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电改政策陆续落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龙头有望受益.pdf

一、国能日新:新能源功率预测龙头,业绩稳定增长


1.1 专注新能源管理,产品线丰富


公司是行业内领先的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从 2011 年开始一 直致力于新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于2022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以数据技术为核心,专注 于智慧电站、智慧电网、智慧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能源领域,现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 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以及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 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截至 2022 年末,公司服务的新能源场站达到 2958 个,较去年提升 599 个,服务场站规模持续提升,形成 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应用市场,为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发展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占公司总营 业收入的比例超过 50%,并且近年来仍在持续上升。2022 年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 2.60 亿元,较去年增长 30.4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72.2%。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 年公司在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和风力发电功率预测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2.10%和 18.80%,均占据行业 领先地位。


单站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可以分为单站 式、集中式和区域式三种,其中单站式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是核心,其收入约占新能源发电 功率预测产品总收入的 95%以上。单站功率预测产品包含了公司提供的功率预测系统和功率预测 服务以及对应的升级改造业务,新能源电站针对《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通过 功率预测系统为新能源电站计算短期及超短期预测功率,并向电网调度进行报送。短期功率预测 数据报送于电网后,用于电网调度做未来 1 天或数天的发电计划;超短期功率预测系对新能源电 站及时发电功率的预测,用于电网调度做不同电能发电量的实时调控。功率预测产品可有效帮助 风电场、光伏电站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增收提效。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为公司董 事长雍正先生,直接持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6.83%。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丁江伟先生,和雍正先生 是一致行动人,两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 35.7%。雍正先生和丁江伟先生均为电子电力信息化相关 背景,曾在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任职。管理层在电子信息化领域的相关背景有助于公司的 客户拓展。


公司实施有竞争力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于 2015 年成立了厚源广汇投资管理中心作为员工持股 平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目前共有 46 人持股,总持股比例达到 6.51%。公司上市后于 2022 年 9 月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授予 91 名员工占公司总股本 2.41%的股份。本次激励计划的业绩考 核目标为 2023-2025 年,公司的净利润较 2022 年的增长率需达到 25.00%、56.25%、95.30%。 公司的激励计划体现了公司对未来业绩发展的强信心,有助于公司留住优质人才,充分调动核心 团队的积极性。


1.2 业绩稳定增长,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稳定,归母净利润提升显著。公司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3.60 亿元,同比增长 19.78%,2017-2022 年营业收入的 CAGR 达到 20.23%。2022 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达到 0.67 亿 元,同比增长 13.36%,2017-2022 年归母净利润的 CAGR 达到 24.16%。近两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公司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业务的提前布局,增加相关人员储备并提高薪酬, 叠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所致。


公司的毛利率近年来较为稳定,净利率自 2020 年后有所下滑。因受 2020 年风电装机“抢装”潮 的影响,公司 2020 年的毛利率较低,为 61.70%,其他时间毛利率都较为稳定。2022 年公司的 销售毛利率为 66.61%,较去年提升 3.22pcts,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毛利率提 升。净利率为18.53%,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从期间费用率的角度看,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较高,基 本维持在 20%以上,这是由于公司将工程运维部的人工投入计入了销售费用中导致的。2020- 2022 年,随着新能源行业关注度提升,市场规模扩大,公司战略性进行人员扩张,同时前瞻性地 布局了电力交易、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智慧微电网等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加大了销售推广 和技术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有显著提升,从而导致净利率有所下降。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维持行业领先优势。2020 年以来,公司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进行人员扩张, 研发费用增速显著提升。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 6321 万元,同比增长 54.92%,研发费用 率达到17.58%,同比提升3.99 pcts。公司的研发人员数达到191人,约占总员工人数的38.5%。 目前,公司已形成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信息化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取 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及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在电力交易、虚拟电厂等新领域, 公司也前瞻布局,正在研发优化虚拟电厂平台、电力交易决策平台、智慧微电网等产品。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共取得 50 项发明专利,86 项软件著作权。


二、能源供给结构性改革,新能源地位日益凸显


2.1 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迎来转型


国家大力推动能源体系改革,多项政策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自“十四五”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 标以来,我国各地稳步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 能力。 电力能源作为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能源供给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更是清洁能源的主力军。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逐年稳定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54.1 亿 吨标准煤,其中以风电、核电、光伏和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25.9%,相比 2012 年的 14.5%提升了 11.4 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从 2012 年的 68.5%下降到 2022 年的 56.2%。据国 家能源局统计,我国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份额超过 60%,非化石能源(风电、光伏、核 电)的消费占比达到 17.5%。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 2025 年,我国非化石 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提高到 20%左右。


