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通信行业卫星互联网产业系列报告一:卫星互联网,6G空天地一体网络的关键.pdf

2023-07-12
31页
1MB

卫星通信是以空间卫星作为中继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 转发或发射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系统, 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空间段可以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通信中 继站,提供网络用户与信关站之间的连接。地面段通常包括信关站、网络控制中心和卫星控制中 心,用于将移动用户接入核心网,以及控制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营运。用户段由各种用户终端组 成,包括手持、车载、舰载、机载终端等。

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同样依赖于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其中以 C 频段、Ku 频段和 Ka 频段使用最 为广泛。C 频段和 Ku 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广播业务和卫星固定通信业务,Ka 频段则主要用于高通 量卫星,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移动宽带通信。

低轨卫星具有时延低、损耗小等优势,更适用于个人全球通信。通信卫星的常用轨道主要包括地 球静止轨道(GEO,也称“高轨”)、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太阳同步轨 道(SS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等。其中,LEO 轨道高度小于 2000km,尽管单星覆盖 能力较弱,但可以通过几十到上百颗卫星星座组网实现全球范围的无缝覆盖,有效补足高轨卫星在南北极的空白。除此之外,低轨卫星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时延更低,支持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而且其链路损耗更小,对终端的处理能力要求更低,因而利于终端小型化和高速数据传输。

卫星通信 VS 传统移动通信

与传统的蜂窝通信相比,卫星通信最大的不同在于中继媒介是卫星而非地面基站。 优势 1:卫星通信波束覆盖范围较广,因而打破了距离限制; 优势 2:卫星通信突破了通信地理环境的限制,甚至不受两点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影 响。


对于无线通信而言,不同频段对应不同的传输带宽,决定了不同的适用场景。频率越高往往拥有 更大的带宽空间,意味着更大的数据通量和更高的速率。

航空通信

航空场景的卫星通信用户段分为驾驶舱型、客舱型、通用航空型等三类机载站。驾驶舱型机载站 接入卫星移动通信网,通常使用 L 频段,以传输空中交通管理、飞行监测等窄带信息为主要业务, 实现与空管中心的信令交互。客舱型机载站接入高通量卫星通信网,使用 Ka/Ku 频段,通过信关 站接入互联网。通用航空型机载站接入宽带专用卫星通信网,主要使用 Ku频段,承担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医疗救护等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通信任务。 以客舱场景为例,在民航客机中,客舱型机载站作为与互联网连接的边界节点,通过终端接口设 备连接客舱内部 Wi-Fi 设备,为旅客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许多卫星通信运营商之间已签 署漫游接入服务协议,允许所属卫星地球站的网间漫游,为客舱 WiFi 服务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便 利条件。

海外: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是世界主要客舱型机载站的供应商,拥有 JetWave 机载站系列产 品,可提供高速率、全球无缝覆盖的客舱 WiFi 服务,已应用于德国汉莎航空、新西兰航空、 新加坡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法国泰勒斯公司、日本松下航空电子公司也已开启机载宽带卫 星通信的应用。

国内:1)2020.7,中国首架搭载中国卫通中星十六号机载站的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首航成 功,搭载中国卫通基于中星十六号的机载站;2)2022.9,中国电科航空电子公司发布国内 首款基于相控阵天线单元的 Ka 频段客舱型机载站。与传统机械天线相比,该型号机载站总 重量减轻 50%、高度降低 80%,未来可适用于卫星互联网。

海上通信

海上通信用于实现船只之间、船只与陆地之间的短消息收发、话音调度等基本服务和船舶预警、 视频监控等高级服务。海上通信主要分为天基通信、空基通信、岸基通信,其中天基通信不受船 只位置影响,可满足全球海域的常态化周期通信需求。 天基通信:通过低轨通信卫星转发实现。可实现大范围的捕捉,满足全球海域的常态化周期 通信需求。 空基通信:通过携带通信载荷的无人机作为中继站在附近海域上空驻留的方式实现。覆盖范 围较小,需要船只的位置信息,可作为海域应急通信的补充。 岸基通信:在重点海域近岸端部署基站等方式。地理位置相对固定、稳定性强,但仅适用于 近岸端通信场景。

应急通信

应急卫星通信主要用于抢险救援、公安应急、大型安保、维稳处理等应急事件的现场指挥调度。 通过车载站和卫星便携站可以快速组建现场应急指挥网,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 至指挥中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应急联动、资源调配、 信息发布等功能。

