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汽车安全与电子业务引领者,业绩修复可期.pdf

1 汽车安全和智能科技领导者,深度全球布局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总部位处浙江省宁波市,是一 家全球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顶级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 车安全系统等的研发与制造,在全球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市场居于领先地位。公司业务架构 分为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汽车电子事业部与汽车安全事业部,并于全球各 汽车主要出产国设有研发中心和配套工厂。6 月 25 日,《美国汽车新闻》发布 2023 年全球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此次上榜的中国企业共 13 家,均胜电子位列全球第 40 名,国内 第 3。


公司发展历程:通过企业创新升级和多次国际并购,实现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均胜电子于 2004 年成立,初期产品涉及发动机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空气管理系统等高端功 能件。2006 年,公司开始向大众、通用、福特等客户供货。2008 年,公司晋级成为大众的 A 级供应商,同时成为通用的全球供应商。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公司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 崭露头角,逐步确立了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2010 年,公司与德国普瑞在宁波成立合资公 司,更加专注于汽车电子业务。2011 年,公司借壳“辽源得亨”上市。2012 年,公司成功 并购德国普瑞,所涉及的相关资产过户完毕。自此,均胜电子在国内宁波、上海、长春、成 都等地设有工厂或研发基地,海外实体布局拓展至德国、美国、葡萄牙、罗马尼亚、墨西哥 等国,为公司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2014 年和 2015 年,公司分别并购德国伊玛和德国群英。 2016 年,均胜电子并购汽车安全供应商美国 KSS 和智能车联技术专家德国 TS,并设立智 能车联公司。2018 年公司并购日本高田优质资产,与 KSS 整合成为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在 全球汽车被动安全市场占有约 30%份额。2019 年,均胜电子成立智能车联事业部,运营主 体为均联智行。经过全球整合优化,公司在汽车安全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2021 年,均胜电子设立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和均胜新能源研究院,以前瞻领域的创新研发赋 能发展。同年,汽车安全事业部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政策、产业、资源、资金等方面获得更 全面的支持。目前,均胜电子已形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系统等业 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踏上了发展的新征途。


子公司遍布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大国,拥有全球化生产供应网络。公司在亚洲、北美、欧 洲等主要汽车出产国均拥有生产基地布局,供应链体系完备,凭借强大的垂直一体化制造能 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高效响应客户需求,也为深入拓展全球业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司客户包括国际主流知名整车厂商、国内自主龙头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近年来,均胜电 子积极发挥快速响应客户的本土化优势以及国内各超级工厂协同战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加大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拓展力度,获取更多的本土车企订单。根据公司 2023 年 8 月 3 日发布的《关于 2023 年上半年新获订单情况的公告》,预计 2023 年上半年,公 司国内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 167 亿元,占比近 40%,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 势力客户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业绩状况:2016-2022 年,公司营收从 185.5 亿元增至 497.9 亿元,CAGR 17.9%。 期间,公司营收起伏较大主因系汽车安全业务波动、延锋百利得、均胜群英脱表。2018 年 日本高田业务并表,公司收入大幅增长 111.2%;2020 年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汽 车安全业务衰退明显,叠加延锋百利得脱表,营收下降 22.4%。2021 年疫情反复、行业“缺 芯”加剧,叠加人民币强势带来的美元/欧元计价营收折算损失及功能件业务脱表(均胜群英), 公司营收小幅下滑 4.6%。2022 年,公司推进汽车安全业务的“业绩改善”计划和汽车电子 新兴业务领域的创新与突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0%。净利润方面,2020 和 2021 年大幅 下降主要系汽车安全业务大幅亏损。2020/ 2021 年均胜安全分别亏损 13.9/ 46.4 亿元(2021 年安全业务计提了 20.2 亿元的商誉损失)。2022 年,均胜安全亏损 4.7 亿元,亏损幅度收窄, 公司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 3.9 亿元。最新 2023H1,预计公司实现营收 270 亿元,同比增长 18%,归母净利润 4.75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未来,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持续改善业绩, 有望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持续修复。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汽车安全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汽车电子增速较快。公司主营业 务分为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板块:汽车安全业务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方向 盘和集成式安全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汽车电子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座舱/网联系统、智能驾驶、 新能源管理、软件及服务等。2022 年,公司总营业收入 497.9 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 收入 344 亿元,占比 69.1%,汽车电子业务收入 151.0 亿元,同比增长 18.7%,占比 30.3%。 毛利率方面,汽车电子业务盈利能力高于汽车安全业务,2022 年,公司汽车安全和汽车电 子毛利率分别为 9.1%和 18.5%。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外。2018-2022 年,公司收入来自国外的占比在 74%以上。其中, 2022 年,来自国外和中国大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75.9%和 23.5%。毛利率方面,公司业务 在中国大陆的毛利率较国外更高。2022 年,公司通过积极推进客户沟通补偿,提升自身供 应链韧性,降本增效等方式,国外业务毛利率为 10.8%,同比提升 1.32pp。


