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瑞证券】国投旗下数据要素主力军,“AI+安全”业务未来可期.pdf

一、与国投深度绑定,重视自主研发创新

1. 国投入主,协同发展


深耕电子数据取证及网安行业二十余年。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亚柏科”或“公司”)是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和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先企业、网络空间安全与社会治理领域国家队。美亚柏科成立于 1999 年,201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其下游客户主要为公检法司、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并不断向民用市场延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美亚柏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奠基发展期(1999-2014 年):公司以电子数据取证业务起家,通过初期代理国外取证产品和提供培训服务,逐步消化吸收并自研全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取证产品,市占率也随之提升至国内同行业第一。2007 年,公司开始探索互联网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务,完善并建立“两大产品(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及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两大服务(电子数据鉴定服务及互联网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经营体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为外延扩张期(2015-2018 年):2015 年公司进一步梳理业务方向,明确了“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及“四大产品+四大服务”主营业务体系。四大产品包括电子数据取证、视频分析及专项执法装备、大搜索及大数据信息化产品,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存证云及其衍生服务、搜索云及其衍生服务、数据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四大服务体系。除了加强研发促进内生式增长外,公司也通过外延并购方式陆续纳入美亚中敏、新德汇、江苏税软、武汉大千等公司,促进横向行业覆盖和纵向渠道下沉。


第三为转型创新期(2019 至今):2019 年,国投智能正式入主美亚柏科,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公司基于电子数据取证国内龙头地位,从事后电子数据取证向网络空间安全的事中审计、事前防范拓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沉淀和优势,向智慧城市方向探索。2020 年,正式启动新网络空间安全板块和新型智慧城市板块。2021 年,公司发布“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以下简称QKOS),有效推进大数据业务向产品化转型。2022 年,公司重新对主营业务进行梳理,以QKOS为底座,形成 2 大基石+2 大创新业务板块。


控股股东国投智能定增,强化股东支持。2019 年,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郭永芳、滕达等主要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引入了国投智能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了巩固国投智能对公司的稳定控制、促进公司创新赛道布局、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2022年国投智能以6.78亿现金定增,其直接持股比例由15.61%提升至21.08%。截至 2023Q1,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为 52.84%。




“国民共进”,混改红利逐步释放。国投智能是国投集团旗下的数字经济产业战略投资平台和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截至 2022 年末,国投集团的注册资本为338 亿元,资产总额7950亿元,员工约 5 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 2114 亿元,利润总额 233 亿元,净利润196亿元。国投集团重点打造能源产业、数字/科技、民生健康、产业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公司作为国投集团旗下数字经济业务的重要承载体,享受其资本赋能、资源赋能、运营赋能和研发赋能,共同拓展完善产业链,打造业务协同新模式。管理上,国投集团制定了《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探索建立一套差异化管控制度体系,有效发挥央企优势并兼具创新活力。


2. 创新基因强劲,重视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水平行业领先。回溯历史数据,2018-2021 年公司研发支出增速亮眼,均高于营收增速,体现公司秉持“创新即研发、研发即投资”的理念,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但2022年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部分订单及项目实施有所延缓,公司调整研发节奏,致使研发支出同比下降 15.19%。从研发支出占总营收的比例来看,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水平为20.08%,较2021年下滑 1.22pct;但公司近五年该数据均维持在 15%以上,大幅领先SW计算机与网安行业。


专利数量不断增长,技术实力雄厚。得益于上一年度的高研发投入,2022 年内新增专利数量尤为显著,截至年底集团共取得授权专利 638 项,其中发明专利456 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外观专利 94 项,有效注册商标 126 项,软件著作权 997 项,参与制定12 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6 项地方标准。公司下属的福建美亚柏科司法鉴定中心,拥有全国顶级的电子数据无尘工作室,建设了具备国际化专业水准的网络演习靶场,建有厦门市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为项目开展提供算力支撑。公司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信息安全专项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共 40 余项。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处于行业高位。2022 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428,较2021年减少429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 67.20%,在网安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ROP 在网安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近三年下滑明显。考虑到下游需求的强复苏尚需时间,我们认为2023年公司的重点在于提质增效,预计对人员的扩张仍将趋于保守。


3. 稳健经营,加强费用管理


以 QKOS 为支点,撬动 2 基石+2 创新业务。公司的技术与产品发展战略是持续围绕“产品装备化,大数据智能化”,以“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QKOS)为共性基座,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开源情报技术融合,在夯实电子数据取证与公共安全大数据两大基石板块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型网络空间安全和新型智慧城市两大创新板块。2022年两大基石业务合计占比约为 77%,两大创新业务合计占比约 23%。




