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证券】聚焦电力电子技术,储能+充电桩业务双开花.pdf
1. 公司聚焦电力电子技术,拓展储能、充电桩等业务领域
盛弘股份起步于电能质量设备,是国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 提供商,逐步拓宽新能源、充电桩、电池化等业务领域。公司前身是深圳市盛弘电 气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08 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模块化 APF,成为国内首家应用模块化技术制造电能质量设 备的企业。此后,公司不断挖掘细分行业的应用需求,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多 赛道发力,分别于 2010 和 2011 年先后成立储能微网产品线和电动汽车产品线。 2017 年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同时也加快市场开拓步伐,2019 年新增智能配电、 工业电源等多项业务,2021 年获得年度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公司立足电力电子转换核心技术,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历年来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为高端制 造业、数据中心、能源及轨道 交通等领域提供高效、安全的电能保障;为新能源领 域中的储能微网系统、充换电运营、消费及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提供核心设备及全面 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形成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 备、电池化成与检测四大业务板块。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上市前公司股东方兴先生、肖学礼先 生、盛剑明先生曾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 起 36 个月内保持一致行动关系。2020 年 8 月 22 日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 截止到 2023 年 7 月 03 日,方兴直接持有盛弘股份 18.75%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 东和实际控制人。
公司在 2022-2024 年三个会计年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人数为 238 人,主要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授予 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 453.50 万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 2.21%。 其中首次授予 397.10 万股,预留授予 56.40 万股,授予价格为 24.69 元/股。此外, 个人层面考核还确定了四档归属比例(A 级 100%、B级80%、C级 60%、D 级 0%)。 最终若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达标,激励对象当年实际归属的权益额度=个人当年计划 归属权益额度×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个人层面归属比例。此次激励计划有利于激发员 工的活力,进一步提升核心团队积极性。
2. 营收利润快速增长,储能+充电桩未来可期
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 4.48 亿元,同比增长 88.5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增长 172.53%。2018-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 由 5.31 亿元增长至 15.0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9.7%,归母净利润由 0.48 亿元 增长至 2.24 亿元,复合增速约 47%。随着储能行业、新能源汽车政策及需求刺激的 持续推进,公司核心业务将保持向好态势。
公司综合毛利保持高位,净利率波动上升。2023Q1 公司毛利率为 42.53%,同比 +1.2pct;实现净利率 13.98%,同比+4.28pct。2018-2022 年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43%-48%左右,净利率则由 9.13%增长至 14.87%,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公司期间费用率波动下降,注重研发投入。2023Q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8.19%,同 比-1.63pct,2018-2022 年整体费用率从 34.66%下降至 27.56%,体现了公司降本增效 的规模效应。2023Q1 公司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 为 9.96%、13.45%、4.75%、0.03%,同比-1.8pct、+0.37pct、+0.34pct、-0.54pct,主 要系本期人员及薪酬的增长、公司外部服务费增加导致相应的费用增加、汇兑收益 增加使得财务费用总额减少所致。公司注重研发,自 2018 年来研发费用率逐步上 升,截止 2023 年 5 月 12 日,公司 210+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 40+项发明专利、70+ 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电能质量设备和充电桩业务贡献主要营收,新能源营收占比不断攀升。从产品 结构来看,近五年来电能质量设备和充电桩业务是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2022 年营 收占比分别为 34.07%和 28.34%,其中电能质量设备、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 备、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收入分别是 5.12、4.26、2.58、2.56 亿元,同比增长 26.73%、117.35%、72%、6.67%。2017-2022 年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营收占比从 4.88%增长至 17.03%,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营收占比从 13.97%增长至 17.17%。公司 未来在继续围绕四大产品线开展业务的同时,将会聚焦充电桩和储能领域,新能源 业务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公司在美国和新加坡都设立控股公司,海外业务主要在欧 洲和美国,海外收入主要来自储能和电能质量产品。2018-2022 年公司海外收入分 别是 0.51、1.18、1.43、2.28、2.94 亿元,,占比分别为 9.60%、18.55%、18.55%、 22.33%、19.56%。公司凭借 IEEE 国际电工委员会 ETL、TUV、CE、SAA、UL 等多家 海外权威认证及项目交付能力,未来海外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
