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组件加速一体化行稳致远,储能增长强劲未来可期.pdf

1. 潜心耕耘二十载的全球光伏组件佼佼者

1.1. 稳健前行,方有所成


阿特斯成立于 2001 年,深耕光伏组件领域二十余载。在光伏行业风起云涌的二十多年中, 公司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连续十二年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五。


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得益于公司“卓尔不同”的战略选择和稳健的经营策略,通过以下三 点可见一斑。 (1)不轻易进入上游多晶硅环节。在 2006-2008 年光伏行业“拥硅为王”的时代,公司 并未乘势大举进军硅料环节,而是选择进入海外太阳能电站开发市场,从而规避了 2009 年底至 2010 年初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危机,同时也借此机会发展了更多的组件客户。公司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断在全球扩张业务版图。2014 年,在行业连续多年遭受欧债危机、 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因素重创的背景下,公司凭借着在电站运营上的成功,实现业绩的 强劲增长。(2)对行业需求充分评估,技术量产不过分超前,基本能保证在量产 1-2 年内该技术即 成为行业主流技术。比如,公司 2017 年单晶电池产能 100%采用 PERC 技术,2018 年 PERC 市场份额即达到 30%+;2018 年导入 166 尺寸,2020 年 160-166mm 市场份额即达到约 40%+。 (3)在市场有分歧的时候,选择两条腿走路。在硅片尺寸之争上,公司同时布局 182 和 210,兼顾不同客户的需求;在 N 型技术上,公司充分评估每种技术路线长短期的性价比,认为 210-TOPCon 更适合地面电站,182-HJT 更适合屋顶场景。 除上述组件和电站业务外,公司于 2009 年在海外推出“Sungarden”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并借储能需求爆发之势,于 2020 年规模开展大型储能系统业务。至此, 阿特斯形成了光伏组件、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和电站开发及运营三大业务板块。


此次 A 股上市主体为 CSIQ 的 CSI Solar 分部,主要业务为光伏组件和光伏应用解决方案 (光伏系统、大型储能系统、电站工程 EPC)。为推进各业务板块专业化运营,CSIQ 对公 司的业务架构进行了系统梳理,2019 年公司开始陆续剥离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目前已 不再从事该业务。CSIQ 持有公司 74.87%的比例,CSIQ 第一大股东瞿晓铧&张含冰夫妇通 过 CSIQ 和香港乾瑞间接持股 16.1%,为公司实控人。




1.2. 管理层多名校毕业,学术产业经历丰富


公司创始人瞿晓铧拥有丰富的学术和产业经历,光伏采购、研发、制造、销售环节均有涉 足。瞿晓铧为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毕业,之后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在多伦多大学 从事半导体光学设备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之初进入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公司,参与 筹建 Spheral SolarTM Technology 开发项目。1997 年 Spheral SolarTM 被加拿大 ATS 公司 收购后便加盟 ATS 公司,并被派往法国 Photowatt 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了光伏材料采购主 管,亚太地区技术副总裁和光伏战略计划及业务开发总监等多种职务。2001 年,瞿晓铧获 得大众汽车的太阳能充电器订单,回国创办阿特斯。 公司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以及深厚产业背景。公司总经理庄岩曾就职于 摩托罗拉、Hands-on Mobile 等公司,在市场把握和开拓方面积淀较深。核心技术人员则 多为博士毕业,且拥有十年以上的光伏行业从业经历。


1.3. 业绩企稳回升,组件业务贡献主要收入


业绩短期承压,2022 年以来盈利回升。2018-2020 年,受电站业务逐步剥离影响,公司 营收和归母净利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280.1 亿元,同比增长 20%;实现归母净利 0.35 亿元,同比下降 98%;扣非归母净利-4.11 亿元,同比下降 139%。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系硅料和海运价格的大幅上涨。2022 年,随着组件环节逐步向下游传 导前期原材料涨价压力,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改善,实现营收 475.36 亿元,同比增长 296%; 归母净利 21.57 亿元,同比增长 694%。


光伏组件业务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毛利来源。1)营收方面,2018-2022 年,光伏组件业务 的占比从 53.75%增加至 83.38%,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海外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 陆续剥离。2)毛利率方面,2020 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涨价,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等 影响,组件业务毛利率下滑幅度较大,2021 年降至 8.11%。2022 年随着原材料涨价压力逐 步传导至下游,组件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所回升,毛利率增至 11.65%。