疫情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2022 年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双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G端客户,疫情前公司业绩表现较好,但疫情三年下游客户预算缩减、项目进度延缓等原因使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022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22.80 亿元,同比下降10.08%,实现扣非净利润0.92亿元,同比下降 66.34%。除了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外,其他板块营收均不同程度下滑。订单回暖,有望凭借下半年发力修复全年业绩。公司 2023Q1 业绩较上年同期下滑,主要系公司大数据、智慧城市类项目实施周期长,部分收入确认较慢,对一季度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但 2023Q1 公司披露新签订单情况回暖,且考虑到客户特性导致公司业务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业绩确认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我们认为全年业绩有望凭借下半年发力而修复。


毛利率承压,费用管控有所成效。2022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52.24%,较2021 年下降6.13pct。主要原因系公司第一大业务公共安全大数据的毛利率骤降 10.17pct、毛利最高的电子数据取证业务营收大幅同比下滑。三费得到较好的控制,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较2021 年分别变动0.40/-0.14/0.41pct。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占比较大,定增缓解现金流压力。由于公司的主要下游客户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财政付款审批周期本就较长,宏观经济下滑进一步延缓客户付款进度;平台类项目订单增加,单个合同金额增大,实施周期拉长等因素,公司2020-2022 年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金额分别为 9.67 亿元、12.32 亿元、16.3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3%、27.40%、32.31%,2022 年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27.68%。从账龄构成来看,2020-2022 年 1 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不断下滑,分别为 61.76%、56.71%、53.46%。公司因此面临较大的回笼资金压力。2022 年国投定增取得的 6.78 亿现金将较好地缓解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同行业对比来看,公司整体盈利能力高于同行平均水平。2022 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行业均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此情况下,公司 ROA 为 3.02%,较同行表现良好。


二、两大基石+两大创新业务共振,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1. 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下游需求稳定释放


电子数据取证已发展至 3.0 时代。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云数物智移”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类新型违法行为与案事件频发,电子数据证据的重要性提高,市场对于电子数据取证的需求将不断上涨。在此背景下,公司引领全行业升级,率先提出取证3.0 概念,即基于终端取证、云取证、物联网取证、流量取证等技术,开展“云、管、端”取证建设,做到资源全互联、数据全汇聚、业务全对接、生态全开放,实现全景数据下的智能取证与研判。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拥有市场上支持率领先、覆盖面最广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体系和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深耕电子数据取证市场二十余年,现阶段产品涵盖数据采集、现场勘查、实验室取证分析等业务场景,形成全证据链取证装备体系、全产业链取证研发智能制造体系以及覆盖全行业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公司深度参与电子数据取证国家级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持续深耕并引领行业从狭义取证往广义取证不断发展,2011-2022 年全国相对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2022 年市占率超过 50%,竞争力相较同行拉开较大差距。


营收整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2 年出现首次下滑。2012-2022 年公司电子数据取证业务逐年增长,十年 CAGR 约为 12%。2022 年电子数据取证产品业务出现十年来第一次负增长,主要系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商机订单延后。


营收占比下滑,毛利率提升。随着公司规模及业务版图的扩张,电子数据取证业务占比在十年的时间里从 76.74%降至新低 36.19%,但仍是公司业绩的压舱石。由于公司是国内电子数据取证领域绝对的龙头,具有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议价能力较强,该业务毛利率自2018年起不断提升,2022 年达历史新高 66.60%。




目前国内电子数据取证市场已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电子数据取证业务有望维持稳中有增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在于:


1)保持规模与技术优势,享受龙头红利。公司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已具备国内最强品牌影响力、最全产品线及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公司加大研发,设计美亚取证操作系统(MYOS),所有取证设备统一架构、统一组件;持续更新取证 3.0 解决方案,推出双网双平台新模式,解决网络实施痛点;基于“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开发统一架构的取证分析平台,实现统一架构、组件复用、大数据操作系统赋能。龙头效应下,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公司集中。


2)技术迭代加速,更新换代需求稳定释放。各类新兴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业态发展迅速,前沿技术催生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手段,电子数据证据类型趋于多样化,将对取证技术与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电子数据取证设备的更新周期一般为 3 年左右,回溯历史营收情况,2023年可能是新一轮更新换代周期的起点。


