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总论:复苏在持续,结构性行情不断演绎
23Q1医药板块表观业绩增速放缓
23Q1医药行业整体业绩:23Q1医药板块(剔除次新股及ST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7.69%(同比-3.66pct)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6.06%(同比-21.11pct),扣非净利润同比降低10.07%(同比-35.28pct)。医药 行业销售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0.20pct);管理与研发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0.04pct);2023Q1医 药行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有所下降。
23Q1医药板块业绩分化明显,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增长靠前
23Q1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分布:23Q1医药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20%至40%, 这一区间的公司数量达到208家,占比为74.55%。此外,14家公司的营收同比下滑50%以上,21家公司的 营收增速超过50%。
各版块收入增速分化明显:从收入增速来看,23Q1各医药板块中,中药及医药商业板块增长最快,整体 增速均达到约15%;化学制剂板块同比增长9%;医疗服务、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板块同比增长约4%;医 疗器械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8%,主要系上年同期新冠业务形成的高基数影响。
23Q1医药上市公司扣非利润增速分布:23Q1医药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分化,主要分布区 间在-30%至50%,这一区间的公司数量达到147家,占比为58.10%。此外,46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 滑50%以上,50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超过50%。
各版块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化明显:从扣非净利润增速来看,23Q1各医药板块中,中药板块同比增长29%, 化学制剂、医药商业分别同比增长21%、20%,增速均明显高于营收端;医疗服务板块同比增长5%;生物 制品(-8%)、化学原料药(-23%)、医疗器械(-52%)板块出现负增长。
看好医药行业持续繁荣
创新药:迎来多方面积极性催化,持续看好板块估值回升
流动性方面: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流动性压力缓解
美联储加息预期接近尾声,港股创新药流动性有望回归。国内创新药企业大多选择港股上市,22年以来 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港股流动性持续萎缩,港股创新药融资能力同步受到影响。目前美联储加息已经接 近尾声,港股市场流动性有望回归,有望助力国内创新药行情向上。此外,美联储加息放缓后预计市场 资金对风险和潜在收益都较高的创新药资产偏好将增强,创新药融资难度将降低,依赖融资现金流的创 新药企业压力也将有所缓解,创新药企业可以通过融资现金流对企业整体现金流进行补充,支撑更多的 研发管线推进,开拓未来更多的空间。
国际化方面:国际化有望突破,潜在的创新药出海成果较为丰富
国际化有望突破,潜在的创新药出海成果较为丰富。国产创新药海外上市方面,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的 出海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部分创新药已在美国获批上市;另外有部分创新药(主要为PD-1单抗)的 审评有望在2023年获得最新进展,若相关产品在2023年获FDA批准上市,则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内企业创新 药出海信心,强化创新药国际化逻辑可行性。
国际化有望突破,潜在的创新药出海成果较为丰富。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方面,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海 外授权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医药魔方的数据,2023年初至今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已有约23起海 外授权交易发生。
仿创药:集采降价冲击边际减弱,“仿创结合类药企”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带量采购对上市公司“存量品种”的降价冲击正边际递减
通过分析仿制药行业带量采购整体执行情况、仿创药企“存量品种”集采进展和“创新品种”研发布局 ,我们认为:集采降价的冲击边际减弱,创新品种有望助力“仿创结合类药企”迎来向上拐点。 仿制药行业带量采购整体执行情况:根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从2018年至今已有333个品种在国家集采 中选,目前带量采购的整体进程已接近70%,大量仿制药重点品种已经历了国家集采降价。
仿创药企“存量品种”集采进展:从被纳入集采品种的公司营收占比情况分析,部分上市公司被纳入 集采品种的营收占比已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国家集采降价对上市公司“存量仿制药品种”的冲击有 望边际递减。
创新品种布局逐步兑现,“仿创结合药企”陆续迎来向上拐点
仿创药企“创新品种”研发布局:近年“仿创结合类药企”持续强化研发,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创新品种取得积极进 展。例如,科伦药业的ADC研发项目均取得关键性进展;海思科的环泊酚注射剂、健康元的妥布霉素吸入溶液、立方制 药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已获批上市。重磅新品的陆续上市,有望为仿创结合药企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中药:“相对优势”保证中药行情持续性
业绩高增长归因,看重α,弱化β