公司期间费用率较高,一方面,公司前期电站业务占比较高,且集中在海外,导致管理费 用率高于可比公司;另一方面,公司全球化布局较深,使得销售费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同 时,财务费用率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管理费用率方面,由于公司部分海外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较高,因此管理费用率相对 同业较高。随着公司陆续剥离海外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2020-2022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 与同业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销售费用率方面,因公司境外业务较多,境外销售的运输费用和人工成本较高,销售费用 率整体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2020 年开始,由于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各公司销售费用 率均下降,2020-2022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从 3.27%降至 2.39%。 财务费用率方面,2018-2022 年,公司财务费用率相较同业波动较大,原因主要系公司境 外业务较多,外汇交易规模较大,且涉及的交易币种较多,导致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受 各交易币种汇率变动的影响波动较大。 研发费用率方面,除东方日升明显更高以外,公司和其他可比公司水平接近。




2. 组件老兵:短期盈利修复,长期技术品牌渠道助力稳健前行

2.1. 业绩压制因素好转,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公司组件业务在 2018-2019 年表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领先可比公司,但 2020 年 开始有所下滑,2021 年进一步下降。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在海运和硅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 公司因 1)境外收入占比较高;2)备货水平较低;3)一体化程度较低;4)大尺寸出货占 比较低,毛利率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的短期反应更明显。我们预计 2022 年随着内部因素 得到调整(一体化程度和大尺寸出货占比持续提高),+外部环境实现改善(海运和硅料价 格开始走低),公司组件业务毛利率由 8.11%修复至 11.65%。


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 23 年自给率将达 70%。公司通过完成存量多晶产能改造,同 时加速扩张单晶产能,不断补齐上游产能短板,提高垂直一体化水平。2022 年 8 月,公司 签署了 600 亿元的光伏项目投资协议,以扩充电池、硅片和硅料等环节产能,创下了全球 光伏史第二大投资纪录。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和 2023 年的自 给率有望达 62%和 70%,并有望在未来逐步增加至 80%。


发力布局大尺寸,2022 年出货占比达 72%。182 和 210 之争已有两年之久,目前来看,头 部企业中隆基、晶科、晶澳以 182 为主,而天合以 210 为主。公司延续稳健经营的风格, 两条腿走路,182 多来自老产能升级,而新建产能则以 210 为主。2022 年公司大尺寸组件 的销售量占比达 72%,较 2021 年的 19%实现大幅提升。


海运价格回落,高境外出货占比实现高毛利。随着运力的提升,2022 年下半年海运价格下 降超过 60%,海运价格的大幅回落可显著降低营业成本,提高公司毛利率。同时,海外由 于电价水平较高,光伏组件的单价及毛利率均高于国内,海运价格下行背景下,公司可凭 借较高的境外出货占比实现高毛利。


备货政策稳健,有望受益硅料价格下行。公司根据在手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原材料安全备 货量一般满足未来 1 个月生产需要,备货政策相对稳健,2018-2020 年的原材料周转率均 显著高于同业。随着行业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供应紧张情况开始有所缓解,硅料价 格或进入下行通道。由于硅料作为存货存在减值损失,当硅料价格降低时较低的备货水平 可使公司免于过高损失。


2.2. 长期 1:技术优势铸就护城河,N 型布局把握时代机遇


组件位于光伏制造环节末端,商业模式兼具 2B 和 2C 属性,所以组件企业之间的竞争既包 括产品技术,又包括品牌、渠道。公司一方面注重研发,技术优势显著;另一方面在品牌 塑造和渠道布局上积淀多年,以上两点有望助力公司长期稳居第一梯队。


2.2.1. 拳头产品 7 系列可靠高效,性能优异


公司于 2020 年 10 月 27 日正式发布了阿特斯 7 系列高功率组件,产品包括单面 HiKu7 和 双面 BiHiKu7 组件。阿特斯 7 系列组件具备高功率、高可靠性、高寿命、高兼容性和低度 电成本的优点,以其优异性能获全球客户认可。


高功率:7 系列组件采用 210mm 大尺寸硅片,叠加 MBB 和半片技术,同时采用阿特斯自 主开发的小间隙(PA)+异形焊带(HTR)技术,最高功率达 670W,效率最高达 21.6%。


