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软件为基,新能源开启新成长曲线
1.1.资深软件服务商,新能源业务多点开花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智能高科技企业。科大国创成立于 2000年,由 中科大与日本恒星、日本软银合资设立,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与 IT 服务业务。 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已成为大数据研发和应用的龙头企业,积累了丰富的 行业经验及优质的客户资源等优势,下游涵盖运营商、电信、电力、政府 等行业领域。2018 年,公司通过重组国创新能(曾用名:贵博新能)切入 新能源车 BMS 领域。公司积极拓展新增长动能,形成自动驾驶车-路-云解 决方案,业务由BMS拓展至动力总成以及储能。在数字经济和“双碳”国 家战略大背景下,公司在“十四五”初期提出了“百亿国创”的战略目标。
“一体”做大存量业务:数据智能行业应用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石业 务。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数据智能能力,自主研发了国创九章 数据智能平台和国创天演 PaaS 云平台,深刻挖掘行业需求研发了数据智能 行业软件产品,以“技术+服务”模式,为运营商、政企等重点行业领域 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形成技术、人才、客 户资源的积累,赋能“两翼”业务。 “一翼”做实增量业务:智能软硬件产品是公司发展的新引擎。公司 充分发挥“软件定义”和高可信软件的技术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 等领域,积极开展智能 BMS 系列、自动驾驶、车-路-云协同、智慧储能等 软硬一体化的数据智能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以“产品+服务”模式,提供高可信的“智能 BMS+电池”产品,打造领先的移动智慧能源包,构建分 布式智慧能源系统,开启在智能化时代发展的第二曲线。
(1)智能网联方面,公司基于现有的云计算、大数据、AI 和高可信 软件等优势,研发智能BMS系列、自动驾驶、智能线控等车端技术;运用 沉淀交通、物流等领域的行业经验,开展路侧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致 力于为道路装上可以感知、分析的智能大脑;利用自研的 AI平台和数据中 台,构建车路协同的云数据控制中心,整合车端、路端、云端的大数据,实现全业务场景应用,致力于做“车-路-云”协同的集大成者。 (2)智慧能源方面,公司发挥领先的 BMS 产品和丰富的电力行业经 验优势,依托自研的电池包独立管理和高效的能源协控技术,积极开展 EMS、级联储能 BMS、分布式 PCS 和 DC/DC 的研发,提供安全高效的光 储充一体化、低碳智慧能源管理、直流级联储能等系统解决方案,用“智 能 BMS+电池”立足于储能市场的前沿,为公司快速发展储备力量。 “二翼”探索平台服务模式:数据智能平台运营是公司创新发展的试 验田。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国创智慧物流云平台,围绕货车 ETC 和物流数字 化等可信数据,以“平台+服务”模式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有效推进 数智 ETC 和数智供应链业务发展,助力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贯彻 “平台驱动”战略,将积累的平台运营服务能力为公司其他业务的平台化 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1.2.收入恢复高增长,新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克服疫情影响,2021 年营业收入恢复增长。公司于 2018 年重组国创 新能并于当年并表,导致 2018、2019 年收入大幅增长。2020 年整体收入 小幅下滑,主要是公司所处新能源车、物流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BMS (智能软硬件)、物流云平台(数据智能平台运营)业务收入增速下滑。 2021年,公司收入恢复增长,同比增长 13.74%至 17.20亿元,软件与 BMS 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0.23%、53.78%。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3.43 亿元,同比增长 26.73%,主要是 BMS 业务与物流云平台业务收入实现高 速增长。 商誉计提影响出清,公司轻装上阵。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59.65%至 1.05 亿元。一方面由于公司核心业务经营业绩保持增长,另一 方面由于公司在 2020年根据会计准则对国创新能计提了 2.11亿元的商誉减 值准备使得当年基数较低。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0.55 亿元, 同比增长 8.02%,主要是由于软件业务受疫情反复影响部分项目订单延后、 进度延期、回款周期延长等,智能软硬件业务研发和市场投入增加,以及 股权激励相关费用有所增加所致。公司软件业务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项目验收多集中在四季度,Q4 订单的确认将保障全年业绩快速增长。
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18亿元,同比 下降 184.21%,主要系物流云平台业务交易结算款账期调整,以及开展供 应链业务导致本期资金支出较大所致。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 流为 1.03 亿元,上年同期为-3.46 亿元,由于数智供应链业务回款,现金流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持续完善业务布局,新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围绕新能源车和储能 等领域,持续完善业务布局。BMS 产品收入快速增长,收入规模从 2019 年的 1.86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05 亿元,占比由 2019 年的 12%提升至 2021 年的 18%。2022 年前三季度,传统软件、BMS 产品、平台运营三大 业务板块的收入分别为 6.92 亿元、3.89 亿元、2.61 亿元,占比分别为 52%、 19%、29%,新业务(产品&平台运营板块)占比持续上升。
