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南都电源深度报告:打通储能全产业链,老牌劲旅步入加速成长期.pdf

1 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长期专注于储能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 用,提供以锂离子电池和铅电池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公司打通了 从电池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到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围绕储能业务的一体化 布局,构筑了储能全产业生态体系。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铅蓄电池及系 统和锂、铅资源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储能、工业储能和民用储能领域。公司产 品销售遍及全球 150 余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领先者。


深耕储能二十余载,步入加速发展期。公司成立于 1994 年,以工业储能起家,下游客 户主要为全球运营商、数据中心等。2010 年 4 月,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并于同年 11 月 投建了国内第一个储能示范项目“东福山岛风光柴储能电站”,开始向新型电力储能领域转 型。2015-2017 年,公司收购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环保型资源再生产业, 打通了蓄电池产业链。2021 年,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回收一期项 目试生产,锂电产业闭环初步形成。2022 年,公司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剥离民用铅酸业务, 聚焦储能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收入规模稳步增长,聚焦储能 2022 年扭亏为盈。在剥离民用铅酸电池业务的情况下,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49 亿元,同比微降 0.84%;实现归母净利润 3.31 亿元,同比 扭亏。营收方面,2018-2022 年公司营收从 80.63 亿元增长至 117.49 亿元,四年 CAGR 为 9.87%,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市场需求扩张,公司在储能、再生、民用动力等业 务均有明显增长。利润方面,2019-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经历下降阶段,主要系原材料成 本传导不畅、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高毛利订单交付、大额计提储能电站减值和长期股权投 资损失。2022 年公司多措并举进行战略转型,彻底剥离亏损的二轮车铅酸电池业务,将储 能业务模式从投资运营转为产品销售,提高锂电产品占比并优化铅电客户结构,实现扭亏 为盈。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97 亿元,同比增长 44.83%;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下降 78.88%,主要系 2022 年一季度剥离民用铅酸板块形成投资收益约 5.12 亿元。剔除该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原因为公司新型电力储能及工业储 能收入增长,产业一体化优势进一步体现,产品毛利率提升,业绩贡献增长。




锂电产品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资源再生业务稳步发展。2020-2022 年,锂电产品营业收 入分别为 14.93 亿元、19.33、26.0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9.62%、29.48%、34.55%,营收占 比分别为 14.55%、16.32%、22.14%,锂电产品营收规模和占比均逐步提升。公司致力于打 造铅、锂双产业闭环,2022 年公司再生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9.44 亿元,同比增长 57.41%, 营收占比达 50.59%,再生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44 亿元,同比增长 1643.46%,营收占比达 8.04%。


盈利能力企稳回升,锂电产品是主要贡献。2018-2021 年,公司毛利率从 14.15%降低 至 4.24%,净利率从 1.51%降低至-13.85%。2022 年公司毛利率回升至 9.18%,净利率回升 至2.34%,主要系公司通过一体化布局、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同时通 过剥离铅酸业务、处置部分铅炭储能电站等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分产品情况,2022 年 锂电产品毛利率为 18.43%,同比提升 14.50 个百分点,铅电产品毛利率为 16.19%,同比提 升 11.16 个百分点,再生铅产品毛利率为-2.78%,同比降低 5.89 个百分点,锂电池产品毛利 率为 42.19%,同比提升 12.66 个百分点。


周庆治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朱保义连续增持彰显发展信心。杭州南都电源有限 公司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为8.76%。董事长朱保义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基于对公 司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信心,先后在 2023年 2月 6日和 2月 10日通过大宗交易增持 0.19% 和 1.81%,持股比率从 4.09%增至 6.09%。宁波宁聚资管、易方达基金分别为公司的第三、 第四大股东,分别占有 5.00%、2.52%。周庆治与赵亦斓为夫妻关系、与赵达夫为一致行动 关系,赵达夫、赵亦斓间接所持公司股份实际由周庆治控制,周庆治合计持有公司约8.91% 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 新型电力储能高速发展,储能系统集成百家争鸣