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023 年 7 月 15 日,公司完成定向增发,第一大股东为均胜集团 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为 36.7%。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剑峰先生,合计持股 21.7%。均胜电 子拥有上百家参控股子公司,其中,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控股有限公司是公司安全业务经营主 体,均联智行涵盖智能座舱、智能车联、自动驾驶等多个汽车智能化业务,Preh GmbH 主 营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新能源管理系统等汽车电子业务,均联智及专注软件开发工具及服 务,均胜群英主营功能件及总成。


2 汽车安全:资产整合与优化,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2.1 汽车安全产品增配升级,量价齐升打开市场空间


汽车被动安全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认证壁垒、产能规模和资金壁垒,对新进入行 业的企业门槛高。外资凭借在汽车被动行业具有先进技术、较大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以及在管 理上的优势,行业呈现外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本土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和制 造技术落后,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2021 年,市场前三大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 为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和采埃孚-天合,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80%。


安全法规要求提升,刺激汽车安全配置增配,带来安全系统单车价值提升。 2018 年, 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新议案,提议发布强制命令,要求自 2021 年起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 新车都要标配紧急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倒车影像系统等 11 款车载安全系统。2019 年, 欧盟公布通用安全法规 Regulation (EU) 2019/2144(简称新 GSR),2024 年 7 月份开始新上 牌注册车辆要求配备部分强制性技术,有些技术将会在 2026 年开始生效。此外,中国、印 度、美国也对汽车安全系统相关配置具有强制性安装要求。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汽车安全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安全系统质量是新车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目前,中高端新车气囊数量已增至 6 个甚至 更多,特别新能源车的冲量效应直接拉动安全产品需求增长,有车企甚至将新车型配置 12 气囊作为卖点,安全气囊市场维持较高活力。中低端车型的气囊数量会增加至适当的数量, 比如从 2 个增至 6 个,气囊类型将在驾驶座气囊、副驾气囊基础上,增配侧气囊、侧气帘等。 而高端车型气囊数量或增至 10 个以上,类型上可增配膝部气囊、远端侧气囊、头部侧气帘、 后排座椅气囊等。 以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为例,海鸥、海豚、驱逐舰 05 车型厂商指导价格在 15 万元以下, 标配 5 个安全气囊和气帘,分别是主副驾驶座、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气帘)。海 豹车型厂商指导价格接近 19 万元,标配 7 个安全气囊和气帘,较前者多配置了后排侧气囊 和膝部气囊。


被动安全产品正引入智能化模块,单车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电动智能化加速渗透, 对汽车安全产品形态提出新的要求,未来“气囊+安全带+方向盘”附加值提升空间巨大。 传统的被动汽车安全产品仍存在应对方式单一、无法针对不同等级的汽车安全事故作出差别 响应的问题。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被动安全产品技术也向智能化方向不断革新, 其单车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来被动安全产品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增长。 气囊:智能座舱不断演进,原先与气囊融合的方向盘或将折叠、隐藏,气囊设计正在打 开新思路,以创新适配座舱新形态。比如,将安全带与气囊融合,使安全带式气囊始终紧贴 驾乘者,向他们提供正常或非正常姿势下的及时保护。该产品还能根据智能座舱变化与标准 气囊协同作用,或者作为独立约束装置使用。又如,环抱式气囊,可适应舱内灵活的座椅设 计,一旦需要,这两个气囊就会“抱住”乘客头部和上半身,提供关键的安全保护作用。 安全带:伴随自动驾驶发展,驾驶员或将从驾驶任务中解脱出来,进行工作、娱乐或放 松,甚至睡觉。安全带产品也正在迭代升级,如主动式电动安全带、带触觉反馈提醒的安全 带等新产品。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安全带乃至被动安全产品正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革新。融 入智能模块后的安全带系统,兼具更多主动安全功能,可起到事故预防、提前规避的作用, 成为未来汽车安全系统发展的重要变革之一。


