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量稳中有升,政策影响已基本触底
2017-2022 年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 CAGR 为-0.2%,销售额总量基本稳定。分季度来看,2023Q1 单季度销售额 554.22 亿 元,环比增长 11.2%,同比增长 0.1%,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受疫情放开后抗感染药物用量大幅增长影响,随着疫情影响减 弱预计未来短期内增速将趋缓。2017-2022 年总体来看,药品销售总额下滑已基本触底,一方面是抗肿瘤,神经系统等用药 金额大领域的辅助用药品种已基本出清;另一方面,抗感染,心血管等领域大品种仿制药降价已基本触底。我们认为随着集 采影响逐步减弱,行业大浪淘沙的阶段已基本结束,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弱和生物医药技术进步,未来药品整体销售规模将逐 渐向好。
样本医院增速低于实际增速。2022 年,医药制造相关上市公司(包括 SW 化学制剂,中药和生物制品总和)收入端同比增速 增速 6.2%,高于样本医院销售额同比增速-6.4%。2023Q1,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收入端同比增速为 12.3%,同样远超样本医院销售额同比增速 0.1%。我们认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要显著好于样本医院数据,主要是因为样本医院中 80%左右为三 级医院,在处方外流、销售渠道下沉的大趋势下,部分医药企业的数据无法在 PDB 中体现。
医药制造业收入持平,利润端短暂承压。2022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 2.91 万亿元,与 2021 年基本持平,较 2021 年 全年增速大幅下滑 18.4 个 pp;实现利润总额为 0.43 万亿,受疫情影响同比下滑 32.0%,较 2021 年全年大幅下降 114.6 个 pp。我们认为,2022 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均有下滑主要源于 2021 年新冠相关业务造成的高基数。由于新冠相关业务 普遍利润率较高,导致 2022 年在营收端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出现大幅下滑。总体来看,2018-2022 年医药制造业营收 和利润 CAGR 分别为 4.7%和 9.1%,利润总体维持增长,2023 年 2-5 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利润 0.14 万亿,同比下降 22.8%,下滑速度有所放缓。
优质龙头企业仿创结合进口替代成效显著。从 2022 和 2017 年销售额排名前十医药公司对比中可以看出,恒瑞医药维持行 业龙头地位,石药集团等仿创企业排名上浮显著,进口替代成效显著。根据 2022 年报,恒瑞医药创新药占比为 38%,研发 投入营收占比 29.8%(2018 年仅 15.3%),石药集团同样重视创新药研发,2022 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为 16.3%,龙头企业 重视创新有力的支持了进口替代的进程。
二、 大类占比逐步稳定,抗肿瘤药物后来居上分化加速
2.1 用药大类占比逐步稳定,抗肿瘤药后来居上
2017-2022 年间,抗肿瘤药物占比从 12.27%迅速增长至 16.23%,逐步超过抗感染类药物成为第一大用药类别。前十大用 药类别中,抗肿瘤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和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增速较快,CAGR 分别为 5.6%、3.4%和 2.3%,2022 年受疫情影响同比分别下滑 10.0%,4.6%,6.9%,抗肿瘤药的相对高增速主要是由于我国肿瘤发病率持续提升以及抗肿瘤 创新药物不断上市;受集采和辅助用药等因素影响,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受集采影响增速下滑幅度较 大,CAGR 分别下降 4.9%、4.8%和 6.2%。
2.2 抗肿瘤分化发展趋势明显:大分子免疫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快速发展,中药注射剂和传统化疗药 持续下滑
随着我国癌症发病率的提升和癌症患者群体的快速增长,2017-2022 年抗肿瘤药整体维持稳定较快增长,CAGR 为 5.6%。 2017-2019 年,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奥希替尼,安罗替尼等数个重磅肿瘤免疫药物和靶向小分子药进入医保后快速 放量,抗肿瘤药物销售额增速加快,2019 年同比增长 24.0%达到高峰。2020-2022 年受疫情影响,增速下滑明显,2022 年 同比为-10.0%达到低谷,随着疫情基本结束,预期未来抗肿瘤药物增速将逐步恢复,2023Q1 同比增速为-7.8%略高于 2022 年。
从 2017 和 2022 年抗肿瘤药销售额 TOP10 品种来看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原先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辅助用药大品 种和多西他赛、替加氟、奥沙利铂等传统化疗药跌出前 10 名单,二是贝伐珠,曲妥珠等肿瘤免疫药物和奥希替尼等小分子靶 向药销售额排名大幅提升。
肿瘤免疫药物以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主,重磅单品占据主导地位。2023Q1样本医院肿瘤免疫药物实现销售额 26.11 亿 元,同比增长 14.81%,受大癌种适应症临床用药需求驱动,2020 年以来疫情对增速的影响正在快速恢复,2017-2022 年 CAGR 为 27.3%。肿瘤免疫药物集中度较高,其中三大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合计销售占比近 50%。
