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民营油服设备龙头,“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pdf

1. 国内油服行业龙头,“油气+新能源”双主业战略


1.1. 发展历程:从进口采矿配件销售起家,向油田装备市场布局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 1999 年 12 月 10 日的烟台杰瑞设备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了 6 次增资扩股与 8 次股权转让,于 2007 年 11 月 22 日整体变更为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并于 2010 年 2 月 5 日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公司 2005 年开启全球化发展阶段, 2007-2012 年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延伸到印度、美国等国家;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从最 初的配件贸易公司升级到优秀的油气设备公司,再拓展到油气田工程及技术服务,延伸到 环保业务,2021 年公司确定“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目前公司从事的 主要业务是高端设备制造、油气工程及油气田技术服务、环境治理、新能源领域;产品与 服务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集运输送,环境治理、新能源等。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孙伟杰、王坤晓和刘贞峰三人,截至 2023 年半年 报,三人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18.91%、12.96%和 10.65%,合计持股为 42.52%。香港中央结算 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13.3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1.2. 产品结构:产品种类丰富,涉及领域广阔。


多领域开展业务,不断扩展产品矩阵。公司从矿山设备进口配件销售起家,到全面进军油 田市场,目前公司的业务范围已覆盖油气田装备、油气田服务、油气田工程、环境治理与 电力五大业务领域。公司致力于在油气、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 产品、服务与系统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已遍及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国内领先的油气田成套装备制造商,公司的油气田装备分为油田装备和气体增压装备 两大类。在油田装备方面,公司拥有面积超过 3500 亩的制造工业园区,年产能力达到 900 余台套;除常规油田装备外,成功研制了诸如 7000 米钻机、涡轮压裂车、超大智能连续 油管设备、制氮设备、电驱压裂成套设备、超大功率固井设备等系列重装利器,产品遍布 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气体增压装备方面,公司是国外多家知名压缩机公司在中国 的授权成橇商,且是世界高速往复机行业龙头企业 Ariel 公司的授权经销商和成橇商;目前已有 1000 多台套气体压缩机在运转。


各业务板块多点开花,多个领域市占率第一。根据 2022 年年度报告,公司天然气设备板 块、油气工程板块、环保设备及服务板块、油气开发板块净利润均首次超过亿元,各业务 板块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2022 年天然气设备板块,继续保持进口主机国内成橇市场占 有率第一,首套储气库离心机项目设计通过业主审批,斩获首个国内高含硫往复式压缩机 项目,实现了该领域的零突破;发电业务持续深挖,首套海外 9F 燃气电厂一次性点火成 功并网发电,获取了首个燃气轮机裂解气发电项目;油气工程板块,LNG 行业连续两年市 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1.3. 经营业绩:油气业务占比逐年提升,公司业绩表现稳健


油服行业的景气度与国际油价紧密相关。当油价上涨时,油气公司盈利提升,会加大油气 勘探开发,进而提升油气设备与服务的需求,油服公司充分受益。2013 年以来公司营收从 37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14.0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3.33%,2023H1 公司实现营收 54.2 亿元,同比+18.86%;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2013 年的 9.85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22.4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9.58%,2023 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0.43 亿元,同比+6.14%。


盈利能力逐渐增强,费用控制较好。2017 年以来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稳步回升,2021 年 略微下滑,主要原因系原材料成本上升、大宗商品及国际海运价格上涨导致。2023H1 公 司整体毛利率 35.68%,同比+1.31pct;净利率 19.76%,同比-2.07pct。2017-2022 年期间 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 2017 年的 22.5%下降到 2022 年的 5.42%,费用管控能力表现 优异。


公司油气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2 年贡献收入超 80%。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油气装备制造及 技术服务、维修改造及配件销售和环保工程服务三大类。其中,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 在收入中贡献较高,2022 年公司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实现收入 91.31 亿元,同比 +29.41%,收入占比达 80.03%;其次是维修改造及配件销售业务,收入占比 14.3%。


营运能力不断提高,在手订单较为充足。2022 年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分别为 57.66 和 49.7 亿元,周转率分别为 2.27 和 1.56;其中,应收账款占当年营业收入 50.54%,虽然规模较大, 但 2022 年应收账款的账龄在 1 年以内的占比 73.04%,较为可控。2018-2022 年预收款项/ 合同负债在 5.5-10.5 亿元之间,2023H1 达 8.62 亿元,整体较为稳健。


