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刺激装机需求,N型迭代逻辑兑现
2023H1海内外光伏需求同比仍保持高增长。然随着硅料供给持续释放,产业链价格步入下行周期, 光伏板块亦随之受挫。2023年6月,硅料价格趋于见底,产业链价格或企稳止跌,下游需求有望充分激发,板块触底回升。国内:2023 年1~5 月 我 国光 伏 新增 装 机 61.2GW,同比增长158%。分类别看,23Q1 国内地面电站新增装机 15.5GW,同比增长257.6%;分布式新增装 机18.1GW,同比增长104.4%;其中户用新增 装机8.9GW,同比增长250.2%,工商业新增 装机9.2GW,同比增长45.7%。
国内: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有效配合风光大基地和整县推进建设,装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地面电站:十四五期间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确定各省每年风光新增并网规模,形成需 求底线支撑;央国企为主导的风光大基地建设启动,23年组件价格下降装机进度推进。分布式:”整县推进“首批676个试点县市项目推进;各省市分布式地补延续。海外:东南亚组件出口美国限制已有所松动,22年延期项目迎来补装潮;REPower EU计划至2030 年可再生能源目标提升至45%,至2025年光伏目标装机320GW,2030年达600GW。组件价格下 降,装机成本与LCOE下降,刺激终端装机需求。
硅料价格23Q1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至6月末已至6万元/吨左右,基本跌至三线企业成本线附近, 部分亏损停产或新产能延迟投产,价格底部信号明显。三季度后随着通威、新特、上机等新项目投 产,价格压力进一步增加。考虑到下游需求回升和成本因素,预计后续价格下行空间较为有限。硅料价格触底后,龙头成本优势凸显,穿越周期实力雄厚。目前头部硅料企业全成本为50~60元 /kg,部分旧产能和二三线企业全成本在70元/kg以上,在未来硅料价格长期维持在6万元/吨的趋势 下,头部企业成本优势凸显,具备穿越周期的实力,行业地位有望重新巩固。
23Q1石英砂供给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硅片价格与盈利逆势上涨。根据SMM数据,7月中下旬第 二批石英砂即将到港,为硅片开工率提升提供支持。非硅成本竞争加剧,看好技术领先+低价锁砂的硅片龙头企业。随着硅料价格底部企稳,硅片价格 亦处于底部区间。硅片产能相对过剩,至23年末主要企业硅片产能将达到900GW左右。后续各企 业间非硅成本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此情景下拉晶+切片工艺领先,优质与低价石英砂供给有保障的 硅片龙头企业有望胜出。
N型硅片渗透率提升,切片薄片化持续推进。硅片减薄直接降低单瓦硅耗,降低硅成本。2021年以 来在硅料价格上涨趋势下,薄片化加速,2021年末主流硅片厚度已至165μm,2022年末降至 150μm;CPIA预计2023年182 P型有望达成140μm。N型硅片/电池更薄,目前TOPCon量产厚度 在130~140μm,HJT已做到120μm以下,未来将向100μm及以下迈进。薄片化亦加速金刚线细线化。硅片越薄,金刚线越细,切片的线缝磨损越少,单位硅棒出片数越多。 2021H2以来金刚线主流线径约每季下降2μm,当前33/34线为主流出货线径(2021年主要为 45/42线),领先产能可做到33线以下,配合下游薄片化趋势。
锂电池:高成长带动估值修复,关注国产替代机会
国内:1~5月,EV批发量达到278万辆,同比+47%,完成全年预期(850万辆)33%,持续 踩稳预期。维持2022年底预测,2023年国内EV批发量达到850万辆,同比+30%以上。海外:1~5月,欧洲EV注册量达到85万辆,同比+14%,完成全年预期(280万辆)30%, 略微不及预期;美国EV注册量达到56万辆,同比+50%,完成全年预期(190万辆)29%, 预计随着23H2 Tesla cybertruck等新款车型上市,注册量有望加速提升。供应维持平衡环节:车规级动力锂电池、锂电池结构件、湿法隔膜等。技术路线变化: (1)碳酸锂价格下降后带来的磷酸铁锂路线性价比提升; (2)铅炭储能集中放量,提供储能新型稳定解决方案。
锂电池供应商:成本压力缓解,价格战程度有望减轻。头部市占率持续提升,劣质产能有望加速出清。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为首的头部锂电 供应商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积极布局海外产能、渠道。成本端,碳酸锂价格显著下滑,并 伴随着锂电供应商对于上游材料端的议价能力逐步提升,2023年成本端压力有望极大程度缓解;价 格端,随着劣质产能出清、市场集中度升高,价格战程度有望减轻,中游作为高端制造板块,预计 将留下更多利润。
电解液:产销同步提升,利润有望触底反弹。下游锂电池供应商库存消化完毕,下游需求提升,23Q2有望触底反弹。自23Q1起,电解液板块开 工率维持极低水平,主要由于下游开启库存去化周期,需求减弱导致。23Q2开始,电解液板块开 工率提升,下游库存水平即将见底,并有望迎来年中大规模补库,因此销量、单位利润均存在较强 反转预期。以氢能源、铅炭储能、4680大圆柱电池为主的新兴技术投资机会。
