通过算法处理传感器获得的标准化数据,建模、规划、决策。海量数据的即时处理需要庞大算力,因此决策层依赖于算法和底层芯片的协同。 (3)执行层:执行决策层指令,制动控制、转向控制、动力控制等。执行层硬 件主要来自于海外传统 Tier 1 厂商。
软件+硬件受益于智能化进程加速,增量市场规模可观,我们基于以下假设测算 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软件及主要硬件传感器的市场规模: (1) 中国乘用车销量 2022~2025 年 CAGR 为 2.4%。 (2) 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渗透率逐年提升,预计 2025 年 L3 级别自动驾驶方 案渗透率达 8%。 (3) L3 级别自动驾驶方案配置的主要传感器需 25 个,包括摄像头、激光雷 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 (4) 考虑到智能化加速和行业竞争加剧,规模效应下硬件产品成本有望下探, 假设成本递减率为 3% 我们测算得到 2025 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软件及主要硬件市场规模可达 629 亿 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53.01%,增速明显。
2.3、公司定位汽车电子服务平台,开放赋能助力客户技术迭代
汽车新能源、智能化趋势明确,主机厂和供应商原有层级制度被打破,新秩序 亟待建立。燃油车时代,汽车行业供应链严格遵循“原材料—零件—系统—主机厂” 的层级体系,传统 Tier1 供应商如采埃孚、博世等依托自身在底盘控制、转向系统等 高技术壁垒领域的积累,拥有强势话语权,主机厂的整车研发需要依赖 Tier1 的技术 实力,形成了上游技术升级推动下游新品发布的行业格局。电动智能化时代,域集 中式分布架构的发展使得传统硬件的比重下降,汽车的核心部件如芯片、电池、电 控、电驱动、操作系统等价值量比重提升,主机厂希望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另一方面,软硬件解耦释放了传统 Tier1 的软件能力,第三方 软件服务商得以越过 Tier1 直接与主机厂合作,至此传统线性的供应链体系被打破, Tier2/3 开始充当 Tier1 的角色,主机厂自研比重提升,外部合作多元化。
2.3.1、定位汽车电子服务平台,提供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英恒科技提供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涵盖传统汽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 和智能化汽车。公司为传统汽车和商用车提供涉及安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电子调速控制器(ESC),胎压监测系统(TPMS)等;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池管理 系统(BMS)、车身控制器(VCU)等电动化零件以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中远程雷 达、5G T-box 等智能化硬件。 公司定位汽车电子服务平台,成为供应体系中的“Tier X.5”。英恒科技依托自 身解决方案的完备性实现角色定位多样化,可以成为汽车电子供应链中的任意一环, 公司不仅可以是为 Tier1 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零部件或研发支持的 Tier1.5,也可以是 为 OEM 提供 BMS、VCU 等系统总成或研发方案的 Tier0.5。
2.3.2、坚持“贴近客户,多点开发”原则,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公司下游客户基础广泛,营运策略上注重贴近客户,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 深度绑定。公司专注于服务下游供应商和主机厂,目前客户包括中国一汽、比亚迪、 长安、广汽、吉利、江淮等知名传统主机厂,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星 宇车灯、潍柴动力等零部件供应商。并且在地理位置上进行策略性覆盖,目前已在 深圳、重庆、西安、长春等 16 个主要城市和汽车产业集群地设立分公司和开发点, 与客户实现在地理位置上的毗邻,便于建立和维持密切关系,同时保证技术开发服 务的及时响应。
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平台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通过专业的工程化服务实现客 户价值最大化。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已具备平台化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汽车电子 和半导体应用,汽车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验证等全流程的开发服务; 同时具备产业化经验,可以协助客户进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 开发和建立试制基地,依托自身工程化经验帮助客户快速实现量产。
2.3.3、建立“开放+赋能”平台,加速产业技术迭代
链接各方资源,建立汽车电子开源平台,满足智能化时代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 公司上游资源丰富,自成立之初便和英飞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于 2020 年达成 MCU 的授权技术开发协议,在 ADAS 领域和赛灵思、美国风河等国际知名厂商亦有 合作。公司在 2021 年 8 月上线开源技术分享平台 OPEN-ECU,聚焦汽车智能化领域 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核心技术,集项目展示、技术交流、资料下载等一站式开发资源 于一体,提供软硬件设计开发、硬件源文件和软件源代码等技术资源,以满足汽车 产业开发者对汽车智能和网联相关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需求,目前公司 OPEN-ECU 平台的合作伙伴包括英飞凌、风河等国际知名公司,以及地平线、新驰 科技、华玉通软等国内高科技公司。