2.1 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全球储能进入高速增长期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政策驱动储能行业发展。随着全球“双碳”政策的实施,电力 清洁化带来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储能领域的 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出台了多部激励政策和指导文件推动储能行业发展。2017 年 9 月,我 国出台首份行业政策性指导文件,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对 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部署。2018 年至今,全球电力市场和新能源相关支持政策频 出,储能行业加速发展。


新型储能维持高速增长,锂离子储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 CNESA 统计,截至 2022 年,全球电力系统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237.2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 装机规模达 45.7GW,同比增长 80.3%;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占比达 19.3%,与 2021 年同期相 比上升 7.1 个百分点。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 年累计装机占比达 94.4%,与 2021 年同期相比上升 3.5 个百分点。


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三大场景。电源侧对储 能的需求场景类型较多,包括电力调峰、辅助动态运行、系统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等; 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等;用户侧储能包括小型工 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户用储能能够降低家庭用电成本,同时提高居民用电稳定性;小型 工商业储能能够通过削峰填谷、降低容量电价等模式减少高耗电量对用户的电费支出,进 而提高用电经济性、稳定性。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投运 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累计装机占比分别为 48.4%、38.72%、 12.88%;2022 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项目中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新增装机占比分别 为 49.24%、43.13%、7.63%。




强制配储政策成为电源侧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 机性特征十分明显,高比例接入电网系统,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风/光储一体 化被认为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结合应用,可以平抑 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 键支撑技术。全国多地纷纷出台了风电、光伏电站配储相关政策,要求配储规模在装机容 量的 5%-30%之间,配储时间多以 2-4 小时为主,强制配储政策极大促进了电源侧新型电力 储能装机量提升。


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异军突起,盈利模式逐步清晰。独立/共享储能的独立性体现在储 能电站以独立主体身份直接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不受位置限制;共享性体 现在储能电站以电网为桥梁和纽带,可为多个新能源电站提供综合服务,降低新能源电站 的初始投资成本。经过两年的商业模式探索和示范项目实践,独立/共享储能形成了以山东 为代表的容量租赁+现货市场+容量补偿、以陕西为代表的容量租赁+现货市场+一次调频和 以宁夏为代表的容量租赁+调峰辅助三大商业模式。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2 年独立 /共享储能电站并网投运 38 座,投运规模达 3GW/6GWh,另有 109 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处 于建设或招标阶段,规模达 16.5GW/35GWh。凭借经济性上的显著优势,独立/共享储能有 望逐步取代强制配储成为国内大储的主要模式。


用户侧储能盈利模式逐渐成熟,迎来黄金发展期。用户侧储能可分为家庭户用储能、 工商业储能和其他特殊机构储能,其中户用储能通常为分布式光伏配储,工商业储能通常 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工业园区、重卡换电等领域。区别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 用户侧储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储能, 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避免限电风险,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根据 CNESA 数据统计,2022 年度全国 31 个典型省市的峰谷价差平均值为 0.704 元/kWh, 共有 16 个省市超过平均值。随着峰谷价差扩大、分时电价峰谷时段设置更加灵活、电力需 求响应机制及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日趋完善,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


多端共振,电力储能市场打开成长空间。综合考虑发电侧储能受益于风电光伏新增装 机配套,电网侧储能受益于可再生能源装机调峰调频需求,用户侧储能受益于分布式光伏 装机配套,我们测算 2023-2025 年全球电力储能新增市场规模分别为 100.5、184.5、328.2GWh,较 2022 年基数的 3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91%;2023-2025 年国内电力储能新增市 场规模分别为 35.8、61.8、96.7GWh,较 2022 年基数的 3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90%。


5G 大规模建设拉动通信基站配套储能需求,锂电储能优势凸显。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进入 5G 大规模建设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以中日韩、欧盟、 北美为主的各国积极布局相关规划,通信基建将迎新周期。通信基站储能是保障基站通信 设备和通信机房不间断供电的核心设备,预计未来几年将是全球 5G 基站建设带来的备用电 源储能需求爆发期,新增通信储能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铅蓄电池凭借其成本低廉、技 术成熟、维护方便等特点,一直是当前通信电源中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池。但随着锂电池 价格下降、5G 基站自身站点功耗倍增以及海外需求增多,高容量高倍率的通信锂电池渗透 率正快速上升。