2.2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提升,消纳并网难题凸显


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规模大幅提升。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推动与鼓励政策频发,以风电、光伏 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站装机容量也随之大幅增长。我国的风电装机起步较早,近十年的风电累计 装机容量规模稳步提升。2022 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3.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11.25%, 2012-2022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9.68%。我国的光伏发电起步稍晚,2012 年光伏装机量仅 为 341 万千瓦,但近十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接近风电的装机容量规模。2022 年,我国的光伏累 计装机容量达到 3.93 亿千瓦,同比增长 28.31%,2012-2022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0.74%。


新能源发电替代效应逐步体现。从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占比及发电量占比来看,近年来我国风 电、光伏的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稳步提升。2022 年,我国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占比已经达到 29.69%,发电量占比达到 13.80%,新能源电力对传统发电的替代效应已初步体现。但从发电量 来看,目前新能源发电的效率仍不如传统电力。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对电力系统带来冲击。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和无污染的优点。 但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特征,发电的稳定性较差。例如光伏的发电 时间仅在白天,在中午左右达到发电峰值。但是日常的用电负荷曲线的峰值通常出现在晚上,造 成了光伏发电出力和用电负荷无法匹配的现象。但由于电能具有不易存储的特性,在电力系统中 需要保持发电功率和用电负荷基本实现实时平衡,才能保持电网的稳定。故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 大规模集中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新能源 的并网消纳也越来越受关注。如何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序并网,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 力,减少弃风弃光等资源浪费,是能源体系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确有效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对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的精确预测可以有效减轻 风力和光伏发电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帮助优化电网调度,降低电网的运营成本,是电网端进行有 效电力调控和电力管理的必要条件。电力调度部门也能够提前为风电、光伏的发电功率变化进行 准备,通过储能等方式来辅助维持功率的平滑输出。对发电企业来说,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也能 够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能够更加了解下属电站的设备情况,提前做好设备的维 护和更换安排。


2.3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当下大方向,功率预测市场空间打开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电力体制的大方向,到 2030 年新能源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我国新一轮 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任务下,新能源电力的发展需要用市场 手段和价格机制促进其高效消纳。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 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30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 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加速,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建设如火如荼。电力现货市场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 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补充电力中长期交易之外的局部波动。2022 年以来,我国电力现 货市场建设步伐迈出一大步,目前首批八个现货试点目前均已完成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多个试点 进入以年为周期的结算试运行。同时,在 2022 年末到 2023 年初,第二批的各省陆续开始进行全 省范围内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步伐逐渐加速。自 2022 年 7 月南方区域电力 市场启动试运行以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工作稳步推进,也为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随着第二批省市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成功运行,各省市电力现货市场 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建设指日可待。


各省市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2022 年 12 月 22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印发《关于做好 2023 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各地应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同本地电力供需和市场建设情况相适应的中长期合同分时段价格形成机制,合理拉大峰 谷价差,加强中长期与现货价格机制衔接。随后,各省市纷纷出台2023年的分时电价政策,将峰 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在峰谷价差高企的情况下,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凸显,利用峰谷价差套利的 空间也增大。


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价的定制依赖于准确的产量预测,精准化的功率预测将成为重要的谈判筹码 助力发电集团获得满意电价。由于电网中的新能源比例上升,电价的波动幅度也逐渐加大,对电 力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不可控的影响。精准的预测量价可让参与电力交易的新能源发电集团、新能 源电站了解未来发电量数据,在短期现货和中长期电力交易中合理分配电量,在商务谈判中占有 有利地位,最终得到满意的电价。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单站的发电功率预测服务的单价在 5-8 万元/年,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从高质量的功率预测中获取的收益将大于其成本。我们认为,随着 下游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存量升级改造趋势以及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长,叠加电力市场与新型 电力系统的建设需求,未来几年内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打开。


2.4 政策推动电改加速,新型商业模式利润增厚


相关政策连续颁布,电改加速推进。2023 年 5 月以来,电改相关政策连续出台,国家发改委发布 了《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 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电改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关政策对 电网各个环节的收益实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调动了发电侧、用电侧的资源调节积极性,提升了 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相关的需求响应等辅助服务有望迎来增长。我们认为,在相关政策的推 动作用下,虚拟电厂、储能 EMS 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利润将会提升。


三、功率预测精度领先市场,维持高客户粘性


3.1 功率预测产品市场领先,技术研发可持续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考核日趋严格。随着新能源电站的并网装机容量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对新 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区能源监管机构对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的 考核也日趋严格。2022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南方能源监管局正式印发南方区域新版“两个细则”, 对风电和光伏电站的考核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2022 年 9 月,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了华东区域新 版“两个细则”,其中新能源最低功率预测精度的具体要求为:中期功率预测(0-10 天)风电为 75%,光伏为 80%;短期功率预测(0-3 天)风电为 93%,光伏为 95%;超短期功率预测(15 分 钟-4 小时)风电为 96%,光伏为 97%,均较 2019 年版本“双细则”有所提升。