毛利率与净利率稳步提升。公司近年来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由 2018 年的 32.38%增至 2021 年的 37.32%。2021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了 5.56pct, 主要是疫情导致 2020 年毛利率下滑,基数较低;此外,由于 2021 年物流 云平台业务结构调整,毛利率增幅较大。2022 年前三季度由于软件业务人 员扩张,成本上升,导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 1.88pct 至 32.59%。净利率 方面,2021 年公司净利率为 6.10%,同比增加 3.06pct,2022 前三季度净利 率为 4.17%。 持续加大人员投入,费用端短期承压。近年来公司人员数量持续上升, 2021 年人员同比增加 1039 人至 4326 人。公司人员分布主要集中在行业软 件,可以发现,2018-2021 年,公司软件业务收入增速与整体人员增速趋势一致。软件业务大多为项目制,人员即生产力/产能(软件开发、实施交 付等),公司持续进行人员扩张,一方面侧面说明 IT 需求强劲,另一方面 也为后续软件业务收入的增长奠定基础。 公司 2017-2019 年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2020 年费用率小幅上升, 2021 年费用率增幅较大,主要系人员扩张以及新增 2307 万元股权激励摊 销费用所致。其中,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 2.88pct、 1.28pct,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市场布局力度、新增股权激励费用、人员薪 酬增长及在建工程投入使用相应折旧增加;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 2.14pct 至 14.07%,主要是因为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增长及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近 5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与 研发人员数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其中,2021 年公 司研发投入达 2.42 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 11.96%,研发人员为 1273 人 (YoY+10.60%)。2022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2.03 亿元(YoY+23.78%),占营 收的比例为 14.07%。公司技术储备充足,目前在研 16 个项目,涵盖数据 智能、高可信、智能 BMS、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线控、智能网联、智慧物流云平台等领域。
1.3.实控人控制权稳固,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实控人为公司董事长,控制权稳固。合肥国创智能是公司控股股东, 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 22.74%。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永东直接 持股比例为 5.27%,持有合肥国创智能 53.2%的股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董永东先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安徽 省十大经济人物、安徽省软件协会会长,作为资深的数据智能领域专家, 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业绩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于2021年 2 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根据最新公告,拟向 344 名公司核心技术 骨干授予 670 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日总股本的 2.69%。其中首次 授予 543.5 万股股票(占公告日总股本 2.18%),授予价格为 7.59 元/股,预 留 126.5 万股股票(占公告日总股本 0.51%)。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18- 2019 年平均净利润为基数,2021-2023 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60%、 100%、130%;或以 2018-2019 年平均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2023 年的收 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55%、105%、150%;对应到 2021/2022/2023 年,目标净利润分别为 1.34/1.68/1.93 亿元,目标收入分别为 19.78/26.16/31.90 亿 元。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有望激发公司核心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有利于公司 长远发展,而业绩考核目标充分的彰显出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
2.“车&储”联动,奔赴新能源的星辰大海
2.1.“BMS+储能”双轮驱动,驶入高成长黄金赛道
2.1.1.电动化大势所趋,BMS 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BMS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对新能源车的品 质具有重要影响。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是 一套管理、控制、使用电池组的系统,通过对电压、电流、温度以及 SOC 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计算,以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现对电池系统 的保护,进而保障动力电池在最佳的环境下发挥最好的性能。BMS 作为连 接车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纽带,主要功能是保证电池安全和高 效运行,核心功能包括电池状态监测、电池状态估算以及电池均衡等。
“数据+软件算法”是 BMS 的核心壁垒。BMS 上游 PCB 板、芯片、 电子元件、线束等均为通用材料,中游功能模块及软件是 BMS 的核心技 术难点。从未来发展趋势看,BMS将向高精度管理、高度集成化通用化、 智能化发展。BMS 作为动力电池的管理者,掌握动力系统的全部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改善提升动力系统、乃至整车性能都极具价值。利用人工智能 等算法和技术学习并优化电池管理策略,提升电池系统安全性,可以实现 BMS 具备在线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
BMS 市场参与者:目前呈现动力电池厂商、整车厂商、专业 BMS 厂 商三足鼎立的格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动力电池厂商、 整车厂商、专业BMS厂商分别占BMS出货量的46%、21%、33%。其中, 动力电池厂商大多采用“BMS+PACK”模式,其掌握了从电芯到电池包的 整套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整车厂商对电芯的参与较少,一般通过 吸收人才、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切入,具备成本和效率优势;专业 BMS 厂商拥有技术积累优势,此类企业参与者众多,技术差异较大。
