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药行情回顾:从估值、资金、政策、业绩等多个维 度来看,医药板块处于多重底的状态
板块估值溢价率处于历史偏下位置,性价比大幅提升
2022年国内疫情呈散发状态,经济处于弱势周期,医药板块 亦整体承压,指数震荡下行。截至2022/12/31,中信医药指 数下跌19.92%,跑赢沪深300指数1.71pct。2023年以来,虽 然疫情放开后对地方经济形成短暂冲击,但是医药生物指数 仍实现一定的涨幅,截至2023/4/28上涨2.04%。
在疫情波段性冲击、市场风格切换的影响下,医药板块估值 持续消化。截至2023/4/28,中信医药PE(TTM,剔除负值) 为26.11X,达到历史9.18%分位;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为 127.70%,达到历史28.34%分位,处于2010年以来的偏下位 置。
公募持仓比例低于十年中枢,医药投资潜力亟待挖掘
2023年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行业的比例为11.24%,同比下跌0.52%,环比下跌0.14%。目前持仓比例低于10 年平均水平(13.58%),医药板块的投资潜力亟待挖掘。
医药集采政策提速扩面,理顺药品耗材价格体系
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2022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0,697.72亿元、 24,431.7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2,540.73亿元,医保盈余或为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械提供支付空间。
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方面,2022年共开展1批化学药和1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覆盖60种药 品和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48%和84%。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 量采购,共采购29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采购金额的35%;开展3批国 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平均降幅超80%。
疫情后渐进式复苏,业绩反弹曙光初现
2022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分别为-0.60%和-31.61%, 主要是由于2020-2022年疫情的间歇性影响从而导致增速出现较大的波动;若以2019年作为基数,近3年复合 增长率分别达6.78%和11.19%,均高于近10年复合增长率5.47%和9.49%。 2023年第一季度,虽然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和利润同比仍略有下滑,分别为-2.82%和-16.27%,但是利润降幅有 所收窄;此外,从医药流通、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这几个子行业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 入同比增速均出现了显著提升,归母净利润也基本实现较好的增长。
2. 2023年医药行业中期投资策略
近期观点:以盈利为核心,关注滞后型的反转投资
上市公司的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盈利显著好转,初步确认经济复苏环境。我们认为医药板 块随着宏观经济的温和修复、以及行业政策的预期向好,会在震荡与反复中向上推进。
中长期观点:守正创新,配置高性价比的景气类资产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的估值和持仓均位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充分消化了多重风险;各项相关 政策对行业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处于边际向好态势。 展望未来,我国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例的持续提升促进支付端扩容,在老龄化加速和消费升级的驱动下 需求增长较为确定,同时创新研发带动的产品迭代为供给端提供有力支撑,整体医药行业配置价值突出。
3.医药行业 2023年下半年可以重点配置哪些领域
创新药一级市场:双抗、小核酸、溶瘤病毒热度上升
根据动脉橙数据,从2023年Q1各创新药赛道的全球一级市场融资情况来看,双抗、溶瘤病毒、小核酸药融资热度上 升,三者融资金额增速和融资事件数量增速分别达368.75%和0%、62%和100%、11.49%和150%。我们认为一级市场 投融资情况能反映资本对各赛道的信心,在一定程度和二级市场中管线的估值有相关性。
国产新药梳理:产品不断丰富,提升难治疾病需求天花板
在政策支持、人才集聚的作用下,近年来获批国产新药的类型不断丰富,覆盖愈来愈多的难治疾病,获批数量已迈 上新台阶(在2022年有所下滑,估计主要原因为疫情影响,2023年起有望逐渐恢复)。
国产双抗进入收获期,关注靶点组合创新性、后期管线推进节奏
2022年6月康方生物将首个国产双抗AK104推向市场,用于治疗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宫颈癌,在下半年实现高达5.46 亿元的销售额,标志着国产双抗进入收获期。 就目前国内针对肿瘤最高研究阶段在II期临床以上的在研品种来看,作用机制类型已进入较丰富的状态,国内企业 创新能力不断强化,有更多FIC品种(百利天恒的HER3/EGFR双抗、泽璟制药的VEGF/TGFβ双抗等)进入临床研究 中后期,且保持较好的竞争格局,有望在后续临床研究中显现全新靶点组合的魅力。
多家创新药重点公司获业绩新动能 – 独家品种医保适用范围拓宽
2022年医保目录已在2023年3月开始执行,多个国产独家品种受益于医保适用范围拓宽,放量情况或超市场预期,此 类品种因进入医保已有一定时间,故可凭借真实世界中积累的口碑在新适用范围上快速推广,为各公司带来的业绩 弹性将随后续财报披露逐渐显现。
传统药企转型:以销售孕育研发,以研发获取动能
兼具成长性及稳健性:在大品种医保大幅降价、集采扩围的背景下,传统药企原有品种已历经多年发展,竞 品不断增多,叠加政策压力,产品长期发展空间有限,因此纷纷布局新药研发为自身争取新的发展动能,多 家转型中的传统药企均有对应庞大的未被满足的诊疗需求的研发管线,将有望为公司成长增添新动能。在新 药研发临床试验维持较高失败风险、较长周期,同时创新药投融资回归理性的背景下,拥有成熟主业的新药 研发公司则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其研发活动推进更为稳健。
疫情影响:根据中国卫健委,国内疫情明显影响了医院诊疗活动,医院病床使用率在2020年年初明显下滑后 缓慢恢复,在2022年国内多个省份出现疫情大规模反复,导致2022年病床使用率再度下滑,而传统药企的成 熟品种往往已覆盖国内多个省份,诊疗不便影响此类品种的患者可及性和依从性。 政策影响:目前国家集采仍在大力扩围过程中,几轮国家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高达40~60%,同时有可能明 显影响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
制药上游:国产替代长期逻辑不变,短期关注需求端负 面因素出清的进展
生物制药上游国产替代空间大。国内制药上游厂商较晚针对生物制品、改良型制剂投入研究,目前国内市 场主要由外资占据,根据各咨询报告,目前主要生物制药上游细分赛道国产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长期看 有足够的国产替代空间。
