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2022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研究及法律风险防控白皮书.pdf
一 、 人 工 智 能 产 业 简 述
2021 年 7 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 2021》中定义,人工智能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按照功能分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擅长于单一方面的人工智能,主要处于计算和感知的智能水平;强人工智能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 Nick Bostrom 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还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
人工智能覆盖的产业相对较广,主要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核心环节。基础层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芯片等产业。技术层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 z 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机器人等产业。2000 年后,数据量上涨、运算力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呈现井喷增长态势,厂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价值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目前产业整体处在成长期早期。整个产业高速发展,具有明显的“风口”特征,大量资本涌入,几乎每季度都有非常多的初创公司诞生,众多传统企业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深远,波及范围大,几乎所有的产业均有涉及,只是程度深浅不同。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使整个人类迈入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二 、 国 际 人 工 智 能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及规划是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演进规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及趋势,以及本国产业、技术发展要求制定的,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日本政府把人工智能作为超智能社会 5.0 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其人工智能“三步走工程表”战略中明确提出每个阶段具体的发展目标,其中第一阶段(2017—2020年)目标为确立无人工厂和无人农场技术,普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新药研制的技术支持,实现生产设备故障的人工智能预测;第二阶段(2020—2030 年)目标为达到人与物输送及配送的完全自动化,机器人的多功能化及相互协作,实现个性化的新药研制,以及家庭与家电人工智能的完全控制;第三阶段(2030—)目标为使护理机器人成为家庭的一员,实现出行自动化及无人驾驶的普及(人为原因交通事故死亡率降零),能够进行潜意识的智能分析并实现本能欲望的可视化。英美等发达国家虽然未曾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但也均在其国家战略中以发展愿景的方式表达出发展人工智能的目标导向,其中德国的目标锁定在未来的数字强国上,具体包括以数字化价值创造推动就业,构建高效开放的互联网以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保障信息技术简易、透明与安全的使用,并提出“人工智能德国造”的国家品牌战略目标;美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在未来的自动化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包括促进经济繁荣,改善教育机会和生活质量,加强国家和国土安全;英国则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的愿景或目标是使英国从人工智能的起步、发展到繁荣,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发展和部署人工智能的国家,实现技术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总之,发达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标导向可概括为:建立一个数字化、智能化与万物互联的社会,以全面改善就业,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智能经济并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
三. 人 工 智 能 领 域 的 基 础 创 新 投 入 严 重 不 足
从企业研发创新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研发支出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2018—2020 年,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投入的科技研发费用占据了全球科技支出的 61%,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研发支出虽然快速增加,增速达到 34%,但实际占据的全球科技支出份额明显小于美国。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有量看,我国各类实体拥有的人工智能专利总量超过 3 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相关企业拥有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多为门槛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 23%。同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我国企业拥有的 95%的人工智能设计专利和 61%的人工智能实用新型专利将会在 5 年后失效,相比之下,美国 85.6%的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在 5 年后仍在支付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