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展引爆算力需求,数据中心向储备一体化发展。以 Transformer 为核 心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音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出色表 现,以此为基础的 Chat GPT 一经推出即在全球引起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热潮。但大模型的 训练和运行也带来了巨大的算力消耗,数据中心亟待扩建扩容。根据华为发布的《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白皮书》披露,数据中心耗电量超全球社会总用电 2%,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数据中心叠储不仅可以对数据中心负载进行“削峰”,提升数据中心的出电率,还能够平抑 绿色能源的波动性,增加数据中心绿色能源的接入比例。在部署储能系统以后,数据中心 原来的短时备电系统将逐渐被取代,与储能系统从各自独立逐步走向一体。


2.2 系统集成环节竞争格局未定,出海打造新增长点


集成商位于储能产业链中游。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 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以及储能系统集 成商、安装商、运维商;下游主要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终端用户。储能系统集成 商上承系统供应链,下接终端应用客户,位于行业中游。系统集成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 专业性较强,因此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对整个储能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生产或外采,匹配 集成后给下游的安装商,安装商在安装施工后最终交付给终端用户。


系统集成可分为一体化、专业集成和部分集成三类,行业格局未定。根据储能系统重 要部件的自供程度,国内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可分为三类:以比亚迪、科陆电子为代表的一 体化布局企业,PCS、逆变器、电池组等主要部件均由自己生产;以海博思创、电工时代为代表的专业集成企业,优势是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集成,在集成技术上理 解更加深入;第三类是依托自身优势产品向储能集成切入的设备商,如宁德时代(电池)、 阳光电源(逆变器)、科华数据(变流器)等。目前储能系统集成竞争逐渐白热化,行业新 入者众多,头部厂商的排名变化较大,行业格局尚未确定,预计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 客户渠道优势、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海外储能同步呈现高景气。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大发展的同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 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据 CNESA统计,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投 运规模达 20.4GW,同比增长 100%;中美欧三地的新增投运规模合计占全球市场的 86%, 同比增长 6 个百分点。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2 年中国企业签订的海外储能订单合 计超过 63GWh,来自美国的大型储能系统订单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此外,非洲、中东 和南美的订单也快速增长。


储能系统海外出货量大幅增长,合作方多为电力和新能源领域相关公司。目前中国在 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及相关组件所占到全球份额均在 60%以上,储能系统集成商凭借国内 产业链强大的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与海外电力公司、新能源电站开发商、储能开发和运 营商等积极合作,提供储能电池产品或储能集成系统。随着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口碑积 累和品牌影响力扩大,海外出货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2.3 液冷技术突围储能安全问题,大容量电池提升储能经济性


储能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电化学储能起火事件,包括韩国储 能电站火灾事故、特斯拉汽车起火事故和美国光热电站火灾事故、江苏储能电站起火事故 等,主要原因在于储能在应用于调频等高频次、高倍率充放电场景时,安全性会受到更严 格的考验。电力系统的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市场对储能产品的安全性尤为关注,安全 问题直接制约着储能技术应用甚至是储能产业的发展。 政策加码保障储能安全。2022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 项重点要求(2022 年版)(征求意见稿)》,基于安全性考虑,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 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此外,国家标准《电化学储 能电站安全规程》将于 2023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 命周期的安全性,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液冷技术逐渐成为储能系统的主流方案。温控技术是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热管理的核心 技术,温控系统通过冷却液或空气为储能电池电芯提供散热和加热等作用,精准控制电池 充放电过程中温度的均匀性,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并延长储能电池的工作寿命。 由于液冷技术可以对每一个电芯进行精准温控,满足了大系统容量下愈发严格的热管理要 求。该技术最先由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最早应用于储能系统中,目前逐渐成为主 流的温控方案。根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 年国内储能温控出货价值量将达到 165 亿元;其 中液冷温控方案渗透率将达到 45%左右,对应价值量约为 74 亿元。