方向盘:顺应下一阶段高级自动驾驶趋势,市场已推出可折叠线控方向盘、集成各类感 应功能的智能方向盘等领先产品或概念,这些创新产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的增长新 动能。2022 年,正式实施的汽车转向系国标已经开放线控转向应用,而且当年发布的《线 控转向技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到 2025 年要实现 L3+驾驶形态的线控转向系统。随 着法规“松绑”和技术日益成熟,相关线控方向盘车型 2023 年将逐步落地,线控方向盘、 线控底盘等将成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部件。


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主动安全行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汽车安全技术的整体发 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从被动到主动、进而到进行预防性防护的进程。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的发展趋势日趋凸显,为了持续提高汽车安全性并实现零车辆相关事故和死亡的目标,主动 安全行业开始展现出充分的市场发展后劲和潜力,主动安全类产品逐步丰富,涵盖制动避险、 操纵稳定、视野辅助、状态检测、智能安全等领域。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发展, 主动安全产品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环视系统、激光雷达等市场有望迅速扩张, 主动安全产品未来具备高成长潜力。


主动安全系统配置同样是衡量新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为例, 海鸥、海豚、驱逐舰 05、海豹、护卫舰车型厂商指导价格分别为 8.98、13.68、14.88、18.98、 29.98 万元,标配主动安全产品个数分别为 1、5、6、8、10。车型价格越高、越高端,所配 置的主动安全系统就越丰富,单车价值量也必然越高。


安全法规标准和新车质量促进汽车安全产品增配,叠加自动驾驶及电动化对安全系统提 出新的要求,汽车安全产品正迎来增配升级,安全产品量价齐升,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被动安全市场: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 282 亿美元,未来四年 CAGR 为 6.8%,中国市 场规模 82 亿美元,未来四年 CAGR 为 8.9%。根据全球被动安全系统龙头奥托立夫公布的 2022 年年报,全球被动安全平均单车价值约为 255 美元,其中,北美、西欧、日本被动安 全产品平均单车价值分别为 401/ 281/ 243美元,而中国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价值为 214美元, 印度则更低,不到 100 美元(分区域数据根据奥托立夫年报公布的柱状图估算)。全球来看, 发展中国家被动安全单车价值量的提高是未来被动安全市场空间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假设: 1)基于 2019-2022 年全球和中国汽车被动安全单车价值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且随着安全法 规标准和新车质量促进汽车安全产品增配升级,中国被动汽车安全单车价值量增速或继续高 于全球平均增速,全球和中国被动汽车安全单车价值量增速分别为 5%和 6%;2)2023-2026 年,中国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2%/ 3%/ 3% / 3%,全球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 2%/ 2% / 2%。


主动安全市场: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 245亿美元,未来四年 CAGR 为 19.4%,中国市 场规模 81 亿美元,未来四年 CAGR 为 20.6%。根据全球主动安全系统龙头 Veoneer 公布 的 2021年年报,随着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主动安全系统单车价值预计将从 2021 年的每辆车约 135 美元增长到 2027 年的每辆车约 335 美元。我们假设:1)参考 Veoneer 对 2027 年汽车主动安全市场的预测,考虑到汽车电动智能化加速渗透,预计 2023-2026 年 中国和全球主动安全单车价值增速分别为 10%/ 15%/ 20%/ 25%;2)2023-2026 年,中国 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2%/ 3%/ 3% / 3%,全球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 2%/ 2% / 2%。


2.2 公司安全板块资产整合优化,业绩改善可期


公司安全业务板块先后于 2016 年和 2018 年收购 KSS 和高田,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安 全部件制造商。KSS 公司为全球顶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在汽车安全领域有着多年的技术 积累和数据积累,主营业务涵盖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特殊产品三大类别,是全球少数几家 具备主被动安全系统整合能力,面向自动驾驶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日本高田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是全球知名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之一,主要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 被动安全产品。2015 年高田发生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经营出现一定困难,最终于 2017 年申 请破产。2018 年,公司购买高田公司除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以外的主要资产。随后,公 司将 KSS 和高田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并 购完成后,公司安全业务板块主要生产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方向盘、集成式安全解决方 案四大类产品。近年来,公司凭借高田、KSS 技术和客户优势加快自动化产能的布局和替代, 本土化进展顺利,在原有客户体系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快速切入吉利、长城、蔚来、理想、 小鹏、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收购完成后,公司安全业务板块营收大幅增长,2018 年营收高达 422.2 亿元,同比增 长 201.7%。2020 年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汽车安全业务衰退明显,叠加延锋百利 得脱表,安全业务板块营收 331.4 亿元,同比下降 29.7%。净利润方面,2020-2022 年汽车 安全业务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亏损 13.9、46.4、4.7 亿元,2022 年亏损幅度收窄。未来,随 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持续改善,有望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持续修复。