一月:仰望品牌U8、U9发布;特斯拉于国内大幅降价2.0~4.8万元;碳酸锂价格跌下50万元/吨, PVDF价格加速回落。 二月:宁德时代宣布麒麟电池即将量产;福特密歇根工厂落地,合作模式转变;欧洲宣布2035年全面 禁售燃油车;碳酸锂跌下40万元/吨。 三月:特斯拉在美下调Model S/X 售价;碳酸锂价格跌下25万元/吨;BYD动力电池全球装机市占率超 越LG。 四月:五菱缤果上市2周销量破万;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碳酸锂价格跌下20万元/吨触底。 五月:储能电芯价格跌下0.7元/Wh;碳酸锂价格涨回30万元/吨。
国内新能源汽车:23H1价格战开启,销量未出现超预期增长。23H1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预期内同比高增长。23H1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2022年较高的景气度, 2023年前5月,EV批发量达278万辆,同比+47%,完成全年预期(850万辆)33%,持续踩稳预 期。渗透率方面,2023年前5月维持在31%左右,自2022年11月后,无法突破35%的天花板。终端消费能力略低于预期,经销商库存水平较高,车企库存小幅下降。23H1终端市场相对平稳, 2023年前5月,EV上险量达到229万辆,同比+43%,小幅落后于批发量涨幅。2023年5月,经销 商库存系数达到1.74,同环比均出现显著上升。然而,车企开启去库存周期,2023年前5月,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万辆和294万辆,基本持平;5月产销年内首次出现倒挂,预计年内冗 余库存将进一步消化,带来中游锂电池需求反弹。
国内锂电池:磷酸铁锂性价比进一步凸显,三元市占率走低。2023年前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33.5GWh,同比增长34.7%。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 81.9GWh,占总产量35%,较2022年进一步下降;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51.3GWh,占总产量 65%,近2年持续超越三元电池,且产量差额存在进一步拉大趋势。2023年前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19.2GWh,同比增长43.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 37.9GWh,同比增长11%,占装车总量3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累计81.2GWh,同比增长66%, 占总装车量68%。23H1锂电池维持产销两旺,均实现同比高增长,分结构看三元路线和磷酸铁锂路线仍占据绝对主 导地位,23H1磷酸铁锂受益于其性价比提升、单位价值量低,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达到66%。
国内锂电池:成本压力减轻,价格战竞争激烈,盈利能力持续低迷,23H1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5月起稳定在30万元/吨水平,行业成本端较2022年显著减轻;考虑需 求端相对疲软,价格战激烈,毛利率仍处于历史低点。2023年,碳酸锂价格急速下跌,导致锂电池 供应商成本减少约20%。然而,宁德时代于年初推行的“锂矿返利”计划,将碳酸锂结算价格锁定 在20万元/吨。因此导致碳酸锂价格回调后,利润空间被下游吞噬,中游议价权并未提升。
全球锂电池:中国一骑绝尘,韩国紧随其后,日系仅松下独木难支。23Q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133.0GWh,同比+39%,增速慢于国内。国内锂电池供应商、 国内消费市场已共同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重要参与者。其中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达到35.0%,较2022 全年下降约2pp,BYD全球市占率持续飞速增长,超过16%,较2022全年提升约3pp,成功反超LG 稳居全球第二。此外,国内二线电池厂中亿纬锂能装机量显著增加,挤进全球top10。23Q1,全球 锂电池供应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10市占率达到95%,较2022年提升4pp。