2. 页岩油气开发带动压裂设备需求,公司有望受益其中


2.1. 油服行业产业链分为五大板块,压裂设备运用在钻完井环节


油服行业处于石油产业链上游。油服行业全称为油田技术服务和装备行业,是指在油气田 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从事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工 程和环保服务、开采油气、修井和增产等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的装备、工具、液体和耗材 制造等细分行业的统称。石油产业链分为勘探、开发、储运、炼制、销售、化工等环节, 油服行业位于上游,直接为石油勘探及生产提供服务。因此,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及生 产直接决定了油服行业的发展,而产业链下游对油服行业的影响较弱。 油服行业分为五大板块:物探、钻完井、测录井、油田生产、油田工程建设。其中物探、 钻完井和测录井主要为寻找油气、证实油气存在以及获取钻井信息等提供相关设备及服务; 油气生产利用前期获取的信息进行油田开采;油田工程建设从事油气生产后续的平台建造、 管道铺设等总包工程以及生产环节中的安装、维护拆除工作。


五大板块中钻完井板块占比最高。2020 年,我国油田服务市场规模约为 1416 亿元,其中 钻完井服务市场规模为 755.9 亿元,占比为 53.38%;物探服务市场规模为 89.6 亿元,占比 为 6.33%;测录井市场规模为 71.5 亿元,占比为 5.05%;油田生产服务市场规模约为 177.4亿元,占比为 12.53%;油田工程建设市场规模约为 321.6 亿元,占比为 22.71%。


压裂技术运用在钻完井作业中。压裂技术指通过向地下注入清水、陶制颗粒、化学物等混 合成的压裂液,以数十到上百兆帕的压力,挤压岩层并将其“撬开”,将原油顺利抽到地 面上来,增加油井的石油产量;常规油气在开采一段时间后压力不足导致产量降低时会使 用压裂技术增产,非常规油气通常在初始阶段就需要使用压裂技术。 压裂设备为钻完井过程中的核心设备,通常 1 套压裂车组包含 6 台压裂泵车、2 台混砂车、 2 台仪表车和 1 台管汇车。1)压裂车:是压裂车组最重要的组成设备,通过将高压和大排 量的压裂液注入井内,达到将地层压开并将支撑剂放置入裂缝的目的,主要组件包括运载、 动力、传动和泵体四大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对压裂车的技术要求很高,它要同时兼顾高压 力、大排量、耐腐蚀性强、有较强的抗磨损性等特点;2)混砂车:主要作用是将一定比 例的混砂提供给压裂车,主要的构成是传动、供液和输砂三个部分;3)仪表车:在具体 压裂施工时远距离对压裂车和混砂车进行遥控,对施工参数进行采集和显示,同时实现实 时进行数据采集、施工监测和裂缝模拟,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 4)管汇车: 作用为运输管汇,如:高压三通、四通、单流阀、控制阀等。


压裂设备主要装备及技术有车载压裂装备技术、涡轮驱动压裂装备技术、全液压驱动压裂 装备技术、电驱压裂装备技术和橇装压裂装备技术等。传统的压裂装备主要以柴油发动机 连接液力变矩器驱动泵送装置,或柴油发动机驱动液压系统,通过流体传动直接驱动泵送 装置及机械执行功能单元,其驱动形式表现存在传动链较长、传动效率低、排放高、噪声 大、控制系统复杂、设备作业质量不高等缺点,而电驱压裂装备作为绿色、清洁、高效的 油气开采装备,主要通过变频电机直接驱动泵送装置及机械执行功能单元,完成压裂液体 的高质量混配及泵送,具有传动效率高、排放低、噪声低、控制简单精度高、作业可靠性 高等优点,电驱压裂装备技术符合未来国家油气田绿色开采发展趋势。


2.2. 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有望增长,油服装备与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21 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多轮涨跌。本世纪初,“911”事件、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 工及 2003 年伊拉克战争,导致原油供需失衡,油价大幅上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油 价出现大幅下滑;2015 年,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OPEC 拒绝减产等影响,进入低油价时 期;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原油价格骤然下跌,甚至出现“负油价”现象;2022 年初, 俄乌冲突导致俄油出口受阻,原油市场供应趋紧,油价快速回升,达到年度峰值 127.98 美元/桶;2022 年下半年,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加重美国等国家通货膨胀,市场需求疲软, 油价一路承压回落至 80 美元/桶左右。