ITU 无线电部门通过 6G 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据中国信通院消息,2023 年 6 月 12 日-22 日, 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通信部门 5D 工作组(ITU-R WP5D)第 44 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 开,如期完成了《IMT 面向 2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这将有利于 6G 全球统 一标准的形成。 建议书是 6G 纲领性文件,描绘了 6G 目标与趋势,提出了 6G 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6G 典型场景:6G 在 5G 三大场景基础上增强和扩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 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 6G 六大场景。6G 目标:建议书提出面向 2030 及未来的 6G 系统将推动实现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 创新、安全性、隐私性和弹性、标准化和互操作、互通性等七大目标,支撑构建包容性的信 息社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6G 能力指标:建议书定义了 15 个能力指标,即连接数密度、移动性、时延、可靠性、定位 精度、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区域流量密度、感知相关指标、AI 相关指标、 安全隐私韧性性能指标、可持续性性能指标、覆盖、互操作。


2023 年 6 月 27 日,业界翘首以盼的 6GHz(6425-7125MHz)归属与使用终于尘埃落定。工业 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 62 号,以 下简称《划分规定》)于 7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在本次《划分规定》修订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将 6425-7125MHz 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 用于 IMT(国际移动通信,含 5G/6G)系统。6GHz 频段是中频段仅有的大带宽优质资源,兼顾覆 盖和容量优势,特别适合 5G 以及未来 6G 系统的部署,同时可以发挥现有中频段 5G 全球产业的 优势。此次以法规形式确定其规则地位,有利于稳定 5G/6G 产业预期,推动 5G/6G 频谱资源全 球或区域划分一致,为 5G/6G 发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频段频率资源,促进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创新 发展。

4.1 低轨小型化和规模制造技术大幅降低行业进入门槛

伴随互联网、物联网的普及,机载、船载、空间中继等通信需求日益增加,卫星通信进入以高通 量卫星、中低轨星座等技术系统为平台,以互联网应用为服务对象的卫星互联网发展阶段。卫星 通信行业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与“火箭制造” 环节。 我们认为低轨小型 化的行业发展趋势与规模制造技术两个方面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低轨小型卫星具备成本优势: 卫星按照“湿质量(自身质量+燃料质量)”划分为大卫星、 小卫星、微小卫星、纳卫星和皮卫星。相比大卫星,小卫星在研制周期、研制成本、发射成 本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可回收火箭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行业商用化提供 了有利的支持。

规模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早期高轨同步轨道卫星大多采用“定制”的研发模式,每颗 卫星负载模块多,体积大,研发与发射成本都很高,且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低轨星座中 的微小型卫星,体积较小,功能更加专一并且标准化程度更高,因此成千上万颗小卫星大规 模生产成为可能。 OneWeb 与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合作,世界首次使用流水线生产微小卫 星,其卫星仅有行李箱大小,重量低于 150kg。 OneWeb 公司投资 8500 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建立新型卫星制造厂, 工厂占地 14 亩,产能达到每天生产 4 颗卫星, 不仅为 OneWeb 自己制造,还打算承接来自其他运营商或客户的小卫星制造业务。

4.2 国外通信卫星建设情况

当前,全球低轨卫星发展持续火热,多方参与卫星组网浪潮中,包括马斯克的 Space X 星链计划、 英国通信公司 OneWeb、亚马逊 Kuiper、加拿大 Telesat、俄罗斯 Sphere、德国 Rivada、韩国三 星等选手相继规划了宏大的卫星发射计划。截至 2022年 5月 18日,星链发射总数已达 2653颗, 其网络目前已覆盖 25 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 14.5 万用户提供服务。OneWeb 于 2019 年 2 月发 射首批 6 颗试验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达 428 颗。

Starlink

Starlink 是由 Space X 于 2015 年推出的卫星项目,计划在 2019 年至 2027 年间向距离地表 300- 600km 的区域内发射 11926 颗卫星,旨在通过覆盖全球的卫星星座网络为用户提供高速、低延 迟的互联网覆盖。目前,Starlink 系统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位于 550 公里的 4408 颗卫星发射任务,计划在 2024 年 3 月建设整个系统 50%,2027 年 3 月全部建设完成;第 二阶段完成位于 340 公里的 7718 颗卫星发射任务,计划在 2024 年 11 月建设完成 50%,2027 年 11 月全部建设完成。