公司南山区、惠州、苏州生产基地陆续投产,产能大幅扩张助力公司成长加速。随 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自身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 2021 年对自身产能进行 了大幅度的优化扩张。其中,惠州盛弘电气工业园于 2021 年 6 月建成并于 2021 年 内转固,项目达产后可新增 120 万千瓦电能质量产品、充电桩、电池检测设备等各 类电力电子产品产量。此外,公司苏州生产基地、南山区联合大厦亦于 2021 年开启 建设。随着生产基地的陆续投产,公司已为后续的业务扩张做好充足准备,未来成 长有望进一步提速。
3. 工业配套电源传统业务稳固,产品优势有望深度受益
3.1.电能质量行业领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电力电子装置应用广泛,电能质量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电能质量是指通过公用电网 供给用户端交流电能的品质。“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 速发展和各种“高精尖”电子设备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需求,也加剧 长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谐波、无功(功率因数过低)以及三相不平衡 等。随着我国高端新材料、清洁能源转型、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 展,电能质量设备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发电结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用户侧电气化改造催生电能质量新需求。随着 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增长, 2022 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达 29.62%。首先,随着“十三五”纲要提及“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与之相关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 机器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将快速发展,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其次,电气化转型是实 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用户侧电能替代持续推进。最后,风电、光 伏等新能源发电形式大规模并网将造成电网功率因数降低,从而冲击电网系统稳定 性,因此在新能源发电侧部署无功补偿装置等电能质量治理设备非常必要。根据 《2018-2023 年中国电能质量治理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8- 2023 年,我国电能质量市场规模将由 1135.8 亿元增长到 174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 率 8.97%。
公司电能质量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扩大。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生产低压电能质量产品的 企业之一,公司首先将三电平模块化技术运用于电能质量产品。在电能质量领域不 断地拓展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目前,公司电能质量产品已经覆盖谐波治理、无功 补偿、地铁储能、电压暂降、保障用电安全的工业 UPS 等领域。公司的电能质量产 品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可靠的产品性能多次中标汽车制造、面板制造、半导体制 造、大型石化企业、地铁、医院、大型主题公园、电网三项不平衡专项治理等重大 项目。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和各 种“高精尖”电子设备的出现,电能质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不断提高,公司将 凭借广覆盖、强优势的电能质量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助力公司加速成长。
3.2.工业电源由单一走向多领域
工业激光产品实现量产,光伏硅料配套电源领域稳步向好。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最新数据,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为 230GW,同比增长 35.3%,以此拉动 光伏产业链制造端产能进一步扩大。2022 年全年,中国共计生产光伏多晶硅 80.6 万 吨,同比上涨 59%,光伏行业步入快速成长轨道。2022 年,公司工业激光产品实现 由大客户配套研发转向量产发货,同时建立并完善大客户定制产品量产流程,推出 面向通用市场的 LPM 全系列激光电源产品,工业电源业务中的激光器电源产品,已 经开始向创新激光、武汉锐科在内的多家激光器企业供货。光伏的单晶炉加热配套 电源市场已在重点客户处进行产品验证工作,面向半导体行业推出 HPM 大功率加热 电源。我们认为,工业电源的广阔前景和全球光伏行业向好的景气度有望拉动公司 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持续扩展。
4. 新能源业务持续拓展,政策利好加速成长
4.1.深耕储能数十载,业务放量未来可期
储能为能源转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新能源+储能”推广布局。随着“双碳”目标的推 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加速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累计 发电装机容量约 25.6 亿千瓦,同比增长 7.8%。其中,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1.52 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储能能 够有效提升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稳 定问题,在发电侧、输电系统及用电侧三个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需求与政策共振,新型储能黄金赛道已至。各国政府提出多项旨在推动储能发展的 相关政策。2020 年 9 月,欧盟委员会推出《2030 年气候目标计划》,到 2030 年计 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 32%提高至 65%以上。2020 年 12 月,美国能源部发布《储 能大挑战路线图》,在本土创新、本土制造、全球部署三大原则的基础上部署储能 技术促进电力系统转型。