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测试服务业务发力获新成长空间.pdf
1.华依科技:聚焦汽车下线测试设备与服务的动力总成测试龙头
1.1.公司深耕汽车下线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多年
公司历史悠久,由动力总成测试设备拓展至动力总成测试服务,并前瞻布局惯导 业务。公司创立于 1998 年,并于 2021 年上市科创板。公司创立后经过多年研发, 完成冷试技术的突破,并于 2004 年完成首台发动机冷试台架的交付。公司 2013 年 开始快速拓展业务线条并成立对应子公司,2016 至今各板块依序突破,目前公司测 试设备及测试服务业务已落地,IMU 已获奇瑞定点。
公司股权稳定,励寅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实际控制人励寅,黄大庆、秦立罡 为一致行动人。截至 2023 年 1 月 19 日,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励寅持有股份 1784.5 万股,占股本总数 24.5%,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 3118.1 万股,占股 本总数 42.8%。
公司有 11 家子公司,2 家孙公司,1 家联营企业,子公司业务分工明确。子公 司除霍塔浩福为 90%控股外,其余均为全资子公司。其中华依软件负责软件开发业 务;华依检测、华依混动、华依动力负责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业务;华依智 (苏州)作为首次发行募投项目中智能测试设备扩能升级建设项目、测试中心建设项目 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联营公司昱耀工业中为当地大型石油化工提供检测、 咨询服务。
1.2.公司由动力总成测试设备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
公司是能覆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核心零部件测试的专业供应商,主要产品可以 分为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其中测试服务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动 力总成,同时公司着手智能驾驶惯性导航中的 IMU 业务,建立 IMU 研发及生产线。 公司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包括发动机智能测试设备、变速箱测试设备、涡轮 增压器测试设备、水油泵装配及检测装备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五大主要产 品线,同时,公司能够提供面向下游客户动力总成产品研发设计的测试服务业务,通 过产品的工程试验和测试数据提升客户的研发效率。此外公司拓展智能驾驶业务,开 发多个研发项目,着手智能驾驶惯性导航中的 IMU 业务,建立 IMU 研发及生产线。
2017-2021 年公司业务快速放量,营收由 0.99 亿元增长至 3.21 亿元,其中动力 总成测试设备为公司业务基本盘,测试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公司跟随下游发展趋势, 业绩快速增长,2017-2021年公司营收由0.99亿元增长至3.21亿,CAGR 为34.18%。 分业务板块看,公司动力总成测试设备/测试服务 2017 年营收分别为 0.69/0.18 亿元, 2021 年分别 2.3/0.87 亿元,CAGR 分别为 35.12%/48.27%。2021 年公司测试设备 占总营收 71.70%,测试服务占 27.21%,整体上动力总成测试设备为公司业务基本 盘,测试服务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专注服务于汽车领域知名客户,了解客户和行业的需求并为之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获得了行业内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在各业务板块均与知名客户合 作。公司客户包括上汽通用、广汽本田、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上汽集团、一汽集 团、东风集团、福田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潍柴集团、蔚来汽车、博格华纳、 电产、西门子、卡特彼勒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车企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产品具备 测试节拍快、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工况多样性及独特的自研智能分析软件优势,得到 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有望长期受益于行业及客户发展的正向影响。
2. 新车型研发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快速发展
2.1.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增加+车企研发投入上升带来测试服务新需求
汽车检测业务分为质量监督检验(强制性测试评价)和普通测试评价(非强制性 测试评价)。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可靠性和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 的优劣,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多交 给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进行。普通测试评价业务主要是指除了满足政府监管部门 要求的质量监督检验以外,汽车企业为了产品研发、改进、验证和供应商质量管理等 要求而进行的测试评价。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各部件之间存在大量信号交互,控 制策略和系统协调复杂,并且测试设备价格昂贵,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可靠性 和性能指标多由整车厂委托专业的测试服务供应商来完成测试。测试服务供应商通过 计算机仿真、自动化测控、传感器、信息化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了专业的测试设备和环 境,持续更新测试项目,准确、高效地完成了客户多样化的测试任务,缩短客户的开 发测试周期,降低风险和成本。
