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HJT浆料龙头,受益产业化预期向上.pdf
1、多年深耕半导体、光伏行业,光伏银浆迈向龙头
1.1、“半导体一站式超市”,光伏银浆国产化先行者
公司成立于 1990 年 11 月,是中国电子行业半导体十大知名企业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 业、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协会副理事长企业。2006 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11 年,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晶银新材,经历几次股权变更,2020 年 11 月晶银新材 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苏州晶银,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导电银浆供应商,也 是光伏银浆国产化先行者。
半导体领域:遵循“半导体一站式超市”经营模式,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公司专注 于半导体整流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和 IC 封装测试领域,目前已拥有从产品设计 到最终产品研发、制造的整套解决方案,在二极管制造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整流二极 管销售额连续十多年居中国前列。 公司深耕半导体领域的“汽车电子”、“工业家电”、“太阳能光伏”、“电源”四大市场, 加大全球头部汽车客户开发力度并顺利通过完成了多家大客户认证;国内市场方面主攻领 域头部客户并顺利形成商业合作。
光伏领域:光伏银浆国产化先行者,产品受客户认可。2011 年,苏州固锝全资子公司 晶银新材成立,逐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导电银浆供应商。导电银浆作为光伏电池制造的关 键原材料,直接影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是推动光伏电池技术革新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晶银新材主要产品包括 PERC 太阳能电池银浆、异质结 电池用低温银浆和 N 型 TOPCon 电池用浆料,具备高效、低耗量、高焊接拉力等特点。 在光伏领域,公司 PERC 单晶 SE 正银完成数家战略客户的验证及批量销售;光伏电池 背面银浆产品在多个客户实现量产;顺利推出银包铜 HJT 低温浆料,新开发出银包铜主栅 浆料,突破了银包铜浆料附着力和焊接的问题。
多年积累打造品牌优势。公司长期深耕品牌市场,三十多年来极其注重技术的积累和 创新、产品的品质提升。2021 年度公司被评为“江苏省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21 年 智改数转示范企业”、“2021 年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在科技创新影响下的品牌效益得 到了进一步增强,行业优势地位日益巩固和提升。
1.2、实控人深耕半导体行业多年,八大控股子公司协同发展
实控人持股比例约 23.9%,深耕半导体领域多年。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念博,通过苏 州通博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 23.9%。吴念博先生同时担任苏州高新区工商联副 主席、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助力公司半导体业务拓展。公司下属八家控股子 公司,分工明确,协同发展。
1.3、归母净利润五年CAGR达14%,HJT银浆业务拉动业绩高增长
2016-2021 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达 16%、14%,预计 2022 年起公司 业绩在 HJT 银浆业务拉动下持续高增长。公司 2020 年受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 响,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小幅下滑;2021 年原料价格上涨,半导体行业和光伏行业景 气度提升,公司实现营收 24.8 亿元,归母净利润 2.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7.2%、 140.9%;2022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38.3%和 22.6%,随着光伏 HJT 组件大规模产业化逐步开启,公司 HJT 银浆出货量有望拉动公司业绩进入高增长通 道。
光伏银浆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2 年上半年占比已超半导体业务。公司主营业务集中 在半导体和光伏银浆领域。2021 年,公司半导体、新能源材料(银浆)营收占比 53%、 47%。2022 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新能源材料(银浆)营收占比 41%、59%。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降至 17.0%,净利率较为稳定。公司 2021 年销售毛利率、销 售净利率分为 19.0%、8.9%;其中半导体产品毛利率为 23.1%(同比上升 4.0个百分点),光 伏产品毛利率为 14.3%(同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2022 年 H1 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 分别为 17.0%、8.56%。 销售费用率逐年提升,管理费用率管控良好。2017-2021 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销售费 用率逐年增加,2022 年 H1 增长至 2.8%;2021 年管理费用率为 2.3%(同比下降 0.5pct), 2022 年 H1 管理费用率降至 1.6%,管理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研发成果广受认可。2018 年以来,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1 年研发费用为 1.0 亿元,同比增长 22.3%,占收入比例为 4.2%。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455 人,占总员工比例为 26.1%。2021 年,公司研发工程配合高端市场 及国家政策需求,积极推动专案管理,导入轴向产品自动化、SMD 成型自动化等 10 余项专 案,产品良率提升近 1%,自动化产线已获 top5 汽车客户认可,双碳专案 10 余项。截止2021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 41项,其中国家专利39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26项), 国际专利 2 项,公司累计有效专利达 218 项。
1.4、发布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三年累计营收目标不低于100亿元