汽车安全业务两大主题:业绩改善和市场份额提升。业绩改善方面,公司计划通过加强 与客户和供应商的沟通和管理,提高生产和库存管理与订单的匹配度,提升供应链管理韧性, 加强人员及管理结构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支出等各项措施,减缓、 降低外部因素对业务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以确保 汽车安全业务稳健发展、业绩逐步改善至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提升方面,公司围绕汽车 电动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持续推进各类主被动汽车安全产品的创新与升级,并加大在亚洲、 欧洲、美洲等全球主要市场的拓展力度,提高获取新业务订单比例,稳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2022 年公司新获安全订单 481 亿元。公司顺应汽车安全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被动安全 产品矩阵,推出顶置气囊、远端侧气囊等行业领先的被动安全产品,有望在智能化被动安全 产品赛道上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 对比行业可比公司,均胜电子盈利具备修复空间。从历史数据来看,汽车安全行业龙头 奥托立夫整体毛利率高于均胜电子安全业务板块毛利率,松原股份毛利率最高。2022 年, 松原股份、奥托立夫、均胜电子毛利率分别为 28.39%/ 15.79%/ 9.14%。随着公司安全业务 整合优化完成,以及降本增效措施逐步落实,安全业务板块毛利率有望回归行业平均水平, 将带动公司整体业绩修复、改善。


汽车安全业务储备订单充足,奠定业绩持续增长信心。过去五年,公司安全业务新增订 单金额呈现先高后低走势。其中,2018 年新增订单金额 550 亿元,得益于对高田的收购。 2020-2021 年,疫情对汽车行业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公司内部方面也在进行整合优化,新 增订单同比下降较多,2022年,公司安全业务板块新增订单金额超过 2019年达到 481亿元。 2023 年上半年,预计汽车安全业务新获订单总金额超 205 亿元,假设公司安全业务订单全 生命周期约 5-8 年,中长期看,对公司汽车安全板块业绩形成较强支撑。


3 汽车电子:新兴业务多点开花,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放量


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的重要载体,电动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假设:1)23/24/25 年, 国内和全球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为 1%/ 2%/ 2%。2)23/24/25 年,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16%/ 20%/ 25%。3)按照乘联会预计,中国 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850 万辆;假设 24/ 25 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43%/ 50%。预计 2023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超 35%,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319 万辆。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52 万辆,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2144 万辆。


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与共享化技术,汽车电子业务持续创新升级。公 司汽车电子业务锚定智能座舱/网联系统、智能驾驶和新能源管理系统等新赛道,下设汽车电 子事业部以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技术两大研究院,不断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智能座 舱/网联系统方面,公司围绕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车联、车载导航引擎、智能云及软件增 值服务等领域进行持续探索和创新,推进智能座舱产品的内部融合和软硬件升级、5G-V2X 等全球领先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开发完整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方面,公司持 续推动 AI 技术与汽车产业相融合,深度参与智能驾驶的时代趋势,定位智能驾驶领域的 Tier1, 开展从 L0 至 L4 级自动驾驶各级别技术研发,能够提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传感器、中 间件以及应用层算法的全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管理系统方面,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控和功率 电子主要技术方向,已实现商用级充放电整体解决方案的量产,产品方向涵盖电池管理、车 载功率电子等。其中,公司的 BMS 已商用于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量产车载功率电子产 品包括充电升压模块、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等。


汽车电子板块在手订单充足,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018-2022 年,公司单一年度 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可观。2022 年,公司紧抓全球汽车智能电动化发展趋势,在 800V 高压快充、智能网联等新兴业务领域迎来大规模的订单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细分赛道 上的先发优势。2023 年上半年,预计汽车电子业务新获订单总金额超 215 亿元。未来,随 着智能驾驶相关政策的落地,公司智能驾驶业务也有望迎来实质性订单突破。从订单的全生 命周期来看,汽车电子业务订单周期一般 5-10 年。因此,中长期公司汽车电子业绩预期确 定性较强。


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系统和新能源管理系统产品已量产。在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公司致 力于打造“智能共情座舱”,将不断完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的技术水平,从而应对更复杂的通信和协调任务;作为全球首家将 5G-V2X技术部署到整车 并实现量产的公司,公司将利用在该领域的先发优势,持续完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并在云 计算等领域持续开展研发。