油价波动不会改变未来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形势。理论上,当油价下跌时,油气公司盈利水平降低,会削弱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意愿。油价受市场供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因 素的影响,某些期间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但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长期来看, 油价将回归其合理价值。中国等其他国家将油气开采作为国家战略,油价波动对国内油气 公司的资本性支出规模影响较小;因此不会改变未来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形势。 2022 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北美地区增量、增幅居各地区之首;油气勘探 开发投资约 4993 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 1410 亿美元,增幅 39.4%;其中,陆上勘探开发 投资增长 1200 亿美元,增幅超 49%。


勘探开发投资增长拉动油田设备与服务需求增长。根据 Spears& Association,2020 年由于 新冠疫情影响,油服行业市场规模下降至 1873.90 亿美元,YOY-30%;2021 年世界经济呈 恢复性增长趋势,油服行业回暖,达 2016.67 亿美元;根据 Spears&Association 预测,2022 年油服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市场规模达 2692.56 亿美元,2023 年全球油田设备和服务市场 规模或将达 3225.95 亿美元,YOY+19.81%。


国内油气行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勘探规模达到历史新高。2022 年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 资约 3700 亿元,同比+19%。勘探投资超过 840 亿元,创历史新高;多个油气田加快产能 建设,开发投资约 2860 亿元,同比+23%。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内会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通过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力争 2022 年原油产量回升到 2 亿吨 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到 2025 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 “三桶油”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根据“三桶油”的 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中国 石油资本性开支为 2743.07 亿元,同比+9.2%,其中勘探开发支出 2215.92 亿元,同比+24.31%; 计划 2023 年资本开支 2435 亿元,其中勘探开发投资 1955 亿元。2022 年,中国石化资本 支出 1891 亿元,同比+12.63%,其中勘探及开发支出 833 亿元,同比+22.32%;计划 2023 年资本支出 1658 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资本支出 744 亿元。中国海油勘探及生产的资本性支出为 1027.53 亿元,同比+13.63%;计划 2023 年资本支出 1000-1100 亿元。


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国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视。2017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原油进口国, 2018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进口国。2022 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 度分别达到 71.36%、41.2%,因此构建油气安全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2019 年,国家 能源局召开两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议 2019-2025 七年行动方 案,国内很多油气企业都制定了未来七年战略行动计划,如中石油《2019-2025 年国内勘 探与生产加快发展规划方案》、中海油《关于中国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 计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表示,在 2025 年前,力争实现中国页岩油生产 能力达到 500 万吨/年;2026 年-2030 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使中国页岩油产量达到 1000 万吨/年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目标,2030 年实现页岩气产量 800-1000 亿立方 米。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储量高。据 EIA 统计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排名前三的是中国(1115tcf)、 阿根廷(802tcf)和阿尔及利亚(707tcf)。全球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总量约 2512 亿吨,主 要集中在北美、南美、北非和俄罗斯,亚洲和大洋洲次之;目前中国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 排名全球第三,约 320 亿桶。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页岩油产量突破 300 万吨,是 2018 年的 3.8 倍;页岩气产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较 2018 年增加 122%。


页岩气是未来天然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政府陆续出台页岩气鼓励政策。页岩油气作为我国 油气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十余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页岩气 财政补贴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保障页岩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开采页岩气通常要先打直井到几千米的地下,再向水平方向钻数百 米到上千米,并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也就是通过向地下注入压裂液,以数十到上百兆帕的 压力,将岩层撬开,从而开采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分段压裂是目前用于页岩气开采的核 心技术。


2022 年国内页岩气产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根据国家能源局《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2030 年实现页岩气产量 800-1000 亿立方米,我们取最大值 1000 亿立方米, 则 2022-2030 年页岩气产量 CAGR 为 19.53%。因此,未来页岩气的开发力度需增强,有望 带动压裂设备需求大幅增长。 2030 年国内电驱压裂设备市场空间或将达 675.7 亿元。根据长宁页岩气田 2021-2022 年 产能建设工程,该区域已部署生产井 405 口,年产 56 亿立方米页岩气,因此一口井年产 页岩气约 1382.72 万立方米;中国的页岩气矿藏平均井深 3000 米左右,假设一个压裂机 组 20 台 2500 型压裂车,约 5 万水马力,平均数周或一个月压裂 1 口井,对应平均一年压 裂 10 口井。2030 年,为了达到页岩气开采规划,需要常规压裂机组 724 组,对应 2500 型压裂车 14480 台,所需常规压裂设备市场空间为 2027.2 亿元。由于公司一台 8000 型电 驱压裂橇相当于 3 台传统柴驱压裂车,若以电驱压裂设备达到页岩气开采规划,则需要约 4827 台电驱压裂设备,对应电驱压裂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675.7 亿元。