2022 年 9 月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根本目的为稳定核心团队。公司拟授予 154 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股票期权 484.8 万份,并预留股票期权 120 万 份(预留部分的激励对象由此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 12 个月内确定),合计占此 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 0.75%。 本次股权激励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为 2022-2024 年三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 100 亿元, 彰显发展信心。本次股权激励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公司层面考核目标为:(1)第一个行权 期:2022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29 亿元;(2)第二个行权期:2022-2023 年两年累计营业收入 不低于 62 亿元;(3)第三个行权期:2022-2024 年三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 100 亿元。预留 部分根据授予时间不同,分为两种方案。
2、光伏:HJT产业化提速,2022年公司低温银浆市占率超50%
2.1、新能源政策利好不断,光伏装机规模迎10倍增长
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2021 年发电成本较 2010 年下降 87.3%。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的数据,2012-2021 年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 32.0GW 提升至 132.8GW, 2012-2021 年 CAGR 为 17.1%;2012-2021 年中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 4.5GW 提升至 53.0GW,2012-2021 年 CAGR 为 31.5%,新增装机增速超全球 14.4pct。2021 年全球光伏发 电价格为 0.048 美元/kWh,成本相比 2010 年的 0.378 美元/kWh 降低 87.3%,有望带动光伏 发电新一轮发展。
政策助推光伏行业蓬勃发展。光伏发电具有可持续性、清洁性和无地域限制等突出优 势,光伏行业是结合新能源发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财 政政策重点支持。2021 年 3 月,《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 “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 伏发电规模,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提高到 20%左右。” 光伏装机量有望迎十年 10 倍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预测,预计 203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1246-1491GW,CAGR 为 25%-27%;203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 机容量 408-536GW,CAGR 为 24-26%。随着光伏装机量在未来十年的 10 倍增长,光伏产 业链各板块有望迎来巨大市场空间。
2.2、银浆:电池片核心辅材,银粉进口依赖度高
光伏产业链包含上游的硅料与硅片、中游的电池片与组件和下游的光伏发电系统。电 池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和工艺水平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有直 接影响。
光伏银浆占电池片总成本8%,是核心辅材。光伏银浆是光伏电池片制备的核心辅材之 一,主要用于制作光伏电池电极,能直接影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光伏组件的输出 功率。以目前主流的单晶单面 PERC 电池片为例,电池片成本构成中硅片占比约为 75%, 银浆是成本占比第二高的材料,约占电池片总成本的 8.5%,占电池片非硅成本的 33%。
银粉占银浆总成本 98%,我国银粉主要依赖进口。以正面银浆为例,成本构成中 98.3% 为银粉,其余材料合计占比不足 2%。目前我国生产光伏银浆所用的银粉仍主要依赖进口, 2021 年我国全年进口银粉 3240 吨,日本、美国和韩国分别占比 91.48%、6.81%、0.86%。 其中,日本 DOW 是银粉的主要供应商,占全球光伏银浆用银粉 50%以上的市场份额。
2.3、HJT转换效率占优,低温银浆需求增大
高温银浆适用于主流电池片,低温银浆适用于 HJT。光伏银浆按电池片使用位置,可 分为正面银浆和背面银浆;按银浆烧结形成在基板导电的温度,可分为高温银浆和低温银 浆。高温银浆在 500℃的环境下通过烧结工艺将银粉、玻璃氧化物和其他溶剂混合而成,适 用于 BSF、PERC、TOPCon 等电池片;低温银浆烧结温度在 250℃以下,适用于异质结 (HJT)晶硅电池片。
PERC 转换效率接近瓶颈,TOPCon、HJT 有望打开市场。PERC 是目前电池片市场主 流的技术路径,2021 年市场占比为 86.1%,转换效率为 23.3%。但是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测算,PERC 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 24.5%,提升空间较小,TOPCon、HJT 等转换效率更高 的 N 型电池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TOPCon 与 PERC 电池产线兼容,量产效率可达 24-24.5%。TOPCon 与 PERC 制造工 艺相似,大部分设备可与 PERC 产线共用,只需增加硼扩散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和去绕镀 环节清洗设备,单 GW 投资额相较 PERC 仅增加 20-30%。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 (ISFH)测算,TOPCon 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可达 28.7%,最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 限效率 29.43%,量产效率可达 24%~24.5%,相较 PERC 优势明显。
HJT 转换效率有望超 25%,低温银浆市场前景广阔。HJT 电池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 膜电池的优势,理论极限效率为 28.5%,目前量产效率为 24%~24.5%,未来量产效率有望 达到 25%以上,高于 PERC 和 TOPCon。同时,HJT 电池仅需 4 道工艺,相较 PERC 和 TOPCon 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衰减率,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革命性技术。据 CPIA 统计,2021 年 HJT 电池银浆的消耗量为 223.3mg/片,远高于 PERC 的 107.3mg/片和 TOPCon的 164.1mg/片,随着 HJT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低温银浆将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5 年银浆市场空间有望达 350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达 22%。结合上文光伏装 机量预测,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402GW,TOPCon 和 HJT 电池市场 渗透率分别增长至 30%和 40%。假设 2025 年 PERC 正银+背银、TOPCon 正银+背银和 HJT 低温银浆单耗分别下降至 88.3mg/片、94.0mg/片和 110.0mg/片,结合银浆价格波动,我们预 计 2025 年光伏银浆市场空间为 350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22%;其中低温银浆市场 空间为 162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95%,低温银浆市场空间占比有望从 2022 年的 9% 提升至 2025 年的 46%。