3)横向行业拓展,纵向区县下沉。传统公检法部门具有电子数据取证刚需,疫后财政压力减缓,将持续贡献需求。此外公司的服务对象已逐步扩大到市监、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应急、保密等政府部门,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之前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省部级和地市级单位,未来公司将按照“数据向上集中,业务向下延伸”的策略,深入推进取证 3.0 体系,持续深耕区县和基层,全面提升一线民警电子数据取证、治理、分析能力。


2. QKOS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巩固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先优势

2.1 政策支持下,数据要素市场高速发展


我国数字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的 10.5%,位居世界第二。数字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海量数据的价值亟待挖掘。


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9 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我国首次将数据列增为生产要素,近一年来,国家更是密集发布多个顶层支持性政策,肯定数据要素的长期战略价值,加速推进市场建设。


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高速发展。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2021 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 815 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生态保障等环节。


2.2 自主研发乾坤大数据系统,打造共性技术基座


QKOS 以资源为中心,围绕“采、治、学、管、用”,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公司自2021年 6 月起正式启动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QKOS)的研发,确立其核心框架地位,确立分层解耦、开放共享的研发模式。QKOS 是应用于大数据领域的软件平台,其核心服务场景是“数据”。此平台以大数据处理和运营智能化为目标,在关键信息资源(实体数据、组件、模型、页面等)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抽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元数据为驱动,构建统一的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 QKOS 产品能力强大,生态圈逐步扩大,核心技术安全可控。QKOS 九天揽月产品系列包含十个核心能力:1)两个基础能力,即“天基”大数据治理平台、“天河”大数据服务平台;2)六个能力中台,即“天算”大数据建模平台、“天界”可视化研判工作台、“天匠”大数据标签平台、“天智”大数据知识平台、“天擎”AI 能力一体化平台、“揽月”可视化构建平台;3)两个体系支撑能力,即“天巡”大数据运维平台、“天枢”大数据运营平台;4)安全管控能力(零信任),即认证平台、权限平台、审批平台、环境感知、策略控制、审计平台。


公司内部、生态伙伴和开发者可以以极低的门槛入场,获得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将关注点放到真正的行业业务领域上。截至 2022 年底,已有 30 多家生态厂商基于QKOS 开展数据治理。同时,QKOS 与麒麟、统信、华为、阿里、达梦、优炫、宝兰德、新华三、南大通用、奥星贝斯等多家国产操作系统、云平台、数据库厂商的信创产品已完成适配互认证。


QKOS 助力公司实现降本增效,跨行业快速拓展。QKOS 的推出使公司大数据智能化业务从“项目型”转变为“产品型”,基于 QKOS 共性技术底座输出的大数据技术可快速构建、复用通用能力,“建模+可视化构建”的低代码建设模式,在降低研发人员投入、缩短项目实施周期、缩短问题响应周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升了大数据研发效率和产品交付能力。公司已从公共安全大数据拓展至视频图像大数据、网络安全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大脑、企业大数据、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大数据等领域,新增拓展了在应急、市场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新行业的大数据业务机会。


2.3 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先企业,业绩有望逐渐修复


深度参与顶层设计,在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公司的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主要落地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警务、智慧安防三个细分领域。凭借电子数据取证业务,公司在公检法部门积累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公司的大数据智能化业务率先在公共安全领域扎根深入,基于 QKOS 形成了成熟、稳定、可靠的中台型、应用型、工具型以及装备型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全面参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标准编制和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与建设实施,参与全国及多省市大数据平台顶层规划及建设,目前已覆盖全国超 1/3 的省份。 大数据产业链长且细,参与者众多,在以互联网、政府、金融为主的各行各业各层级中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在公共安全大数据这一垂直赛道,公司具备的客户资源禀赋、涉密业务资质优势、技术与产品沉淀、先发卡位优势等对竞争者形成了较深的护城河。




2022 年公共安全大数据业绩下滑,但自 2016 年以来复合增速亮眼。2022 年公司在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域的收入约 9.4 亿元,较 2021 年同比下降 6.26%,毛利率为46.11%,较2021年减少 10.17pct。这主要是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客户预算减少及项目延期验收确认所致。但从复合增速来看,该业务自 2016 年以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34.48%。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项目延期确认以及 QKOS 进一步升级迭代,公司的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营收有望逐渐修复。