汽车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增速在所有行业中处于前列,从 2013 年的 680.20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414.6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58%。 下游车企研发费用上升明显,推动非强制性检测行业发展。2016-2021 年,我国 A 股 上市公司中的汽车企业合计研发费用由 532.87 亿元增长到 1055.20 亿元,CAGR 为 14.64%,随着国内汽车企业不断成长,汽车非强制性检测行业的需求有望逐步增加。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逐年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厂商已经不能局限 于使自身产品满足国家强制性指标要求,而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提高自身产品 的性能指标,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未来,伴随车企对自主研发的不断重视,我们认为 国内汽车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汽车非强制性检测行业的需求有望逐步增加。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9 年全球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市场规模约为 424 亿 元,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市场规模约为 119 亿元。新能源车迭代升级和电动 化、智能化趋势推动检测需求提升。根据工信部公告,2019-2021 新能源汽车公告数 量由 2095 个增长至 3213 个,CAGR 为 23.8%。当前汽车研发新车型推出周期较以 往大大缩短,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车型迭代竞争会更加激烈。新能源车型检测单 价将比传统燃油车型高,并且全新新能源车型需要进行完整的检测。在国家“双碳” 战略加持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逐步完善,有望为汽车检 测行业带来发展新动能。
2.2.公司自建测试台架+出租实验室,成本控制能力强
公司以测试设备起家,对标全球行业龙头,将逐步形成综合测试设备、服务和工 程咨询等协同业务体系的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专业供应商。在奥地利 AVL、英国 Ricardo、日本 Horiba 等国际知名企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基本都经历了从单 一的设备产品发展为多品类设备供应,最终形成综合设备、服务和工程咨询为一体化 方案的演变过程。公司紧跟行业前沿企业的发展脚步,通过对标参照国际龙头企业奥 地利 AVL 的技术业务演变历程,将逐步形成综合测试设备、服务和工程咨询等协同 业务体系的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专业供应商。
公司在提供高技术、高品质的测试设备同时,紧跟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趋 势,充分利用自身长期从事动力总成测试技术研发的实践积累,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 动力总成测试服务的规模。公司测试服务试验室类型全面,具备整车、汽车动力总成、 高速电机、变速箱、减速器、动力电池及汽车零部件试验等方面测试能力,能满足各 种类型试验需求。公司试验室自研自建、测试软件自主开发,根据客户测试需求,灵 活组合测试设备,自定义打造试验室,匹配不同客户各种测试需求,满足客户的定制 化需求,并且配以公司强大软件团队做技术支持。
公司自主研发软硬件一体化测试设备,高转速测试设备具有领先竞争优势。公司 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通过电机提供精确的模拟加载和负载,综合传统能源及新能源 两种动力结构的特点,使用环境舱模拟各种真实的环境条件,可以满足高转速、高动 态、小间距、大扭矩以及环境模拟的复合试验要求,实现了国六标准下的精准排放测 试和新能源续航里程的精密测试。公司实现 15000rpm、18000rpm 等多项高转速测 试服务,20000 rpm 将覆盖大部分车型,将在服务市场有更大优势,新研发项目高 速电机 25000rpm 已结题,检测上限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的“新四化”(电动化、 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将带来行业变革,汽车产业面临着旧有工艺设备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等全方位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不断提升, 需要多轴、大功率高速电机进行高精度检测,公司自主研发软硬件一体化测试设备, 具备领先技术优势。