截至 2022 年 4 月 17 日,已发射的 2301 颗星链卫星中在轨正常运行的有 2097 颗,其中 82% (1716 颗)卫星已进入 550km 的预定轨道,除预定轨道在 340km 的卫星外,其余卫星多处于轨 道爬升过程中。


目前用户终端数已超 25 万。自 2020 年 10 月 SpaceX 开启星链互联网服务以来,至 2021 年 11 月,用户数增长至 14 万,用户月均增长量 1.1 万。据官网报道,2021 年底,受硅芯片短缺的影 响,SpaceX 推迟了星链用户终端的生产,用户增长速度缓慢,到 2022 年 1 月仅增长 0.5 万。2022 年 2 月 15 日,星链公司总裁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开发布,星链用户终端数量增长至 25 万。在终端套件售价及服务费用方面,星链套件的现货价格已从 499 美元涨到 549 美元,而预约 订单的价格则升至 599 美元。而星链每月服务价格从 99 美元涨到 110 美元。 发射成本持续下降。随着 SpaceX 利用新一轮融资修建了大型制造工厂,星链卫星定型后开始大 规模标准化量产,单颗卫星的制造费用也在从 100 万美元级迅速降低到几十万美元级。权威航天 媒体 Spacenews 等甚至预测 SpaceX 有能力把星链单星成本做到 25 万美元级别。

4.3 国内通信卫星建设情况

在 2020 年启动的新基建计划中,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近年来,我国 航天、电子等部门分别启动了鸿雁、虹云和天象等低轨星座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计划。 与卫星互联网相比,低轨卫星物联网的投资和政策门槛相对较低,民营企业具有一定发展优势。 国电高科天启卫星物联网是国内第一个民营卫星物联网系统。2019 年 9 月 8 日,国电高科天启卫 星物联网系统正式上线提供服务。2021 年 7 月 19 日天启物联网星座 15 星发射成功,重返时间达 1.5 小时。2022 年底前,天启卫星物联网将完成全部 38 颗卫星的组网,届时将实现物联网星座系 统的全球覆盖,时间分辨率达到实时,地面终端的功耗低至 0.05 瓦。航天科工也如期推进“行云 工程”第二阶段卫星制造及发射任务,届时中国和周边地区卫星重返时间将达到 30 分钟。

中国星网

中国版“星链”——星网正式成立。2021 年 4 月 26 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该公 司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也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 运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被外界誉为中国版“星链”。2020 年 9 月,中国以“GW”公司名 义向 ITU 提交星座频谱申请,计划发射卫星总数量达到 12992 颗,并将它们逐渐构建成一张星网。 从目前已经发布规划的星座计划数量来看,大部分已经发射了试验星,但暂未实现卫星组网。未 来,中国星网公司将成为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带头人”。

星网卫星有望于 2024 年上半年发射。我国星网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海南文昌市东郊镇,2022 年 7 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年底前 1 号工位竣工,第一个卫星预计将在 2024 年 上半年发射,我国发射星网卫星有望将进入快车道。 低轨空间资源有限,卫星发射势在必行。由于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有限,国际电信联盟(ITU) 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原则。据业界统计,低轨空间只能容纳约 6 万颗卫星, 到 2029 年,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 5.7 万颗低轨卫星,若目前已获批准的通信星座全数建设完 毕,地球低轨的有效资源将所剩无几。根据 ITU 要求,提交申请后的 7 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 9 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 10%,12 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 50%,14 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

中国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于 2020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斗系统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北斗一号系统,解决有无:于 1994 年启动建设,2000 年投入使用;发射 3 颗 GEO 卫星; 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二号系统,区域无源:2004 年启动建设,2012 年投入使用;发射 5 颗 GEO 卫星、5 颗 IGSO 卫星、4 颗 MEO 卫星共计 14 颗;在北斗一号的基础上, 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 地区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服务:2009 年启动建设,2020 年投入使用;3GEO+3IGSO+24MEO 构成的混合导航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 国际搜救服务,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 位等服务。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通信的智能手机 Mate 50,可发送 19 个字符。2022年 9月 6日, 华为全新发布 Mate 50 手机,支持北斗短报文功能。北斗短报文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独特功能, 类似于“短信息”,可发布短信同时实现定位,在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的恶劣环境中,比如在海 洋、沙漠、野外等地方,或是通讯链路临时中断等应急场景下,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相关专家 表示,北斗三号建成后,短报文功能大大加强,从一次只能发送 120 个汉字,到现在可以发送 1000 个汉字。此前,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大多需要通过专门的北斗终端才可使用,该功能在手机上 的应用可大大增加其应用范围,降低其应用成本。