BMS市场格局:头部企业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国内新能 源车 BMS 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稳固。根据 NE 时代新能 源数据,2021 年行业前五为弗迪电池(比亚迪子公司)、宁德时代、特斯 拉、华霆动力、力高技术;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行业 CR5、CR10 分 别由 57%、74%提升至 61%、77%,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 头部企业具备一定的共性,动力电池厂商:具备领先的电池技术;整车厂商:实力较强、汽车销量增长强劲;专业BMS厂商:与整车厂明星车型深 度绑定,如华霆动力与五菱宏光 Mini、科大国创与奇瑞小蚂蚁、国轩高科 与吉利商用车等。
新能源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拉动新能源车 BMS 市场需求增长。近年 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高速增长。CABIA 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由 2020 年的 63.7GWh 增长至 2021 年的 154.5GWh(YoY+142.72%);2022年 1-9月累计装车量为 193.7GWh,同比 增长 110.50%。作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BMS 行 业深度受益。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 年,我国新能源车 BMS 需求总量 为 127.4 万套,市场规模为 35.67 亿元;2021 年,我国新能源车 BMS 需求 总量达 335.9 万套,市场规模达 92.20 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NE 时代新 能源数据显示,2022年 1-9月,我国新能源车 BMS累计装机量为 354.85万 套。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BMS 市场规模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2.1.2.深耕奇瑞产业链,受益奇瑞新能源销量高增
公司是国内专业的新能源车 BMS 供应商。公司智能 BMS 系列产品通 过 TUV-SUD 功能安全认证,具有高精度、高安全、高可靠性等特点。凭 借在稳定性、可靠性、高精度及控制策略的先进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产品优 势,公司积累了一批长期、持续、稳定的新能源汽车、低速车等领域客户。 目前智能 BMS 系列产品已从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拓展到新能源低速车、商 用车,以及储能系统等领域,累计出货量超 60 万套。
下游客户涵盖乘用车、低速车、商用车等领域。乘用车方面,公司 BMS 产品已在多款奇瑞新能源、吉麦新能源车型中应用,并在创维乘用车 上实现装机。低速车方面,下游涵盖御捷、力驰、南京嘉远、雷丁汽车、 易咖、天能、淮海机电等核心客户。商用车方面,客户包括开沃、三一、 徐工等。此外,公司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多氟多、赣锋锂电、瑞浦能 源等电芯企业均展开了深度合作。
高可信软件赋能,保障智能 BMS 产品安全、稳定、可靠。公司智能 BMS 产品具有锂电池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逻辑控制、故障诊断、电池 SOC/SOF 状态估算、热失控管理等多种功能,其中数据智能算法是关键要 素。公司通过高可信软件以及仿真模型等保障品质和技术的稳定可靠,已形成安全可靠、兼容性好的 BMS 开发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客户 都建立了产品线,可以快速交付品质稳定的 BMS 产品。 国创高可信软件是自主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的基础工具软件,已经实 现与相关国产操作系统的适配认证。高可信软件是指可靠安全性和保密安 全性标准极高的软件。公司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高可信程序分析和程序 验证等基层工具软件产品,实现高可信软件智能验证,逐步实现软件自动 生成、机器编程,为 AI、机器人、无人驾驶、军工、航天、核电等关键领 域的软件安全可靠提供保障。目前,公司已正式发布国产自主可控的 “USTCHCS 高可信分析工具集”和“高可信软件验证平台”。公司基于自 主技术底座,以软件适配为切入点,近年来在省级党政单位多个信创项目 上取得突破。
由于新能源乘用车验证周期长、门槛较高,BMS 业务拓展知名品牌大 客户难度较大,公司目前策略是服务好现有核心客户奇瑞新能源、吉麦新 能源等,在新能源乘用车、低速车、商用车领域多点发力。科大国创 BMS 业务的核心增长逻辑:持续深耕奇瑞,伴随奇瑞 A00 级车销量增长而稳步 增长,奇瑞多举措寻求品牌高端化突破为公司BMS业务拓展打开想象空间。 横向拓展客户,积极拓展各类新客户,尤其低速车下沉市场需求较大,为 公司 BMS 业务带来新机遇。纵向延伸产业链,围绕 BMS 核心产品持续加 大 PACK、BDU、线束、OBC 等相关产品研发,融合至动力总成系统中, 并已实现市场化应用,增厚新能源业务价值。
持续深耕奇瑞,受益奇瑞新能源销量高增
公司是奇瑞新能源的 BMS 主要供应商。公司与奇瑞新能源保持着深 厚的业务和资本合作关系,同时也是奇瑞新能源的长期战略股东(持股比例为 1.51%)。公司在奇瑞新能源车中占据较高 BMS 份额,持续受益于奇 瑞新能源销量高速增长。奇瑞新能源车销量从 2020 年的 4.38 万辆增长至 2021 年的 10.9 万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2 年 1-9 月,奇瑞新能源车累 计销售 18.85 万辆,同比增长 190.7%,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占奇瑞集团总销 量达到 21.09%,奇瑞新能源车占比快速提升。
小蚂蚁、冰淇淋两款 A00 级车型是奇瑞新能源的销售主力。目前奇瑞 新能源在售车型主要包括小蚂蚁、QQ 冰淇淋、大蚂蚁、艾瑞泽等。其中, 小蚂蚁(价格 7-10 万元)和 QQ 冰淇淋(价格 3-5 万元)这两款 A00 级微 型车产品是销售主力,约占奇瑞新能源车型总销量的 95%。2022 年 1-9 月, 小蚂蚁和冰淇淋累计销售 22.6 万辆,同比增长 103.93%。据奇瑞集团预计, 2022 年小蚂蚁与 QQ 冰淇淋共计将实现 30 万辆的销售目标。国创 Tiger 系 列 BMS 产品广泛应用于奇瑞小蚂蚁、QQ 冰淇淋等微型电动车。