3、产品矩阵:定位新能源、布局智能化
3.1、新能源:掌握核心技术,业务增长迅猛
公司新能源产品矩阵丰富,为客户提供多款核心技术零部件配套。公司自 2008 年进入新能源领域后,持续进行研发探索,目前已经拥有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和电机控制器(MCU)三大核心产品,已成功配套北汽新能源、 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等国内头部车企,同时公司还提供 PTC 加热器、车载充电器、 DCDC 转换器、电源分配单元产品,终端客户包括十大知名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如 比亚迪、上汽等,以及新势力品牌,包括小鹏、理想、零跑。
3.1.1、电池管理系统(BMS):动力电池核心配套,装机量处行业前列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配套组件,一般由硬件电 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构成,其中硬件电路一般由主控单元(BCU)和从控单 元(BMU)组成;BMU 负责采集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相关数据并传输给 BCU 进行控制,BCU 负责控制动力电池系统以及与其他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互;通过 BMS 能准确量测电池组使用状况,保护电池不至于过度充放电,平衡电池组中每一 颗电池的电量,以及分析计算电池组的电量并转换为可理解的续航力信息,确保动 力电池安全运作。
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公司 BMS 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BMS 产品涉及电 子、电源、电池、控制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具备多学科交叉、技术复杂度高的 特点,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后续完善需要大量的行车参数反馈数据沉淀,前 十大厂商市占率达 74%,行业呈现头部集中的竞争格局。根据 NE 时代数据,公司 2021 年 BMS 装机量为 103575 台,同比增长 189.4%,市占率达 3.4%,排名第 8。我们认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BMS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配套组件,市 场空间将持续扩容,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1.2、整车控制器(VCU):市占率4.2%,排名第四
整车控制器(VCU)作为新能源车中央控制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VCU 采集电机及电池状态,采集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执行器及传感器信号, 根据驾驶员的意图综合分析做出相应判定后,监控下层的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它 负责汽车的正常行驶、制动能量回馈、整车驱动系统及动力电池的能量管理、网络 管理、故障诊断及处理、车辆状态监控等,从而保证整车在较好的动力性、较高经 济性及可靠性状态下正常稳定的工作。可以说整车控制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新 能源汽车整车性能的好坏,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公司整车控制系统产品 2019 年出货量接近 12 万套,占新能源汽车 VCU 市场比 例超过 11%,行业领先地位明显。国内市场方面,参与整车 VCU 供应体系主要有 三类企业:主机厂、硬件及底层软件提供商、第三方供应商等。作为电动汽车核心 零部件,车企大多自己研发生产整车控制器及系统设计,国内诸如比亚迪、长安、 上汽、宇通、金龙等企业均为自己配套,只有部分产品及零部件通过外购。我们认 为,英恒科技产品已初步进入车企供应链体系,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VCU 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3.1.3、电机控制器(MCU):通过TUV认证,安全技术国内领先
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驱动牵引电机,并具有 CAN 通 讯功能。电机控制器可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转 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来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 驶状态,或者将帮助电动车辆刹车,并将部分刹车能量存储到动力电池中。
