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天能重工深度报告:加速布局海风基地,积极扩张新能源发电业务.pdf
1风机塔架龙头稳步发展,“制造”+“发电”双轮驱动
风机塔架龙头稳步发展,“制造”+“发电”双轮驱动。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塔筒)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专业从事兆瓦级陆上风电塔筒、海上风电塔筒及其相 关产品的设备制造和销售,在风电设备制造细分行业排名前列。自 2006 年上市以来,公司 成功实现产品从陆上到海上的升级转型,加快实现“两海”发展战略,并逐渐往新能源的 上游产业延伸。公司目前已在江苏响水、广东汕尾、辽宁大连建有3个海工设备制造基地, 并已在山东、江苏、陕西等地投资、开发、建设、运营诸如风电场、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未来将构建制造板块+新能源板块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截至 2022 年,公司在全国共有 13 个生产基地(含在建),其中海工基地 4 个(含东营在建工厂)。
深耕新能源行业,背靠国资加速发展。公司前身青岛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于 2006 年成立,建立初期选择与上海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行合作。2008 年,公司高 管自筹资金收购了上海泰胜持有的股权,公司整体变更为青岛天能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11 年公司正式变更为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6 年 11 月 25 日,公司成功在深圳 创业板上市,成为胶州市第二家上市公司,每股发行价格为 41.57元。2020年,珠海市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入驻公司,公司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21 年,公司获批通过“制 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核。
归母净利润 4.35 亿元、4.55 亿元、2.29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61.48%、4.56%、-49.69%; 2020 年至 2022 年主要受“抢装潮”、塔筒行业竞争加剧、风场风速降低、国家竞价上网政 策等影响,导致公司塔筒业务盈利能力和新能源发电业务盈利能力及净利润增幅略有下滑。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8亿元,同比增长 16.83%;实现归母净利润 0.54亿 元,同比增长104.36%,主要系塔筒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武川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带来新能源发电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公司深耕新能源行业,扩张产业链新能源发电业务营收占比提升。公司主营业务主要 为风电设备制造、新能源发电两大板块。风电设备制造板块目前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主 要涉及风机塔架及其相关产品的制造和销售,2020-2022 年公司风电设备业务营收分别为 31.30亿元、35.32亿元、35.96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91.19%、85.23%、85.98%。在坚持风 机塔架制造和销售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业务,2020-2022 年公司新能源发电业 务营收分别为 2.60亿元、5.51亿元、5.3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7.58%、13.31%、12.79%, 新能源发电业务板块营收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并网风力发电场占新能源业务板块营收比 例分别为 54.68%、75.09%、76.27%。
23Q1 盈利能力提升显著,塔筒制造盈利能力逐步修复。2020-2022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 为 28.72%、23.25%、18.83%,净利率分别为 13.56%、9.74%、5.60%;毛利率、净利率均 有所下滑,主要系疫情反复、行业降本趋势、行业竞争加剧影响;23Q1 公司毛利率为 30.21%。同比提升 5.57pct;净利率为 10.81%,同比提升 4.37pct;主要系塔筒制造盈利能力 有较大修复。分结构看,公司 2020-2022 年风电设备制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5.72%、 16.76%、11.68%,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5.13%、71.01%、67.47%;23Q1 公司塔 筒毛利率同比提升 5.20pct,主要系行业需求回暖、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塔筒加工费提升所 致。
珠海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助力公司长远稳定发展。2020 年 12 月,公司发布关于 《股份转让协议》第一次股份转让完成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公告,公司控 股股东由郑旭先生变更为珠海港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郑旭先生变更为珠海市人民政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8.58%,公司旗下直间接控 股子公司共 61 家,子公司业务涵盖生产制造、新能源、投资与咨询、批发零售、供应链、 投资贸易、工程施工。珠海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助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海市国资委”)通过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8.58%, 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于 2004 年挂牌成立,资产总额于 2020年突破万亿,超越 我国部分省会城市,是珠海市政府的重要部门之一。目前珠海市国资委旗下管理市属企业 14 家,在推进国企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珠海港集团有 望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为公司资金和优质产业资源提供援助。