2.3. 北美压裂市场前景广阔,国内竞争格局稳定


北美是全球最大的页岩油市场,美国压裂市场 CR3 为 32%。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 年 美国将占全球石油产量增量的 85%,占天然气产量增量的 30%。据 PacWest 数据,美国存 量压裂设备占全球比例是中国的数倍,其更新替换需求较大,北美压裂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美国压裂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HAL、SLB、FTSI 是美国压裂市场前三大公司,市占率分 别为 14%/11%/7%,剩余的压裂服务商如 PTEN、FRAC 等均较为分散,市占率大部分在 5% 以下。 目前,公司是唯一一家向北美油气高端市场提供全套压裂设备的中国企业、全球唯一一家 能够提供涡轮压裂成套设备的企业,同时也是在全球投放电驱压裂设备数量最多的企业。 我们预期,随着国产压裂设备得到国际认可,北美市场将助力国内龙头企业再度乘风而上。


由于同样技术指标下国内产品性价比和售后服务明显优于进口产品,中国压裂设备已实现 国产化。国内市场压裂设备行业主要被公司、石化机械、宝石机械、三一石油等占据,2019 年国内压裂设备市场石化机械占据近半份额,但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在压裂设备领域 已占据全国 50%以上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地位。


与公司和石化机械两家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沉淀与丰富的井场施工业绩相比,新进入者的压 裂设备整体缺乏竞争优势,尽管三一重工可能通过灵活的付款方式分享部分民营市场,宝 石机械受益中国石油内部采购优先权,但短期内均很难做到与前两者的成套设备媲美。


我们再对比公司与石化机械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2018-2023H1 杰瑞股份的总营收与 海外营收明显高于石化机械,其海外营收占比、外销毛利率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 随着公司在北美市场的电驱压裂设备订单落地,其国际业务有望继续拉动总体业绩增长, 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2.4. 压裂设备行业龙头,稳居行业市占率第一


公司具备十年的压裂设备相关研发经验,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公司坚持海外发展的战略目 标,不断扩展海外市场,巩固北美市场的客户粘性;公司创新研发电驱压裂设备,把握未 来发展新机遇。2020-2022 年,公司的压裂设备已占据了国内近 50%的市场份额,稳居行 业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地位,未来有望受益压裂设备需求增长。


2.4.1. 产品类型丰富,不断突破海外市场


公司具备十年研发经验,压裂产品丰富。根据公司官网,目前拥有的压裂装备包括柴油压 裂、涡轮压裂、电驱压裂三大类。其中柴驱压裂设备包括 2000 型、2300 型、2500 型、3100 型;涡轮压裂设备包括 4500 型、5000 型;电驱压裂设备包含 5000 型。三种压裂设备各 有优势,适用不同的场景。公司是压裂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其电驱压裂装备不断创新,与 其他公司电驱压裂设备对比性能更具优势。


公司坚持发展海外战略,不断签署新订单。2011 年,公司向美国提供压裂设备成为最早进 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同年,公司为美国输送全套压裂车组,成为中国首家且目前唯一 为北美页岩气压裂提供全套压裂车组的油田设备制造商;2019 年,公司与北美知名油服公 司成功签署涡轮压裂整套车组订单;2020 年,公司成功将涡轮压裂设备交付给北美客户, 截至 2022 年 12 月该套车组已累计压裂作业 9.6 万小时;2021 年,公司与北美某领先电力 服务商签署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订单,并再次签署 2 套涡轮压裂整套车组大单,合同金额超 4 亿元人民币;2022 年,公司第二、第三套涡轮压裂设备在美国顺利交付使用,并与客户 成功签署第四、第五套涡轮压裂成套设备订单,合同金额超 2 亿元人民币。