公司通过采购测试台架组成部件并自行组装的方式搭建测试服务台架,自建实 验室向有研发新产品需求的客户提供测试设备,可随时根据客户的各类测试需求进 行定制化改装调试,灵活和开放地实现多样化的测试环境。公司自建测试设备均为汽 车动力总成生产线中的核心设备,公司自建 EV 减速机测试台、DHT 混动专用变速 箱测试台和 EV 电机测试台,对比市场上测试功能少、精度差、转速扭矩小的同质化 产品和服务,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设备均为自建,成本控制能力强,因此公司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毛利率在同 行中均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公司能够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动力总成检测设备,因而 公司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毛利率均处于同行中较高水平。2020 年初,受新型冠状病 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影响,客户的研发工程师复工延迟,被测试件无法送达试验室,执 行中的订单受疫情影响而中断,2020Q1 测试服务收入规模较小、毛利率为负,从而 导致 2020 年测试服务毛利率低于以前年度,也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1 年,随着 疫情的逐步缓解,公司测试服务已恢复正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公司实验室以租赁形式提供给客户,实验室数目增加不会带来公司技术人员大 幅增加,人工成本相对均衡。公司实验室均以租赁形式提供给客户,客户可自行进行 测试,同时作为增值服务,客户可选择公司的工程师协助测试,因此实验室数目大幅 增加不会带来公司技术人员等比例上升,公司管理成本可控,人均创收显著高于同行 企业。
公司相继获得 CNAS、CMA、工信部检测资质认可,拓宽公司业务边界。2020- 2021 年,公司相继获得 CNAS 实验室认可证书、CMA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2022 年公司被认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资质一方面证明了公司具 备检测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公司的业务边界,为公司业务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游车企快速步入新能源,新车型快速推出引起检测需求提高。公司提供面向下 游客户动力总成产品研发设计的测试服务业务,为汽车动力总成性能、功能、品质的 设计、开发、改进提供工程试验和分析验证。公司检测服务业务客户有上汽集团、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等,相关客户旗下多个品牌齐头并进步入新 能源领域。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 年公布新能源车车型数有 2869 个,其中公司相关 客户公布约 744 个,约占总数 25.93%,新能源车的快速推进推动检测需求提高。
测试服务毛利率较高,公司业务重心由智能设备销售向测试服务转移。2021 年 公司测试服务收入为 0.87 亿元,目前市场份额仍较低。2017-2021 年,公司测试服 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2.44%/57.74%/59.53%/39.97%/59.16%,依次高出设备业务 21.39/23.52/20.59/-3.66/12.25pcts。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执行中的订单 中断,测试服务收入规模较小。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公司各项业务已恢复正常,2021 年公司测试服务毛利率已经恢复到 60%左右水平。公司营收中动力总成测试服务比 重逐渐增大,2021 年动力总成测试服务营收 0.87 亿元,占总营收 27.21%,同比增 长 97.15%,五年 CAGR 为 48.27%,公司业务重心由智能设备销售向测试服务转移。
募资建设测试中心,实验室数量持续增加,检测服务业务产能进一步上升。公司 测试服务收入规模及占比不断提升,现有场地及设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测试订单需 求,2021 年 7 月,公司首次募集资金涵盖测试中心建设项目;2022 年 12 月,董事 会募资新建新能源车动力总成测试/智能驾驶测试/德国新能源测试中心等项目,项目 将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测试及汽车性能检测方面的实验服务能力,丰富公司的 新能源汽车动力测试类型,进一步提升测试服务质量,增强公司测试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订单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不断加速实验室的建设进程,2022 年在建及运营中动力总成及整车实验室 达到 100 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随着募投项目逐渐落地,我们预计公司实验 室有望在 5 年内达到 500 个,其中大约 1/3 布局在海外。我们预测满产后国内每个 实验室年收入约为 250 万/年,海外实验室年收入约为 500 万/年;由于项目将逐年落 地,同时随着实验室数目的增加,开工率或相应下降,因此我们预计每年约 75%的实 验室可以产生收入,平均开工率约为 70%。在我们的预测下,2023-2027 年,公司实 验 室 个 数 将 依 次 为 180/300/370/440/500 个 , 对 应 检 测 服 务 收 入 依 次 为 2.36/4.59/6.04/7.35/8.53 亿元。
3. 公司前瞻布局 IMU,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3.1.自动驾驶已成智能汽车标配,高精度定位是自动驾驶的刚需