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精度领跑行业。随着新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整 个电力体系中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也逐渐变大,对各新能源电站的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未来,具备更高精度发电功率预测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显著优势。公司的新 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精度一直以来都领跑全行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 年公司的短 期光伏功率预测综合精度为 89.21%,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综合精度为 84.60%,在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组织的十几家功率预测服务企业预测精度横向对比中,公司在新旧“两个细则”功 率预测偏差考核体系中均处于前 3 位。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在功率预测领域拥有大量核心技术,为公司产品的领先地位奠定基础。公司 通过对多种气象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降尺度处理,实现了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新能源电站所 在区域天气情况的精确预测。同时,公司的算法模型也在持续优化迭代,不断提高产品的预测精 度。2022 年 4 月,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的研发项目升级。公司在 功率预测产品上的技术先进性以及优秀的研发团队为公司产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支撑。


公司的发电功率预测服务具有显著专业化优势。由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属于专业化程度较 高的细分市场,具有明显的专业知识壁垒、客户资源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因此市场较少有新进 入者,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目前我国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除了国能日新外,还有南瑞 继保、金风慧能、远景能源等企业。与南瑞继保、金风慧能、远景能源等大型企业相比,公司更 加专注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域,致力于继续提升产品的预测精度与服务质量。而对于大型企 业来说,发电功率预测是企业旗下众多产品线中的一小部分,是为了实现其风机设备等主营业务 一体化而增加的辅助服务,在专业化程度上与公司具有明显差距。


3.2 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打开,提前进行新业务布局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多种新业务形式涌现。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催生了对相关支 持性和配套性行业的巨大需求,也涌现了多种新兴的技术和业务形态。例如电力交易、智能微电 网、储能管理系统、虚拟电厂等业务在近年来均备受市场关注,与之相关的新能源信息化应用规 模也持续扩大。据沙利文统计,2019 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 26.88 亿元。 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4.74 亿元,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7%。


公司积极布局新产品新技术,在新兴业务领域打开市场。公司在“源网荷储”上布局较早,目前 已经形成了以新能源数据管理为核心,包括智慧电站、电力交易、智慧储能和智慧电网为一体的 产品体系,在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储能管理系统、分布式群控群调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应用。


1) 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公司于 2022 年 7 月推出了“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 2.0”产品,可 通过高精度的功率预测、电价预测、极端天气预警及储能 EMS 充放电优化策略等提供精准 的预测,科学、有效的申报策略,达到实现客户整体收益的提升。目前,公司的电力交易辅 助决策平台产品已经在国家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甘肃、山西、蒙西、山东进行推 广应用,帮助当地新能源电站科学规范地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提高收益。未来随着第二批 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进入长周期运行,公司的电力交易辅助决策产品也将继续在这些省份 中进行推广。


2) 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系统:虚拟电厂可接入源、荷、储资源,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协调控制接 入资源参与电网调峰,辅助稳定电力供应,助力新能源消纳,向市场提供电能量、电力、负荷等多重资源,获取收益同时稳定电网运行,解决新能源大量并网产生的问题。公司从 2020 年开始布局虚拟电厂业务,研发了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系统,目前主要为客户提供软件 开发服务,同时也通过虚拟电厂运营来获取辅助服务收益。随着全国多个辅助服务市场政策 的逐渐落地,公司虚拟电厂业务逐步扩大,市场规模也有了进一步拓展,开发了河北南网市 场,在山东电网区域也有了项目落地。2022年6月,公司投资成立了国能日新智慧能源(江 苏)有限公司,加码开展虚拟电厂业务。


3) 储能 EMS:储能近年来在全国广泛应用,为稳定电力供应起到了重要支撑。当前发电侧储 能及独立储能的盈利场景包括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功率预测修正、弃电消纳、电能量交 易等。目前,公司推出了储能 EMS 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两项产品,EMS 系统可对 BMS、PCS、电表、电芯等储能系统组成进行数据采集管理和协调控制,智慧能 量管理系统可以通过 AI 算法及三方系统实时和历史数据,输出收益最大化的储能系统充放 电指令,保证储能的经济效用最大化。公司的储能相关产品和友商的竞品相比性价比较高, 并且具有从功率预测、AVC到储能的一体化渠道优势,目前已经在多个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 电站得到应用。


4) 智慧微电网:公司面向智慧工业园区、零碳园区、海外工商业及户储推出微电网能源管控系 统,提供分布式功率预测、储能协调控制、有功控制/无功优化及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和碳排 量检测、能耗监测等服务。通过采集源网荷储实时状态,进行长/短时发电及负荷预测,分 析最优调度运行策略,使微电网达到最优运行状态,实现微电网管控经济效益最大化。