定增扩大风电场运营规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 年 2 月,公司拟向符合条 件的特定对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 15 亿元,每股面值为人民币 1.00 元,发行对象不超 过 35 名(含),主要用于公司扩大风电场运营规模及生产线技改项目,符合公司主营业务 发展方向和公司发展战略;定增拟将用于天能重工武川 150MW 风电项目、江苏天能海洋重 工有限公司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生产线技改项目、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生产线技改项目、吉林 天能塔筒制造生产线技改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受益大型化及海风趋势,塔桩需求增长+市场格局优化集中
2.1全球风电装机稳健,大型化及海风趋势提升塔筒桩基需求
全球风电装机需求稳健增长。2020-2022 年全球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 96.30GW、 93.60GW、77.60GW,同比增长分别为 59.44%、-1.78%、-17.09%。根据 GWEC 预期, 2023-2025 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 115.00GW、125.00GW、135.00GW,同比增长分别 为 48.20%、8.70%、8.00%。根据 CWEA 数据,2020-2022 年我国风力发电新增吊装容量分 别达 54.43GW、55.92GW、49.83GW,同比增长分别为 103.17%、2.74%、-10.89%。我们预 期 2023-2025 年国内风电新增吊装容量有望达 75.00GW、85.00GW、95.00GW,同比增长分 别为 50.51%、13.33%、11.76%。
全球海上风电需求打开,海上风电独立成长逻辑明确。根据GWEC数据,2020-2022年 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 6.90GW、21.10GW、8.80GW,同比增长分别为 11.29%、 205.80%、-58.29%。我们预期 2023-2025 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分别达 14.50GW、 17.50GW、28.00GW,同比增长分别为64.77%、20.69%、60.00%。根据CWEA数据,2020- 2022 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吊装容量分别达 3.85GW、14.48GW、5.16GW,同比增长分别为 54.23%、276.59%、-64.36%。我们预期 2023-2025 年国内新增海上风电吊装量分别达 10.00GW、14.00GW、18.00GW,同比增长分别为 93.80%、40.00%、28.57%。
受益风机大型化,塔筒高度和重量增加。根据 CWEA,2022 年国内新增装机功率小于 4.0MW、4.0-4.9MW、5.0-5.9MW、大于等于 6.0MW 的风电机组占比分别为 24.60%、 24.80%、22.90%、27.70%,较 2021 年环比分别变化-35.45pct、+8.27pct、+14.76pct、 +12.43pct,大兆瓦比例显著提升。2020-2022 年陆上风机平均单机容量分别为 2.6MW、 3.1MW、4.3MW,同比增加分别为 8.33%、19.23%、38.39%;海上平均风机单机容量分别 为 4.9MW、5.6MW、7.4MW,同比增加分别为 16.67%、14.29%、32.50%。风机大型化趋 势明显,同时推动塔筒重量和高度增加;目前 5MW 机型轮毂高度约为 100-120 米,根据美 国能源局预测,预计 17MW 机型的轮毂高度可达 150 米以上。
海上风电新增桩基导管架用量,塔筒桩基价值量逐步提升。海上风电支撑基础包括风 电塔筒、桩基和导管架,0-40 米水深海域海底支撑以单桩,40-60 米水深海域海底支撑以导 管架为主,随着海上装机占比增加,国内风电逐步向深远海发展,市场对桩基、导管架用 量需求增加,单台支撑结构造价将逐步提高。2026 年全球陆上塔筒总需求有望达 719 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达 640 亿元。根据我们测 算,2022 年全球陆上塔筒总需求约 543.84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 697.61 亿元,由于原材料 价格逐步下降带动塔筒价格有所下降,预计 2026 年全球陆上塔筒总需求有望达 719.32 万吨, 对应市场规模约 639.68 亿元。
2026 年全球海上塔筒桩基市场需求有望达 772 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达 803 亿元。根据 我们测算,2022 年全球海上塔筒及桩基市场需求为 174.71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 234.60 亿 元;随风电发展逐渐向深远海迈进,预期 2026 年全球海上塔筒及桩基市场需求达 772.40 万吨,预计 2022-2026年四年 CAGR为 45.00%;对应市场规模达 803.00亿元,预期 2022-2026 年四年 CAGR 为 36.02%。
2.2大型化+海风趋势提升技术壁垒,规模资源优势地位凸显
大型化+海风趋势提升行业技术壁垒。大型化趋势下,风塔高度有所提升,承载整套主 机系统和承受叶片旋转带来的震动难度增大,且风塔制造过程中涉及切割、卷圆、组对、 焊接等多道生产工序,各环节技术标准繁杂,要求较高,还需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拆解、 研发、试制等。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塔还会受到恶劣的海洋环境因素,如高盐度空气腐 蚀、高湿度、天气等的影响,易造成塔筒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基础加速沉降等,维修难度 和成本较高,因此风电机组对风塔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公司拥有与塔筒生产 相关的 129 项国家专利,并拥有多项用于制造风电塔筒的核心技术,未来也将持续加大在 研发方面的投入。