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是一种利用惯性敏感器件、 基准方向及最初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运载体在惯性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自主 式导航系统,简称为惯导。惯性导航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简称 IMU)和计算单元两大部分。在自动驾驶领域,惯性导航系统是 L3 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必要部件,为 L3+自动导航增加整体稳定性。INS 定位原理为基于航 迹估算,用作车辆的相对局部定位。其不受外部依赖、输出频率高,有很强自主性, 能够补充在没有信号或者受到信号干扰时 GNSS 定位缺失的空白。惯性导航系统为 自主导航系统,不需要从外部接收信号就可以提供相对位置;同时可以作为定位信息 的融合中心,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车身系统的信息,为决策层提供精确可靠连续 的车辆位置、姿态信息。
IMU 与 GNSS 配合良好,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加入 IMU 功能。由于惯性导航系 统的误差会随着时间不断积累或增大,以惯性导航为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导航系统 相结合,可以形成性能更高、安全可靠性更强的组合导航方式。其中 GNSS+IMU 组 合导航系统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适中精度,来弥补惯性导航系统的 误差随时间增大的缺点,同时再利用惯性导航系统的短期高精度来弥补卫星导航接收 机在受干扰时误差增大或被遮挡时丢失卫星信号无导航信息的缺点,以提高卫星导航 的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和卫星的重新捕获能力,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高适用性及持续全天候的导航。GNSS+IMU+高精度地图可覆盖 97.5%的高精度定位 需求场景,许多知名车企选择组合定位方案,如小鹏、蔚来、理想等。
惯性导航系统行业应用领域主要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根据公司资料,预计 2025 年中国汽车电子 MEMS 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81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 771 亿元。军用领域,惯导系统在航空飞行器、航天飞机、制导武器、陆地车辆和舰艇船 舶等装备上均有所应用;民用领域包括无人机、智能驾驶、石油钻井、移动通讯和高 速铁路等。军事领域是惯导系统最大的应用领域,随着 MEMS 技术发展,惯导产品 不断降低,惯导系统在民用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带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 据公司资料,预计 2025 年中国汽车电子 MEMS 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81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 771 亿元。
政策推动智能驾驶快速发展,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有望推动惯导需求进一步提升。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 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 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因此智能汽车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 检测感知能力,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有望推动惯导需求进一步提升。
3.2.公司前瞻布局 IMU,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在惯导系统已进行前瞻布局,与上汽研究部合作开发相关软件及测量单元 芯片。2020 年 3 月,公司成立 IMU 小组,致力开发高精度定位产品,为自动驾驶的 车辆提供角度、姿态和位置等关键信息;2020 年 12 月与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签 署《智能驾驶定位技术合作开发备忘录》,联合开发高级别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技术, 主要包括惯性导航模组器件的开发、车辆定位算法及相关软件的开发、自主可控的高 精度惯性测量单元芯片开发。2021 年结题项目“车载惯性组合导航产品开发”,研制出 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惯导系统,公司已有充足技术积累。
公司车载组合惯导产品是基于 MEMS 惯性导航技术、融合卫星导航和车辆信息、 满足车规级标准设计和制造的高性能组合导航定位产品。公司开发多种算法技术,可 以有效提升导航精度及鲁棒性。INS 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元器件的设计精度、是否采用 补偿设计、以及合适的算法。公司已完成多项算法技术研究,起到了有效抑制载体振 动和瞬时冲击对惯性器件输出精度的影响、增强系统鲁棒性等效果。
动力总成智能测试与组合惯导产品具有技术相关性,下游客户高度重合,目前公 司的惯导产品与其他企业惯导产品水平相当。国内汽车惯导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 华依科技、华测导航、导远电子、北云科技等公司布局。公司依托多年的工程测试经 验、软件技术积累以及与客户在长期合作中积累的对汽车数据的理解,通过软件和算 法的快速迭代和升级,实现应用层产品的率先落地,目前公司的惯导产品与其他企业 惯导产品水平相当。目前惯性导航系统行业中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外企业及国内军工 集团子公司,在国内已上市企业有航天电子、北方导航、星网宇达、晨曦航空和赛微 电子等,产品以国防军工领域惯导为主。国内汽车惯导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华依 科技、华测导航、导远电子、北云科技等公司布局。