2021 年 7 月,我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 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 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 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为储能行业的 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根据 CNESA,2022 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 达 45.7GW,是去年同期的近 2 倍,年增长率 80%,锂离子电池仍占据绝对主导地 位,年增长率超过 85%,同期上升 3.5%。2022 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 模达 6.9GW/15.3GWh,功率规模首次突破 6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 15GWh,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 180%。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预计 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97.0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 为 49.3%。
公司深耕储能市场数 10 载,聚焦于工商业、电网、微电网三大领域。2011 年公司 开始研发储能相关产品,于 2012 年以独特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产品占领了市场先机, 并参加了国家 863 项目、印尼海岛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示范项目。公司储能产品主要 包括储能变流器(PCS)、储能半集成系统、光储一体机等,同时积极向系统方案提 供商转型,目前已推出储能系统半集成解决方案。储能业务范围涵盖工商业储能、 电网级储能、微电网解决方案等各类场景,具备从商业模型计算、电力电子方案设 计到集装箱布局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公司储能产品完成多项国际认证,海外市场具 有先发优势。公司不断更新完善产品矩阵,持续优化升级产品设计,开拓海外市场。 公司全系产品已覆盖到全球 50+的国家与地区多款产品先后获得 ETL、TUV、CE、 SAA、UL 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满足国内及国际产品标准。
公司储能海外业务布局完整,出货规模行业前列。公司在源、网、荷、微网领域都 有储能产品的布局,业务分布 5 大洲 60+国家地区,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市场。据 Wood Mackenzie 预测,2031 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达到累计 500GW,美国和中国将占 总量的 75%。据 CNESA 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2022 年公司在国内市 场储能 PCS 出货量排行第 7,在全球市场储能 PCS 出货量排行第 5。截至目前为止 (2023 年 5 月 10 日),公司储能产品累计装机容量超过 3GW。为满足不同国家地区 的安全标准,盛弘 30-1000kW 全功率范围储能变流器产品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 认证,有望持续助力公司产品深入开拓全球市场。
4.2.海内外政策需求共振,充电桩市场前景持续向好
新能源汽车持续渗透带动充电桩需求增加。“双碳”政策对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 EV Tank 数据,2022 年全 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082.4 万台,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 1310 万辆。据中 汽协预测,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9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 了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2 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 量达到 52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100%。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 2.5:1, 2022 年增量车桩比约为 2.7:1,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桩比例约 7.1:1,距离 2025 年车桩 2:1 的政策目标和 1:1 远期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 到 2026 年底,我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870 亿元,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将达 37.8%,公司相关产品有望持续受益国内充电桩市场的高速发展。
海内外政策持续加码,充电桩市场有望快速铺开。近年来,各国国家层面出台支持 公共充电桩发展政策,中国各个省份也相继出台充电桩补贴政策。其中广东省按照 充电功率给予补贴,以年度运营电量给予 0.1 元/KW 运营补贴。上海市直流充电或 充放电设施千瓦补贴上限 600 元,交流设施千瓦补贴上限 300 元。江苏省对于纳入 省统一管理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于上年度内在本市新建完成并通过验收的公 共充电设施和统建统营的专用充电设施,可申请充电设施建设补贴。补贴标准:交 流充电桩补贴标准不超过 200 元/千瓦;直流充电桩补贴标准不超过 500 元/千瓦; 居民小区内统建统营的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在当年标准基础上上浮 10%,如同时具备 有序充电功能上浮 15%。重庆市在高速服务区新建直流充电桩给予 300 元/千瓦建设 补贴。海南省一次性给予 400 万元的奖励等。我们认为随着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落 地+新能源汽车的渗透拉动,国内外充电桩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公司相关优势产 品有望爆发高需求。
欧美充电桩需求同步爆发,公司出海业务或将暴增。为加速推进欧洲能源转型进程, 2022 年 10 月,欧盟“Fit for 55”政策中提出 203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各国电动车布 局进程进一步加速。2022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3.7%,同比增加 4.5pct;美 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6.9%,同比增加 2.7pct。EV Tank 的数据显示,截止 2022 年 底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为 15.26 万个,对应车桩比仅为 9:1。欧美公桩建设严 重滞后,多场景充电桩建设或将提速,公司海外充电桩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建设期。