高可靠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掺镓电池制作工艺,同时结合公司先进的抗衰减技术,7 系列 组件的 LeTID 衰减较业内水平降低约 50%。同时,公司采用漏电流管控方案,并叠加自主 开发的在线 CSIR 管控技术,保证了高效电池电性能的均匀稳定性,有效降低产品的热斑 风险。


高寿命:7 系列组件的大电流二极管采用阿特斯专利加锡焊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焊接点的 可靠性,相较常规二极管提高了 12 年使用寿命。针对大尺寸组件的载荷能力,公司通过 采用无损电池切割、预成型互连焊带、电池级机械载荷测试和玻璃质量测试以及新边框设 计,提升了整体产品的机械耐久性能。




高兼容性:针对组件与跟踪支架的适配性评估方法,公司开发了一套用于评估组件和跟踪器兼容性的流程,并和主流厂家签订了适配性的互认文件,为 210 大组件的应用提供了有 力的技术保障。针对组件与逆变器的匹配问题,公司于 2021 年开发了各种版型组件的线 上逆变器匹配查询程序,客户通过在线查询,可快速筛选出与公司组件最为匹配的各主流 逆变器型号。目前,公司的 210 组件能够与市场上大多数主流品牌的逆变器互相匹配。


低度电成本:210mm-66 片组件可减少组件数量,有效降低了组件安装和直流系统安装的 人工成本,使系统整体 LCOE 降低约 2.9%。和 166-450W 组件相比,210-655W 组件的系 统初始投资成本 CAPEX 最高降幅达 4.2%。


2.2.2. N 型技术双线布局带来业绩弹性,TOPCon 组件已实现量产


随着 PERC 电池转换效率逐渐逼近其理论极限,各企业纷纷发力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主 流技术路线包括 TOPCon、HJT、IBC 三种,各有其独特优势:TOPCon 与现有 PERC 产线 兼容程度较高,HJT 制作流程短且降本空间大,IBC 外形美观更适合户用场景和 BIPV。公 司对这几种技术路线均有所储备。


公司双线布局,地面电站采用 210 尺寸的 TOPCon 产品,分布式采用 182 尺寸的 HJT 产 品,这一战略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现阶段 TOPCon 性价比更优,在提升组件 功率,双面率、发电性能的情况下,其成本和 PERC 接近,可实现更低的 LCOE,适合地面 电站。同时,通过将现有 PERC 产能升级改造为 TOPCon 可以延续 PERC 产能的寿命。2) 基于 182 平台的 HJT,效率更高、高温场景下性能更优、尺寸更小,但现阶段成本也高于 TOPCon,完美适配面积有限、组件工作温度更高、价格敏感性更低的屋顶场景。 TOPCon 技术起步较早,实现商业化量产。公司在 TOPCon 技术上起步较早,2019 年就结 合 TOPCon 和铸锭单晶实现了 23.81%的电池效率,创造了多晶电池效率世界纪录。2022 年,公司推出高功率 TOPCon 组件产品 TOPBiHiKu7,质量可靠,性能优异。


公司 TOPCon 产品 TOPBiHiKu7 继承了 PERC 产品的半片对称、精准焊接和小间隙高密度 封装等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更高功率,更低度电成本:TOPBiHiKu7 组件功率达 695W,效率达约 22.4%。经实验测试, 在 30 年的生命周期内,TOPCon 双面组件相比 PERC 组件有约 2%的发电量提升。相较 PERC 组件,TOPCon 组件可使电站的 BOS 成本下降约 1.1%,LCOE 下降约 2.3%。 更多主栅,更高双面率:TOPBiHiKu7 系列产品采用 18 根主栅线,可减少隐裂对电池的影 响,同时降低电阻,提高电量收集。产品使用少子寿命 2ms 以上的 N 型硅片,并采用正 反面对称图形设计的电池方案,双面率最高可达 85%。 更低温度系数,更低功率衰减:公司 TOPCon 电池采用了更先进的钝化技术,使组件在高 温环境下工作时,相比 PERC 组件可有更佳的功率输出。同时,公司 TOPCon 电池实现了 完美的正反面对称设计,降低电池内应力并提升组件的耐高、低温性能,且少子寿命高, 基本无硼氧复合,使 TOPCon 组件衰减率相对 PERC 更具有优势,首年功率衰减<1%。