电力设备:电力市场化改革箭在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新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1)传输容量成为新增装机主要瓶颈。我们预测2023-2025年,国网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分别达 3.1%/3%/2%,“十四五”超2.4万亿 ,南网投资CAGR为15%,电网设备核心商有望畅享周期 红利,建议关注特高压直流产业链各环节招中标情况,及海风装机提升带来柔性直流技术发展的 新机遇。 (2)智能电网建设增加电网稳定性。虚拟电厂、储能各种技术路径增强电网稳定性,带来投资 机会。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电价峰谷价差拉大,辅助服务等改革带来电力新盈利模式。 (1)储能行业政策密集发布,但前期政策驱动未能转化为业绩驱动,招投标、装机数据虽然亮 眼,但高招标量下仍存在盈利困难,此外海外数据下调,业绩释放后需求端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储能系统成本下行,预计国内下半年装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叠加经济性显性,核心企 业业绩有望触底反弹。美国下半年装机有望提高。新国标+高装机量下,关注储能安全(消防) 主线,低估值、业绩确定性强。
2023年上半年电网设备行业指数上涨5.4%,Wind全A指数上涨0.7%。电网设备指数:和Wind全A走势较为接近。伴随2022年延期核准开工的4条直流线路在2023H1陆 续核准招标3条,电网设备公司部分订单得以落实,行业呈现高景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工业的产学研体系,规划设 计建设运行各环节,电网侧、电源侧和负荷侧等,提出了全维度、全体系的系统化要求,涵盖了体 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两大主线。
实现新时代的电力低碳发展,其本质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电力高质量发展,统筹优化三个方面关系的 基础上,持续构建更高水平的低碳清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将是符合灵活开放电力市场体系的高效电力系统,高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特征。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加快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充分调动系统灵活性、促进源网荷储互动, 适应灵活开放式电力市场的构建需要,实现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全局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我国电力系统从小规模、分散式供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电压等级最高、多区 域电网交直流混联的电力系统,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省级电网互联阶段、全国电网互联阶段 和区域特高压电网发展阶段。
新能源消纳量不断提高,2023年1-5月我国风电发电量3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光伏发 电量1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合计占总发电量比重从2022年的11%提升至13.9%。大基地建设增大新能源消纳能力。第一批97GW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50%输电外送消 纳,现有通道基本可以满足。第二批100GW将于“十四五”期间建成,原则上会在2023年大规模 并网,其中约75%输电规模外送消纳,推动特高压线路建设加快。2023年国网投资有望超5200亿,投资需求正盛。根据“十四五”前几年投资数据,2021-2022年 国网计划分别投资4730/5012亿元,实际投资4882/5094亿元,均超预期。伴随新能源发电占比提 升,投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我们预测2023-2025年国网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分别达3.1%/3%/2%。
按照南网“十四五”规划投资6700亿计算,2023-2025年剩余投资额CAGR约为15%。南网2021 年实际投资995亿元,假设2022年增速为10%至1095亿元,为满足“十四五”总规划并结合电网投 资“前高后低”特点,我们预测2023-2025年南网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0%/15%/15%。2023年有望实现“4交4直”全部核准招标。2022年8月国网规划的投资“4交4直”受各因素影响 延期到2023H1核准招标。目前直流线路中,陇东-山东中标结果已公示,金上-湖北、宁夏-湖南正 在招标,下半年有望实现哈密-重庆的核准招标,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历史特高压主设备交付周期约1-2年,但部分设备要求快速交付,且产业存在周期缩短趋势,因此 23年并未绝对真空期,23H2有望成为这一轮招标交付启动时点。