5.1 卫星产业链

卫星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和下游应用。 卫星制造:行业的最上游,具有卫星物权的企业向卫星整星的设计制造厂商提出要求,由其 向卫星零部件厂商采购,然后进行生产,最后交付完整的卫星产品。完整的卫星产品通过火 箭搭载,由发射服务厂商将卫星运送至预定的轨道运行。 卫星由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构成。其中,卫星平台包括结构系统、供电系统、推进系统、遥 感测控系统、姿轨控制系统、热控系统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载荷环节包括天线分系统、 转发器系统以及其它金属/非金属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在元器件领域,相控阵T/R芯片主要 由铖昌科技、中电科 13 所及 55 所提供。 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环节是产业链的中游。地面设备包括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 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以及用户终端。卫星服务企业需要对在轨卫星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地 面空间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各类型的卫星服务。在产业链中的角色类 似于电信运营商。地面设备制造领域参与的民营企业相对较多,包括华力创通、海格通信、 北斗星通等。 商业航天的下游主要分为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类别。其中卫星导航主要企业包括华测导航、 合众思壮等。

地面设备制造业、卫星服务占产业链绝大部分产值。根据第三方 SIA 统计,卫星产业的市场规模 从 2010 年 1680 亿美元到 2021 年 2790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4.72%。2021 年整个全球商业航天 市场规模达到 3860 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链占比约 72%,其他非卫星的航天产业占比 28%。在 卫星产业中, 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服务业规模分别达到 1420亿美元和1180 亿美元,占比 50.9% 和 42.3%。


5.2 相关标的

铖昌科技

国内少数能提供相控阵 T/R 芯片完整解决方案及宇航级芯片研发、测试及生产的企业。公司是和 而泰子公司,于 2022 年 6 月上市,技术团队深耕相控阵 T/R 芯片领域多年,技术背景深厚。公 司目前已系统性掌握相控阵 T/R 芯片的核心技术,其产品作为国家装备型号的核心芯片,具有较 高的技术壁垒,已形成较强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公司相继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任务、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后参与多家科研院所及下属单位的产品 型号开发工作。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模拟波束赋形芯片及相控阵用无源器件 等,频率可覆盖 L 波段至 W 波段,可应用于卫星互联网、5G 毫米波通信、安防雷达等场景。

相控阵 T/R 芯片贡献绝大部分收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8 亿元,同比增长 31.69%。 相控阵 T/R 芯片贡献绝大部分收入占比 93.82%,同比增长 35.03%,且地面相控阵雷达领域 T/R 芯片销售额增加,占营收比重提升。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4,328.26 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45.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15.58%。

军工领域稀缺的民营企业。国内具有相控阵 T/R 芯片研发和量产的单位主要为军工集团下属科研 院所,以及少数具备三、四级配套能力的民营企业。从事军品研发的企业需获得相关资质且认证 周期长,公司已获得研发和生产经营所需的完整军工资质。 相控阵天线可实现波束赋形,利于低轨卫星通信。由于低轨卫星相对地面并非是静止状态,因此 过去的机械天线要跟踪快速运转的卫星、与其进行持续连接非常困难,信号十分容易中断,而相 控阵天线则无需机械转动。相控阵天线由天线阵、馈电网络和波束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 通过控制馈给阵列天线中各个天线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控制辐射主波束的指向,从而实现波束 的快速扫描和跟踪,相位变化速度可达毫秒量级。 此外,通过波束赋形,相控阵天线可将发射能量集中,提高接收功率和能量使用效率。普通系统 在所有方向辐射近似相等的能量,天线周围的 3 个 UE 设备均能接收到一定能量,但其他方向上 的能量则会被浪费。而多波束经过赋形后,在 UE 方向上辐射的能量要比其他方向强得多,可以 有效减少能量的浪费。

中国卫通

主营业务为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中国卫通成立于 2001 年 11 月 27 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主营业务为卫星 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通信广播卫星 及配套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公司是我国 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被工信部列为国家一类应急通信 专业保障队伍。 公司经营效益稳健,归母净利增速较高。近五年公司营收在 27 亿元左右波动,2022 年实现归母 净利润 9.21 亿元,同比增长 61%。近三年毛利率区间为 36%-40%,境内市场是毛利的主要来源。