TOPCon 新技术存在溢价,公司有望享受超额利润。成本端,据 InfoLink Consulting,尽 管在电池环节 TOPCon 的非硅成本高出至少 5 分/W,但是在硅片和组件环节可通过薄片化 和高功率节省 3 分/w 的成本,合计成本较 PERC 高 2-3 分/w。价格端,终端销售时 TOPCon 组件可实现 7 分/w 左右的溢价。综合来看,TOPCon 组件有望为公司带来 3-4 分/W 的超 额盈利。 2020 年 7 月启动 HJT 项目,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升效率方面,公司通过采用微晶工艺、 高透光率及高迁移率 TCO、极细栅线(20μm)技术和优异的隧穿接触工艺等,2021 年 7 月 HJT 电池量产效率达到 24.7%。降低成本方面,公司通过使用银包铜浆料降低了 HJT 电 池的金属化成本,同时不断推进薄片化进程降低硅成本,预计 2022 年硅片厚度将从 130 μm 减至 110μm。现阶段 HJT 电池已进入小规模量产。


推出 182 尺寸 HJT 组件,功率排名全球第二。公司于 2022 年 4 月推出 HJT 屋顶组件产品 HiHero,采用 54 片 182 尺寸 HJT 电池,组件功率最高达到 440W,组件效率最高达到 22.5%, 并且提供行业最优的25年产品质保和30年功率质保。在Clean Energy Reviews公布的2022 年最高效组件排行榜中,HiHero 组件位列全球第二。


IBC 和钙钛矿路线已有技术储备。公司于 2014 年 7 月即申请了 N 型 IBC 电池专利;又于 2020 年 7 月申请了钙钛矿/硅异质结双面叠层太阳能电池专利。由于钙钛矿层材料较异质 结材料成本低,在同一硅异质结上设置上下两层钙钛矿层,可减少硅异质结的使用,降低 硅片衬底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异质结高开路电压、温度系数低、效率高的优势,同时双面 叠层,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电池效率。


折旧方式更加稳健,技术转型的历史包袱较小。在 N 型技术加速渗透的趋势下,前期投入 的大量 PERC 产能面临减值的风险,或通过全部升级改造为 TOPCon 来延长寿命。由于公 司的机器设备采用比可比公司更短的折旧年限,因此减值风险更小,技术路线的选择也更 加自如。


2.3. 长期 2:凭借品牌渠道优势持续获取产品溢价


组件不同于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其面向终端应用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市场开 拓能力,尤其是品牌和渠道。具有强势品牌和渠道的组件企业,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更 高市场溢价。由于两者均需长期投入和积累,因此强大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有望成为公司未 来溢价能力延续的有力保障。


2.3.1. 全球组件 Tier1,品牌影响力强大


连续 4 年入选第一梯队,品牌影响力强大。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及专业的营销和品牌 建设团队,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8-2021 年,公司连续 4 年入选 BNEF 全球第一梯队光伏组件制造商名录,同期全球仅有 10 家企业上榜,反映了公司强大的品 牌影响力。 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可融资性 100%。可融资性指使用某制造商光伏产品的项目 是否能够获得银行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是电站开发商选择合作企业的重要考量因素,评 价指标包含产品质量、制造商财务健康状况、组件产品在电站上的实际性能表现、以及产 品质保和长期可靠性等。根据 BNEF 公布数据,2022 年公司位列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 牌榜单第一位,可融资性达 100%。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公司出货量名列前茅,而出货量的不断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 又会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公司已连续 12 年位列全球前五名,2022 年组件出货量为 18.9GW。随着公司扩产速度不断加快,公司预计 2023 年组件出货量在 30-35GW。长远 来看,公司计划在未来 3-5 年内,将组件市场份额提升至约 15%。


2.3.2. 国际化程度领先,渠道布局广而深


全球化生产和销售布局支撑全球化经营。全球化布局上,公司在境外有 3 个制造基地,分 别位于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有 15 个销售和运营基地,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 亚、印度、德国、巴西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市场开拓上,公司一方面组建市场品牌部以 培养区域市场和提升品牌黏性,同时积极通过展会、线下线上论坛、社交媒体宣传等形式 开展品牌推广;另一方面在各主要区域聘用当地人才,建立、运营和管理销售活动,深度 开发区域市场。