大型化提高陆塔运输成本,区位基地布局成为重要竞争因素。陆塔属于大型钢结构件, 起到支撑和吸收机组振动的作用,随着机组大型化下塔筒重量和高度增加,传统的运输方 式导致整个过程耗时长、效率低,且远距离运输很有可能无法实现产能覆盖,集中度难以 提升,目前国内主要陆塔生产基地围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缩短运输区间以优化成本 结构。风电装机景气高企,塔筒桩基行业加速产能布局投资。随风电装机需求增加海风发展 趋势明显,塔筒桩基产业加大生产基地建设投资。2021 年主要塔筒生产企业产能已达 394 万吨,2022-2023 年主要塔筒桩基企业产能预计可达 488 万吨、691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23.85%、41.58%。海风产能布局投资增加,未来两年产能可实现释放,2022、2023 年海风 塔筒等相关产品产能分别达 238 万吨、421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26.60%、76.89%。
3加速海工基地产能布局,积极扩张新能源发电板块
受益风电装机需求稳健增长,塔筒产品出货量稳定提升。公司整体产能布局合理,在 手订单量充足。2020-2022年,公司风塔相关产品产量分别为 40.22万吨、39.00万吨、44.21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35.91%、-3.02%、13.36%,销量分别为 39.85 万吨、39.50 万吨、 42.82 万吨,产销率分别为 99.10%、101.29%、96.86%。2020-2022 年末,公司风塔相关产 品产能分别为 41.05 万吨、51.38 万吨、63.05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19.92%、25.17%、 22.71%,风塔产能稳步提升。
单吨售价略有上升,随原材料价格下降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塔筒定价采取成本加成模 式,以赚取加工费为主要盈利来源,公司以产定采、以销定采,销售订单主要通过招投标 方式取得。2020-2022 年风机塔筒单吨售价有所上升,分别为 7854.94 元/吨、8941.72 元/吨、 8398.47 元/吨。塔筒主要原材料系钢板, 2020-2022 年 1-9 月,公司钢板采购量分别为 29.19 万吨、34.31 万吨、27.79 万吨,采购均价分别为 0.40 万元/吨、0.55 万元/吨、0.53 万元/吨, 钢板均价有所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大宗原材料价格影响;随 23 年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前三 季度钢板采购均价已有所下降,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恢复。
陆塔基地布局完善,加速全国产能规划布局。公司通过优化产能布局,生产基地覆盖 较广,截至目前已建有7个陆上塔筒制造基地,分别位于山东青岛、吉林白城、湖南郴州、 云南玉溪、新疆哈密、内蒙古兴安盟、吉林白城,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国内市场,产品销往 国内 20 余个省市自治区;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陆风产能 35 万吨,基地布局覆盖国内主要 风电装机区域。除上述生产基地外,公司于 2023 年 1 月开始建设甘肃民勤工厂,建成后预 计实现产能 5 万吨。
拟发力海风配套设备制造,实现两海业务突破。公司国内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务于 2017 年起步,截至目前,自北向南已经建成三个海工装备基地,分别位于辽宁大连、江苏 盐城、广东汕尾,每年分别实现产能 8 万吨、10 万吨、10 万吨,同时在建山东东营工厂, 年产能有望达到 20 万吨,预计 2023 年上半年投产。2023 年 3 月 26 日,天能重工参与我国 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 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 100 米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塔筒样机制 造,不断实现海上业务的突破。公司不断顺应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及风机大型化、深远 海技术迭代的需要,拓展海上风塔、单桩等业务,并逐步布局海外市场。
积极进行产业链拓展及业务转型,新能源发电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2 年,公司继续 坚持主营业务塔筒制造的同时,结合新能源发电业务,打造“双轮驱动”格局,主要通过 收购、自建等方式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业务,已在山东、江苏、陕西、内蒙古等地布局, 包括风电场与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营。截至 2023 年 1 月 11 日,公司在建风电场容量 197.6MW,建成后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 561.4MW。随武川 150MW 风电场于 23Q1 并网,截 至 2023 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新能源发电项目已实现累计并网容量 631.80MW,其中持有光 伏电站约 118.00MW,风力发电场 513.80MW。2020-2022 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分别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天能重工分析报告报告:加速布局海风基地,积极扩张新能源发电业务.pdf
天能重工研究报告:风机塔架龙头,海上产能加速扩张.pdf
天能重工(300569)研究报告:海陆共振产能升级,双轮驱动助推业绩.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
华纬科技研究报告:国内汽车弹簧领军企业,乘新能源东风量利齐升.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氢能渐起,重视新兴产业链布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