3.数据安全开启网安新周期,数字化能力同步向企业侧拓展

政策所向,安全产业市场发展迅速。数据要素广泛、实时流动并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数据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数据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前提保障,带动网安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预计我国 2022 年网安产业规模达2169.9 亿,同比增长13.9%;根据IDC 预测,到 2026 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规模预计接近 288.6 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以“数据安全”为中心,从双视角构建“一中心两体系”产品架构。公司自2020年正式启动新网络空间安全建设布局,以“数据安全”为核心,分别从监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提出“长城计划”和“狼烟计划”。 “长城计划”:从监管者的视角打造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构建开放的网络安全新生态。 “狼烟计划”:是从使用者的视角,构建“一中心、两体系”的纵深防御解决方案和建设能力,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打造安全产品。 “一中心”:即安全运营中心(SOC),主要是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实现全链路风险感知,掌握全局数据安全态势。


“两体系”:即包含零信任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1)零信任体系主要围绕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为各业务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等提供数据安全防护产品和服务,构建身份权限管理(IAM)+软件定义边界(SDP)+微隔离(MSG)三位一体零信任安全防护系统,为政企提供智能化、立体化的纵深防御能力支撑。2)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围绕等保要求、关基条例、数据安全法等政策法规要求,构建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除传统的安全防护之外,还包括云安全、工控安全、威胁检测及防御、内容安全、车联网安全等。


与产业链各方加强合作。1)与美图等互联网公司在企业数据安全领域开展合作探索。双方共同开发的数据资产梳理与数据库扫描系统“数网”,产品效能居同类产品前列;2)与股东国投智能联合成立网络安全实验室;3)与华侨大学、国科科技公司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依托“美亚智企”,积极布局企业数字化业务。凭借在企业智慧风控、数据安全领域的深耕细作,公司 2022 年成立“美亚智企”品牌,基于 QKOS 打造企业统一数字底座,统筹整合企业侧业务资源,进一步支撑和推进集团企业数字化板块的战略落地,统一提供企业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


4.与公司禀赋高度贴合,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发展迅速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389 亿美元,2022-2026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1%。


公司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实现翻倍增长,2022 年达 2.84 亿元,较2021 年提升135.77%。智慧城市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玩家成分复杂,区域性明显。但我们认为切入该赛道符合公司禀赋,公司的新型智慧城市业务有望凭借以下竞争优势获得持续性的增长。


1)技术与产品体系完备。公共安全大数据是城市治理的重要部分,公共安全大数据量大且复杂。公司在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域沉淀多年,经验深厚,已形成以大数据智能化构筑城市大脑能力建设的完善技术体系。在应用端,公司依托“乾坤”(QKOS)赋能搭建各类智慧城市平台产品;在基础设施端,公司拥有国产化替代能力和智能装备研发能力。


2)国投资源支持+顶规设计能力。公司从顶规入手,成立数字智能规划设计院,同时联合国投智能、电子院三方优势共建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围绕智慧城市提出了城市级的规划设计,形成的行业解决方案覆盖顶规设计、大数据平台型产品和综合型系统集成。


3)深耕区域,积极辐射全国,争夺区县下沉市场。智慧城市业务区域性显著,为加快智慧城市业务落地,公司与地方相继成立厦门城市大脑(2021 年)、常信美亚公司(2022年)等合资公司,深挖区域性商机;同时,将标杆项目的经验与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目前已中标多个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在智慧应急、消防、轨道交通等细分行业均有突破。未来,公司的新型智慧城市板块重点聚焦三四线城市和有条件的区县市场,围绕智慧应急、市域社会治理、智慧消防、智慧食药、一网统管、数字乡村等行业和领域,依托美亚柏科在市域、公安、应急、市监、税务等领域优势,打造“科技+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


三、发布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大模型,AI 安全业务成长性可期

AIGC 引爆 AI 行情,AI 安全引发关注。2022 年底 ChatGPT 的推出使AIGC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热潮,AIGC 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持续不断拓宽。AI 大模型在赋能网安产品能力、帮助网安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催生一系列颠覆现有认知的伦理秩序、内容合规性、数据真实性、数据安全等问题。AI 技术的负面风险加剧且产生层出不穷的实质危害,倒逼网安企业走向以 AI 对抗 AI 的转型之路。