公司渠道布局广而深。广度上,公司的经销商/安装商遍布全球 58/96 个国家和地区,在同 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深度上,公司的经销商和安装商数量在美国、日本和巴西市场远超其 他组件厂商,在其他地区也保持相对领先。


致力于全球化经营,布局高毛利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中,美国、巴西和日本因电价较高, 价格接受度普遍更高,组件盈利能力较强。公司一方面对渠道进行深度布局,在美日巴市 场的经销商数量和安装商数量大幅领先同业;另一方面优化销售结构,组件业务收人中来 自高毛利市场的比例较高,有利于增厚盈利水平。


在老牌光伏市场美国和日本,公司较早着手布局,并进行深度的本土化。公司于 2007 年 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并在当地建立起了完整的组件销售和能源业务团队;2009 年在日本成 立子公司,通过了严苛的 JET 认证。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公司目前在美国、日本市场上知 名度较高。美国市场,根据 Solar Reviews 基于价值、组件质量、财务状况、产品保修、在美国投资和经销商质量六大因素构建的评分系统,公司在国内组件企业中仅次于隆基,排 名第四位。日本市场,根据 mynavi 发布的 2022 年日本市场最受欢迎的 TOP8 组件厂商排 名,排在前 4 位的均为本土品牌,公司排名第 6;从出货量来看,公司在 2019 和 2020 年 均排名第 2。


在新兴光伏市场巴西,公司通过电站业务打开市场。电站开发不仅能带动组件销售,而且 使得公司对市场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充分把握新兴市场崛起的机遇。公司于 2013 年在巴 西设立销售和电站业务开发办事处,正式涉足巴西光伏电站开发市场。截至 2019 年 11 月, 公司已连续七次中标巴西联邦能源招标,是唯一一家达成该成就的企业。此外,基于对需 求的预判,公司前瞻性地进行了渠道布局,在 2018 年巴西分布式市场初次显露增长潜力 时已经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在随后的 2019-2021 年保持领先优势,充分享受了巴西 分布式市场的高速增长。


强大的品牌和渠道带来高海外收入占比,公司组件产品长期享有溢价。由于海外电价高, 组件价格高于国内,因此较高的海外收入占比使公司组件产品长期享有溢价。2018-2019 年,公司单晶组件产品的单瓦售价显著高于行业均价,价差为 0.2 元/w 和 0.24 元/w。2020 年开始,公司大力开拓新兴光伏市场,同时越南市场抢装,收入占比跃升至 20%,导致组 件单瓦价格下降。但即便在最差的情况下(21H1),公司相对同业均值仍能保持 0.03 元/W 的溢价。更高的销售价格也可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单位盈利。


3. 储能新星:项目储备丰富,未来增长可期

3.1. 乘需求爆发之势,储能业务初露头角


公司光伏应用解决方案板块主要包括光伏系统、大型储能系统、电站工程 EPC 三大业务, 目前来看,储能发展潜力最大,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成本下降+应用场景丰富推动全球储能装机高速增长。从成本端来看,根据 BNEF 数据, 4h 交钥匙储能系统的基准价格在 2016-2021 年中下降了 54%,2021 年为 0.24 美元/MWh。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风、光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上升,发电侧需要配储以平滑出力,减少 弃风弃光;而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分时电价机制的推出也激发了用电侧储能需求。2020 年开始,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基本实现翻倍增长,而美国作为储能需求大国,2021 年新增 装机约占全球的半壁江山。




立足全球最大储能市场,增长势头强劲,项目储备丰富。公司控股股东 CSIQ 于 2018 年开 始在美国布局大型储能系统业务,主要提供系统集成、销售、安装和运维服务(包括例行 维护、电池补容以及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储能电量交易服务)。2020 年 7 月,公司将大型储 能系统业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 2022 年有望在深耕美国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 英国和国内市场,储能系统 22 年全年出货总量 1.79GWh,同比翻番。