2.4、银浆出货量国内前三,HJT低温银浆市占率超50%
2021 年银浆出货量行业前三,PERC 产品持续迭代。2021 年,公司共出货光伏电池银 浆 229.3 吨,占中国银浆总销量 6.6%,处于国内第三;实现营业收入 11.7 亿元,同比增长 54.81%;实现净利润 5.1 亿元,同比增长 30.3%。 2021 年公司 PERC 单晶 SE 正银完成数家 战略客户的验证及批量销售,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及产品升级;光伏电池背面银浆 产品在多个客户实现量产,2021 年销售 23.9 吨,同比增长 1638.6%。
HJT 低温银浆技术壁垒高于高温银浆,公司是稀缺的有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低温银浆龙 头。低温银浆的原料构成与高温银浆不同,是由导电功能相、集体粘结相和有机载体构成。 在原材料选择、有机载体、配方设计、工艺控制等方面具备较高技术难度。公司研发的新 一代高效低量快速印刷低温银浆产品在耗量降低近 30%,印刷速度快 20%的情况下依旧保 持转换效率的优势,实现了向钜能等客户的大批量供货。同时,公司顺利推出银包铜 HJT 低温浆料,新开发出银包铜主栅浆料,突破了银包铜浆料附着力和焊接的问题,并已顺利 通过可靠性测试,在客户端进行户外实证电站验证。
公司 HJT 低温银浆产品广受客户认可,预计 2022 年市占率将达 50%以上。公司与迈 为、钧石等 HJT 龙头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21 年共销售 HJT 低温银浆 5.14 吨,国内排 名第一。我们测算,2022 年我国异质结合计产能约 5.6GW,根据产能爬坡进度,实际产量 约 3.9GW。根据产业平均水平,假设单 GW 银浆用量 20 吨,则 2022 年我国 HJT 低温银浆 实际需求量约 78.7 吨,公司市占率约达 51%。
坚持国产原材料路线,PERC 用银粉国产化率可达 80%。2021 年正面银浆国产化率达 61%,光伏银浆纯国产化和银粉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 2022 年国产正面银浆占比将达 到 80%。苏州晶银自 2011 年设立之初就致力于使用国产银粉制造光伏银浆,目前公司在常 规 PERC 产品上使用国产银粉的比例可达 80%以上,国产原材料替代水平行业领先,后续 将逐渐在 Topcon、HJT 等新产品上实现银粉国产化替代。
募投项目助力银浆产能扩增,2022 二季度有望达 1000 吨。2021 年 5 月,公司向苏州阿 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方完成配套募集资金 3.01 亿元,其中 2.12 亿元将用于 苏州晶银新材产能扩增。2021 年 4 月,苏州晶银新工厂启用,银浆产能由 350 吨扩大至 500 吨;随着募投资金到位,预计 2022 年二季度银浆产能可提升至 1000 吨。
3、半导体:世界一流的二极管制造厂商,汽车电子带来发展机遇
3.1、亟需国产化替代,半导体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大陆占全球半导体终端销售额的 34.6%,但供应链中份额占比仅为 7%,半导体 国产化空间大。半导体是一种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导电性 能可控,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全 球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最新国际半导体业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为 55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销售市场,2021 年销售额达到 192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1%,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34.6%。SIA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大 陆半导体设备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市场份额仅有 7%,与 34.6%的终端销售额相距甚远,自 给率较低,国产化空间巨大。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打破半导体垄断。半导体行业属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发展 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近年来,为进一步鼓励国内半导体的整体 发展,打破国外垄断,增强科技竞争力,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半导体行 业发展的政策法规。2021 年 3 月,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 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2、行业空间:2021-202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CAGR为12.4%
半导体细分产业众多,应用领域广阔。半导体产业链包括上游半导体原材料与设备供 应、中游半导体产品制造和下游应用环节。其中,产品制造可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 光电子器件和传感器。公司专注于半导体产品中的整流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和 IC 封装测试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二极管、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等。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协会(WSTS)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 4630 亿 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83.3%,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和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占比分 别为 7.8%、5.5%、3.4%。2025 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3070 亿美元。受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经济下行、 产业“内卷”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增速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汽车半导体高景气拉动, 半导体行业预计仍将维持增长态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 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1925 亿美元。WSTS 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3070 亿美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12.4%,占全球份额将从 34.6%提升至 42.1%。