2.4.2. 新型压裂设备是未来发展趋势,公司研发较早具有先发优势


与传统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源的常规压裂设备相比,涡轮压裂设备具有单机输出功率更大, 效率更高的优势,电驱压裂设备具有体积小、模块化、效率高、噪音低、安全性能好、环 境污染少,可满足不同工况下绿色施工需求等诸多优势。电驱、涡轮等新型压裂设备是压 裂环节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关键,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压裂设备较传统压裂设备优势明显。涡轮压裂设备将柴油机更换为涡轮发动机,其功 率密度是高功率柴油机的 10-20 倍,拥有柴油、LNG、CNG、预留井口气等多燃料系统, 可以实现柴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自由切换即双燃料供给,将压裂作业成本降低 10%-15%。 电驱压裂设备通过电机驱动压裂泵,将传统的柴油发动机驱动变为电机直接驱动,完成压 裂液体的高质量混配及泵送。


电驱、涡轮压裂设备的研发并行扩展。2014 年,公司推出世界首台 4500 型阿波罗轮压裂 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涡轮压裂设备的国家,实现零的突破;2019 年,公司研 发出全球首套电驱压裂设备并推出世界首个电驱压裂成套解决方案;2022 年,公司涡轮压 裂橇组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成套涡轮压裂设备商业化销售 的公司,截至 2022 年底,已在美国销售了五套涡轮压裂成套设备,且成功中标中油技服 电驱压裂设备租赁项目的 60 台设备,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电驱压裂设备租赁项目。


3. 锂电池负极行业景气发展,市场格局集中稳定


3.1. 石墨负极受市场青睐,硅基负极蓄势待发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决定着锂电池的性能与价格。锂电池是以锂金属 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此这种电池也被称为锂金属电池。 与其他电池不同,锂电池具有高充电密度、长寿命和高单位成本等特点,主要由正极、负 极、电解液、隔膜等部分组成。锂电池充放电的本质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充电时, 正极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跑至负极,正锂离子 Li+从正极穿过电解液、隔膜材料,最终到达 负极,并在此停留与“驻地”的电子结合在一起,被还原成 Li 镶嵌在负极的碳素材料中; 放电时,镶嵌在负极碳素材料中的 Li 失去电子,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运动”到正 极上,正锂离子 Li+从负极越过电解液,越过隔膜材料,到达正极,并与“驻地”的电子 电子结合在一起。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重要材料,约占锂电池总成本的 15%,其比重虽 小于正极材料,却是决定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性能的关键因素。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 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 人造石墨发展为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为主,软碳/硬碳、钛酸锂、硅碳合金 等多种负极材料共存的局面。具体而言,负极材料分为碳材和非碳材两大类:1)碳系材 料:分为石墨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中间相碳位球)与其它碳系(无定形碳和石 墨烯)两条路线;2)非碳系材料:细分为钛基材料、硅基材料等。


负极材料种类纷繁复杂,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是其主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中国天然石墨需求占比分别达 47.8%/83.6%,人造石墨需求占比达 44.8%/15.6%。2000 年,天然石墨负极随手机与笔记本的普及被大规模使用;进入智能化时代后,天然石墨因 存在高膨胀、较差的倍率性能、较短的循环寿命等缺点,不再适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 等高端应用场景,人造石墨逐渐被研发应用。


相较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安全性、工艺成熟度、原材料获取等方面均具备 优势。从形貌而言,天然石墨大小颗粒不一,粒径分布广,开采出来的天然石墨矿需要经 过浮选、球化、表面包覆等步骤制成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而人造石墨在形貌以及粒径分布 上较为一致;从相容性而言,天然石墨的容量高、压实密度高、价格较便宜,与电解液的 相容性比较差,副反应比较多,而人造石墨的各项性能较为均衡,循环性能好,与电解液 的相容性较好;从循环性能而言,天然石墨虽具备成本和比容量优势,但其循环寿命低, 且一致性低于人造石墨。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人造石墨性能明显优于天然石墨,替代天然 石墨是大势所趋。


石墨负极具备诸多优势,然而因为其能量密度正在逼近理论极限,未来提升空间较为有限, 硅基负极逐渐登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在向 着高比容量方向发展。石墨负极材料虽有高电导率和稳定性的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的 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比容量(372mAh/g)。硅的理论比容量为 4,200mAh/g,该理论比容量 远超石墨类负极材料,因此,使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在能量密度、续航能力等方面具 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结合了碳材料高电导率、稳定性及硅材料高容量优点的硅基复 合负极材料(Si/C、SiO/C)成为引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硅碳复合和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硅材料在循环性能上存在较 大的缺陷,容易造成硅材料的严重膨胀和收缩,当前主要采用硅基材料纳米化以及与碳材 料复合来解决硅材料的上述问题。 但由于硅碳负极加工存在技术壁垒,当前产业化主要以硅氧负极为主。