公司围绕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算力平台、车联网技术以及电控模块展开研发储备,相 关产品有望逐步落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方面,公司已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 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 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部分项目已顺利完成 A 样的开发 和 PoC(Proof of Concept 验证测试)。此外,针对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平台,公司与相关 芯片厂商的合作也正在推进中。高算力平台方面,公司计划为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和构 建具有高性能的分析和计算平台。车联网技术方面,公司将携手主流科技巨头研发相关产品, 从而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车载远程控制,以及支持汽车与家庭物联网共享备用算力,提高汽车 算力的利用率。电控模块方面,公司正积极推动电控模块多合一的开发,该方案符合汽车轻 量化、模块化的趋势,有助于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目前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方案,与国内外 若干家主机厂积极接洽中。 智能座舱是汽车电子板块业绩贡献的主力,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增长可期。 2022 年, 公司汽车电子板块总营收 151 亿元,其中,智能座舱系统、智能网联系统、新能源管理系统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7/ 1/ 23 亿元,智能座舱系统营收占比 84%,是汽车电子板块主要的业 绩贡献业务。新获订单方面,2022 年汽车电子板块新增订单金额 282 亿元,其中,智能座 舱/网联系统订单金额约 189 亿元,新能源管理系统新增订单金额约 93 亿元。未来,随着前 期储备订单陆续量产,汽车电子业务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1 智能座舱系统:产品持续放量,新业务订单持续突破


公司深耕汽车座舱领域二十多年,产品涵盖从功能、硬件到软件服务,主要包括智能座 舱人机交互、车机系统、座舱域控制器和座舱智能内饰等。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连接了 底层芯片驱动、硬件架构设计、中间件软件、应用功能开发、云端服务以及人车交互界面, 支持全球主流操作系统(Linux、安卓、QNX、鸿蒙、阿里)及主流芯片(高通、三星、瑞 萨、麒麟)的高算力平台,提供端到端、全栈式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公司长期合作客户包 括大众、奥迪、宝马、福特、戴姆勒、通用等全球知名整车厂商。 人机交互:公司旗下普瑞公司的智能座舱多模态人机交互,包括文字、视觉、声觉、触 觉和动作等交互方式的集成,还能与车机、智能内饰等汇集于座舱域控制器,并伴随算力提 高和算法迭代使功能满足日渐提高的用户需求。目前,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产品系主要包括驾驶中控模块、中央控制面板、空调控制器和多功能交互开关等高品质产品,并已进入深度集 成阶段。 座舱域控制器:公司旗下均联智行的智能座舱方案在硬件上支持各种主流芯片,软件上 支持 Hypervisor 虚拟化、各种中间件和开发工具,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以及整车厂商的特殊需 求功能软件定制化开发。作为座舱域控系统集成专家,公司未来可将车机和导航、驾驶辅助、 移动通信和驾驶员监控等其他功能集成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上,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整个系统, 并通过软件、生态应用及空中下载 OTA 升级使座舱变得更主动、智能和人性化。


公司与华为深化合作,共建智能座舱新生态,相关产品预计下半年开始量产。2021 年, 均联智行与华为汽车事业部完成合作协议签署,重点围绕智能座舱领域展开积极深入的合作, 全力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2 年 11 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2(Together)期 间,均胜电子控股子公司均联智行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扩展了与华为的全面合作。 双方在座舱及座舱生态方面全方位交流,共同打造基于智慧出行 HiCar 平台的整体产品解决 方案,共同拓展市场、强化品牌建设,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座舱生态体验。据 2022 年年报 披露,公司新增为华为合作客户的相关车型提供智能座舱产品,华为提供解决方案和软件操 作系统平台,公司提供智能座舱软硬件及系统集成,并负责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交付及 后续服务,预计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智能座舱三大发展趋势:第一,人工智能大大提高座舱人机交互水平。2023 年,ChatGPT 的流行和火爆或将成为今年智能座舱比较重要引入的科技点,能够极大提高人机交互的智能 水平,人与机器多模互动的自然性,让车更“懂”人,拓展汽车的智能化能力和边界。第二, 舱驾一体化,座舱域与驾驶域相融合。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趋势下,汽车系统芯片不断 走向融合,主流厂商的下一代芯片规划已经是舱驾融合思路。随着单一芯片处理能力越来越 强,几个域的控制器会逐步融合起来,形成更大的中央计算单元。在未来五、六年内,域融 合会成为行业主要趋势。“舱驾融合”是均胜电子正着力研究的一个方向,2023 下半年或 2024 年会有相应产品推向市场。第三,娱乐化加深,座舱走向“第三生活空间”。当前, 新车型智能座舱,娱乐化功能成为重要的差异点。随着中控屏幕越做越大,AR-HUD、360度环视等功能上车,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需求更深度延伸到汽车座舱,智能座舱将逐渐 演变为人类移动出行的“第三生活空间”。