经济性问题掣肘储能行业发展,大电芯成为主流。随着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逐步成熟, 预计未来三年储能行业的发展重点将逐渐转向用户侧和独立共享储能,届时储能的经济性 问题将更为突出。根据实测数据显示,大容量电芯可大幅提升储能系统能量密度,降低集 成和管理难度,从而有效实现降本。目前,280Ah 电芯已成为大储系统的主选规格,大型 电力储能设施业主和投资者,如华能、中国能建等在最新招标文件中均要求电池单体容量 大于等于 280Ah。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已有多家系统集成商推出了搭载 300Ah 以上电芯的储能产品,大电芯已成为大储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3 积极转型聚焦储能,一体化布局打造产业闭环

3.1 研发实力强劲,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研发团队实力强劲,持续投入保障产品竞争力。公司拥有长期伴随企业成长、具有丰 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强大研发团队,设有行业内首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装备电子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先进的研发平台。其中,公 司实验室还荣获 CTF 国际认可和 CNAS 国家认可实验室资质,先后完成了储能 UL9540A 认 证测试、512V 数据中心专用高压锂电池测试、ALABC 铅炭储能电池调峰调频测试、核电 4000Ah 电池老化鉴定等重大实验任务,技术创新能力卓越。公司以“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作为技术发展战略,与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深入技术合作,2017-2021 年,公司 研发费用从 2.62 亿元增长至 4.37 亿元,研发费用占比从 3.03%增长至 3.69%,2022 年剥离 民用铅酸业务后研发费用略有下降。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打造“高安全、长寿命、高比能、智管理”的储能 系统。公司坚持“技术牵引市场”战略,在电芯技术和能源管理领域持续强化公司核心竞 争力。电芯技术领域,公司通过高强度涂覆隔膜、高安全电解液设计、模组级短路自保护 机制、复合固态电解质、航天级热阻隔材料,解决储能电芯的本征安全问题;利用低阻抗 三维导电网络技术、多渠道协同补锂技术、阳极自修复技术将锂电电芯循环次数提升到 12000 次,储能系统集成层面循环次数能达到 10000 次;采用 CTP 技术、超高镍正极、高首 效硅负极、微孔锂箔等先进技术,大幅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和电池包体积效率。能源管理领 域,公司攻克了高效热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双向 DC-DC 智能锂电技术、智能电池管理技术, 电池寿命预测算法,并通过云平台实现能源数字化管理和智能运维。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新品迭出保障产品竞争力。2023 年 4 月,公司发布 305Ah 储能专 用电池,有别于行业内并双卷芯卷绕结构,南都 305Ah 电池采用独创四卷芯叠片设计,有 效兼顾了装备生产的经济性和电芯最佳性能的发挥。相较当下 280Ah 储能电池,可以实现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 22%;前三年储能系统总放电量增加 9%,从而减少电量超配,系 统初始投资降低 5%,产品预计将于 2023 年量产。同日,公司发布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 集成了 PACK 级无源自启动抑制起火技术、PACK 内电解液和冷却液微泄漏检测技术、液冷 双系统备份技术,提供储能集成系统主动+被动双重保障。


3.2 转型储能系统集成商,一体化布局降本保供


剥离民用铅酸业务,聚焦储能市场。公司经历了两年的战略转型调整,进行了产品结 构调整和客户结构的优化,剥离了亏损的民用铅酸电池业务,聚焦储能市场。公司的储能 产品以自产电芯为主,通过模组、簇、系统集成后,多以集装箱式进行整体交付,在发电 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已实现大规模应用。公司在新型电力储能领域(发电侧和电网侧) 的产品主要为兆瓦级储能系统,包括 Center L 系列液冷储能系统和 Center F 系列步入式和非 步入式储能系统;工业储能领域(用户侧)的产品主要为 Edge F 系列的百千瓦级储能系统, 以及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的多款专用电源和工业后备电源。