根据 IEA 测算,2025 年海外新增充电桩有望超过 640 万台,充电桩市场规模在 2025 年达到 810 亿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充电桩保有量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 车桩比持续下降,安装私桩的车主逐渐增多(私桩的车桩比迅速下降)。从规模上, 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 450 亿元(公桩+私桩);从增速角度我们预计 2021-2025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 40%-50%区间。
公司掌握充电桩核心技术,产品覆盖主流运营商。公司于 2011 年研制推出电动汽车 充电桩模块,已有数十年研究经验。公司充电桩产品分为分体式充电桩和一体式充 电桩,分体式充电桩由充电柜、直流充电桩和连接电缆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容 量可调,适应各类需求;一体式充电桩将充电柜和直流充电桩结合为一体,可以直 接为电动汽车充电。根据官网信息,目前有超过 6 万台充电系统在线运行,60 多万 套充电模块应用于市场,在 100 多个城市都有产品覆盖。目前,公司充电桩在国内 的主要客户有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蔚景云、云快充、小桔充电等, 还和大众、小鹏等知名车企以及万科、碧桂园、中国石化等多领域客户保持合作关 系,实现平台互通互联,联合运营商为新能源车主打造“车、桩、网”一体化综合服 务。此外,伴随能源结构的转型,一些老牌传统能源企业,如 BP、Shell 等,也开始 逐步布局新能源领域。凭借在充电桩运营商领域的领先研发技术优势,以及高品质 优性能的充电桩产品,公司已成为首批进入 BP 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标志 着公司充电桩产品的技术及安全规范已达到海外标准,未来有望在国外市场获得更 多业务突破。
充电桩产品获欧盟认证,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公司的欧标 40kW 充电模块、80kW 直 流桩、240kW 直流桩、Mira 交流桩均顺利获得欧盟 CE 认证,其中 80kW 直流桩已顺 利获得 TUV Mark、RCM、UKCA 认证,为公司开拓全球市场打下坚实基础,预计 2023 将继续拓展美国、韩国等海外国家。2022 年公司完成了欧标 7KW 交流桩的研 发,新产品主要面对 C 端市场的家庭充电应用场景,具有技术成本竞争力,有望助 力公司进一步拓宽欧美充电桩市场,在欧洲市场中获取更多份额,海外市场未来有 望贡献更多业绩。
4.3.电池化成检测设备覆盖全面,公司锂电设备业务充分受益
全球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厂商持续扩产。电池化成检测是电池生产中的 重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量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全球锂 电池需求持续攀升。《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 年)》显示,截止 2022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 957.7GWh,同比增长 70.3%。从出货结构来看,全球汽 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小型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684.2GWh/159.3GWh/114.2GWh,同 比 84.4%/140.3%/-8.8%。中国始终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国家,GGII 预测, 至 2025 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接近 180GWh,5 年复合增长率超 60%。面对下游 旺盛的需求,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扩产,带动电池检测设备需求增加。
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产品矩阵丰富,设备优势有望深度受益。公司于 2013 年进入动 力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领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能量回馈型充放电技术企业,公司 生产的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全部采用能量回馈技术,实现放电能量回收、环保节能。 目前公司的测试设备产品基本覆盖了产线和实验室领域所有型号,涵盖电动两轮、 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的池测试设备要求。电芯类测试设备从 5V6A 到 5V1000A; 模组测试设备电压从 60V 到 200V,电流从 20A 到 1200A;PACK 测试设备方面,2020 年底针对储能领域 1000V 系列测试设备的发布,实现了电压从 200V 到 1000V,电流 从 100A 到 1000A 的覆盖。
公司客户服务完整,未来将重点向动力电池领域拓展。为了满足客户智能生产的需 求,公司建立的一套大数据、信息化、高性能、安全的先进测试中心管理平台。随 着行业深耕时间增加,公司的产品技术优势获得了众多优质企业的青睐。目前已为 CATL、亿纬锂能、ATL、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长城汽车、远景能源等众多 行业重要客户供货。2022 年公司已利用实验室测试设备领域的产品技术优势进一步 扩展到客户产线领域,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的 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聚焦电力电子技术,储能+充电桩业务双开花.pdf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储能、充电桩业务双轮驱动,国内外布局拓宽成长空间.pdf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电能质量管理领先企业,储充双轮驱动引领高增长.pdf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扬帆储能万亿海洋,充电桩踏浪而行.pdf
盛弘股份研究报告:工商储+充电桩双轮驱动,开启公司新纪元.pdf
盛弘股份(300693)研究报告:技术先发奠基础,行业东风助腾飞.pdf
电子商务之电子支付工具.pptx
电子税务局.pptx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教学课件.pptx
精品-电子政务.pptx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AI浪潮汹涌,HBM全产业链迸发向上.pdf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pptx
皖能电力研究报告:以皖为基,外延、内生同步扩张,火绿储多轮驱动.pdf
海兴电力研究报告:电表出海龙头,产品线扩张带来盈利提升.pdf
电力设备出海专题报告:海外电网开启更换周期,企业出海正当时.pdf
海兴电力研究报告:海外电表龙头享受行业红利,拓展新能源构建产品新生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