锂电池负极材料上游主要包括石墨矿、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二氧化硅、锂盐等原料 料;中游可分为碳系负极材料与非碳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有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等; 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代表企业宁德时代在这三 大领域均有布局。


3.2. 下游行业拉动负极材料增长,能源转型成长期驱动力


3.2.1. 动力、消费及储能锂电池拉动负极材料行业发展


锂电池负极材料下游行业为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按用途分为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 储能锂电池三大领域,涉及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数码 相机和储能等众多下游行业。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调研数据,2018 年度全 球范围内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和储能用锂电池三者的市场份额达 92.30%;据工信部数 据显示,2021 年中国动力型锂电池占比最高,达 68%,消费性锂电池占比 22%,储能型锂 电池占比 10%。


下游行业与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关系紧密,其需求变化对负极材料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中,动力型锂电池对负极材料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据 EVTank 数据显示,2014-2019 年 中国动力型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型与储能型锂电池;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数据显示,2017-2023年中国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23年预计达633GWh。


动力型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负极材料和动力型锂电池自然也受新能 源汽车行业发展拉动。根据 TrendForce 的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2019-2022 年 销量CAGR达73.3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66 万台,2012-2022 年 CAGR 达 87.55%。我们预期,新能源汽车及动力型锂电池行业的稳步 发展,或将推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不断上升。


据 EVTank 数据显示,2014-2021 年中国消费型与储能型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重增速较 快,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劲头;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 年消费型锂电池与储能型 锂电池产量将分别达 105.7GWh/92.7GWh。我们预期,消费型锂电池与储能型锂电池将持 续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


3.2.2. 全球能源转型成为负极材料行业长期驱动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提速、“双碳政策”持续推进等大背景下,公司所服务的油气行业势 必成为减排主体,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为高效推进国家能源安全体 系转型,实现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转变,新能源汽车行业及上游的锂电池负 极材料行业备受政策关注,成为长期驱动力。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下游动力电池应用领域。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相 关概念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被提及, 纲要明确:在动力电池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背景下,重点突破动力 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不断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


3.3. 负极企业全球竞争格局集中稳定,中国为最大产出国


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竞争格局非常集中,中国占据最大份额。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调研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 75.8%。其中,贝特瑞、杉杉 股份、璞泰来和凯金能源是中国负极材料的龙头企业,2021 年出货量占比分别达 17.3%、 10.7%、10.2%、9.7%;韩国浦项化学紧居其次,占比为 7.4%。


中国市场负极材料企业格局较为稳定。按负极材料营收分类,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 负极材料营收均超过 25 亿元,占据行业第一梯队,CR3 高达 56%;凯金能源、尚太科技、 翔丰华负极材料营收约 4-15 亿元,为行业第二梯队;欣源股份、国民技术等企业为行业 第三梯队,它们业务规模尚处于培育阶段,负极材料营收不超过 2 亿元。


目前,负极材料企业产品结构以人造石墨为主,天然石墨为辅,硅基负极等新型材料仍在 布局中: 从石墨负极材料细分市场而言,1)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贝特瑞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超过 60%;2)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璞泰来、凯金能源和杉杉股份是行业龙头,CR3 达 64%。


从硅基负极材料细分市场而言,杉杉股份和贝特瑞已经能真正实现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 量产与批量供货,璞泰来、石大胜华、杰瑞股份、硅宝科技等公司仍处于布局、中试或研 发阶段。


3.4. 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增速较快,出海拉动国内企业规模增长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前景广阔。锂电池负极材料在下游行业拉动下实现快速增长,全球市 场规模由2016年的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39.5亿元(21年为预测数据),CAGR达26.14%。 中国在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2018 年占比达 96.33%,其市场规模也 从 2016 年的 64.6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59.1 亿元,CAGR 达 19.75%。全球市场及中国市 场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负极材料出口大国,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实现了贸易顺差。2021 年,中国负极材料 出口量达 62.8 万吨,YOY+31.4%,超出进口 54.6 万吨。


据 EVTank 等预测,2025 年全球/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将分别达 331.7 万吨/270.5 万吨;2030 年全球/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将分别达 863.4 万吨/705.4 万吨。2022 年,中国负极材料出 货量全球占比已经达 92.1%,未来随着下游锂电子需求量上升,我们预期该比例仍有望缓 步提升。