3.2 智能网联系统:进入量产阶段,业务持续拓展


车联网的概念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 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 X(即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 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023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修订印发《国家车联 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新版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 2025 年、2030 年两个阶段的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到 2025 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 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 2030 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 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此次指南的发布将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 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通过标准引导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汽车产业高质量 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具有自主导航、网络互联、智能语音识别、自适应巡航和智能停车等多种 功能,将为驾驶员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 向。各大汽车品牌均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智能网联技术也在不断 地升级和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智能、定制化的服务。


公司 5G车联产品持续迭代,已获近百亿订单。在智能网联方面,公司可基于 C-V2X/5G 和 DSRC 等全部 V2X 技术提供端到端的智能车联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车路协同使汽车 实现超越单车智能的智能化水平。早在 2015 年,子公司均联智行便于德国启动车路协同产 品的预研,积极推动基于 3GPP 标准的场景落地。2018 年,第一代产品推出,可支持专用 短程通信(DSRC)和蜂窝车联(C-V2X)两种技术路径。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分别推出第二 代、第三代智能网联系统产品,第三代产品率先实现满足 3GPP-R15 标准,其产品 2021 年 实现全球首批量产,搭载于高合 HIPHIX,次年在另一造车新势力车企的多款国内及出海车 型正式量产。为了更好地支持客户新车面向车对车(V2V)和车对基础设施(V2I)通信标准在内 的多个场景提供 5G 和 V2X服务,均联智行 2021 年成功推出第四代平台产品,是一款满足 3GPP-R16 标准的 5G+C-V2X 技术的产品,融合多场景 C-V2X车路协同,亚米级高精定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智能蓝牙钥匙,OTA 升级,大数据服务和安全服务等多种功 能,并且能够符合欧洲相关法规行业标准。该产品 2022 年获得包括欧系头部车企在内的平 台化项目订单约 80 亿元,预计新车将于 2024 年上市。2023 年 3 月,公司发布项目定点公 告,均联智行近期新获某全球知名车企客户智能网联类项目的定点,为其新能源车型提供 5G+C V2X产品,预计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 18亿元,计划于 2025年开始量产。 2022 年至 2023 年 3 月,公司在手智能网联项目订单约 98 亿元。


5G-V2X 在未来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增配 V2X 正酣,将迎大规模装 车。2023 年,3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 快 5G 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单车智能+车路协同” 已被视为未来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5G-V2X 是其实现的重要基础。均 联智行的第四代平台是全球首款基于 3GPP-R16 标准量产的产品之一,集成 C-V2X、GNSS、 eCall 等多种功能需求,在低时延、高可靠方面表现更突出,将可能支持更高阶的城市道路 协同及辅助自动驾驶功能。C-V2X提供的通信和联网能力,将助力智能汽车在未来实现自动 驾驶所需的协同感知、决策和执行控制功能。当前,各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各系车企新车 配置计划都已经将增配 C-V2X车联技术提上议程。


中国正大力推进 5G 车联有关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车路协同典型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2 年度)》披露,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上海市累 计开放 926 条、1800 公里道路供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并首次开放高速公路 2 条 41 公里,实现了国内首个高速公路场景的重大突破,打造了较为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 环境。2022 年 4 月,中汽中心在 2022 汽车测评国际峰会上发布了《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NCAP)路线图(2022-2028 年)》,明确 C-V2X 车联技术实现主动安全场景,比如引入基 于 C-V2X通信技术的安全预警场景,丰富自动紧急制动的测试场景。 智能网联大规模量产在即。均胜电子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可以让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通过 网联协作来实现高效、安全的移动出行。除了顺利推进中国市场的量产项目,均胜电子旗下 均联智行正在为一家欧系汽车集团旗下全新品牌和即将全球上市的多款车型研发及生产新一代车载通讯及网联控制器。为了让方案更好地应用于全球汽车市场,均联智行根据客户需 求和欧洲标准对其进行适配、调整,助力该汽车集团创建基于 5G 智能网联的统一标准。按 照计划,首辆搭载均联智行新一代网联控制器的车型将于 2024 年上市,并于随后几年大规 模量产,逐步覆盖全球主要汽车市场。