根据“4交4直”中第一条直流招中标披露情况,换流变压器招标占比45%,换流阀占比15%。其中, 换流变压器共有5家中标,分别是保变电气(33.5%)、山东电力设备(30.9%)、中国西电 (19.6%)、特变电工(8.7%)、ABB(7.3%);换流阀竞争格局相对清晰,南瑞和ABB几乎各占 一半,直流控保仅有许继中标,价值量1.8亿元。结合后续“1交5直”和“十四五”整体项目规划, 电网设备核心厂商有望迎来大规模业绩释放。柔直技术优势明显,为未来电网升级发展趋势。柔性直流换流阀的换流元件为全控型IGBT器件,可 同时控制频率和电压,在长距离输电、可再生能源消纳、异步联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更 适用于海上风电送出,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柔直技术升级和项目订单中标情况。
2020年以来投运或在建的6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中,4条常规线路中单个换流阀平均价值约7.3亿元, 2个混合直流工程(白鹤滩-江苏/乌东德-两广)中,单个柔性直流换流阀价值超11亿元,柔直价值 量比常规直流增长60%。在特高压混合直流、柔直背靠背以及深远海上风电送出三大应用场景共同驱动下,预计“十四五” 期间换流阀、IGBT、晶闸管等市场总需求在450亿元,为相关产业链公司带来充足弹性。
电网投资重点从输电网走向配电网,重视配电网智能化产业链发展机会。我国配电网的投资占比从 2015年的51%提升至2021年57%,预计“十四五”有望突破60%,年均投资额有望超3500亿。伴 随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建议关注二次设备及一二次融合设备(智能电表、环网柜、负荷开关 等)需求提升。智能电网投资占比不断提升,未来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速。2016-2021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 623.2亿元增长至854.6亿元,占比提升至14.5%。伴随变电站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智能电网渗透 率有望加速提升,假设2022-2025年智能电网规模占比由15%线性提升至18%,叠加前文对两网投 资额预期,2022-2025年智能电网市场规模CAGR有望达12%。
工控:投资需求正盛,拐点渐行渐近
工控短期国产替代仍为主线,建议关注中大型PLC突破。中长期看好工控一体化出海抢 占市场份额,海外布局存在先发优势。工控企业订单拐点在即,下半年有望迎复苏。下游新能源需求维持较好增速,叠加人形 机器人及未来更多领域拓展,为行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2023年上半年工控设备指数下跌5.2%,Wind全A指数上涨0.7% 。工控设备指数:于4-5月大幅下跌,主要系工控部分企业一季报略低于预期,叠加传统行业 Q2未达到复苏预期双重因素影响。指数于6月初触底反弹,主要系人形机器人需求打开增长 空间,及对2023H2下游需求预期较好所致。
制造业固定投资加快,设备增量需求提升。2023年2月-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分 别为8.1%/7%/6.4%/6%,其中通用设备累计同比10.5%/7.6%/5.6%/4.5%;电气机械器材累计同 比33.7%/43.1%/42.1%/38.9%。从历史数据看,自动化设备同比增速与PMI指标关系密切,且近似具备同时性。2023年1-5月PMI 分别为50.1/52.6/51.9/49.2/48.8,Q1恢复至荣枯线之上,Q2有所下滑,近期宏观指标较为疲软。 考虑到下游需求恢复存在一定过程性,下半年有望随经济形式趋稳向上,带动工控设备厂商业绩修 复。
国产替代为发展主旋律,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根据各公司业绩拆分测算,预计2023年国内PLC、 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国产化率分别提升至约15%/48%/47%,同比增长约1.5/2/4pp。由于工控 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高于成本考虑,因此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已经可以证明本土品牌的产品 技术正逐步获取市场认可,我们预计23年外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工控厂商出海加快,海外具备更大市场空间及更高毛利率。我们认为,在中长期国产化率达到一定 水平后,内资凭借高性价比产品,有望抢占更多海外市场,并提升整体盈利水平。目前海外业务占 比较高的企业主营业务基本为电机和变频器,均为较早实现国产化的产品。未来,随着一体化布局 渗透率提升,凭借客户黏性有望带动伺服、PLC出海。