我们认为,中药公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归因到β层面的四类药和自我诊疗需求;另 一方面可以归因到α层面的基本面改善。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市场更加看重α属性,弱化β属性,因 此我们预计中药行情将持续分化。
如何看待中药行情的持续性
我们认为,中药行情的本质是相对优势,包括微观层面的业绩优势、宏观层面的政策优势、资金层面的 筹码优势。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以上3项优势依然存在:(1)微观层面来看,以全年维度观察,中 药板块依然是业绩确定性最高的细分领域;(2)宏观层面来看,中药新一轮政策周期刚启动,基药目录 扩容可期;(3)资金层面来看,公募基金中药持仓分散合理,告别低配,走向超配。
微观展望:中药板块业绩全年低基数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认为中药行业的业绩具有延续性,虽然环比来看四类药的景气度有所下滑,但是 同比来看大部分中药公司去年的业绩基数较低,今年连续多个季度实现高增长的概率较高。
宏观展望:新一轮政策周期,基药目录扩容可期
从宏观层面来看,2023年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年,5月10日,全国卫生健康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中,再次将基本药物列入重要工作安排。从历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来看,国家倡导中西医并重,中 药占比有所提升,预计本次调整也将有所体现。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 院、三级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被称为“986”政策 。根据卫健委统计,近年来三级公立医院的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逐年提升。
资金展望:全行业基金仍然处于低配状态
从资金层面来看,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的中药持仓比例大幅提升,截至2023Q1公募基金中药持仓占比达 到1.2%,和中药公司市值占比基本持平,但是如果剔除医药主题基金,中药持仓占比只有0.5%,说明目 前中药持仓主要集中于医药主题基金,全行业基金仍然处于低配状态。
中特估:多维度边际改善推动医药国企实现戴维斯双击
中央国有企业:以华润系和国药系为主导
医药行业央企以华润系和国药系为主导。从中央国有企业来看,医药行业央企分布相对集中,华润集团 和国药集团各自占据半壁江山,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中药、化药、器械、血制品、流通等细分板块,通用 集团拥有中国医药、环球医疗2家医药上市公司。
地方国有企业:不同地方国资委各具特点
医药行业地方国资各具特点。从地方国有企业分布来看,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医药国 有企业数量较为集中。不同地方国资委的改革思路和操盘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国资委、浙江国资委 、云南国资委、天津国资委、山西国资委的特点较为鲜明。
改革成功的前提是“资产优质+经营低下”
我们认为医药国企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资产优质+经营低下”。(1)资产优质:公司核心品种具备 成长为超级大单品的潜力,二线品种梯队丰度,批文众多可以持续挖掘,具备强大的品牌基础。(2)经 营低下:公司医药工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非主业严 重拖累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
改革分为外驱型改革与内驱型改革
我们认为,根据股权架构是否发生变动,国企改革可以分为外驱型改革和内驱型改革。1)外驱型改革: 新股东入驻,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改革力度相对较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改革期间的阵痛期也会比 较明显。2)内驱型改革:由国资委层面主动发起的自我革新,以高管层面的人事变动为标志性事件,改 革相对温和。
医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医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从以下方向开展工作:(1)组织变革,主要是指董事会席位、高管团队、总分 公司的组织架构等方面。(2)品种梳理,主要是指现有产品管线的梳理,重新定义主营业务,涉及到内 部资源的重新分配。(3)资产重组,主要是指收购同业资产,剥离非主业资产。(4)营销改革,主要 是指销售体系的重新定位,包括针对销售团队的市场化激励。此外,股权激励的落地标志着股东利益与 员工利益的深入绑定,是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从三张报表观察医药国企改革成效
透过三张报表观察,我们认为改革成功的医药国药企业通常具备以下特征:(1)利润表:收入结构调整 优化,毛利率大幅提升,各项成本费用减少,实现扭亏为盈;(2)资产负债表:成功清理“两资”“两 非”,资产负债表整体缩表,资产科目风险出清,控制有息负债规模;(3)现金流量表:资产周转加快 ,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先于利润端的改善。
医药国企改革的行情演绎分为4个阶段
国企改革的行情演绎分为改革预期、改革落地、初步兑现、持续兑现4个阶段。以太极集团为例,改革预 期阶段重点关注股权或人事变动带来的事件催化,改革落地阶段重点关注改革思路的可行性,初步兑现 阶段重点关注短期的业绩弹性,连续兑现阶段重点关注远期的改善空间。
医药国企改革处于不同阶段
以中药行业为例,不同公司处于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看,太极集团、华润三九、东阿阿胶处于 连续兑现阶段,同仁堂、达仁堂、江中药业、康恩贝处于初步兑现阶段,广誉远、昆药集团处于改革落 地阶段,佛慈制药处于改革预期阶段。
血制品:近年来国资牵头加速行业整合,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自2008年起国内领先企业开始收购兼并,近年来以国资背景血液制品公司主导的并购行为日益增多,如 2022年9月天坛生物完成对西安回天63.6962%股权的收购;2023年1月卫光生物公告拟收购安康回天浆站 80%的股权;同时,部分国资开始入主血制品企业,如2021年11月华润医药控股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 国资委成为公司实控人;2023年5月胜帮英豪取得20.99%的股份,陕西省国资委成为派林生物实控人; 2023年6月,光明国资局与中国生物拟设立合资公司并进行股权无偿划转,卫光生物实控人将由光明国 资局变更为国药集团,行业或进入国资主导的加速并购整合期。