医保调整促进大分子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放量。2017 年 7 月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大分子靶向药通过 价格谈判进入医保,2018 年 10 月医保目录纳入奥希替尼和安罗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快速放量除了 自身独特的临床效果外,医保是主要原因。我们以 2017 年 3 月国内上市的奥希替尼为例,纳入医保以后 2018-2020 年奥 希替尼销售额增速大幅提升,2020 年实现销售额 15.4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53.6%。2021 年后受竞品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 的陆续放量和医保降价的影响,销售额有所下滑,但销量依然较快增长,2022 年销量达到 675.3 亿片,同比增长 11.5%, 市场需求旺盛。
国产抗肿瘤单抗生物类似药加速进口替代。罗氏的重磅单品靶向 VEGF 受体的贝伐珠单抗 2017 年进入医保后,销售额逐年 增长,2019 年销售额 15.55亿元,同比增长 55.6%,随着 2019 年底齐鲁制药和 2021 年信达制药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的获批上市,罗氏原研药市场份额逐步被压缩,2023Q1 罗氏贝伐珠单抗市场份额占比仅 24.0%,国产生物类似药进口替代 效果显著。 中药注射剂品种整体下滑趋缓。PDB 用药大类调整后,抗肿瘤药大类下肿瘤疾病用药小类主要以中药注射剂品种为主, 2017-2022 年,肿瘤疾病用药小类 CAGR 为-13.7%,2023Q1 销售额 5.14 亿,同比下降 8.1%,受中药注射剂解限等中药 利好政策影响,下滑速度趋缓。
植物药和抗代谢等传统化疗药销售额加速下滑。绝大部分植物药和抗代谢药由于历史悠久,研发创新潜力有限,近些年逐步 进入集采名单。植物药小类中,三大核心品种除伊利替康 2022 年首次进入集采影响尚不显著外,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均受 2020 年初开始的第二轮集采和疫情影响加速下滑,植物药小类 2023Q1 年增速低至-43.23%,且仍处于加速下滑阶段。
抗代谢药物核心品种培美曲塞,在 2019 年开始的集采和 2020-2022 的疫情双重打击下,带领整个抗代谢药物板块加速下滑。 抗代谢药物小类 2022 年销售额仅为26.59 亿,不足 2019 年的一半,2023Q1 同比下降 36.6%,且仍在加速下滑中。
2.3 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受重磅单品人血白蛋白需求拉动增长稳健
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大类,自 2020 年以销售额 284.8 亿,占比 12.87%首次超越抗感染药物跃居样本医院各治疗大类销售 金额及占比第二位后,近三年一直保持第二位,销售额和占比仅次于抗肿瘤药物,并保持稳定增长,2022 年血液和造血系 统用药销售额 298.1 亿,占比 13.52%,2017-2022 年 CAGR 为 3.4%。 重磅单品人血白蛋白需求拉动增长稳健。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大类中血液及相关制品(人血白蛋白)小类 2022 年销售额占 比为 17.63%,单个品种仅次于静脉输注液(30.82%)排名第二位,2017-2022 年 CAGR 为 10.3%,增速较快。人血白蛋 白受原料供应有限,经营门槛高、供应格局稳定,终端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等因素影响,销售额常年维持稳定增长。2022 年 11 月,广东 11 省联盟首次将血液制品纳入集采,但总体降幅在 10%以内较为温和,对销售额影响有限。
中小品种增速较快潜力巨大。除了人血白蛋白以外,其它止血药(2022 年销售额 38.29 亿),其它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2022 年销售额 15.57 亿),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药(2022 年销售额 7.44 亿)和纤维蛋白溶解药(2022 年销售额 5.87 亿)等小类 类均维持较快增速,2017-2022 年 CAGR 分别为 9.3%,20.2%,17.0%和12.9%。
其中,增速显著的中小品种主要有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人纤维蛋白原(22.0%)、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9.6%)、 吲哚布芬(172.7%)和尿激酶(28.1%)。其中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主要为进口,受疫情影响近两年供货不足,导致价格升高,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为三生制药独家品种竞争格局良好。
2.4 抗感染药中短期空间受限,关注多肽用药增长
抗感染用药整体较为萎靡。抗感染药应用广泛且临床必需,2019 年以前长期占据我国用药大类金额第一位,院内抗感染药 市场规模呈稳中有升趋势。由于基数较大且创新产品少,再加上我国近年来严格的限输限抗政策,抗感染药大类销售额增速 基本维持个位数增长。2019 年以来,得益于集采纳入头孢菌素等抗感染药大品种,有效挤压药品虚高水分,同时新冠疫情 较大程度影响了院内就诊人数和就诊习惯,抗感染药的市场规模和销售占比出现明显下滑,2020 年仅 281.27 亿元,同比下 降 25.4%。2021 和 2022 年基本企稳,分别为 281.60 和 261.90 亿元,占比 11.95%和 11.88%。但 2023Q1 销售额大幅增 长,同比增长为 14.18%主要是因为疫情解禁后医院抗新冠和抗流感用药所致,两部分样本医院销售额超 10 亿。随着疫情 影响减弱,我们认为中短期内抗感染类整体将维持 5%以下低速增长。
多肽用药小类近年维持高速增长。2017-2022 年 CAGR 分别为 18.4%。其中,多肽类药物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多黏菌素 B 的快速增长。目前细菌耐药性成为抗生素领域的第一大难题,因此耐药性解决方案成为抗感染类药物研发和应用的主要方 向之一。多黏菌素B 临床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芽孢杆菌等耐药菌的临床治疗,受其独特的用药需求驱动,销售额近年来保持快 速增长。2023Q1 年样本医院多黏菌素 B 销售额 3.84 亿元,同比增长 103.3%,2017-2022 年 CAGR 高达 308.4%。同类 产品黏菌素和多黏菌素 E 虽然目前销售额较小,但增势同样迅猛。