需求端负面因素在出清过程中:1)全球生物制药一级市场融资次数月度数据在2022年全年基本均有同比下 滑,而在2023年1月以来基本趋向平稳,融资额季度数据则在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分别同 比下滑60%/29%/61%/36%/19%,2023Q1下滑幅度收窄;2)2022年新冠相关收入估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高基数对季度业绩增速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小;3)2023年1月新冠感染高峰期过后生物制药产业链逐步恢复 正常运转,预计未来可能有的疫情反复对产业链的冲击有限。
创新器械:科技引领发展,政策助力创新
产业基础:我国医疗器械布局相对较晚,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日益完善国内创新医疗器械政策, 后发优势逐步凸显。国产医疗器械产业深耕底层技术,从代理、仿制到微创新、全面创新稳步向前。未来将 继续以不断创新和搭建全球平台为基础,整合产业资源,发展创新动力。 机遇:政策利好背景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研 发,并对符合相关要求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给予优先审评审批资格。
创新医疗器械批准上市数量:国家药监局对拥有发明专利、技术上为国内首创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 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设置了特别审批通道。目前,我国共有19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其中,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55个,相较于2021年增加57.14%;2023年以来,共批准10个创新医疗器械。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类型:已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中,血管介入产品占比最高,占比为31.66%;其次是医 疗设备,占比为30.15%;体外诊断、骨科、神经外科、外科和眼科产品,分别约占11.06%、8.04%、5.53%、 5.03%和4.52%。
医疗新基建:多方资金支持,加速医疗器械市场扩容
2020年3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开始进入了加大建设ICU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 段。新基建所需资金总量较大,主要来源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医院自有资金和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持。
迭代新技术:内镜国产化率低,瞄准弯道超车机会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在一些中低端领域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但是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企业占 据,其中内窥镜在上海二级以上医院的国产化率不足20%,进口替代空间极大。 随着内窥镜技术在各类手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手术过程提供更为准确的图像,从而 为国产品牌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国的集成能力和图像处理技术逐渐增强,医用内窥镜配套产业链逐步完善,国产品牌往新兴技术、高端 品类的逐渐突破,加之政策上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和对本土品牌的倾斜,替代外资份额指日可待。
院内诊疗:22年尚未恢复到19年水平,23年有望反弹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2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58.57亿,同比下降3.22%;其中医院 36.06亿人次,同比下降5.20%;11月受影响较大,同比下降16.20%。 2022年12月-2023年1月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对诊疗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从今年2月份以来,国 内医院的常规诊疗活动持续复苏,院内就诊量也在逐月改善,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不断向好。 我们预计2023年医疗机构诊疗活动有望实现强势反弹:短期来看,在疫情期间手术量大幅缩减的择期手术 上涨更快;长期来看,得益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政策支持,手术量或呈现下沉趋势。
消费医疗:疫后复苏趋势良好,环比动能显著上升
基于疫情的逐步控制,近期复苏趋势良好,从今年3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数据来看,虽然与疫情 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有逐渐走出底部的迹象。此外,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 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 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随着居民就业和收入的修复,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我们认为消费医疗经历过此前报复性反弹过后,有 望存在阶段性的二次复苏行情。
中药板块:支持政策利好,助推中医药市场扩容
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支持性政策利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呈阶 梯式增长。2022年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开始执行,有望加速基药目录986、中药注册分类标准和中药审批机制 改革等政策落地。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对发展中医药服 务、中医药人才、中医药创新等八项工程提出明确规定,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 预计2027年中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73.3亿元,2022年至2027年CAGR为3.22%。新药研发加速、行业监管 力度加强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均有望推动中药行业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3年医药行业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守正创新,行稳致远.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