A00 级车成为纯电动车销量主力,下沉市场潜在需求量大。A00 级微 型电动车具有低售价和低使用成本优势,有效的挖掘了三四线城市、农村 等下沉市场的代步需求。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 A00 级电动车销量 为 89.9 万辆,同比增长 205.2%,占纯电动车总销量的 36.9%。从 2022 年 5 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政策车企及车型名单来看, A00 级车占据了绝大部分车型。随着电动化率的不断提升,微型电动车的 产品力日益增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对标宏光 Mini,奇瑞 A00级车远未到销量天花板。乘联会数据显示, 2021 年国内新能源轿车排行榜中,五菱宏光 Mini(39.55 万辆)、奇瑞 eQ (小蚂蚁,7.7 万辆)分别位列第 1、第 5 名;2022 年 1-9 月,宏光 Mini 继 续位列第 1,累计销售 29.7 万辆,冰淇淋、小蚂蚁分别位列第 6 名、第 7 名,合计销售 13.9 万辆。远期来看,对标国民级爆款车型宏光 Mini,奇瑞 A00 级车销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向上突围,奇瑞坚定品牌高端化转型。奇瑞在新能源市场上的销量表 现,主要依靠小蚂蚁与冰淇淋与这两款低端车型支撑。高端车型的缺失, 成为奇瑞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一大“瓶颈”。为了冲击品牌高端化,奇瑞与 华为等巨头合作向电动智能化转型,同时坚持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转型寻 求向上突围。 携手巨头华为,合作打造高端智能电动品牌。2022 年 9 月 16 日,奇 瑞与华为智选车的合作计划对外披露,双方将推出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 牌,将基于代号 E0X 平台打造,预埋规划了大算力计算平台,具备城市场 景的辅助驾驶能力。双方至少规划了 5 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型,其中,代号 E03、E0Y 两款车型计划于明年陆续发布。此外,2022 年初,奇瑞与立讯 精密展开合作,立讯将以 Tier1 的身份为奇瑞的 ODM 业务赋能。
5 年研发投资 1000 亿,加速技术转型。2022 年 9 月奇瑞启动“瑶光 2025”前瞻科技战略,并同步启动“瑶光实验室”战略计划,未来 5 年, 奇瑞计划研发投资 1000+亿,培养研发人才 20000+人,建立 300 个瑶光实验室,强化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此外,奇瑞还将同步布局包括芜湖、 上海、北美、南美、欧洲、中亚六个研发中心,汲取全球资源和技术,在 产品规划、技术研发、造型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持续提升竞争力,推动 品牌向上发展。
积极拓展新客户,低速车转型带来更多下沉市场需求
行业监管趋严,低速电动车企业纷纷转型“高速车”。低速电动车由 于未达到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一直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严格限制,无法 登记上牌。2021 年 6 月,工信部发布《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 稿,拟将低速电动车定义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纳入乘用车管理范围, 企业生产需要生产资质。新国标施行在即,低速车生产企业转型高速车 (主要为 A00 级)迫在眉睫。
传统低速车厂商在县乡以及农村市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体以及 销售渠道,是其开拓 A00 级电动车市场的特有优势。目前雷丁、御捷、吉 麦等部分低速电动车企业已经转型为 A00 级新能源车企。 公司在低速车领域积极拓展新客户。传统低速车厂商向高速车转型升 级,其所用铅酸电池向锂电化转变将带来新增BMS配套的需求。低速电动 车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单价低但下沉市场潜在需求量大。公司发挥其在系统安全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了吉麦新能源、雷丁汽车等 一批客户。其中,吉麦新能源于2020、2021年推出凌宝BOX、凌宝COCO, 雷丁汽车于 2021 年推出雷丁芒果。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2 年 1-9 月,凌 宝 BOX、雷丁芒果分别累计销售 24147、14470 辆。
纵向延伸 BMS 产业链,持续进行动力总成系统的研发
公司依托 BMS 延伸产业链,持续进行 PACK、BDU(电池包断路单 元)、保护板、烟雾传感器、线束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其中,PACK 的核心 部件是电池模组和 BMS,辅以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气系统调控电芯的工作 温度和工作电流,再通过壳体包络组合形成电池 PACK。电池 PACK 是新 能源车的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是连接上游电芯、BMS 生产 与下游应用的核心环节。
布局 PACK 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延伸产业链布局 PACK, 提升了整体业务价值,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供应链角度看,BMS 厂商是 Tier 2 角色,整车厂制定电池的控制策略,电池厂和 BMS 厂商再根据相关整 车 运 行 参 数 做 定 制 化 开 发 ; 公 司 通 过 布 局 PACK 产 线 , 形 成 “BMS+PACK”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向 Tier 1 迈进,未来可以直接对接下 游整车厂,有利于增强客户粘性和稳定性,大大拓展了可触达的市场规模 和空间。
新建 PACK 产线,PACK 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公司前次募投项目新 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源总成系统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中)是在现有 BMS 技术基础上,对电池、BMS、OBC(车载充电机)、DC/DC、DC/AC、 MCU等部件进行一体化、集成化开发,实现电动汽车动力域的智能化、高 可靠性设计,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可用性,减轻系统重量、降低系统成本。 目前,公司已实现动力总成系统过渡产品 PACK 系列量产,该产品融合现 有成熟技术实现动力电池模组各模块的有机结合,具有仿真技术先进、 CTP 大模组效率高、液冷系统安全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等优势,保障动力 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动力电池系统与不同车型的高效匹配。 2022 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新建 PACK 产线,加速推进产能建设,有力 保障了订单交付,PACK 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微型车等多 车型,已于上半年实现批量出货,后续将持续交付。