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提出到 2025 年,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 的比例将超过 50%,C-V2X 终端新车装配率达 50%。同时,该终端将列入中国与欧洲市场 新车规程星级评价项目,且按多家车企新车发布计划来看,全球车载通讯及网联控制器的装 配率无疑正在提高。


3.3 智能驾驶:构建智能驾驶全栈能力,融合 AI 技术优势


2015 年起,公司即对智能驾驶等行业前沿方向保持高度关注,围绕彼时几大类产品的 延伸领域进行布局和储备。2021 年 7 月,公司正式成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将人 工智能算法技术与汽车产业相融合,深度参与智能驾驶的时代趋势。公司定位智能驾驶领域 的 Tier1,开展从 L0 至 L4 级自动驾驶各级别技术研发,提供由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传 感器、中间件到应用层算法的全栈解决方案。现营业务中包括激光雷达、车路协同和智能驾 驶域控制器等,以及导航引擎、定位引擎和自动泊车引擎等软件技术与服务。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在此领域已获批及在批专利逾 50 项。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围绕域控制器和中央集成式架构,均胜电子近年已与英伟达、高通、 地平线、黑芝麻等各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基于不同芯 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部分项目已 顺利完成 A 样的开发和 POC(验证测试)。目前公司已经掌握高速驾驶引导(HWP)、自 动驾驶导航辅助(NGP)、交通拥堵领航(TJP)、代客泊车(AVP)、记忆泊车(HPA) 等多项智能驾驶功能,L0-L4 的产品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基于公司体系内各业务 主体与国内外各整车厂客户的合作优势,有望推动相关产品项目订单的获取。


智能传感器:在激光雷达领域,公司与激光雷达厂商在设计、生产制造和算法等领域展 开深入合作。2021 年初,均胜电子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战略投资,与 其深度合作,负责其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测试、交付等多个环节。联手向国内造车新势力 车企有关车型提供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助力实现从辅助驾驶到高级别智能驾驶跨越。 此外,公司持续探索其他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生态。 未来,均胜电子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数据融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决策算法等方面 加强合作,使产品符合测试要求并达到功能安全,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车路协同:智能驾驶离不开车、路、人、云的协同合作,公司致力打造一体化的智能车 联出行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旗下均联智行的产品能实现实时交通、天气、导航、实时定位 等基础服务及其在线更新(OTA),同时通过 5G 车联技术,产品支持不同信息通道下的通 信协作、与弱势交通参与者的协作、车道级定位及高级车联网解决方案。 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发布首款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 nDriveH,拥有高性能、全冗余、 全路径 ASIL-D 的特性,具有强算力、全方位感知和双芯片结构设计的特质,并通过最高等 级功能安全认证,同时在轻量化、功耗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该产品还拥有专利 液冷腔设计,能防止冷凝珠与水汽渗透,精准控制电子元件在合理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2023 年 5 月 19 日,公司旗下均联智行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全面、长期和 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助力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落地。均联智行通过 软硬件协同,为客户打造安全可靠的整车级智能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网联化布局方面不断 加强前瞻技术创新与研发。地平线是行业领先的高效能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提供商,在车规级 芯片、视觉感知、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与开发经验。此次合作地平线提 供以“芯片+参考算法+开发工具”为基础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 平台、视觉感知、人机交互等。均联智行基于自身领先的车规级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与地平 线共同推进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加速自动驾 驶解决方案的量产,引领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携手 Elektrobit 推动新一代汽车架构及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加码软件创新业务。公司旗 下均联智及专注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软件开发工具及服务,为出行科技提供效率 赋能,已推出五大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包括 AUTOSAR 基础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ICT信 息通讯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人机交互 HMI-3D 交互服务及解决方案,智能化用户运营服务 及解决方案以及全球软件工程服务等。7 月 11 日,均联智及与全球汽车嵌入式互联软件产品 和服务商 Elektrobit 签约合作。据均胜电子官网介绍,Elektrobit 拥有 35 年为汽车行业服务 的经验,为超过 6 亿辆汽车的逾 50 亿台设备提供支持。双方将在汽车软件和工程服务领域 开展合作,共同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一流的定制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加速开发复杂的 软件架构,推动新一代汽车架构及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3.4 新能源管理:800V 平台架构或成趋势,功率电子产品持续放 量