2017-2022 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 CAGR 为 2%,本土厂商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功率半导体式电子装置电能转换、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途包括变压、逆变、整流、斩 波、变频、变相等,主要分为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 IC 两大类。根据 Omdia,2022 年中国 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 191 亿美元。中国功率半导体厂商起步较晚,主要是一些具备 IDM 经营能力的企业,长期的技术积累使之形成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在部分优势领域逐步实现 进口替代。
2016-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 CAGR 达 19.3%,国家战略+新型产业拉动下本土 厂商竞争力有望提升。随着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子市场的兴起,以及汽 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大幅提升。据中国半导体 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 10458 亿元,同比增长 18.2%,2016- 2021 年 CAGR 为 19.3%。在国家战略推动+新兴产业拉动下(AI、大数据、云计算、IOT 等), 各下游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本土集成电路企业能力有望提升。预计到 2025 年,我国集 成电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8304 亿元。
MEMS下游应用广泛,2016-20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8.2%。微机电系统(MEMS) 是指尺寸在微米/纳米级的高科技装置,拥有独立的智能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系统方面 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以及工业快速发展,我国 MEMS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赛迪智库统计,2021 年中国 MEMS 市场规模为 838 亿元, 2016-2021 年 CAGR 为 18.2%。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MEMS 市场规模将达到 1740 亿元。
3.3、遵循“一站式超市”经营模式,整流二极管销售额全国领先
紧抓半导体发展机遇,构建半导体完整产业链。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整流 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和 IC 封装测试领域,遵循“半导体一站式超市”的经营模 式,目前已经拥有从产品设计到最终产品研发、制造的整套解决方案,在二极管制造方面 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整流二极管销售额连续十多年居中国前列。2021 年,公司半导体产品 收入 13.0 亿元,同比增长 24.2%,集成电路营收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拓展海外市场,加强进口替代。公司遵循“国际+国内”“代工+自制”基础模式,目前 主体业务 30%以上的销售市场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同时随着国内半导体元器件 “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加速及国内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复苏、快速复产等外部环境利好下, 公司凭借多年的海外市场经验、“固锝”品牌效应及良好的口碑,同步发展国内自主品牌市 场。2021 年公司国内市场销售额 17.3 亿元,同比增长 53.3%;海外市场销售额 7.5 亿元,同 比增长 9.8%。
具备优质客户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自成立伊始就与欧美及日本同行、世界 一流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过历年发展已与行业内世界前十大生产商建立了OEM/ODM 合作关系,拥有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必备资源优势。公司先后被松下、索尼、比 亚迪、飞利浦、佳能、伟世通、伟创力、三星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评为优秀供应商或合 作伙伴。
3.4、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德信,布局汽车电子市场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2021 年全国 共销售新能源汽车 136.7 万辆,同比增长 157.6%,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5.4%提升至 14.8%;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 35%,半导体芯片等相关产业将迎来 广阔发展机遇。十年布局汽车市场,目标客户为 Tier1 厂商。公司在战略层面对汽车市场已有长达 10 年的布局,专注于发展高端汽车产品市场,不断完善汽车质量管理体系。2018 年,公司成 为汽车市场 Tier1 厂商的正式供应商;2019-2021 年,公司汽车领域业务稳健增长,众多全 球知名的汽车大厂成为公司的优质客户,自动化产线获 top5 汽车客户认可。
投资 1 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拓展半导体产业链。2022 年 2 月,公司以自有资金 1 亿 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德信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主要产品聚焦于高端功率半 导体芯片,旨在市场“缺芯”及汽车电子化、电动化,工业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抢抓新能 源市场机遇,完善公司半导体产业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苏州固锝研究报告:HJT浆料龙头,受益产业化预期向上.pdf
苏州固锝(002079)研究报告:光伏低温银浆冠军,受益HJT产业化提速.pdf
2024半导体行业薪酬报告.pdf
锡行业研究报告:半导体上游核心材料,供给趋紧+需求复苏下价格中枢有望持续提升.pdf
京仪装备研究报告:国内半导体专用温控废气处理设备专精特新“小巨人”.pdf
半导体设备行业专题报告:键合设备,推动先进封装发展的关键力量.pdf
半导体封装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后摩尔时代封装技术快速发展,封装设备迎国产化机遇.pdf
光伏银浆行业专题报告:光伏银浆,量利有望超预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