公司前瞻性布局有望提升公司长期成长动力。公司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在虚拟电厂、电力 交易、储能、微电网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将新能源发电功率预 测的核心能力与新兴产业进行有效结合应用。2022 年 11 月,公司投资 2.1 亿元设立子公司国能 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探索风光发电、汽车充电、微电网、储能、零碳园区等新能源领 域。2023 年 5 月,公司正式开启交易“新”资产领航计划,在电力交易、智慧微电网和虚拟电厂 业务领域加大投入,与国电投、渤化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开启战略合作。同时,公司还同步发 布了“交易新资产技术伙伴”战略,公司将基于自身的数据技术能力,整合自身业务,来为企业 用户提供能源信息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长期来看,公司的提前布局规划契合国家能源供给 结构性改革的大方针,为未来公司的长期成长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3 类 SaaS 服务模式,客户稳定


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服务采用类 SaaS 服务模式,盈利能力稳定。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 预测产品包括功率预测系统和功率预测服务,其中功率预测服务是主要价值所在。功率预测服务 一般在初次取得客户时约定 1-3 年的功率预测服务,后续按年续签功率预测服务合同。这种类 SaaS 的收费模式给公司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和稳定的服务费收入,根据公司招股书,2021 年 H1 单站功率预测产品的毛利率为 58.05%,其中功率预测设备的毛利率仅为 0.74%,功率预测服务 的毛利率为 94.56%。公司的功率预测设备毛利率逐年降低,而服务的毛利则逐年稳定增长, 2022 年公司功率预测产品的毛利率已达 67.50%,并且有望进一步提升,是公司盈利可持续的重 要保障。


公司长期客户占比逐年上升,客户稳定性向好。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与公司签订 1 年以上 长期服务合同的项目数量占比和收入占比近年来均明显提升,2021 年 H1,服务期限超过 1 年的 功率预测服务项目数量占比和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 36.77%和 39.08%,较上一年度提升明显。 公司客户的稳定性正在提升。基于国能日新长期稳定的主业客户留存,以及应对如电力交易、分布式、储能等新领域及新客户的积极拓展,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从而对公 司未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起到有力支撑。


公司的主要客户业内知名度高,合作关系稳定,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公司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 务,目前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公司主要客户为“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行业内知名的新 能源发电集团、行业内知名的电力配套设备厂商、电站建设商、电网公司等。公司同时建立了分 布全国的技术服务队伍和 7*24 小时的客户服务热线,形成了覆盖范围广泛、响应及时的运维服务 体系,显著提高了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为公司带来了服务费用的长期增长。


公司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并逐步向海外扩张。公司以北京总部为核心,已经实现了 全国地域范围的营销覆盖与技术服务支持。在国际方面,公司已经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 洲等区域成功开拓了新业务,逐步向全球拓展。


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 2023-2025 年的盈利预测做如下假设:


1) 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随着电力市场 化改革不断推进,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空间将会继续打开,我们预测公司23-25年功率 预测系统设备的收入分别为 1.00/1.29/1.63 亿元,功率预测服务的收入分别为 1.65/2.01/2.42 亿元,功率预测升级改造的收入分别为 0.79/1.04/1.35 亿元。发电功率 预测业务的增长同时也推动公司在网侧、用电侧的新业务的持续拓展,新业务的收入 将明显提升,我们预测公司 23-25 年新产品的收入分别为 0.20/0.32/0.45 亿元。公司 23-25 年的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4.82、6.09、7.58 亿元。


2) 随着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中服务比例的不断上升,公司核心产品的毛利率将会有 持续上升的空间,我们预测公司发电功率预测产品 23-25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69.0%/70.0%/70.5%;在新业务领域,由于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公司可能会通过降价 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毛利率会有所下滑,我们预测公司新产品23-25年的毛利率分 别为 69.7%/68.2%/67.2%。公司 23-25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67.8%、68.5%和 68.8%。


3) 公司已初步完成人员梯队布局,未来将持续投入新业务的研发。我们预测公司23-25年 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5.5%、24.2%、23.3%;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7.8%、7.2%、6.7%;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7.1%、16.2%、15.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国能日新(301162)研究报告:电改政策陆续落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龙头有望受益.pdf

国能日新研究报告:新能源发电预测龙头,业务拓展提速.pdf

国能日新研究报告:功率预测龙头,迈向新蓝海.pdf

国能日新研究报告:电力预测行业排头兵,顺应时代开辟新兴业务.pdf

国能日新研究报告:新能源功率预测为基,电力市场化有望带来快速增长.pdf

国能日新研究报告:功率预测基本盘牢固,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齐头并进.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

华纬科技研究报告:国内汽车弹簧领军企业,乘新能源东风量利齐升.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氢能渐起,重视新兴产业链布局.pdf

【东方证券】电改政策陆续落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龙头有望受益.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