三、 品种分化加剧,集采放量持续
3.1 前 50 大品种分化加剧,差异化临床用途的品种竞争格局良好增速显著
2022 年样本医院前 50大品种进一步分化。降幅排名前列的品种有艾普拉唑、培美曲塞、紫杉醇、利妥昔单抗等,降幅分别 为 33.25%、31.35%、21.54%、20.67%。其中艾普拉唑,培美曲塞和利妥昔单抗主要受 2022 年广东省联盟集采影响销售 额有所下滑,紫杉醇自 2020 年起受集采影响加速下滑尚未触底;增幅排名前列的品种有碘佛醇、重组人脑利钠肽、多黏菌 素 B、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烟酰胺等,分别增长 23.07%,22.75%、19.58%、13.39%和 12.32%。这些品种增速快一方 面因相关药物竞争格局良好,例如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多黏菌素B 分别是西藏药业控股的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上药 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暂时未被纳入集采,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辉瑞市占率 9 成以上一家独大集采降幅有限, 另一方面这些品种具有差异化的明确临床用途,如多黏菌素B 对铜绿假单芽孢杆菌耐药疗效显著,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 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明确。
3.2 第五批集采效果两级分化,广东联盟带量采购放量显著
第五批集采效果分化,大单品以价换量,中小品种量价齐升。2021 年 6 月,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第五批全 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并于 2021 年底逐步落地执行。本次集中采购共有 61 种药品 251 个产品中选,品种覆盖心 血管、糖尿病、抗感染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我们根据PDB 数据 整理了其中 57个主要品种 2022 和 2021 年销售变化情况,并以谈判后 2022 年样本医院的最小制剂规格为基准计算相关产 品销售量。整体来看,57 个品种 22 年样本医院价格平均降幅 65.1%,销售额同比下滑 34.9%,而销售量大幅上涨 86.7%。 通过两年销售额对比可以看出,本次集采效果明显分化,对于 21 年销售额较大的重磅品种呈现以价换量效果显著,有力提 高了药物可及性,其中重磅单品奥沙利铂,碘克沙醇,艾司奥美拉唑等医保控费效果显著,22 年销售额同比分别大幅下滑 40.3%,26.6%和 85.4%,同时快速放量,销售量分别上涨 121.3%,65.4%和 29.4%。临床效果明确的百千万级销售额的 中小品种则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如莫西沙星滴眼液,格隆溴铵,异丙托溴铵,沙格列汀等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涨幅均数 倍乃至十倍以上。
广东联盟阿莫西林等 45个药品带量采购省内放量显著。2021 年底以来,广东省主导进行了多次省际联盟集采,作为全国最 大的集采联盟,其集采结果对全国相关药品的销售影响较大。截至 2023 年 7 月,广东省已先后开展多轮带量采购,因较后 轮次的带量采购 23 年初才落地执行相关销售数据尚不完善,我们以 2021 年底广东联盟阿莫西林等 45 个药品带量采购前后 的广东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变化为例说明广东联盟带量采购对药品销售的影响。2021 年 11 月,广东牵头多省联盟开展阿莫 西林等 45 个国家集采到期药品的带量采购,广东在前期集采降价的基础上平均再降 27.5%,最高降 50%。根据PDB 数据, 2022 年 45 个品种样本医院销售额约为 13.42 亿元,同比下滑 13.6%,而销售量为 11.27 亿(只/瓶/片),同比上涨 23.5%, 销售额虽小幅下滑,但销量大幅提升。通过 22 年和 21 年销售量对比可以看出,本次带量采购对广东省原本销量较小的临 床常用药放量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如氯氮平(同比增长 154.3%),阿莫西林(同比增长 66.1%),西地那非(同比增长 52.0%)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同比增长 96.8%)有利于药物可及性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本次集采对培美曲塞(同比增长 19.0%),阿托伐他汀(同比增长 18.3%)和氯吡格雷(同比增长324.3%)等数个大品种放量影响也较为明显。
3.3 上市公司主要品种销售额和增速
为了从样本医院角度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我们通过PDB 统计了 2021 和 2022 年各上市公司主要品种销售额和增速。 样本医院数据以城市三级医院为主,基层销售占比大或区域性明显的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其中,恒瑞医药的碘佛醇因 市场占比近 95%竞争格局良好,华东医药的吲哚布芬因是独家品种,恩华药业的瑞芬太尼因是全麻药,均暂未受集采影响 增速较快,2022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 30.3%,44.4%和15.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样本医院整体格局逐步稳定,抗肿瘤药后来居上加速分化.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
2022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pdf
2021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pdf
药渡咨询-中国未来十年的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布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