股权激励挂钩 IMU 研发产业化,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到市场应用。2022 年公司针 对 IMU 业务团队核心技术人等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考核指标包括营业收 入增长率及研发项目产业化指标,并根据指标区间设定不同获得系数,督促公司惯导 产品发展。
内扩定增 IMU 研发及生产项目,INS5050 获奇瑞汽车定点匹配。公司定增车载 组合惯导研发及生产项目,项目计划生产产品有 INS4050、INS4052,项目建设期为 2 年,建成后第 3 年达产,预计达产后收入 2.63 亿元/年。产品 INS4050 是一款基于 MEMS 惯性导航技术、卫星导航和车辆信息的高性能组合导航定位产品,运用于自 动驾驶、辅助驾驶、精准农业、智能物流等。同时公司 INS5050 产品于 2022 年 10 月收到奇瑞汽车定点通知,承担奇瑞某项目高精定位模块系统定点的开发工作,公司 惯导产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4. 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
4.1.新能源汽车销量旺盛,拉动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行业增长
动力总成指的是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件组件,包 括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轴、差速器、离合器等。整车下线检测 EOL(End Of Line) 是针对是整车级别的下线测试,是车辆交付客户前的最后一道检测工序,是整车下线 必不可少的测试过程。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带来整车下线测试市场新增量。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针对动力总成关键核心部件进行试验或检验,目的在于验证产品的 开发、生产是否符合汽车厂商自身的标准和安全、环保、排放等国家标准,从而提高 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根据中汽协估算,2025 年汽车销量约达到 3000 万台。根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 2025 年,纯电动占比能达到 28%,混动式占比达到 20%。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国内汽车销量分别达 2791 万辆、2895 万辆、3000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 939 万辆、1189 万辆、1440 万辆。
发动机、变速箱、涡轮增压器、水,油泵、新能源等五大测试设备市场空间较大, 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可达 47.3 亿。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主要用于汽车的下 线检测,每台汽车下线都要经过检测。参考华依科技招股说明书中测算方式,设备改 建与新建数量比值为 1:2;设备使用率 70%;发动机智能测试设备/变速箱测试设备 /涡轮增压器测试设备/水、油泵装配和检测设备/新能源测试设备每条产线需要配备 1/1/1/3/3 台,单价分别为 500 万/500 万/500 万/1200 万/700 万;平均使用寿命均在 6 年左右;混动车及纯燃油车均含有发动机,整车需要经过①-④设备 100%覆盖下 线检测,纯电动需要⑤设备 100%覆盖下线检测。由此推断 2025 年市场空间分别为 3.9 亿/9.6 亿/2.9 亿/9.3 亿/21.6 亿,合计 47.3 亿元。
2025 年全球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148.2 亿元。根据 HIS market 预测,2020 年全球汽车销量 7762 万辆,2025 年全球汽车销量 11000 万辆,其中涡 轮增压器渗透率将由 2020 年的 45%提升至 66%。根据 EV Tank 预测,2025 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 2542.2 万辆。类比中国市场空间测算方式,2025 年全球发 动机智能测试设备/变速箱测试设备/涡轮增压器测试设备/水/油泵装配和检测设备/新 能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分别为 16.5 亿/41.2 亿/13.0 亿/39.5 亿/38.1 亿,合计 148.2 亿元。
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新能源车大力发 展,带来新车下线检测新需求。虽然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及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造成 了汽车产业短期景气度偏低,但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 2022 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3.19 亿辆,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同时我国目前千人拥 车量约为 226 辆,与美国(837)、澳大利亚(759)、意大利(747)等传统发达市场 相距甚远;即使与马来西亚(461)、俄罗斯(363)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5-2022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由 32.9 万台增加到 687.2 万台,CAGR 高达 54.37%,未来提升产品动力总成可靠 性、提高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挑战将成为下游厂商的核心目标。