卫星资源、频段资源丰富,空间监测体系完善。 卫星资源:截至 2022 年底,公司运营管理着中星系列、亚太系列共 15 颗商用通信广播卫 星。公司中星 6B/6C/6D/9 号/9B 以及亚太 6C 等卫星承担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助力广播电视 高清化发展。 卫星监测网络:公司在北京西北旺、北京沙河、香港大埔设立测控中心,在河北怀来、新疆 喀什、海南海口等地建立了业务运行监测网络,测控在轨卫星的状态,并实时监测信号传输 的质量。 转发器频段资源:涵盖 C 频段、 Ku 频段以及 Ka 频段等,其中 C 频段、 Ku 频段的卫星转 发器资源达到 540 余个, Ka 频段的点波束达到 26 个,信号覆盖包括中国全境、澳大利亚、 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亚太卫星

提供一站式的卫星转发服务以及广播、卫星通信、电信港、数据中心服务。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 司于 1992 年成立,是亚太地区的地区卫星运营商,提供一站式的卫星转发器服务以及广播、卫 星通信、电信港、数据中心服务。公司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营收及利润情况。2019-2021 年,转发器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行压力显著且市场竞争加剧,公 司营收有所下降。2022 年,转发器市场持续低迷,但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2022 营收同 比增加 2.16%。同时,公司降本取得成效,毛利率小幅回升。


公司亚太 6E 卫星项目拟于 2023 年至 2024 年初提供服务。公司目前操作五颗在轨卫星,包括亚 太 6 号、亚太 7 号、亚太 9 号、亚太 5C 以及亚太 6C 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 138 度、134 度、 76.5 度及 142 度地球同步轨道位置。覆盖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的 约占世界 75%的人口。公司于 2020 年开展亚太 6E 卫星项目,于 2021 年内在香港成立亚太星联 卫星有限公司作为联营公司。亚太 6E 卫星采用东方红三号 E 卫星平台并搭载高通量载荷,适合 提供宽带卫星业务并具备较高性价比,该卫星于 2022 年完成建造并于 2023 年 1 月成功发射,预 计于 2023 年至 2024 年年初提供服务。

华力创通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卫星应用、仿真测试和雷达信号处理。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6 月 1 日,具备完整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和北斗用户终端研发和分理服务资质,是高新技 术和“双软”认证企业。2018 年,公司获得国内首批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入网牌照,是首批军工体 系四证齐全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卫星应用、仿真测试和雷达信号处理。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6 月 1 日,具备完整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和北斗用户终端研发和分理服务资质,是高新技 术和“双软”认证企业。2018 年,公司获得国内首批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入网牌照,是首批军工体 系四证齐全企业。 卫星应用领域:全面参与了北斗导航、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建设,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天 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芯片+模块+终端+平 台+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格局日趋完善。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核心技术 的企业之一,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应急管理、地灾监测、交通运输、民用航空、国防装备等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

仿真测试领域:在仿真测试领域,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仿真与测试相关的平台软件开发能 力、系统集成能力、硬件模块开发能力,致力于打造针对武器装备和高端制造的通用化仿真测试 平台及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借助虚拟现实、仿真可视化、数字孪生、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技 术针对装备研制、训练仿真、仿真应用展示等具体需求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专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和复杂电磁环境领域, 为国防军工用户提供先进的信号处理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分别是:型号装备配套类产品,包括 雷达信号处理机,雷达侦察干扰机、高速信号处理组件、高速信号存储组件、上下变频组件等。

海格通信

军工无线通信领军企业、北斗导航产业龙头。公司于 2010 年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军工业务整体 IPO 上市的军工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业务覆盖“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 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领域,是无线通信与北斗导航装备研制商、电子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及行业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供应商,连续 17 年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公司重点聚焦无线通信业务和北斗导航业务。

1) 无线通信业务:全频段覆盖的传统优势企业,是无线通信装备种类最全的单位之一。公司主 导产品覆盖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多模智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领域, 实现天、空、地、海全域布局,是从单机设备到网络系统集成的先行者,是参加国庆 70 周年 大阅兵的通信装备系列最多的单位之一;是多个重大系统项目的技术总体单位;是国内拥有 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的主流厂家;是军、警、民用数字集群装备序列和体制齐全的单 位、警用数字集群(PDT)行业标准制定单位之一、铁路 5G-R 标准组成员单位,是广电网 络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主要供应商;正积极参与当前国家快速推进的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项 目,全方位布局卫星通信领域。