3.2. 光储协同形成先发优势


短期来看,拥有专业集成能力、丰富项目经验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由于 储能集成向上涉及电池、BMS、PCS 等多个设备,向下需要满足风光电站、电网系统、充 电桩等多场景需求,所以只有具有专业集成能力和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才能提供安全、 高效、经济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在系统集成方面,公司储能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经济、安装便捷的特点。公司大型储能 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芯,满足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循环寿命要求;采用液冷技术, 保证每个电芯的温度一致性,从而降低储能容量衰减速度;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主动均衡策 略,保证每个电芯容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满足电站的发电需求。此外,公司成套储能 系统在车间完成组装和测试,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施工、安装和调试工作量,保证系统性能 和降低成本。


定位储能系统集成商+EPC 企业+运维服务商,把握终端需求。在储能系统+EPC+运维服 务的商业模式下,公司直接面对电站持有者,而非 EPC 企业,对于利润以及终端需求的把 控性更好。同时,公司可通过提供运维服务形成经常性收入,和客户的合作更加紧密,当 客户存在扩大储能规模等需求时或可实现优先供应。 光伏电站项目经验丰富,可移植至储能业务。截止 2022 年,公司在累计开发、融资、建 设、运营、并网的光伏电站总量超过 7.3GW,根据 WiKi Solar 公布数据,公司位列全球第 四。公司在项目开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项目承包、项目融资和风险管控方面的丰富 经验可移植至储能业务,助力其实现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和光伏组件共用销售 渠道,公司可利用在光伏市场上的品牌优势,加快大型储能业务的发展。


中美团队实现协同,形成储能业务的源头活水。公司团队从事全球电站开发业务多年,拥 有专业的项目开发和建设能力优势,因而储能项目储备丰富。截至 22 年 9 月末,以公司 美股主体储能项目储备规模约 40GWh。这些项目在成功开发后,A 股主体可以为其提供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以“野马(Mustang)”项目为例,其最初由 Recurrent Energy 公司开发 建设,2019 年 5 月出售给高盛。2020 年 10 月,该项目计划增加 75MW/300MWh 储能系 统,选择由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2 年底,公司储能系统累计交付将达到 3GWh, 先发优势明显。


推出 EP Cube 和 SolBank 产品,储能业务不断拓展。2022 年 9 月,公司推出户用储能解 决方案 EP-Cube,具备易于安装、占用空间小和灵活性高等优势,同时集成了智能网关, 可在不中断用户用电的情况下,实现并网或离网能源自动无缝传输。2022 年 9 月 14 日, 公司推出大型地面电站储能解决方案 SolBank,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系统可用 容量高达 2800 千瓦时,是大型地面电站应用中,最安全、最可靠的储能系统之一。此外, SolBank 采用液冷和湿度控制方案,以及主动均衡 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可满足最 新的国际安全和地区认证标准。


3.3. 自研+合作构筑长期竞争力


长期来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核心技术的自研能力将成为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因为当不同设备来自不同供应商时,设备间的协同性较差,储能系统发生故障 后的责任界定和维修将面临较大的困难。此外,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可能受制于某一环节 的供应短缺,从而影响交付,也不利于维持自身盈利水平的稳定。 供应链管理能力上,公司在 pre-ipo 轮引入了比亚迪作为股东,随后又于 2021 年 11 月和 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储能系统、锂电池模组供应、储能项目运维服务、新 能源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核心技术掌握上,公司选择“自研+合作”逐步推进。自研方面,公司已形成了自有研 究成果,同时不断推进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合作方面,公司于 2021 年投资 了人工智能储能优化公司 Habitat Energy,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Habitat Energy 是一 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的电力交易和储能资产优化服务提供商,通过该战略合作 关系,公司可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稳定的电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阿特斯研究报告:组件加速一体化行稳致远,储能增长强劲未来可期.pdf

阿特斯研究报告:海外产能助成长,储能业务正启航.pdf

阿特斯研究报告:一体两翼,振翅起航.pdf

阿特斯研究报告:手握穿越周期的筹码,洪流之下拾级而上.pdf

阿特斯研究报告:光伏龙头谱新章,储能布局助成长.pdf

阿特斯研究报告:全球光伏组件龙头,储能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储能行业专题分析:大储,大储往何处去.pdf

艾罗能源研究报告:逆变器弯道超车,储能蓄力成长.pdf

杭州柯林研究报告:变电智能监控龙头,“储能+钙钛矿” 双轮驱动发展.pdf

美国储能行业投资策略:并网有望改善,出海持续加速.pdf

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分析.pdf

【天风证券】组件加速一体化行稳致远,储能增长强劲未来可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