BMS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受疫情、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2020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较低,公司BMS(智能软 硬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6.82%至 1.98 亿元。2021 年、2022 年前三季度公 司 BMS 收入分别为 3.05 亿元、3.89 亿元,增速分别为 53.78%、111.98%, 主要得益于大客户奇瑞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
2.1.3.定增布局电芯,一体化布局延伸产品边界
定增自建电芯产线,新增年产 3GWh 动力/储能电池产能。2022 年 9 月,公司发布《2022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计 划募集资金 9.1 亿元,其中 6.4 亿元用于智能网联与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 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额为 15.11 亿元。本次募投项目建设 期为 24 个月,第一/二/三年达产率分别为 30%/70%/100%。项目达产后将 形成智能网联与智慧能源系统配套的年产 3GWh 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其中 2GWh 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1GWh 圆柱三 元锂电池主要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领域。
三期共 50 亿元投向智能电池系统、车-路-云协同解决方案。项目计划 总投资约 50 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 600 亩,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其中一 期项目为本次募投项目,投资约 15 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 200 亩,达产后 可形成年产 3GWh 动力/储能电池产能;二期、三期项目投资约 35 亿元, 规划用地面积约 400 亩,未来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进智能电池系统产能扩张和车-路-云协同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业化。 打造“智能 BMS+电池系统”一体化产品,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BMS 是以电池为核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拥有稳定可靠的电池资源供应是 专业BMS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公司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多氟 多等电池厂商开展合作。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掌握关键电池资源, 并与自身优势 BMS 产品进行技术融合,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智能 BMS+ 电池”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与服务,业务形态由单一的电池包零部件(BMS) 转变为电池系统产品,将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此外, 公司通过开发一体化的“BMS+电池”系统产品,叠加自身的规模效应, 在 BMS 产品方面更具成本竞争力。
一站式“BMS+电池”解决方案更受下游客户青睐。对整车厂与能源 厂商而言,电池系统产品能够降低运输与采购成本,顺应行业降本需求。 此外,不同厂商间的零部件存在安全管控不统一的问题,权责界定不清晰, 容易造成质量上的纠纷,而电池系统产品能更好的满足电池系统稳定性、 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智能软硬件产品业务能够更好的完成与整车/储能系统之间的匹配,提供涵盖从系统设计、测试 验证、生产交付、品质管控到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更 加高效、快速和稳定的实现整个电池系统的稳定运行。
积极开拓潜在客户,优质客户基础提供坚实市场保障。公司在新能源 车、储能、电力行业具备优质的客户基础,有助于动力/储能电池的快速市 场推广。本次募投项目主体国创能源已积极布局产品市场开拓、搭建销售 渠道,公司已与多个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与奇瑞新能源、丽驰新能 源、北汽制造、绿驰新能源、奥冠新能源、博来喜科技等客户签署意向协 议。此外,公司BMS业务主体国创新能未来也会使用本次募投项目电池产 品,为其下游新能源车、储能等客户提供“智能 BMS+电池”系统产品。 电池研发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公司电池研发团队成员专业领域涵盖电 池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中的结构设计、工艺管理、电气工程、产品测试、 质量控制及制造过程管控等多个环节。团队核心成员拥有电池研发、制造 领域多年资深经历,专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BMS 等电池系统产品的 开发和制造,具有丰富的电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经验。
2.1.4.储能项目落地,蓄势待发打开长期成长性
BMS也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 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以及其它 电气设备构成。在新型储能技术(电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中,电化 学储能由于建设周期短、对外部环境依赖更小、且成本逐步下降,商业化 应用日益成熟,逐渐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电化学储能在电力系统中 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分为发电侧(风、光、传统电站)、电网侧(电网 公司)、用户侧(家庭用户、工业园区等)三类场景。
公司布局储能,推出 BEMS 储能产品。BEMS 将直流级联电力电子技 术与BMS技术充分融合,集成了电力电子技术对电池电压、电流、功率的 可控性以及BMS技术对电池的监控两大功能,可实现单个电池包电流、功 率的独立可控以及单个电池簇的电压、功率独立控制,“包级均衡、簇级 优化”,单包更换、实时标定,无需人工干涉,提升电池使用效率,降低 运维费用,解决了传统储能方案的诸多瓶颈问题。