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 年中国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出货量将分别达 124 万吨/17 万吨/2 万吨,2020-2025 年 CAGR 分别达 32.73%/24.00%/27.23%。虽然硅基负极在 能量密度性能上更具优势,但也存在循环性能差、膨胀体积大等缺陷,因此我们预期随着 石墨化产能陆续释放、成本下行,在硅基负极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石墨类负极市场地位 长期内仍然较难被撼动。


3.5. 多年积淀赋能锂电池负极成长,石墨自给实现产业一体化


行业经验丰厚,原材料方面具备渠道与成本优势。石油焦是石墨负极材料的核心原料之一, 它的稳定供给影响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公司深耕油气领域二十余年,行业经验丰厚, 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龙头企业长期稳定合作,与益大新财、裕龙石化两家国 内针状焦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高品质针状焦,确保在石油焦、针状焦等上游原材 料方面具备稳定的供货优势。同时,公司的五大采购中心,有效实现原材料的全球采购保 障。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在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加强研发投入。据 22 年年报披露,公司目前共 有 4 个人造石墨项目在研发阶段,目标应用于高端动力与储能等领域。我们预期随着项目 完工,公司将在高端负极材料市场实现竞争优势。


三地联动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投资项目实现产业一体化。2021 年,公司确定了“油气 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成立全资子公司“杰瑞新能源”,加速驶入锂电池 负极材料等新能源产业快车道。之后,公司加快在天水、厦门、常州三地的负极材料布局。 1)天水:2021 年 9 月,公司投资 25 亿元,与天水市人民政府签署“年产 10 万吨理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制造项目”;2)厦门:2021 年 11 月,公司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 实验室设立合资公司“厦门杰瑞嘉矽”,厦门大学专家团队强大的技术研发优势,将助力 负极材料生产设备的升级优化;3)常州:2022 年 6 月,设立“杰瑞新能源科技(常州)”, 致力于实现产销一体化目标。


公司打造的常州研究院,聚焦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发,掌握着颗粒形貌调控、颗粒结构调 控、石墨复合、原料甄别与改进、容量提升等核心技术,致力于开发最具性价比的负极产 品并提供专业全面的解决方案。


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初具成果,取得多个订单,未来机遇广阔。目前,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 一期 6.5 万吨产能建设完成并成功点火试生产,取得石墨化局部过程订单和石墨负极成品 订单;常州新能源研究院建成负极材料中试线和成品线;厦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建成硅碳 中试线、硅碳量产线和硅氧量产线;成功研发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设备,解决锂电池破 碎分选效果不佳、电池粉回收率低等行业痛点,电池粉回收纯度和回收率均可达到 98%,在国内外成功取得多个订单。


发力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种类丰富齐全。公司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系列品类丰富,形成动 力类人造石墨、储能专用人造石墨、消费类人造石墨系列产品,全面满足电池市场多样化 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杰瑞股份研究报告:民营油服设备龙头,“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pdf

杰瑞股份研究报告:油服龙头海外增长亮眼,第二增长极落地可期.pdf

杰瑞股份研究报告:民营油服设备龙头,受益于压裂设备电动化升级.pdf

杰瑞股份研究报告:立足高端装备制造,压裂设备行业领军者.pdf

杰瑞股份研究报告:油服装备民企龙头,海外业务屡获突破空间广阔.pdf

杰瑞股份(002353)研究报告:油服设备龙头,“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pdf

2024机械行业年度策略:新能源设备看好新技术方向,油服设备高景气有望延续 .pdf

锂电设备、煤机、油服设备行业2022中报总结:业绩逐季环比改善,下半年有望延续.pdf

杰瑞股份(002353)研究报告:全球油气资本开支上行,油服设备龙头业绩高增.pdf

机械行业研究及2022年度策略:聚集高景气赛道,精选龙头.pdf

机械行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聚集高景气赛道,精选龙头个股.pdf

中国海油研究报告:深水、超深水油气资源前景广阔.pdf

海油工程研究报告:油气行业景气度回暖,海工龙头有望充分受益.pdf

中国海油研究报告:从国内海上油气龙头向全球一流能源企业迈进.pdf

上游油气行业资本开支与经营状况分析.pdf

石油石化行业专题报告:盘点日本海外油气投资.pdf

【天风证券】民营油服设备龙头,“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