血制品:以天坛生物为首的国有企业浆站拓展优势渐显
从上市血液制品企业来看,超一半的血制品企业拥有国资背景,其中天坛生物依托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 强大股东资源的独特优势快速发展,通过并购多家血制品企业,旗下牌照数达6个,上市产品种类数高达 14个,均位居行业首位。十四五期间,天坛生物依托央企股东品牌影响力,浆站拓展工作加速推进,获 批新设及筹建中浆站达43家,大幅领先其他企业;同时,博雅依托华润集团与各省的战略合作关系和资 源嫁接,完成了10余个省份拟设浆站实地调研和选址工作,获得若干个县、市级批文,为后续获批设立 新浆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的浆站拓展优势渐显。
关注底部反转:
医疗器械:疫后复苏带动短期业绩,创新与国际化助力长期成长
疫后恢复:医疗机构诊疗量与手术量强劲复苏带动器械放量
诊疗量与手术量复苏明显。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2023年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 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据重庆卫健委公布数据,2023年3、4月全 市公立医院手术人次分别为37.80和37.15万人次,同比增长7.39%和12.37%,高于2019年3、4月公立医院 手术人次34.79和33.74万人次,手术量恢复至高于2019年水平,并同比呈现上升趋势。据IQVIA数据库, 预计2023年我国外科手术量将同比增长4.3%,除去受生育率影响较大的产科手术之后,整体手术量同比增 速预计达8.7%,多科室手术量均显著反弹;择期手术方面,预计一季度增速超15%,需求释放后预计也将 在保持至4-8%增速。
创新驱动:创新器械上市节奏加快,审批进入快车道
2014年,国家首次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18年,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 别审查程序》;2021年6月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创新器械审批进入快车道,产品获批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有447个产品进入创新医疗 器械绿色通道,189个产品上市。从申请来看,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343项 ,比2021年增加37.8%,其中68项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从获批来看,2022年国家药监局 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个,同比增加57.1%。
创新热点:脑机接口等突破性新技术涌现,提升行业长期成长斜率
创新疗法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5月25日,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启动首次脑植入物 人体临床研究。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市场关注,经我们研究,脑机接口指在人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通过测量 和采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并将其直接转译为可被外界人工设备识别的信号或指令,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流 与控制,现阶段主要应用集中在医疗与诊断领域。目前仅有3款产品获批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3亿美元。近年来,以脑机接口、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器械不断涌现,不断拓展着疾病和患者人群的适用场景,而 这些突破性的技术长期将带来新的治疗模式、工具和商业模式,提升医疗器械的成长斜率。
CXO:2023年行业有望基本面见底,政策提振下中药CXO率先迎来景气周期
本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有望于2023年见底
创新药VC&PE投融资增速是CXO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通过复盘创新药VC&PE投融资历史周期和跟踪创新 药VC&PE投融资月度数据,我们认为:2023年CXO行业有望基本面见底。 本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有望于2023年见底:复盘从2000年至今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周期,从全球 VC&PE投融资同比增速的角度分析,2002年、2006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分别为每轮创 新药投融资周期的底部,每轮周期底部的时间间隔为2-4年不等。根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的历史经验, 每轮周期间隔不超过4年,按此推算本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大概率于2023年见底。
2023年以来,创新药VC&PE投融资数据已有改善迹象
月度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创新药VC&PE投融资数据已有改善迹象。其中,2022年4月全球和国内VC&PE投融 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8.96%和80.70%,投融资数据同比增速恢复正增长;2022年4月美国VC&PE投融资金额 同比增速较年初有所改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3医药行业中期策略:右侧需坚决,左侧需等待,都有美好的未来.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