以“新型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储能系统产品 的市场推广,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性。公司光储充一体化储能系统采用了 自主创新研发的 BEMS 系统,大幅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增加储能系 统电池可用容量,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该系统具备 “单包能量控制,簇内主动均衡、簇间能量调度”的三级能量管控功能, 用于取代传统的“只采集、不控制”的三级架构 BMS,解决储能的“簇间 环流”“短板效应”“梯次利用”“在线标定”等核心问题。目前公司“光储充示范工程”已经在国创新能产业园顺利并网运行,该示范站建成后, 年发电量可达 7.2 万千瓦时、年收益近 30 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03 吨, 为公司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打造智慧零碳绿色园区。
储能项目已实现市场化应用,携手三峡集团具备示范效应。公司正在 积极推进三峡集团某储能项目实施工作,于 2022 年 8 月形成首个市场化订 单,为某污水处理厂建设直流级联型储能微网系统项目,实现光伏、储能 等设备终端统一接入、运营、管控,提高光伏利用率和污水处理厂用电 “削峰填谷”功能。根据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的回复,该项目是一套公司自 主研发、设计的直流级联储能系统,包括电池 PACK、BMS&BMES&EMS、 PCS、集装箱等,目前已经交付试运行中,运行情况良好。 与皖能就储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2022 年 5 月,公司与安徽省皖能股 份有限公司就储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分布式光伏、风电、储 能、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平台建设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展开全方位的 长期战略合作,打造共赢发展新模式。
公司客户资源优势凸显,有助于快速开拓储能市场。公司多年来承接 了大量的电力企业、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政企项目,在电源侧、用户侧储能系统拥有广泛的潜在客户基础,具备能源行业 know-how。在能源领 域,公司下游客户涵盖国家电网、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能 源集团、华润集团、皖能集团、粤能集团、豫能控股等大型能源集团等大 量行业头部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平台业务服务了安徽、新疆、贵 州等各省市政府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地市国有城投平台公司。公司在 上述领域的客户积累有助于储能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
新能源装机量持续上升,新型储能成长空间广阔。以风电、光伏为代 表的新能源装机量不断上升,我国新能源装机量由 2010 年的 2.98GW 增至 2021 年的 63.74GW,2010-2021 年 CAGR 为 32.1%。新能源发电规模大幅 增长、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推动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根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从 2015 年的 0.16GW 增长至 2021 年的 5.51GW,2016-2021 年 CAGR 为 80.37%。随着 风光电等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推广,电化学储能将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2.2.软件定义智能网联,做车-路-云集大成者
与合工大合作投身 ADAS 研发,ADAS 产品实现装车销售。2021 年,公司与合工大合资成立科大国创合肥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投身于智能 汽车 ADAS 等相关高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021 年 11 月,合肥高新区智 能汽车电子产业园落户科大国创,并签约“辅助自动驾驶”项目。该项目 依托科大国创在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以及在新 能源汽车 BMS领域和 ADAS 技术的优势,开展 L2级别辅助驾驶、L4级别 自动驾驶等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
公司自主研发的ADAS系统FCS100,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 前向碰撞预警、车道保持、集成高速巡航、交通拥堵辅助、盲区监测、变 道辅助、交通标志识别等主驾驶功能于一体,应用深度学习视觉感知技术, 可实现本车前方 150米范围内对车辆/行人/车道线以及交通标志牌等物体的 精准识别,并通过与前向雷达及角雷达的传感器融合,增强辅助驾驶功能 的舒适性和安全性。2022 年上半年,ADAS 产品已实现小批量装车销售; 2022年 10月,公司完成了对创维汽车的首批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的产品交付,“双智”战略迈上新台阶。 致力于做车-路-云协同的集大成者。车-路-云协同(智能网联)系统 包含智能线控车、自动驾驶路侧的传感与决策系统、云端的服务等在内的 整套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园区城市出行、物流需求及智慧园区建设。公 司依托高可信软件技术,在未来将不断助力制造聪明安全的车、构筑智能 高效的路、运营智慧可靠的云,培育车-路-云协同的新生态,做车-路-云的 集大成者。公司在芜湖湾沚区成立了研发智能物流车平板线控等高端技术 的科大国创极星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动力域到控制域的跨越布局。 公司加速自动驾驶、车-路-云协同等产品研发进程。其中,ADAS 产 品已在上半年实现小批量装车销售,车-路-云协同系统将于今年实现园区 示范应用,并同步开展战略营销,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此外,公司 智能线控物流平板车(小星星1.0)已完成样车研发,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动驾驶域控制器(ADS)也在加速推动的过程中。
3.行业应用需求稳定,软件业务基本盘稳健
公司以数据智能和高可信软件为核心技术,构建了国创自主技术平台, 基于国创九章数据智能平台和国创天演 PaaS 云平台研发数智行业软件产品, 广泛应用于运营商和政企(政府、能源、交通、金融等),积累了大量行 业优质客户。数智行业软件针对运营商和政企的行业特点与共性,高度抽 取业务模型,运用大数据处理、知识挖掘、视频图像感知、深度学习、形 式化验证等数据智能技术,并结合行业业务特征对组织内外的海量数据进 行分析及挖掘,将结果应用于指导组织的管理及决策,实现了精准管理、 高效服务、分析决策等功能。
国创九章数据智能平台:全栈式数据智能平台,对标国内外主流大数 据及人工智能平台,以数据采集和存储、算力资源调度、算法开发训练为 基础,构建了大数据和 AI模型能力的在线工厂和开放集市。该平台面向垂 直行业提供大量的数据应用和算法模型,打造面向垂直领域的行业智慧大 脑,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普惠 AI。