安全性能通过技术认证,处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的 MCU 产品由控制板、驱动 板、电源模块、DC-Link 电容、电流传感器组成, 并于 2017 年通过南德意志集团 的技术审核,安全行为已达 ISO26262 要求的高品质标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特别是在安全分析技术、安全目标提取的系统化和需求的追溯性能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公司掌握较高层及 ASIL 分解技术,使得该解决方案有很高的广泛 适用性,适用于 BEV 和混合动力车等各种新能源车型。
3.2、智能化:前瞻布局,产品落地稳步推进
公司自 2016 年起前瞻布局汽车智能化赛道,已拥有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毫米波 雷达、智能座舱舱泊一体、智能座舱多模交互、5G T-box、混合型网关、服务型网关 等在内的智能化汽车解决方案。截止 2022H1,受益于 ADAS/AD L2 级别产品的逐步 量产,相关域控制器项目的陆续批量交付,公司的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收入达 0.93 亿 元,同比增长 217%。
3.2.1、域控制器:联合芯片厂商,量产在即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实现高等级智能驾驶的核心部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 布式向域集中式演变,域控制器作为融合中枢,需要具备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路 径规划、无线通讯、决策控制、高速通讯等能力,并且外接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 达、车载摄像头、惯性导航等感知硬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功 能。其核心是芯片提供的庞大算力,并且保证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底层核心数据、联 网数据的安全。
公司与多家芯片厂商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 ADAS 产品。英恒科技与国 产自主芯片厂商地平线于 2020 年达成合作,基于征程系列芯片共同开发满足自动驾 驶 L1 到 L3 级别,从主动安全 ADAS 系统到自动驾驶功能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加速推动国产智能汽车的研发与应用落地。2021 年 4 月,公司与地平线在上海展出 多款产品,可覆盖 AEB、ACC、NOA 等多种应用场景。其中 Horizon Matrix® Pilot 3 公司和地平线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除搭载了 3 颗征程®3 芯片外, 还采用地平线量产级 AI 视觉算法方案,面向 L2~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此 外,公司与英飞凌、赛灵思、北汽新能源等均有合作。
3.2.2、雷达:自动驾驶感知硬件,已完成产品能力测试
感知硬件是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的前提。作为“感知-决策-执行”中最前端的 感知硬件,车载雷达的装配率将进一步提升。车载雷达可分为超声波雷达、毫米波 雷达和激光雷达,其中超声波雷达在汽车中应用多年,通过收发超声波,能以 1~3cm 精度测算 0.2~5m 范围内的障碍物;毫米波雷达的信号传输速度比超声波更快、更精 确,工作频率通常在 24GHz 和 77-79GHz,基本不受光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 毫米波雷达功率更低,容易与车辆设计融为一体;激光雷达则使用激光和反射镜进 行回波成像,并实时绘制周围环境的地图,因此其测量精度最高,但体积较大和价 格不菲制约了规模化应用。
英恒逐步推动雷达项目,产品已通过能力测试。公司提供的 GDCU33B 自动驾 驶域控制单元、GDCU32A 多功能前视一体机等产品已具备接入毫米波雷达数据功 能,满足 L2 级别自动驾驶平台研究需求。2021 年公司位于上海的大型研发测试验 证中心荣获 CNAS 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并正式投入使用,毫米波雷达已完成产品测试 能力建设,且“基于 77GHz 毫米波雷达的车内生命感知系统”获得上海市 2020 年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产学研专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英恒科技(1760.HK)研究报告: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受益新能源、智能化变革.pdf
英恒科技(1760.HK)研究报告:被低估的汽车电子龙头,智能化驱动增长.pdf
英恒科技(1760.HK)研究报告:被低估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pdf
英恒科技专题报告:新能源汽车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pdf
经纬恒润研究报告:汽车电子五域技术为基,攀登中央计算之巅.pdf
华勤技术研究报告:内筑智能手机、电脑业务基底,外拓服务器、汽车电子“枝干”.pdf
开特股份研究报告:热管理领域汽车电子国产替代“小巨人”,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增45%以上.pdf
胜宏科技研究报告:高端PCB创新引领者,深度布局AI+汽车电子.pdf
电连技术研究报告:射频连接器老兵,领头汽车电子新战场.pdf
2023中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用车报告:2023年报.pdf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