均胜电子旗下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覆盖电池管理系统及功率电子两大产品线及产品组 合,包括直流电压转换器(DC/DC)、车载充电机(OBC)、充电升压模块(Booster)、 功率分配单元(PD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软硬一体产品及集成式解决方案。 公司深耕新能源管理系统,产品线丰富。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是控制新能源汽车 电池系统的关键组件,在节能减排、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较传统方案更具明显优势。 在车载功率电子方面,公司致力于高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和车载功率电子部件等。目前,公 司已具备 12V、48V、400V、800V 等全电压系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公司现有量产产品包 括充电升压模块、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等,是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沃尔沃、吉利、广汽等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目前新能源研究院已通过汽车功 能安全 ASIL-D认证以及 ASPICE 二级认证。此外,公司新能源研究院还与华润微旗下公司、 同济大学开展三方合作,推进电池管理定制化芯片和功率芯片的开发。


高压升压器和直流电压转换器,800 V 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基于均胜电子子公司普瑞公 司的充电升压模块,800 V 平台车辆在 800 V 高功率充电站充电 20 分钟,可为电池补能约 80%。目前,400 V 充电站基础设施已大规模扩建,然而 800 V 车辆的电池不易在 400 V 充 电站充电。通过该模块将 400 V 充电桩输出的电压升至 800 V 后充电,输出功率高达 150 Kw。 车辆电池电量在短短 35 分钟的时间内从 5%充至 80%。另外,普瑞的多功能 DC/DC 电压转 换模块是一种三合一集成方案,能满足 800V 直流电压的低压转换功能,其可将 800V 电压 转换为 12V、48V 和 400V,分别为车载通用型电器、动态悬架和电动空调等部件提供电源, 并可双向工作。


新能源车下一代平台或将是 800V 平台架构,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伴随中国、欧盟进 入 800V 高压快充初期,技术链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潮。随着芯片算力提升、SiC 的应用和软 件能力提升,中高端乘用车和公共领域车辆或将率先搭载 800V 平台架构,2022 年至 2023 年 4 月,公司新增 800V 高压平台项目定点总金额超 220 亿元,充分体现出市场对于 800V 高压平台配套搭载的功率电子类产品的需求扩大。


4 财务分析


4.1 公司经营改善,盈利水平有所回升


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回升。纵向来看,2018-2021 年,受行业环境及公司自身 整合影响,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毛利率在 11.6%-17.0%之间,净利率在低于 3.8%。2022 年,公司通过实施业绩改善计划以及调整经营策略,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回升, 2023 年第一季度延续改善状态,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3.0%和 1.4%。横向来看,公司两 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汽车安全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选择松原股份作为汽车安全板块的可比公 司,选择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科博达作为汽车电子板块可比公司。不论是汽车安全汽车电 子板块的可比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明显高于均胜电子。可以看出,公司盈利能力除了受 行业环境的影响外,均胜电子内部经营管理也是核心因素。公司在 2018 年并购高田后,不 断进行内部资产的整合优化,自 2022 年,公司盈利水平开始持续回升。未来,随着整合优 化的完成,以及公司内部成本管控的加强,盈利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ROA/ROE 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公司 ROA/ROE 与净利率走势基本一致,随着公司盈 利能力的修复,公司 ROA、ROE 也持续回升。最新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 ROA、ROE 分别为 0.35%、1.62%。


4.2 总资产和存货周转率较高,货币资金充裕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说明销售能力较强。最新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 0.25 次。公司存货周转率 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较快,存货流动性强,变现能力较强。最新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1.34 次。 货币资金充裕,经营性现金流较好。公司货币资金和经营性现金流远高于行业水平,最 新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和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 47.85 亿元、6.35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汽车安全与电子业务引领者,业绩修复可期.pdf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安全龙头,步入发展新阶段.pdf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安全业务持续改善,电子业务未来可期.pdf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安全龙头,谱写汽车电子新篇章.pdf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龙头供应商.pdf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安全业务经营向好,积极布局舱驾智能化.pdf

汽车空气悬架行业研究:高附加值集成部件,国产替代新蓝海.pdf

零跑汽车研究报告:全域自研驱动技术降本,汽车出口盈利前景可期.pdf

华为汽车专题分析:X界智选,鸿蒙智行.pdf

麦肯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pdf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汽车央企转型新生,产品向上开启新周期.pdf

经纬恒润研究报告:汽车电子五域技术为基,攀登中央计算之巅.pdf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电力电子尖兵,谋远终迎盛放.pdf

电子产品相关知识培训.docx

TCL电子研究报告:智屏+互联网+创新三驾马车,股权激励开启新篇章.pdf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保险公估人年(电子习题).docx

【西南证券】汽车安全与电子业务引领者,业绩修复可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