2) 北斗导航业务:率先实现“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是“北 斗+5G”应用领先者。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电导航研发与制造的单位,始终与国家卫星 导航产业同频共振,紧跟卫星导航设备及芯片研制,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拥有国内领先的高 精度、高动态、抗干扰、通导一体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北斗全产业链研发与服务 能力。公司突破了北斗三号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体制,构建起芯片竞争优势,是特殊机 构市场北斗三号芯片型号最多、品类最齐全的单位,公司实现了北斗三号终端在特殊机构市 场全方面布局;着力推进“北斗+5G”技术融合和关键成果转化,有效布局交通、电力、能 源、林业、应急、渔业等行业市场,开辟北斗时空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

信科移动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公司是 3G 时代就全面投入自主创新移动通信技术 和标准研发的厂商之一,拥有功能完备序列齐全、形态丰富的 4/5G商用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大 唐移动在我国通信运营商主设备集采中多次中标。在中国移动最新主设备集采中,在 700M 和 2.6GHz/4.9GHz 中标份额均位列第四。 控股股东为中国信科,实控人为国资委。中国信科是由邮科院和电科院联合重组而成,公司作为 中国信科旗下移动通信业务的承载主体,是集团唯一从事 4/5G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及室 分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企业。

华测导航

国内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 2003 年,多年来专注于高精度导航定位 技术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推广。公司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大应用”实施战略布局: 专注高精度导航定位核心技术,持续打造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和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 平台,应用方向包括导航定位授时、测绘与地理信息、封闭和半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


一个核心:指高精度导航定位核心技术。公司拥有自主可控毫米级/厘米级高精度算法,具 备高精度 RTK(实时差分定位)、PPP、静态解算、网络 RTK、精密定轨技术、组合导航 定位技术、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等技术能力。

两个平台:1)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满足测量测绘、位移监测、精准农业、国 土资源调查、智慧城市管理等对高精度定位需求的服务,还能覆盖海洋、沙漠等地基增强系 统难以覆盖的区域,实现空地一体化增强服务。2)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以高精度 GNSS 芯片、板卡、模组、天线等基础器件为主。已经研发出高精度 GNSS 基带芯片“璇 玑”、多款高精度 GNSS 板卡、模组、天线等基础器件,突破“卡脖子”技术。

三大应用:1)测绘与地理信息:包括测量测绘、位移监测、实景三维等场景。2)封闭和半 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无人机航测、海洋测绘、农机自动驾驶、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导航控 制等。3)导航定位授时:乘用车自动驾驶、港口/矿区/园区等无人商用车,各类机器人等。

北斗星通

北斗核心器件龙头。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经过 20 余年的发 展,已成长为国内北斗领域核心元器件(芯片、板卡、天线等)龙头公司。公司集聚了“千人计 划”、“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等一批业内一流人才;取 得了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其卫星导航芯片、板卡、天线等基础产品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主业分类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1)芯片及数据服务: 芯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2)导航产品:北斗星通开拓 了我国首个北斗民用规模化应用,公司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产品全面领跑行业,广泛应用于生产、 生活及 社会发展各领域。导航产品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3)陶瓷材 料与元器件: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波陶瓷材料、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高 温共烧陶瓷(HTCC)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并实现器件规模化制造与应用的厂商之一;4)汽车智能 网联业务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芯片及数据服务业务快速增长。2019 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受公司资产减值 7.08 亿元影响, 导致归母净利润部分减少 6.28 亿元。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 38.16 亿元,同比下降 0.9%,主要 是由于股权转让方式处置了三家公司,剔除并表因素后收入增长约19.31%,其中芯片及数据服务 业务同比增长 28%;实现归母净利润 1.45 亿元,同比下降 28%,主要是并表因素叠加高精度云 服务和消费类芯片业务投入加大所致。

合众思壮

国内最早进入卫星导航领域公司之一。公司是国内进入卫星导航定位(GNSS)领域最早、技术储 备最深厚、产业布局最完备的公司之一,是中国仅有的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公司拥有北 斗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掌握从天线、基带到算法到星基增强的完整技术体系。公司拥有首款四通 道 GNSS 射频芯片+支持星基增强芯片+高可靠引擎,并推出我国首套星基高精度增强系统—中国 精度系列。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东方证券】通信行业卫星互联网产业系列报告一:卫星互联网,6G空天地一体网络的关键.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