新兴产业维持高景气:光伏锂电产能进一步扩张,工控新能源订单增速可维持。由于工控设备厂商订单增长对应下游设备 制造商产能扩张,即下游设备规模增速,因此可认为工控下游新能源领域仍然维持较好的增长速度。 参考下游产能扩张规划,我们预测2023年光伏/锂电设备增速有望分别达35%/25%。 受益新应用领域开拓,打开未来增长空间。自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后,相关产业链热度高涨。 若未来大批量生产后,单台人形机器人驱动电机(28个关节+12个空心杯)价值量合计有望达5万 元/个,若未来达到50万台出货则对应250亿市场规模。传统行业有望复苏:以纺织、物流行业为例,2023年初至今,行业的终端有一定程度的环比复苏趋势,但Q1市场普遍 存在去库存现象,Q2逐渐出清。从零售终端到工控厂商订单恢复具有3-5个月的滞后性,因此我们 认为大约在Q3时点,工控厂商的订单同比/环比均有望改善。
风电:政策持续加码,海内外需求共振
2023H1风电设备指数下跌16.2%,低于Wind全A指数15.9个百分点,短期景气度较为低迷。陆风受特高压消纳短期限制,装机量略不及预期;海风受下游业主开工成本影响,产业链进一步压 缩成本,整体来看风电板块业绩相对疲软。2023年1-5月,招标:国内风机招标量33.9GW(-15.4%)。其中陆上风电招标31.0GW(-2.2%) ,海上风电招标2.9GW(-62.7%),海风招标量较低。中标:整机厂共中标208个风电项目 37.9GW,同比增长25.5%。其中CR3合计中标19.8GW,占比超50%,行业格局进一步集中。
22年装机不及预期,23年迎来装机兑现。根据国家能源数据,1-5月风电新增并网装机量16.4GW, 同比增长51.2%,实现快速增长。但部分订单因下游审批、实施进度受影响,延期至Q3交付,因此 23H2装机量环比有望高增。整体来看,伴随宏观经济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以及2022年大规模 招标量的释放,23年为风机交付大年趋势不改,预计全年新增装机并网容量超70GW。根据数据统计,年初至今陆风单价于4月位于底部(含塔筒1832.6元/kw,不含塔筒1713.8元/kw), 并开始反弹向上,5月、6月不含塔筒单价分别回升至1809.1元/kw、1975元/kw,伴随价格趋稳, 主机厂利润有望恢复,产业链盈利得以缓解。海风中标均价继续下降,4月含塔筒、不含塔筒均价分别为3471.3元/kw、3200元/kw。为满足海 风下游业主IRR,刺激开工需求,海上风机单价预计进一步探底。
年初至今,风电核心原材料多有不同程度回调,下半年有望维持,利好中游零部件厂商成本管控。新一轮竞配开启,中远期空间打开。2023年广东海风竞配项目中,省管海域15个范围合计 7GW, 符合此前预期;国管海域15个范围合计16GW(12月底确定8GW开发主体,剩余收回),进度超 预期;且上网电价不作为本轮竞配因素,电价亦超预期。此次竞配方案相较于此前2022年底提出的 复函,仅间隔半年时间,彰显广东推动海风建设的积极性和决心,后续江苏等更多省市的竞配方案 有望出台,风机装机趋势向好。受益于“双碳”政策出台,根据GWEC预测,2023-2027年平均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36GW, CAGR达15%。2023年全球风机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为115GW,其中海风18GW,陆风97GW。
美国海上风电有望大幅增长,拜登政府提出至2030年美国将部署30GW海上风电。与此同时,受俄 乌战争影响,欧洲加快海上风电建设步伐。欧洲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17.4GW,同比增长18%。据 欧洲风能协会预测,2023年欧洲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77GW。其中,德国、丹麦、荷兰、比利 时四国在“北海海上风电峰会”上承诺, 2030年底四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65GW。风机出口增长,受益海外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在全球风电蓬勃发展大背景下 ,我国风机出口从 2017年的641MW提升至2022年的2.29GW,出口机组中远景能源占比超50%,金风科技超25%。 我国为风机生产大国,度电成本优势明显,海外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调整充分蓄势待发,积极布局业绩确定板块.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氢能渐起,重视新兴产业链布局.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海外电网大潮至,出海龙头乘风起.pdf
电力设备出海专题报告:海外电网开启更换周期,企业出海正当时.pdf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分析:深挖绿电增长潜力,数智化释放消纳弹性.pdf
电力设备出海专题报告:海内外需求共振,配用电龙头扬帆.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
华纬科技研究报告:国内汽车弹簧领军企业,乘新能源东风量利齐升.pdf
爱柯迪研究报告:新能源中大件扩张周期,全球化战略开启新篇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