系统集成经验丰富,打造国内外储能项目标杆。公司从 2016 年开始进行储能商用化推 广,先后在国内外建了诸多基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其中 2017 年建成的德国调频项 目多年来运行状况良好,已成为欧洲储能项目标杆;国内无锡新加坡园区 160 兆瓦储能电 站项目,是全球最大单一多能互补储能项目,项目自 2018 年投运以来,项目运转良好,也 已成为国内储能项目标杆,此外,公司还中标欧美多地风光储及调频储能标杆项目,积累 了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目前,公司新型电力储能业务在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均已实 现大规模应用,在全球储能装机规模近 5GWh,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累计通过 140 余项储能安全标准认证,海外市场先发优势显著。海外市场的竞争门槛 较高,全球发电集团供应商体系的准入认证通常需要 2-3 年,因此,海外客户更换供应商成 本较高,客户粘性更强。公司作为行业领先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形成锂电和铅炭 等多种解决方案,具备了覆盖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的全面技术能力,在北美、 欧洲、韩国、日本多个国家通过安全认证与项目验证,产业链各环节都能满足严苛的国际 要求。公司是全球第一批通过 MW 级集装箱储能系统 UL9540 和 UL9540A 认证的企业三代 储能锂电产品还通过韩国 KC、KBIA 双重认证。公司已累计通过 140 余项 UL、IEC、GB、 KC 等全球储能领先标准安全认证认可,成为法电、意电、美国能源公司等海外大型发电集 团的供应商。


坚持全球化经营战略,属地服务强化渠道优势。公司坚持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并举的发 展理念,从 2003 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客户已覆盖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 各大洲完成了市场和营销网络的布局,形成了显著的渠道优势。尤其在储能业务方面,公 司在欧洲、北美、日本、韩国、南非、新加坡、印度等十多个国家成立了储能服务中心和子公司,进一步强化属地服务,提高运营效率与收益。未来,公司将考虑在海外建立系统 集成工厂,更有力支撑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扩张和交付。


深耕通信储能,客户实力雄厚。公司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从工业储能领域起步进入电池 行业,从 2G 到 4G 时代,公司均作为工业储能电池主要供应商,伴随着全球通信产业发展 而成长壮大,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与市场积淀。2017 年起,公司与国外某知名运营商联合开 发高安全、高可靠性的 5G 通信系统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散热 及集成便捷性、成组技术等方面均领先于市场同类产品,并与多家主流 5G 通信设备系统集 成商已形成深度合作。目前,公司在通信后备电源业务方面已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 国联通、中国电信、沃达丰电信、新加坡电信、华为、诺基亚、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主要通 信运营商及通信设备集成商形成深度合作,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国外市场占有率逐 年提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开拓数据中心储能市场,打造新增长点。数据中心领域近年来一直是公司重点拓展的 市场,公司早期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企业数据中 心、政府、金融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自建数据中心、第三方数据中心等不断兴起,公司客 户结构更加全面,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并对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进口品牌逐渐形成替代。 在国内,先后与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服务商及金融机构形成长期合作; 在海外,公司 5C 高压功率锂电产品已成功进入美国、亚太、拉美等大型数据管理中心高端 市场,与伊顿、三菱、台达、富士等多家大型集成商达成和合作,中标 EATON 数据中心锂 电项目、British Telecom 通信及数据中心后备项目等多个项目,为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带来新 的亮点与增长点。


布局资源回收,打造铅锂双产业闭环。根据高工锂电数据,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电池组 的成本占比达 67%,是储能系统中价值量最集中的部分。目前公司储能业务的电芯均以自 产为主,从而最大程度保证电芯的一致性和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为确保原材料的保供能力, 提升产品整体毛利率,公司积极布局资源回收环节。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快点科技采用互联 网平台运营方式,在全国拥有三十多个具有回收、储存、运输资质的专业回收网点,回收 资质批复回收量达 130 余万吨,构建了完备的废旧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回收网络和体系。整 体看,公司目前已具备支撑储能应用的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一体化关键 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已形成锂电、铅电的“原材料—产品应用—运营服务— 资源再生—原材料”的全产业链闭环的一体化体系。