4.2.新能源汽车测试为公司测试设备业务带来成长空间
汽车检测从车辆状态上新车下线检测和在用车检测,公司交付的产品均为动力 总成生产线下线检测设备。公司测试设备主要用于 EOL 下线检测系统,EOL 测试是 在 EOL 设备中搭载测试软件,在产品下线前将产品连接到设备上检测产品功能是否 正常,主要负责对汽车零部件或整车生产下线前进行品质、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 质量检测。
公司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关联较强,公司新能源车产品或服务 的相关发展将得到有效支持。公司自主研发的测试软件系统,对各类产品的兼容性较 好,目前公司主营的各类测试设备上均运行着公司自主研发的测试软件系统,通过多 年的积累,公司建立了各类数据库,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组合出针对不同测试产品的 软件系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测试软件系统上的模块多数是通用的,通用算法和仿 真算法的共用率也较高。公司新能源车方面的业务主要为针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的测试产品及服务,测试对象包括电机、减速机和电驱系统等新能源被测试部件。得 益于公司在传统燃油车测试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新能源车产品或服务的相关发展将 得到有效的支持。
公司测试设备均为汽车动力总成生产线中的核心设备,涉及了机械工程、电气工 程、智能软件等综合知识,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高端技术在汽车动力总成检测方 面的深入运用,技术指标、专业性能及操作精度要求较高,具备技术壁垒。公司在汽 车动力总成测试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具备了开发汽车发动机冷试技术、动力 总成智能测控软件系统和底层算法,以及设计先进的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的整体 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对比内、外资均具有竞争优势。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公司产品成功出口国外。2019 年公司首例海外发动机冷试设备项目已交付于韩国雷诺三星,2020 年公司完成了通过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 司承接的“雷诺总装线测试台(法国工厂)”及“日产总装线测试台(日本工厂)”项目, 同时,公司也在“一带一路”亚欧经济走廊上,陆续与沿线各国的多家国际车企确认了 合作关系。2020 年公司向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交付了发动机冷试测试设备,2021 年公 司承接了欧洲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项目,与国际知名企业 TMEIC(东芝三菱电机 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测试设备合作签约。
公司顺应潮流,新能源设备业务快速提升,2017 年公司新能源测试设备仅占设 备营收 4.35%,2021 年快速提升至 66.52%;2021 年变速箱/发动机/水油泵/涡轮增 压器测试设备在设备业务中的占比分别为 16.52%/13.04%/3.48%/0.43%。若按表 16 中对五大设备市场空间的预测计算,2021 年公司设备销售额总计 2.3 亿元,国内市 场份额约为 7.6%。其中发动机/变速箱/水油泵/涡轮增压器/新能源测试设备分别销售 0.3/0.38/0.08/0.01/1.53 亿元,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7.2%/3.6%/0.8%/0.4%/29.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测试服务业务发力获新成长空间.pdf
华依科技研究报告:测试服务爆发式增长,惯导带来新动能.pdf
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动总测试蓬勃生长,IMU亦有望开花结果.pdf
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深耕汽车检测服务行业,发力惯导蓝海市场.pdf
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国内汽车冷试设备龙头,前瞻布局IMU开启第二成长曲线.pdf
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测试+惯导打开高成长空间.pdf
汽车空气悬架行业研究:高附加值集成部件,国产替代新蓝海.pdf
零跑汽车研究报告:全域自研驱动技术降本,汽车出口盈利前景可期.pdf
华为汽车专题分析:X界智选,鸿蒙智行.pdf
麦肯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pdf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汽车央企转型新生,产品向上开启新周期.pdf
英搏尔(300681)研究报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龙头,产品结构高端化可期.pdf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行业之华依科技(688071)研究报告.pdf
动力总成型谱规划.pptx
应用于BEV的双电机无动力中断动力总成.pdf
潍柴动力深度解析:重卡动力总成产业链优势突出.pdf