国创天演 PaaS 云平台:能够实现在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传统网络及 SDN 的管理能力之上,提供自主研发的容器云平台、智慧运维平台及丰富 的业务组件和中间件,支持对微服务的全面治理以及生态化的能力开放。 基于天演 PaaS 平台的解决方案整合了公司多种成熟平台类产品,形成“大 平台微应用”的 IT 模式,以开放共享提升公司产品开发效率,为企业软件 研发与运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运营商领域:科大国创是国内最早从事电信运营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应 用的公司之一。公司具备丰富的运营支撑经验,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基础 平台构建高性能、易伸缩的微应用架构,支撑电信企业的网络运营、产品 运营和客户服务。公司 OSS 解决方案覆盖网络管理、资源管理、服务开通、 服务保障、客户服务、运营分析等一系列企业活动,在实现基础支撑能力 的同时,能够利用服务总线按应用场景配置业务应用,避免烟囱式系统和 孤立式应用的出现,提升综合应用效果和运营能力。 持续聚焦大采控、大客服、大综调三大产品线,助力运营商数字化转 型。2022 年上半年,大圣 5G 云网采控产品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完成了安徽、新疆、辽宁、云南、黑龙江、广西等多个省份综调及客服系 统上线,并落地了电信集团及十余个省份的采控产品升级需求,持续助力 运营商、5G、云网融合、网络虚拟化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此外,公司还突 破了天津移动综合调度、灵境视讯数智平台、吉林电信智慧客服、广东联 通网络数字化运营等多个新项目。
5G 行业发展迅速,拉动运营商整体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196.8 万个,已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近年来,5G 技术已经开始拉动运营商整体收入的增长。2021 年, 我国电信行业收入达 1.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2022 年 1-9 月,我国电 信行业累计收入 11084 亿元,同比增长 8.40%。运营商整体收入增长,有 望提升行业数字化需求,对公司 OSS 业务形成利好。 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将为公司政企业务带来更多商机。运营商以 5G 专 网、切片网络等为切入点,结合垂直行业特色,发挥对于政企客户的传统 渠道优势,开放营销、财务、数据分析、网络支撑等技术平台能力,向下 游垂直领域拓展进行数字化赋能。在此背景下,公司或将渗透到以运营商 为渠道的政企业务领域,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政企领域:公司政企行业应用经验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能源行 业,已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经营管理的分析与决策,并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皖能集团等大型国企客户拥有长期稳 定的合作。交通行业,凭借科技治超、综合执法等核心产品,实现了安徽、 新疆、海南、广西等省级平台的持续订单,为规模化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金融行业,依托日本恒星优势,与日本用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的金 融资产管理等高端软件服务业务与野村综研、富士胶片等日本客户均有长 期合作,同时与南瑞集团、江苏方天等国内客户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政府行业,在发改、经信、数管、政务、财政、公安、信创等领域实现便 捷高效的数智服务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智慧城市领域,围 绕政务、政法等方面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实现城市态势感知、网格管理、 应急管理的分析决策,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
从行业层面看,我国软件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 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为 94994.43 亿元,同比增长 16.43%,2017-2021 年 CAGR 为 14.52%,软件行业整体增速稳健。我国软件业务占 GDP 比重 持续提升,由 2013年的 5.16%提升至 2021 年的 8.31%,软件行业具备较大 的市场容量潜力。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 年我国软件行业利润总额为 11875 亿元,同比增长 7.6%,2017-2021 年 CAGR 为 14.55%,预计 2022 年 中国软件业利润总额将达 12990 亿元。 传统软件业务仍为公司的基本盘,收入增速稳健。2011-2021 年,公 司传统软件业务收入 CAGR 为 22.04%,呈连续增长态势,2021 年、2022 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 50.23%、9.77%。软件业务毛利率相对稳定, 2021 年下滑 9.17pct 至 37.04%,主要系人员扩张导致相关成本上升所致。 软件业务持续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增加, 有望维持稳健增长趋势。
4.持续优化云平台,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
公司发挥数据智能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平台运营业务新模式的创新发 展。控股子公司慧联运运用“互联网+数据”思维,针对传统物流规模小、 分布广、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创新能力弱等行业痛点,积极探索“互 联网+物流”平台模式,将公司数据智能技术与传统物流深度融合,自主 研发并运营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云平台。该平台围绕货车 ETC 可信数据,打造数智信控体系,融合行业优质资源,以“平台+服务” 模式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面向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提供数 智 ETC 和数智供应链等服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增长点。
数智 ETC:主要为安徽、江苏、浙江、广西、重庆、西藏等省市货车 ETC 记账卡发行运营服务,下游客户涵盖极兔、德邦、韵达、申通、长安 民生、江汽物流等物流公司和个体货车司机。 数智供应链:聚焦数智供应链场景,持续优化物流供应链运营及风控 体系。以货车 ETC 卡作为切入口,在长三角、广西等地区,汇集 ETC,包 括货车轨迹、运力以及司机等各方面的数据,并结合银行相关数据,为物 流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破解物流融资难题,提升物流企业运营能力。根据 公司微信公众号,目前公司已累计垫资 320 亿元,坏账率 0.09%,帮助物 流企业节约通行费 27 亿元。下游客户已涵盖中通服、中粮集团、康师傅、 中核工业集团、顺丰速运等多家大型货主单位和第三方物流公司。