AI 监管势在必行,AI 政策红利或将持续释放。2023 年 4 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内针对 AIGC 技术的首份监管文件;6月《人工智能法草案》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前瞻布局 AI,目前已推出多个 AI 安全产品及国内首个公共安全AI 大模型。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早有布局,支撑公司多产品航道智能化水平建设及安全产品研发。公司于2017年成立AI 研发中心,2019 年针对深度合成技术又特别成立专项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打造出一系列视频图像检测鉴定的一体化智能装备“AI-3300 慧眼视频图像鉴真工作站”、AIGC内容检测平台等;2023 年 6 月底,公司最新发布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大模型“天擎”。AI-3300“慧眼”视频图像鉴真工作站:“慧眼”是一款以AI 技术为核心的视频图像检验鉴定设备,涵盖 40 余种视频图像真伪鉴定算法,近 10 种深伪鉴定算法,同时具有智能鉴定和专业鉴定两种鉴定模式,支持卷宗管理和三种鉴定文书生成,为司法鉴定人员提供一站式视频图像检验鉴定服务,检测精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AIGC 内容检测平台:是公司基于在电子数据取证和公共安全大数据多年的行业积累,研究推出的针对人工智能(如 ChatGPT)生成文本内容的检测工具,中文生成文本检测的准确率超过 90%。


目前公司主要的反 AIGC 安全产品“慧眼”属于取证类硬件设备,主要使用场景为司法鉴定,主要的下游客户为传统公检法部门(还包括网信、工信及各司法鉴定中心)。我们对此类AIGC 鉴真产品给公司带来的增量空间进行测算: 1)由于官方未权威披露最新的公检法司数量情况,我们根据2021 年底全国行政区划,假设全国公检法司总数=3 *(31 省级行政区+333 地级行政区+2843 县级行政区)=9621个;2)假设一套 AIGC 鉴真设备单价为 40 万/套; 3)假设每个公检法司单位均购买 1 套 AIGC 鉴真设备;4)参考公司在全国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市场的市占率,假设公司AIGC产品的市占率为50%。


通过以上假设,我们测算得出,仅凭目前类似于“慧眼”的这样一种AIGC鉴真取证设备,在监管侧能形成 38.48 亿元的市场空间,公司有望占据其中一半市场,即近19.24 亿元。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和技术进步,公司将不断更新迭代 AIGC 安全产品的种类和性能,下游客户也不仅局限于传统公检法部门,将拓展至更多的政府机构及企业侧,并可能面向民用市场开放服务。长期而言,我们认为 AI 安全业务具有很强的成长性。


公共安全大模型“天擎”:“天擎”拥有丰富的公共安全行业知识,具备案件情报分析、警务意图识别、案情逻辑推理、业务内容生成四大能力,实现行业知识→业务问题→解决反馈的全流程闭环进化。“天擎”大模型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帮助公司提升现有产品性能,让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例如: 1)重构电子数据取证。依托由天擎大模型打造的“小美”MYGPT,通过一条指令、一个入口、一套流程、一种模式,即可全面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面临的多种取证装备、多样取证目标、繁琐取证流程、多源多样取证数据和众多细分业务功能等问题。2)重构警务系统。向“小美”警务 AI 助手发布一条指令,即可准确调度各类系统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并汇总成分析报告,全流程只需几分钟。操作人员无需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无需多人多系统协同配合,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大幅降低业务成本。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美亚柏科研究报告:国投旗下数据要素主力军,“AI+安全”业务未来可期.pdf

美亚柏科(300188)研究报告:数字经济时代的AIGC监管先锋.pdf

美亚柏科(300188)研究报告:前瞻布局AI监管,数据要素和数据安全两翼齐飞.pdf

美亚柏科(300188)研究报告:深耕取证发力网安,智能数据厚积薄发.pdf

美亚柏科深度研究报告:电子数据取证专家,新战略开启新征程.pdf

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美亚柏科深度解析:大数据智能化专家.pdf

隧道股份研究报告:3个关键词,数据要素、上海国企、高股息.pdf

观典防务研究报告:无人机数据要素,低空经济浪潮有望加速公司多场景拓展潜力.pdf

数据要素政策专题报告:着力解决数据确权与定价问题,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pdf

广电运通研究报告:智算、数据要素双开花,争当数字经济排头兵.pdf

易华录研究报告:全面转型融入电科生态,数据要素业务有望形成新增长引擎.pdf

中科创达研究报告:全球领先智能操作系统提供商迎终端AI机遇.pdf

澜起科技研究报告:DDR5渗透提速,AI助力互联新品持续发力.pdf

传媒行业研究报告:多模态AI的五重奏,国产大模型的探索序章.pdf

Astera Labs公司研究:数据中心连接方案独角兽,产品受益于AI服务器强劲需求.pdf

业务视角的中国企业AI+学习发展报告,燃动智火.pdf

【长城国瑞证券】国投旗下数据要素主力军,“AI+安全”业务未来可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