锂资源回收方面,随着公司锂电业务及产能的不断扩大,公司积极进行锂离子电池回 收与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子公司华铂新材料目前首期年处理 2.5 万吨废旧锂离子 电池回收项目已经达产,锂回收的提取率大概在 90%以上,可形成年产锂盐、钴盐、镍盐 等合计 1.3 吨,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各 100 吨,同时实现铜、铝等的综合回收。为进 一步完善公司锂电产业链,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提升锂电产品毛利率,子公司华铂新材 料拟投资建设年处理 15万吨“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投资预计合计 38.5 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公司锂电回收处理能力将从 7 万吨提升至 22 万吨,即能够生产大约 1.5 万吨碳酸锂。


铅资源回收方面,公司在全国具备完善的回收及销售网络,与国内涉铅重点客户,如 天能、华宇等,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品牌认可度高,拥有绝对的行业领先者地位。 子公司华铂科技位于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园区作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 地,是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区,区位优势显著。华铂科技铅蓄 电池回收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控制体系,工艺、技术、装备全球领先,金属和塑料回收率可 达 99%以上,年处理废旧蓄电池 120 万吨以上,规模居全球前列。




3.3 在手订单持续增长,产能扩张保障业绩弹性


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相互促进,在手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注重 自有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把品牌和产品质量作为市场开拓、推动企业发展 的重要手段。公司品牌“Narada 南都”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也是国内同行中海外市场认可度最高的企业。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客户资源 管理,不断把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势转化为客户优势,在手订单数量持续增量,截止 至 2023 年 5 月底,公司公告已累计中标及签署新型电力储能项目合计约 2.2GWh。


加快储能领域用锂电产能建设,订单交付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公司储能业务的电芯已 基本全部实现自供,小部分电芯的缺口会采取 OEM 或者外购的方式来填补。随着在手订单 持续增加,公司也在积极进行锂电产能的规划及扩建。截止到 2023 年 3 月,公司目前锂电 电芯的产能为 7GWh,预计 2023 年 6 月锂电电芯产能可达到 10GWh;储能系统集成产能目 前为 7GWh,预计 2023 年 6 月底可以达到 10GWh。新建的储能集成产线将更加柔性化,以便更为灵活地应对电芯型号的变化需求。随着公司产能逐步爬坡,订单交付能力将得到显 著提升。


完善激励机制,打造高效团队。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公司于 2022 年 5 月和 2023 年 1 月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各向公司董事、高管和核心骨干 员工授予 5000 万份股票期权,合计 1 亿份,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11.56%。业绩考核目标以 营业收入和经营现金流为考察指标,旨在迅速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市场份额,在保证公 司在工业储能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赢得新型电力储能市场的战略主动。除了开展股权激 励计划的工作,公司持续完善绩效管理机制、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内部培训工作,加大人 才引进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目标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忠诚度高而富有激 情的高效团队,为在手订单释放提供人员保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南都电源研究报告:打通储能全产业链,老牌劲旅步入加速成长期.pdf

南都电源(300068)研究报告:发力储能,打造闭环.pdf

南都电源(300068)研究报告:全面构建产业一体化,锂电储能量利双升.pdf

南都电源(300068)研究报告:聚焦储能再出发,一体化布局新助力.pdf

南都电源(300068)研究报告:聚焦储能,蓄势待发.pdf

储能行业专题分析:大储,大储往何处去.pdf

艾罗能源研究报告:逆变器弯道超车,储能蓄力成长.pdf

杭州柯林研究报告:变电智能监控龙头,“储能+钙钛矿” 双轮驱动发展.pdf

美国储能行业投资策略:并网有望改善,出海持续加速.pdf

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分析.pdf

【浙商证券】南都电源深度报告:打通储能全产业链,老牌劲旅步入加速成长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