物流云平台业务仍处于经营探索期。公司积极推进平台运营业务新模 式的创新发展,2021 年开展数智供应链业务。2022 年公司持续完善国创智 慧物流云平台,有效推进数智 ETC 和数智供应链业务发展,前三季度平台 运营业务收入为 2.61 亿元。毛利率也随着业务结构优化大幅提升,2021 年 毛利率上升至 34.27%,2022H1 毛利率为 37.50%,同比提升 14.53pct。
5.盈利预测
收入拆分与预测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传统软件(数据智能行业应用)、智能软硬件产品 和物流云平台(数据智能平台运营)三大业务。 传统软件:该业务主要以项目制形式开展,下游客户为运营商与政企。 2022 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影响项目的开发、交付、验收,对收入确认节 奏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体需求并未减少,随着下半年招投标陆续恢复,部 分订单将在 2022 年四季度至 2023 年一季度确认收入。预计该业务未来将 保持稳健增长,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1.20%/32.78%/31.83%,对应 的收入分别为 15.36/20.40/26.89亿元。预计 2022-2024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 为 34.21%/36.34%/35.77%。 智能软硬件产品:智能网联领域,主要包括 ADAS、车-路-云协同系 统等产品;智慧能源领域,主要包括 BMS、PACK、储能系统等产品。除 BMS 外其他业务均处于商业化初期,尚未形成一定量的收入,因此在预测 时仅考虑 BMS 业务。
(1)BMS 业务:来自奇瑞的收入=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公司在奇瑞新 能源车的市占率*公司 BMS 单车价格。
核 心 假 设 1: 量 :2022-2024 年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奇 瑞 (2021/2022/2023 年)汽车总销量*预计对应年份(2022/2023/2024 年)的 奇瑞销量增速(悲观/中性/乐观)*预计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悲观/中性 /乐观)。 核心假设 2:价:奇瑞新能源车销量主力小蚂蚁、冰淇淋均为 A00 级 车型,公司配套的BMS价格相对较低;未来随着奇瑞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型 逐步放量,公司配套的 BMS 价值量有望随之提升;假设公司 2022-2024 年 BMS 单价分别为 2000 元/2000 元/2200 元。 核心假设 3:公司在奇瑞的市占率:公司是奇瑞新能源 BMS 的核心供 应商,市占率较为领先,根据我们测算,公司在奇瑞的市占率为 80%;假 设 2022-2024 年公司 BMS 在奇瑞的市占率为 80%/80%/80%。
(2)BMS 业务:低速车收入=低速车 BMS 出货量*低速车 BMS 单车 价格。
核心假设 1:量:公司低速车客户拓展顺利,预计 2022-2024年低速车 BMS 出货量稳健增长,增速分别为 25%/25%/25%。 核心假设 2:价:低速车的类型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 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价格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假设公司低速车 BMS 均价为 1000 元/套。
基于上述假设与计算,我们选取中性假设下的预测值,2022-2024 年 公司智能软硬件产品业务收入增速分别127.69%/54.11%/68.07%,对应的收 入分别为 6.94/10.69/17.97 亿元。该业务毛利率随着收入体量的上升将略有 下滑,收入增速稳定后毛利率维持在 35%上下,预计 2022-2024 年该业务 毛利率分别为 37.00%/36.00%/35.00%。 物流云平台:该业务过去几年收入与毛利率波动较大,2022H1增速为 103.33%。预计未来随着商业模式的优化与客户的拓展,该业务将保持高 速增长,收入占比逐渐上升。预计 2022-2024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100.00%/50.00%/50.00%。预计 2022-2024 年该业务毛利率将趋于稳定,分 别为 35%/35%/35%。
费用率假设
2021 年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均呈现上升态势,主要系 相关人员的扩张导致费用支出的上升。未来公司一方面受人员扩张相关费 用支出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费用率将逐渐趋于稳定, 因此,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9.24%/9.20%/9.01%;管理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7.79%/7.79%/7.51%;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4.86%/14.36%/14.06%;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32%/0.49%/0.43%。
基 于 以 上 假 设 ,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 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44/2.50/3.7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8.02%/73.35%/48.11%,对应 EPS 分别 为 0.59/1.02/1.51 元,对应 2022 年 11 月 1 日 18.32 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 31.20/18.00/12.15 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科大国创(300520)研究报告:老牌软件服务厂商,持续蝶变的新能源新秀.pdf
科大国创(300520)研究报告:精准切入BMS,智慧能源+智能网联发展可期.pdf
科大国创(300520)研究报告:BMS+储能齐头并进,安徽汽车“硅谷”中被低估的黑马.pdf
第四范式研究报告:客户基础扎实,有望升级为AI2.0时代企业软件服务龙头.pdf
汽车行业新盈利点探索:智能软件服务.pdf
明源云(0909.HK)研究报告:房地产软件服务领军.pdf
互联网与软件服务行业ESG报告操作手册(2021年版).pdf
汽车行业主机厂盈利能力和估值探析:估值体系开始重塑.pdf
2023中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用车报告:2023年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